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路由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协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军事、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健康管理等。
在这些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和生命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证上述三个要素,需要一个高效、稳定且可扩展的路由协议来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决策。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不同,它不具有结构上的中心,而是由大量分散的节点构成,这些节点协同工作来达到目标。
由于节点之间的距离很近,数据包在此类网络中往往是通过多跳传输。
一个好的路由协议应当考虑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负载以及能源消耗,尽可能地减少数据包的延迟和数据包的丢失。
这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协议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有三种主要的路由协议:平面机制、分层机制和混合机制。
1. 平面机制平面机制是指所有节点都属于同一层次,没有层次结构。
节点之间通过广播协议(如Flooding protocol)相互传递数据。
节点只需知道自己的邻居节点,数据包的传输是由遍布整个网络的节点负责的。
这种方法简单且易于实现,但会导致网络不稳定,易出现死循环和数据洪泛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
2. 分层机制分层机制是指将节点按照其功能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分层机制将一个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划分为多个小的子网络,每个子网络都有一个负责节点。
子网络之间通过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可以减少数据的传播距离和提高传输速率。
分层机制通常由三层组成:传感器层、联络层和命令层。
传感器层负责数据的采集与传输,联络层负责中继和路由,命令层负责网络控制和管理。
分层机制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降低网络负载和节点的能源消耗,提高网络的生存率和稳定性。
常见的分层机制路由协议有链路状态广告协议(LSP protocol)、电子飞秋协议(EFQ protocol)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层结构设计与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层结构设计与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指由大量分散的、具有可编程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能力的微型感知器件组成的网络,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感知、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无线传输。
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交互和协同,构成一个具有分布式和协同处理能力的系统。
分层结构是传感器网络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可以使得系统结构更为清晰、可实现性更高、维护和升级更为简单。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层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为了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需要对网络结构进行分层。
根据不同的分层需求,可以将传感器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物理层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基础的一层,主要用于连接传感器节点,完成数据的传输和收集。
物理层根据通信距离、信噪比、占用带宽和能量消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频率和功率等参数,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接收。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解决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完成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实现MAC协议的设计和实现。
数据链路层还可以通过冗余编码、多跳传输和节点协作技术,提高网络的容错能力和通信效率。
3、网络层网络层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用于节点寻址和路由的层次。
节点在网络层中分配唯一的地址,并可以通过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数据的传输选择。
网络层的路由协议设计直接影响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和可扩展能力。
经典的路由协议包括SPIN、LEACH和TEEN等。
4、传输层传输层主要完成数据的分段和传输,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传输层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超时重传协议(TRP)等。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专门设计实现适合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协议,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应用层应用层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用于实现具体应用的层级。
