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蛋白质等电点参考值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以区带电泳为主要技术分类)一、白蛋白(albumin,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分子量6.64万,等电4~5.8,半寿期(15~19天,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血浆白蛋白浓度可以受饮食中蛋白质摄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较广泛的载体功能。
正常参考值:35~50g/L。
血浆白蛋白增高较少见,在严重失水时,对监测血浓缩有诊断意义。
低白蛋白血症,可见于以下几种原因:(1)白蛋白合成减低: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病。
(2)由于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3)遗传性缺陷:无白蛋白血症。
(4)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白蛋白分解增加。
(5)白蛋白异常丢失: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烧伤所致渗出性皮炎。
(6)白蛋白分布异常:如门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从血管内渗入腹腔。
目前已发现20种以上白蛋白的遗传性变异,这些个体可以不表现病症,在电泳分析时其白蛋白区带可以出现1条或2条宽带,有人称之为双白蛋白血症。
当某些药物大量应用(如青霉素大量注射使血浓度增高时)而与白蛋白结合时,也可使白蛋白出现异常区带。
二、α1区带球蛋白1、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或AAT)是具有蛋白酶抑制作用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分子量为5.5万,等电点4.8,半寿期4天,电泳中位与α1区带,是这一区带的主要组分。
正常参考值:成人780~2000mg/L、新生儿1450~2700mg/L。
低血浆AAT可以发现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症,AAT先天缺陷易导致肺气肿和肝硬化。
2、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AAG)早期称之为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4万,等电点2.7~3.5,半寿期5天,电泳位于α1区带,成人正常参考值:500~1500mg/L。
AAG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在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亦常增高,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降低。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参考值蛋白质等电点鲑精蛋白[salmine] 12.1鲱精蛋白[clupeine] 12.1鲟精蛋白[sturline] 11.71胸腺组蛋白[thymohistone] 10.8珠蛋白(人)[globin(human)] 7.5卵白蛋白[ovalbuin] 4.71; 4.59伴清蛋白[conal bumin] 6.8;7.1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4.7-4.9肌清蛋白[myoal bumin] 3.5肌浆蛋白[myogen A] 6.3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 5.1-5.3卵黄蛋白[livetin] 4.8-5.0γ1—球蛋白(人)[γ1-globulin(human)] 5.8;6.6 γ2—球蛋白(人)[γ2-globulin(human)] 7.3;8.2 肌球蛋白A[myosin A] 5.2-5.5原肌球蛋白[myosin A] 5.1铁传递蛋白[siderophilin] 5.9胎球蛋白[fetuin] 3.4-3.5血纤蛋白原[fibrinogen] 5.5-5.8α-眼晶体蛋白[α-crystallin] 4.8β-眼晶体蛋白[β-crystallin] 6花生球蛋白[arachin] 5.1伴花生球蛋白[conarrachin] 3.9角蛋白类[keratins] 3.7-5.0还原角蛋白[keratein] 4.6-4.7胶原蛋白[collagen] 6.5-6.8鱼胶[ichthyocol] 4.8-5.2白明胶[gelatin] 4.7-5.0α-酪蛋白[α-casein] 4.0-4.1β-酪蛋白[β-casein] 4.5γ-酪蛋白[γ-casein] 5.8-6.0α-卵清粘蛋白[α-ovomucoid] 3.83-4.41α1-粘蛋白[α1-mucoprotein] 1.8-2.7卵黄类粘蛋白[vitellomucoid] 5.5尿促丄性腺激素[urinary gonadotropin] 3.2-3.3溶菌酶[lyso zyme] 11.0-11.2肌红蛋白[myoglobin] 6.99血红蛋白(人)[hemoglobin(human)] 7.07血红蛋白(鸡)[hemoglobin(hen)] 7.23血红蛋白(马)[hemoglobin(horse)] 