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的主要器件

合集下载

鼠标内部按键拆卸方法

鼠标内部按键拆卸方法

鼠标内部按键拆卸方法鼠标是我们日常计算机使用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而鼠标的内部按键则是保障鼠标正常工作的关键部分。

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清洁或更换鼠标内部按键,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鼠标的内部结构并掌握合适的拆卸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通用的鼠标内部按键拆卸方法。

材料准备拆卸鼠标内部按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以确保顺利完成拆卸工作。

以下是您需要准备的材料:1. 小型螺丝刀组:用于拆卸鼠标外壳的螺丝。

2. 高度绝缘塑料棒:用于拆卸鼠标内部连接线。

3. 吸尘器或气罐:用于清洁鼠标内部。

4. 干净的纸巾或棉花棒:用于清理鼠标内部。

5. 可替换的按键开关:如果需要更换按键开关。

准备完以上材料后,我们可以开始拆卸鼠标内部按键了。

拆卸步骤下面将一步步为您介绍拆卸鼠标内部按键的具体操作步骤。

步骤一:拆卸鼠标外壳首先,我们需要拆卸鼠标外壳以获取内部组件。

使用小型螺丝刀组解开鼠标底部的螺丝。

通常,鼠标底部会有几个螺丝,您需要将其全部拧开。

步骤二:打开鼠标外壳在拆卸鼠标外壳之前,您需要留意鼠标外壳与内部组件之间可能存在的连接线,以免在打开时造成损坏。

一般来说,内部连接线经过焊接或者插槽固定,可以使用高度绝缘塑料棒轻轻拨动连接线,将鼠标外壳分离出来。

步骤三:清洁鼠标内部拿着吸尘器或气罐,将鼠标内部的灰尘和脏物吹走或吸走。

如果灰尘较多,可以用干净的纸巾或棉花棒蘸取一些酒精或清洁剂轻轻擦拭。

步骤四:更换按键开关如果需要更换按键开关,您可以先将原有的按键开关取下。

通常按键开关可以通过插拔的方式拆卸,但是需注意避免用力过大引起损坏。

然后,用新的按键开关进行替换,确保正确插入并连接好。

步骤五:重新装配鼠标在完成清洁或更换按键开关后,将鼠标外壳重新安装回去。

将外壳两侧的连接线轻轻插入原位,确保鼠标外壳稳固连接。

最后,将底部螺丝紧固,固定外壳。

注意事项在拆卸鼠标内部按键时,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细心操作:鼠标内部是复杂的电子设备,需要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来拆卸,以免造成损坏。

机械鼠标原理

机械鼠标原理

机械鼠标的工作原理机械鼠标是通过移动鼠标,带动胶球,胶球滚动又磨擦鼠标内分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栅轮滚轴,驱动栅轮转动。

栅轮轮沿为格栅状。

紧靠栅轮格栅两侧,一侧是一红外发光管,另一侧是红外接收组件。

红外接收组件为一三端器件,其中包含甲乙两个红外接收管。

在水平和垂直栅轮夹角正对方向有一压紧轮,它使胶球无论向何方向滚动都始终压紧在两个栅轮轴上。

通过ps/2 口或串口与主机相连。

接口使用四根线,分别为电源, 地,时钟和数据。

正常工作时,鼠标的移动转换为水平和垂直栅轮不同方向和转速的转动。

栅轮转动时,栅轮的轮齿周期性遮挡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接收组件中的甲管和乙管,从而甲和乙输出端输出电脉冲至鼠标内控制芯片。

由于红外接收组件中甲乙两管垂直排列,栅轮轮齿夹在红外发射与接收中间的部分的移动方向为上下方向,而甲乙接收管与红外发射管的夹角不为零,于是甲乙管输出的电脉冲有一个相位差。

鼠标内控制芯片通过此脉冲相位差判知水平或垂直栅轮的转动方向,通过此脉冲的频率判知栅轮的转动速度,并不断通过数据线向主机传送鼠标移动信息,主机通过处理使屏幕上的光标同鼠标同步移动。