应用层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对应的应用协议和数据格式。
深入解析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网络协议栈

深入解析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网络协议栈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节点可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并将其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中心节点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WSN中,网络协议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管理和协调节点之间的通信,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网络的高效运行。
一、物理层物理层是WSN网络协议栈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进行无线传输。
在物理层中,常用的调制技术有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等。
此外,物理层还需要考虑能量消耗的问题,因为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由电池供电,能量是非常有限的资源。
二、链路层链路层位于网络协议栈的第二层,主要负责节点之间的数据帧传输。
在WSN 中,由于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较近,链路层通常采用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如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和Zigbee等。
链路层还需要解决无线信道的共享和冲突问题,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三、网络层网络层是WSN网络协议栈的第三层,主要负责节点之间的寻址和路由。
在WSN中,网络层需要解决节点拓扑结构的建立和维护问题,以及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问题。
为了降低能量消耗,网络层通常采用分层路由协议,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节点负责转发和处理相应的数据。
四、传输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协议栈的第四层,主要负责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
在WSN中,由于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较近,传输层通常采用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
传输层还需要解决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问题,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五、应用层应用层是WSN网络协议栈的最顶层,主要负责节点之间的应用数据交互。
在WSN中,应用层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设计相应的协议和算法,以实现对环境中各种物理量的感知和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协议一、引言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因其低功耗、低成本、易部署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数据传输是WSN中的关键问题,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效果。
本文将从协议设计、数据传输过程和优化角度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协议。
二、协议设计WSN中的数据传输协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是指在WSN中实现数据传输的基本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两种。
UDP协议的传输效率高,但可靠性不够,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输数据且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不高的场合;TCP协议则通常用于重要数据的传输,通过重传、校验等功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传输效率略有降低。
(二)MAC层协议MAC层协议是指定义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规则和方式,以及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内节点之间的通信协议。
目前常见的MAC层协议有能量受限的媒体接入控制(Energy-Limited Media Access Control,ELMAC)和低能耗媒体访问控制(Low-Energy Media Access Control,LEMMA)两种,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控制节点的发送和接收规则,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三)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之间传输数据的路径规划和选择协议,以保证数据可靠传输。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基于距离的路由协议、基于分层的路由协议和基于能量的路由协议。