6.92血蓝蛋白[hemerythrin] 4.6-6.4蚯蚓血红蛋白[chlorocruorin] 5.6血绿蛋白[chlorocruorin] 4.3-4.5无脊椎血红蛋白[erythrocruorins] 4.6-6.2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9.8-10.1 视紫质[rhodopsin] 4.47-4.57促凝血酶原激酶[thromboplastin] 5.2α1-脂蛋白[α1-lipoprotein] 5.5β1-脂蛋白[β1-lipoprotein] 5.4β-卵黄脂磷蛋白[β-lipovitellin] 5.9芜菁黄花病毒[turnip yellow vvirus] 3.75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 5.3生长激素[somatotropin] 6.85催乳激素[prolactin] 5.73胰岛素[insulin] 5.35胃蛋白酶[pepsin] 1.0左右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 8.1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4.9核糖核酸酶(牛胰)[ribonuclease或Rnase(bovine pancreas)] 7.8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4.58胸腺核组蛋白[thymonucleohistone] 4左右。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及性质实验一、目的:了解等电点的意义及其与蛋白质分子聚沉能力的关系。
初步学会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基本方法,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二、原理:固体颗粒在液体中为什么能够带电?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固体可以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作用而使离子进入溶液,以致使固液两相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由于电中性的要求,带电表面附近的液体中必有与固体表面电荷数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多余的反离子。
在界面上带电表面和反离子形成了双电层的结构。
在两种不同物质的界面上,正负电荷分别排列成的面层。
对于双电层的具体结构,一百多年来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最早于1879年Helmholz提出平板型模型;1910年Gouy和1913年Chapman修正了平板型模型,提出了扩散双电层模型;后来Stern又提出了Stern模型。
根据O.斯特恩的观点,一部分反离子由于电性吸引或非电性的特性吸引作用(例如范德华力)而和表面紧密结合,构成吸附层(或称紧密层、斯特恩层)。
其余的离子则扩散地分布在溶液中,构成双电层的扩散层(或称滑移面)。
由于带电表面的吸引作用,在扩散层中反离子的浓度远大于同号离子。
离表面越远,过剩的反离子越少,直至在溶液内部反离子的浓度与同号离子相等。
紧密层:溶液中反离子及溶剂分子受到足够大的静电力,范德华力或特性吸附力,而紧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其余反离子则构成扩散层。
滑动面:指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的界面,是凹凸不平的曲面。
滑动面至溶液本体间的电势差称为ζ电势。
固体颗粒带电量的大小及测量方式?ζ电势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能呈现出来。
ζ电势的大小由Zeta电位表示,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其数值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扩散层越厚。
一般来说,以pH值为横坐标,Zeta电位为纵坐标作图,Zeta电位为零对应的pH值即为等电点。
对于蛋白质分子来说: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在胶粒范围内,约1~100微米。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参考值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参考值氨基酸的解离常数和等电点辣根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酶学分类号为EC 1.11.1.7。
该酶催化Donor+ H2O2--→Oxidized donor+2 H2O。
过氧化物酶,通常来源于辣根(因此称辣根过氧化物酶),是临床检验试剂中的常用酶。
该产品不但广泛用于多个生化检测项目,也广泛运用于免疫类(ELISA)试剂盒。
过氧化物酶作为多个试剂盒显色体系的关键成分,对试剂盒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比活性高,稳定,分子量小,纯酶容易制备,所以最常用。
HRP广泛分布于植物界,辣根中含量高,它是由无色的酶蛋白和棕色的铁卟啉结合而成的糖蛋白,糖含量18%。