其中基于能量的路由协议因其在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同时,考虑了节点的能量消耗,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传输过程WSN中的数据传输过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节点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将其存储在节点内部的缓存区中,待传输时一并打包发送。
(二)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是指将数据通过特定的编码方式转换成能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的格式,如决策树结构、压缩编码、嵌入式编码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低成本、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感知和收集环境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和方式,影响着整个网络的性能、能耗以及生存时间。
1. LEACH(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是一种经典的层次化路由协议。
它将网络中的节点划分为若干个簇(Cluster),每个簇有一个簇首节点(Cluster Head)。
簇首节点负责收集和聚合簇内节点的数据,并将聚合后的数据传输给基站节点,从而减少了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量,节省了能耗。
2. 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是一种平面路由协议,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数量较少且网络拓扑较稳定的情况。
AODV协议通过维护路由表来选择最短路径,当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时,它会向周围节点发起路由请求,并根据收到的响应建立起路由路径。
3. GPSR(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是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它通过利用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来进行路由选择,具有低能耗和高效的特点。
GPSR协议将整个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节点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及周围节点的位置,当需要发送数据时,节点会选择最近的邻居节点来进行转发,直到达到目的节点。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路由协议,还有很多其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如HEED(Hybrid Energy-Efficient Distributed clustering)、PEGASIS(Power-Efficient Gathering in Sensor Information Systems)等,它们各自具备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总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在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和网络能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术语表术语表Adaptive 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APTEEN 自适应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SMA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DD 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GEAR 地理和能量感知路由Geographic and Energy Routing LEACH 低功耗自适应分簇协议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CU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PEGASIS Po-Efficient Gathering in SensorInformation System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信息协商传感协议Sensor Protocol for Information viaNegotiationTCP 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TDMA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EEN 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Network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路由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是由多个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对环境进行监测、采集和传输数据。
在WSN中,网络层和路由协议起到了关键作用,负责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
一、网络层的功能网络层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提供一种机制来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如下:1.数据分组:网络层负责将应用层产生的数据分成多个独立的数据包,并为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2.网络编址:网络层为每个传感器节点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以便其他节点可以识别和定位特定的节点。
3.数据路由:网络层通过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以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