HRP由多个同功酶组成,分子量为40,000,等电点为PH3~9,酶催化的最适PH因供氢体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多在PH5左右。
酶溶于水和58%以下饱和度硫酸铵溶液。
HRP的辅基和酶蛋白最大吸收光谱分别为403nm和275nm,一般以OD403nm /OD275nm的比值RZ(德文Reinheit Zahl)表示酶的纯度。
高纯度的酶RZ值应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
RZ值越小,非酶蛋白就越多。
英文名称:Glucose oxidase;GOX;GODCAS号:9001-37-0分子量:15.4~16万KDa(SDS-PAGE中约80KDa,等电点4.6)活力:100~250u/mg酶活定义:37℃,PH5.7条件下,每分钟形成1umol过氧化氢所需要的酶量Solubility (1%, Water):PassPH稳定性:4.5~6.5最佳PH:5.5热稳定性:<50℃(PH7.0,15min)最适作用温度30℃~60℃使用方法:测活时,用10mM 柠檬酸钠缓冲液(PH5.7)溶解冻干粉末性状:黄色粉末。
一种能氧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的氧化还原酶。
该酶需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辅酶,每个分子中含两个FAD。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参考值蛋白质等电点鲑精蛋白[salmine] 12.1鲱精蛋白[clupeine] 12.1鲟精蛋白[sturline] 11.71胸腺组蛋白[thymohistone] 10.8珠蛋白(人)[globin(human)] 7.5卵白蛋白[ovalbuin] 4.71; 4.59伴清蛋白[conal bumin] 6.8;7.1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4.7-4.9肌清蛋白[myoal bumin] 3.5肌浆蛋白[myogen A] 6.3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 5.1-5.3卵黄蛋白[livetin] 4.8-5.0γ1—球蛋白(人)[γ1-globulin(human)] 5.8;6.6 γ2—球蛋白(人)[γ2-globulin(human)] 7.3;8.2 肌球蛋白A[myosin A] 5.2-5.5原肌球蛋白[myosin A] 5.1铁传递蛋白[siderophilin] 5.9胎球蛋白[fetuin] 3.4-3.5血纤蛋白原[fibrinogen] 5.5-5.8α-眼晶体蛋白[α-crystallin] 4.8β-眼晶体蛋白[β-crystallin] 6花生球蛋白[arachin] 5.1伴花生球蛋白[conarrachin] 3.9角蛋白类[keratins] 3.7-5.0还原角蛋白[keratein] 4.6-4.7胶原蛋白[collagen] 6.5-6.8鱼胶[ichthyocol] 4.8-5.2白明胶[gelatin] 4.7-5.0α-酪蛋白[α-casein] 4.0-4.1β-酪蛋白[β-casein] 4.5γ-酪蛋白[γ-casein] 5.8-6.0α-卵清粘蛋白[α-ovomucoid] 3.83-4.41α1-粘蛋白[α1-mucoprotein] 1.8-2.7卵黄类粘蛋白[vitellomucoid] 5.5尿促丄性腺激素[urinary gonadotropin] 3.2-3.3溶菌酶[lyso zyme] 11.0-11.2肌红蛋白[myoglobin] 6.99血红蛋白(人)[hemoglobin(human)] 7.07血红蛋白(鸡)[hemoglobin(hen)] 7.23血红蛋白(马)[hemoglobin(horse)] 6.92血蓝蛋白[hemerythrin] 4.6-6.4蚯蚓血红蛋白[chlorocruorin] 5.6血绿蛋白[chlorocruorin] 4.3-4.5无脊椎血红蛋白[erythrocruorins] 4.6-6.2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9.8-10.1 视紫质[rhodopsin] 4.47-4.57促凝血酶原激酶[thromboplastin] 5.2α1-脂蛋白[α1-lipoprotein] 5.5β1-脂蛋白[β1-lipoprotein] 5.4β-卵黄脂磷蛋白[β-lipovitellin] 5.9芜菁黄花病毒[turnip yellow vvirus] 3.75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 5.3生长激素[somatotropin] 6.85催乳激素[prolactin] 5.73胰岛素[insulin] 5.35胃蛋白酶[pepsin] 1.0左右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 8.1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4.9核糖核酸酶(牛胰)[ribonuclease或Rnase(bovine pancreas)] 7.8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4.58胸腺核组蛋白[thymonucleohistone] 4左右。
血清蛋白等电点

血清蛋白等电点
血清蛋白的等电点是指在酸碱平衡下,蛋白质在溶液中呈电中性的pH值。
等电点是指蛋白质带有净电荷的平均电荷为零的pH值。
血清蛋白是血液中含有的各种蛋白质的总称,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
不同的血清蛋白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氨基酸组成,因此它们的等电点也不同。
血清蛋白的等电点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计算方法来确定。
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是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利用电场将蛋白质在凝胶中移动,直到它们达到零电荷状态。
这样,通过测量最终停止迁移时的pH值,可以确定血清蛋白的等电点。
另一种计算等电点的方法是基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对应的pKa值。
每种氨基酸都有特定的pKa值,表明该氨基酸在溶液中的酸碱性质。
通过计算氨基酸组成和对应pKa值,可以预测血清蛋白的等电点。
血清蛋白的等电点对于了解其电荷性质和在体内功能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特定pH值下,蛋白质可能表现出特定的生理功能、相互作用和电泳行为。
因此,研究血清蛋白的等电点可以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和作用。
蛋白质两性性质及等电点的测定

蛋白质两性性质及等电点的测定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极其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蛋白质具有很多种类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蛋白质的性质也因其结构而异,其中包括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及等电点的测定。
一、蛋白质的两性性质蛋白质是由多肽链组成的,其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残基。
这些氨基酸残基中的羧基(-COOH)和氨基(-NH2)可以参与酸碱反应,所以蛋白质具有两性性质,能够在不同的pH值下呈现不同的电离状态。
1. 在低pH值下,蛋白质中的羧基处于质子化状态,成为正电荷,而氨基则不受质子化,保持中性。
因此,在低pH值时,蛋白质呈正电荷状态,称为阳离子。
2. 在高pH值下,蛋白质中的氨基受到氢离子的质子化,成为正电荷,而羧基则不受质子化,保持中性。
因此,在高pH值时,蛋白质呈负电荷状态,称为阴离子。
3. 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质子化和去质子化同时发生,羧基和氨基的质子化程度相等,呈中性状态。
此时,蛋白质没有净电荷,称为等电点。
由于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可以影响其溶解性、折叠构象和相互作用等特性,对其功能和生物学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二、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等电点是蛋白质具有中性状态的pH值。
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溶解性、电动力学性质和酸碱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常用的测定等电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pH梯度电泳法:这是一种常用且广泛应用的测定等电点的方法。
在一个pH梯度上进行电泳,当蛋白质离子迁移速率和电场力相等时,达到等电点。
可以通过在梯度上观察蛋白质带的形成和移动情况来确定等电点。
2. 等电聚焦电泳法:这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下蛋白质在凝胶上垂直移动的方法,根据蛋白质在凝胶中的移动速率和电场力相等时的pH值来测定等电点。
3. 等电点电位计法:该方法利用等电点时蛋白质没有净电荷的特性,使用电位计测量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电位变化,找出没有净电荷时的pH值,即为等电点。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参考值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参考值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质、核糖体和细胞外等部位。
在生物体中,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如参与代谢、调节体温、携氧、免疫防御、构成肌肉和组织等。
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活性等性质与其等电点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将对常见蛋白质等电点进行介绍。
等电点是什么等电点又称为pH等值点,指的是蛋白质在不带电情况下的pH值即使电荷数目相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没有电场,较为稳定。