这种路由选择可能是基于节点之间的距离、能量消耗和网络拓扑。
4.拥塞控制:网络层负责监测和调整网络中数据传输的速率,以避免网络拥塞和资源浪费。
二、常见的路由协议1. 平面分布式网络(Flat Distributed Network):在这种网络中,每个传感器节点具有相同的地位和角色,节点之间通过广播的方式进行通信。
这种路由协议适用于节点分布均匀的小型网络,但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广播的开销会大大增加。
2. 分级网络(Hierarchical Network):在分级网络中,网络节点被分为若干个级别的集群,并指定一些节点作为聚集器和中心节点。
这些聚集器负责收集、聚合和传输其他节点的数据。
这种路由协议可以减少节点之间的通信开销和能量消耗,提高网络的生命周期。
3. 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这种路由协议基于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来构建拓扑图,并计算最短路径。
每个节点需要维护邻居节点的链路状态信息,并通过广播将信息传递给其他节点。
这种路由协议适用于节点之间的链路状态变化频繁和网络拓扑改变较多的情况。
4.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这种路由协议基于节点之间的距离信息来决定数据的传输路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主要任务是确保数据由 源节点准确高效地传输到目的节点,即寻找数据的 最优路径以及沿最优路径发送数据。
能耗:WSN中,路由协议的制定受能耗的限制。 ◆邻居发现过程:邻居节点间交换信息会消耗能量,交换数据越 大,能耗越大。 ◆处理过程:数据传输过程的计算和通信会消耗能量,通信的能 耗大于计算。
能量感知路由
能量多径路由
主要过程
路径建立 建立从源节点 到目的节点的多 条路径 计算出各条路 径的选择概率
数据传输
对于接收到的 每组数据,节点 根据概率从所有 下一跳节点中选 择一个节点
路由维护
周期性从目的 节点到源节点进 行洪泛查询以维 护路径的有效性 和活跃性
能量感知路由
能量多径路由
路径建立具体过程
缺点
➢节点硬件需要支持射频功率自适应调整; ➢无法保证簇头节点能遍及整个网络; ➢分簇与簇头选举 要公平
分层路由协议
PEGASIS协议
◆PEGASIS协议是对于LEACH的一种改进,节点间不再组成簇,而 是组成链 ◆PEGASIS协议基本原理:
1.假定传感器节点是同构和相对静止的 2.节点通过发送能量递减的测试信号,确定相邻节点的位置 3.进而了解网络的全局信息 4.节点选择其最近的邻居作为链上的下一跳 5.节点只需维护自己上一跳和下一跳的邻居信息
分层路由协议
LEACH协议
网络按照周期工作,每个周期分为两个阶段:
◆簇头建立阶段: 节点运行算法,确定本次自己是否成为簇头(选簇); 簇头节点广播自己成为簇头的事实; 其他非簇头节点按照信号强弱选择应该加入的簇头,并通知该
簇头节点; 簇头节点按照TDMA的调度,给依附于他的节点分配时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IN协议簇有 种不同的形式: 协议簇有4种不同的形式 协议簇有 种不同的形式:
SPIN-PP(A 3-Stage Handshake Protocol for Point-to-Point Media):适合 点对点信道 SPIN-EC(SPIN-PP with a Low-Energy Threshold):在SPIN-PP基础上增 加了能量限制 SPIN-BC(A 3-Stage Handshake Protocol for Broadcast Media):适合于 广播信道 SPIN-RL(SPIN-BC for Lossy Network):考虑信道上存在分组丢失
Rumor 路由协议(谣传路由): 路由协议(谣传路由):
Rumor Routing是在Directed Diffusion的基础上演 化而来的。通常情况下,Directed Diffusion协议需 要向整个网络广播兴趣,而在某些应用中,只有少 量的 数据需要从源节点传递到Sink节点。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必要向整个网络广播兴趣。当WSN中的事件 (对应着数据的传递)数量很少,而查询(对应着 兴趣的广播)数量很多的时候,可以采用广播事件 的方法,以节省能量的消耗。Rumor Routing是一 个介于事件广播(向整个网络广播事件)和兴趣广 播(向整个网络广播兴趣)之间的一种路由协议
Rumor Routing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
1.借鉴了欧氏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曲线交叉几率很大 的思想 2.当节点监测到事件后将其保存,并创建称为Agent 的生命周期较长的包括事件和源节点信息的数据包, 将其按一条或多条随机路径在网络中转发 3.收到Agent的节点根据事件和源节点信息建立反向 路径,并将Agent再次随机发送到相邻节点,并可 在再次发送前在Agent中增加其已知的事件信息 4.sink点的查询请求也沿着一条随机路径转发,当两 路径交叉时则路由建立 5.如不交叉,sink点可flooding查询请求
DD路由协议的缺点: 路由协议的缺点: 路由协议的缺点
1.基于查询驱动模型的,不适用于环境监测的WSN; 2.Gradient的建立开销很大,不适合多sink点网络; 3.数据聚合过程采用时间同步技术,会带来较大开销和时延; 4.不同的应用中需要定义不同的命名方案,也就是<属性,值>对, 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DD路由协议的优点: 路由协议的优点: 路由协议的优点
1.采用多路径,健壮性好; 2.节点只需要和邻居节点通信,因而不需要全局的地址机制,使 用查询驱动机制按需建立路由,避免了保存全网信息; 3.每个节点都可以进行数据融合操作,能减少数据通信量,节省 能量消耗; 4.sink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增强或减弱方式能有效利用能量; 5.节点不需要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数据的发送是基于需求的, 因此它是一个非常节能的路由协议。
简单、开销小,每个节点只需要找到通往Si nk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然后把数据发给它
MTE路由协议的不足: 路由协议的不足: 路由协议的不足
靠近Sink节点的传感器节点会一直承担路由 器的角色,节点之间负载不平衡,靠近Sink 节点的传感器节点可能很快就耗尽自己的能 源而死亡,缩短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