当蛋白质溶在水中时,蛋白质的原生结构随着pH值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直到 pH = 等电点值时,蛋白质带净电荷为零,净电荷对于蛋白质的构象和性质均有影响。
常见蛋白质的等电点参考值蛋白质等电点血清白蛋白 4.9胰岛素 5.4细胞色素C 9.6磷酸酯酶7.0肌红蛋白7.2吸附素 5.2乳酸脱氢酶 4.5卵清蛋白 4.5-5.0红细胞7.2凝血酶原 6.7卟啉原10.6内质网蛋白7.3明胶 4.7糖化血红蛋白 5.6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之一,其含量占血浆总蛋白质的60%左右。
作为重要的运载蛋白,血清白蛋白将多种生物分子如激素和药物等转运至其他组织和器官。
其等电点为4.9。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的稳定性与其等电点密切相关。
其等电点为5.4。
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催化乳酸脱氢反应的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参与乳酸代谢以及其他代谢途径。
其等电点为4.5。
卵清蛋白卵清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和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其等电点为4.5-5.0。
蛋白质的等电点是蛋白质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其稳定性和活性密切相关。
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了解常见蛋白质的等电点参考值对于蛋白质组成和性质的探究和实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参考值
常见蛋白质等电点参考值
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
鲑精蛋白[salmine]鲱精蛋白[clupein e]
血清白蛋白[serumalbumin]
鲟精蛋白[sturline]胸腺组蛋白[thymohistone]
珠蛋白(人)[globin (human)]
卵白蛋白[ovalbu in]
伴清蛋白[conal12。
1
12。
1
4。
7—4。
9
11。
71
10.8
7.5
4.7
1;4.59
6。
8,7。
1
3.5
6.3
5。
1—5.3
肌红蛋白[myoglobin]
血红蛋白(人)[hemogl
obin(human)]
血红蛋白(鸡)[hemoglobin(h
en)]
血红蛋白(马)[hemoglobi
n(horse)]
血蓝蛋白[hemerythrin]
蚯蚓血红蛋白[chlorocruo
rin]
血绿蛋白[chlorocruori
n]
无脊椎血红蛋白[eryt
7.07
7。
23
6.92
4.6-
6.4
5。
6
4。
3-
4.5
4。
6—
6.2
9.8—
10.1
4.47—
bumin]
肌清蛋白[myoal bumin]
肌浆蛋白[myogen A]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
卵黄蛋白[livetin]γ1—球蛋白(人)[γ1-globulin(human)]
γ2-球蛋白(人)[γ2—globulin(huma n)]
肌球蛋白A[myosin A]
原肌球蛋白[myosin A]4。
8-5。
5.8,6.6,
7。
3,8.2
5.2-5.5
5.1
5。
9
3.4-3。
5
5.5-5.8
4.8
6.0
5.1
3.9
3.7-5.0
4。
6-4。
7
hrocruorins]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视紫质[rhodopsin]
促凝血酶原激酶[th
romboplastin]
α1-脂蛋白[α1-lipoprot
ein]
β1-脂蛋白[β1-lip
oprotein]
β—卵黄脂磷蛋白[β-lip
ovitellin]
芜菁黄花病毒[turnip yell
ow vvirus]
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
s]
生长激素[somatotropin]
4.57
5。
2
5.5
5.4
5.9
3。
75
5。
3
6.85
5。
73
5。
35
1.0
8。
1
4。
9
7.8
4.58
4
3.83
铁传递蛋白[siderophilin]
胎球蛋白[fetuin]
血纤蛋白原[fibrinogen]
α-眼晶体蛋白[α-crystallin]
β-眼晶体蛋白[β-crystallin]
花生球蛋白[arachin]
伴花生球蛋白[conarrachin]
角蛋白类[keratin s]
还原角蛋白[kerat ein]6。
5—6.8
4.8-
5.2
4。
7-5。
4.0—4.1
4.5
5。
8-6.0
催乳激素[prolactin]
胰岛素[insulin]
胃蛋白酶[pepsin]
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chy
motrypsin]
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核糖核酸酶(牛胰)[ribonucl
ease或Rnase(bovine
pancreas)]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
bulin]
γ-酷蛋白[γ-casein]
α-卵清粘蛋白[α—
ovomucoid]
α1—粘蛋白[α1-mucoprot
ein]
-4。
4
1
1.8-
2。
7
5。
5
3.2-3.
3
11。
0-
11.2
6.99
胶原蛋白[collagen]
鱼胶[ichthyocol]白明胶[gelatin]α-酷蛋白[α—casein]
β-酷蛋白[β-casein]
卵黄类粘蛋白[vitellomu
coid]
尿促性腺激素[urinary go
nadotropin]
溶菌酶[lyso zyme]
氨基酸的解离常数和等电点
氨基酸pK1(—COOH)pK2(—NH3+)pKR(R基)pI
甘氨酸2。
349。
605.97
丙氨酸 2.349.60 6.02缬氨酸2.329。
625。
97亮氨酸2.369.60 5.98异亮氨酸2。
369.686.02
丝氨酸2。
219.15 5.68
苏氨酸 2.6310.436。
53
天冬氨酸2.099.823。
86(β-COOH) 2.97天冬酰胺2.028.85.41
谷氨酸2。
199.674.25(γ-COOH)3。
22
谷氨酰胺2.179.135。
65
精氨酸2。
179。
0412.48(胍基)10。
76
赖氨酸2。
188.9510.50(ε—氨基)9.74组氨酸1。
829.17 6.00(咪唑基)7.59半胱氨酸1。
718。
3310.78(—SH)5.02甲硫氨酸2.289.215。
75苯丙氨酸1.839。
135。
48酪氨酸2.209.1110。
07(-OH)5.66
辣根过氧
化物
酶
过氧化物酶,酶学分类号为E C 1.11.1.7。
该酶催化 Do nor+ H2O2--→Oxidized donor+2 H2O.
过氧化物酶,通常来源于辣根(因此称辣根过氧化物酶),是临床检验试剂中的常用酶.该产品不但广泛用于多个生化检测项目,也广泛运用于免疫类(ELI SA)试剂盒.过氧化物酶作为多个试剂盒显色体系的关键成分,对试剂盒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 dish Pero xidase, HRP )比活性高,稳定,分子量小,纯酶容易制备,所以最常用。
HRP 广泛分布于植物界,辣根中含量高,它是由无色的酶蛋白和棕色的铁卟啉结合而成的糖蛋白,糖含量18%。
HRP 由多个同功酶组成,分子量为40,000,等电点为PH 3~9,酶催化的最适PH 因供氢体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多在PH5左右。
酶溶于水和58%以下饱和度硫酸铵溶液.HR P的辅基和酶蛋白最大吸收光谱分别为403nm 和275nm ,一般以OD 403n m /OD275nm 的比值RZ(德文Rein heit Za hl)表示酶的纯度.高纯度的酶R Z值应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
RZ 值越小,非酶蛋白就越多。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英文名称:Gluco se oxid ase ;GOX ;GO D
色氨酸 2.38 9。
39
5.89 脯氨酸
1.99
10。
60
6.30
CAS号:9001—37—0
分子量:15。
4~16万KDa(SDS—PAGE中约80KDa,等电点4.6)
活力:100~250u/mg
酶活定义:37℃,PH5。
7条件下,每分钟形成1umol过氧化氢所需要的酶量
Solubility (1%,Water):Pass
PH稳定性:4.5~6.5
最佳PH:5.5
热稳定性:<50℃(PH7.0,15min)
最适作用温度30℃~60℃
使用方法:测活时,用10mM柠檬酸钠缓冲液(PH5。
7)溶解冻干粉末
性状:黄色粉末。
一种能氧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的氧化还原酶。
该酶需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辅酶,每个分子中含两个FAD。
易溶于水,完全不溶于乙醚、氯仿、丁醇、吡啶、甘油、乙二醇等有机溶剂,50%丙酮、66%的甲醇能使其沉淀.化学物质EDTA、KCN、NaF不影响其酶活性,但酶活性受HgCL(氯化汞)、AgCL(氯化银)、苯肼、对氯汞苯甲酸等影响而使酶活性降低...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用途:生化研究。
该酶对β-D-葡萄糖表现很高的专一性。
食品工业上用于蛋品加工的脱糖,防止其褐变。
饮料、果汁、罐头及干燥食品方面用于脱氧,延长保藏期。
亦可与过氧化氢酶配
合,用于食品防腐消毒和葡萄酶法分析等.在医学上用作尿糖和血糖试剂。
本品仅供科研使用...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保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