DD(Directed Diffusion)定向扩散路由协议是一种以 ( ) 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 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与已有的路由协议有着截然不 同的实现机制,其突出特点是引入了梯度 梯度(Gradient)来 同的实现机制,其突出特点是引入了梯度 来 描述网络中间节点对该方向继续搜索获得匹配数据的可 能性。 能性。 右图描述DD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右图描述 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SPIN-PP采用点到点的通信模式,并假定两节点间的通信不受其 采用点到点的通信模式, 采用点到点的通信模式 他节点的干扰,分组不会丢失, 他节点的干扰,分组不会丢失,功率没有任何限制
1.在发送一个 在发送一个DATA数据包之前,一个传感器节点首先对向邻居 数据包之前, 在发送一个 数据包之前 节点广播ADV数据包; 数据包; 节点广播 数据包 2.如果一个邻居节点在收到 如果一个邻居节点在收到ADV后有意愿接收该 后有意愿接收该DATA数据包, 数据包, 如果一个邻居节点在收到 后有意愿接收该 数据包 那么它向该节点发送一个REQ数据包,接着节点向该邻居节点发 数据包, 那么它向该节点发送一个 数据包 数据包。 送DATA数据包。 数据包 3.类似地进行下去,DATA数据包可被传输到远方汇节点或基站。 类似地进行下去, 数据包可被传输到远方汇节点或基站。 类似地进行下去 数据包可被传输到远方汇节点或基站
洪泛路由( 洪泛路由(Flooding)的应用情况: )的应用情况:
①网络资源过于浪费,实际很少直接采用 ②具有极好的健壮性,可用于军事应用 ③作为衡量标准评价其它路由算法
Gossiping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
Gossiping协议是对Flooding协议的改进,节点将产生或收到的 数据随机转发给一个或者若干个相邻节点,避免了内爆,但增加 了时延,且无法避免重叠问题。
1.小ADV消息减轻了内爆问题; 2.通过数据命名解决了交叠问题; 3.节点根据自身资源和应用信息决定是否进行ADV通告,避免了资源 利用盲目问 题,有效地节约了能量。
SPIN协议的不足: 协议的不足: 协议的不足
在传输新数据的过程中,直接向邻居节点广播ADV数据包, 而没有考虑其所有邻 居节点由于自身能量的原因,不愿承担 起转发新数据的功能,则新数据无法传输,将会出现“数据盲 点”,进而影响整个网络信息的收集
在Directed Diffusion中,可以对路径进行修复。在建 中 可以对路径进行修复。 立多条数据源到Sink节点的路径之后,Sink节点可以 节点的路径之后, 立多条数据源到 节点的路径之后 节点可以 选择增强其中的一条路径用于数据的传输, 选择增强其中的一条路径用于数据的传输,而同时保 持另外一条低速数据传输的路径。当高速路径, 持另外一条低速数据传输的路径。当高速路径,也就 是经过增强的路径出现故障时, 是经过增强的路径出现故障时,Sink节点可以增强低 节点可以增强低 速路径,保证源节点到Sink节点的数据传输。虽然保 节点的数据传输。 速路径,保证源节点到 节点的数据传输 持低速路径的过程需要消耗一些能量,但是在故障时, 持低速路径的过程需要消耗一些能量,但是在故障时, 可以节省很多能量开销。对于故障比较频繁的网络, 可以节省很多能量开销。对于故障比较频繁的网络, 保持一条低速路径是很有好处的。 保持一条低速路径是很有好处的。 DD与SPIN的最大区别:DD采用基于需求的数据查询 的最大区别: 采用基于需求的数据查询 与 的最大区别 机制。 节点发出数据查询请求, 机制。在DD中,由Sink节点发出数据查询请求,而在 中 节点发出数据查询请求 SPIN中,节点广播自己的数据,以允许其他节点来查 中 节点广播自己的数据, 询。
MTE(Minimum Transmission Energy)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
在MTE协议中,节点选择离自己平面距离最近的节点进行路 由中转 当且仅当如下公式满足时,节点A将会选择B转发自己的数据 到节点C
右图为MTE协议示意图 协议示意图 右图为 MTE路由协议的优点: 路由协议的优点: 路由协议的优点
c.在传输或接收数据之前,每个节点都必须检查各自可用的能量状况,如果 处于低能量水平,必须中断一些操作,比如充当路由器的角色,停止对其他 节点的一些数据转发操作 d. SPIN有3种数据包类型,即ADV、REQ和DATA.节点用ADV宣布有数据发 送,用REQ请求希望接收数据,用DATA封装数据 ADV:用于新数据广播。当一个节点有数据可共享时,它可用ADV数据包(包 含元数据)对外广播 REQ:用于请求发送数据。当一个节点希望接收DATA数据包时,发送REQ 数据包 DATA:包含附上元数据头(meta-data header)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的数据包
SPIN-EC在SPIN-PP的基础上考虑了节点的功耗,只有能够顺利 在 的基础上考虑了节点的功耗, 的基础上考虑了节点的功耗 完成所有任务且能量不低于设定阈值的节点才可参与数据交换 SPIN-BC设计了广播信道,使所有在有效半径内的节点可以同时 设计了广播信道, 设计了广播信道 完成数据交换。 完成数据交换。 为了防止产生重复的REQ请求,节点在听到 请求, 消息以后, 为了防止产生重复的 请求 节点在听到ADV消息以后,设定 消息以后 一个随机定时器来控制REQ请求的发送,其他节点听到该请求, 请求的发送, 一个随机定时器来控制 请求的发送 其他节点听到该请求, 主动放弃请求权利 SPIN-RL它是对 它是对SPIN-BC的完善,主要考虑如何恢复无线链路引 的完善, 它是对 的完善 入的分组差错与丢失。记录ADV消息的相关状态,如果在确定时 消息的相关状态, 入的分组差错与丢失。记录 消息的相关状态 间间隔内接收不到请求数据,则发送重传请求, 间间隔内接收不到请求数据,则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的次数 有一定的限制 SPIN协议的优点: 协议的优点: 协议的优点
洪泛路由( 洪泛路由(Flooding)的优点: )的优点:
①实现简单 ②不需要为保持网络拓扑信息和实现复杂的路由发现算法而消耗计算 资源 ③适用于健壮性要求高的场合。
洪泛路由( 洪泛路由(Flooding)的不足: )的不足:
①存在信息爆炸(Implosion)问题,即出现一个节点可能得到一个数据 多个副本的现象 ②出现部分重叠(Overlap)现象,如果处于同一观测环境的两个相邻 同类传感器节点同时对一个事件作出反应,二者采集的数据性质相同, 数值相近,那么,这两个节 点的邻居节点将收到双份数据副本 ③盲目使用资源,即扩散法不考虑各节点能量可用状况因而无法作出 相应的自适应路由选择。
DD协议内容:节点用一组<属性,值>来命名它所生成的 协议内容:节点用一组 属性 属性, 协议内容 来命名它所生成的 数据。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