机械鼠标是靠橡胶球带动光栅轮的,用两套光电对管是因为鼠标有X、Y轴两个运动方向,设仅横向移动鼠标,此时只有X轴方向的运动,那么存在需要识别X轴的光栅轮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动(也就是你的鼠标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这就只能够依靠一套光电对管来探测(光电对管指的是发光和接收两个元件),在光电接收管中按上下方位封装好两个光电三极管就能通过判断两个光电三极管的导通次序来得知光栅轮的转动方向了。

你要用来测电机转动很简单,这个元件中间的引脚为公共集电极,1和3脚分别为两个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如果只需要测转速而不需判断电机转动方向则只需要在电路中连接1、2或者2、3脚另一脚不接就是把这个元件当作单个光电三极管在用了。

鼠标拆开后的原理应用笔记

鼠标拆开后的原理应用笔记

鼠标拆开后的原理应用笔记1. 简介鼠标作为计算机外设设备的一种,是我们日常使用电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偶尔需要对鼠标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一些零部件。

因此,了解鼠标拆解后的原理和应用变得非常重要。

2. 鼠标的工作原理鼠标根据其传感器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鼠标和光学式鼠标两种类型。

在鼠标拆开后,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主要部件:2.1 机械式鼠标部件•滚轮:位于鼠标中间的滚轮,通过旋转来进行上下滚动操作。

•球体:机械式鼠标的球体位于鼠标底部,通过与桌面的摩擦来感知鼠标的移动方向。

•编码器:通过球体的转动,编码器可以感知鼠标的移动情况和方向。

2.2 光学式鼠标部件•光学传感器:光学式鼠标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感知鼠标的移动情况。

通过感知光线的反射和移动的变化,来计算鼠标的位移和速度。

3. 鼠标拆解后的应用鼠标拆解后的零部件可以用于一些创意和实践项目中,例如:3.1 元器件学习•鼠标拆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械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机械原理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鼠标中的编码器等部件也可以作为元器件进行拆解和利用,用于组装电子原型等实验。

3.2 制作DIY鼠标•鼠标拆解后,我们可以将鼠标的零部件重新组装,制作出自己的DIY 鼠标。

•通过重新设计鼠标的外壳和按键布局,可以定制出个性化的鼠标。

3.3 制作工艺品•鼠标的零部件经过一些修改和加工,可以在手工制作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例如,使用鼠标的滚轮来制作一个独特的旋转摆件。

4. 使用注意事项在拆解鼠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安全•在拆解鼠标之前,确保计算机和所有外设已经断电,避免鼠标内部的电子元件受到损坏。

•使用一些开拆工具,如螺丝刀或塑料片,小心操作,避免伤到自己。

4.2 组装•如果你打算重新组装鼠标,务必记住每个零部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拍照或记录组装过程可能会对你在组装时有所帮助。

•确保所有接口和连接处正确牢固地连接到一起,以确保重新组装后的鼠标能够正常工作。

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原理

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原理

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原理无线鼠标是如今常见的一种外设,它使得我们操作电脑更加方便快捷。

而无线鼠标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光学传感器。

本文将探讨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一、激光和光电二极管在了解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的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个基本概念:激光和光电二极管。

激光是一种高强度、单色、相干性很好的光。

在无线鼠标中,激光发射器会发射出一束激光光束,用于照射在工作表面上。

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在无线鼠标中,光电二极管会接收到激光光束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二、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激光照射和光信号接收。

首先,当我们移动无线鼠标时,激光发射器会发射一束激光光束照射在工作表面上。

这时,光束会被工作表面反射,并进入到光电二极管中。

接下来,光电二极管会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会被无线鼠标内部的处理器处理,通过算法进行解析和计算,最终得出我们鼠标在工作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三、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鼠标,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光学传感器无需与工作表面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照射激光光束来获取信息。

这种非接触式的设计,使得无线鼠标更加耐用,不会因为灰尘或细小异物的堆积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其次,激光光束照射在工作表面上,使得无线鼠标在不同表面上都能够良好地工作,比如木质桌面、布面、塑料面等。

此外,光学传感器能够提供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算法对光信号进行解析和计算,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和跟踪,使得我们操作鼠标更加流畅和精确。

四、光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传感器的分辨率不断提高,通过增加像素和提高采样率,可以获取更加精细的图像信息,提供更高的精度。

另一方面,无线鼠标光学传感器也在朝着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增加手势识别功能、支持触摸操作等,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操作体验。

怎样解决光电鼠标灵敏度变差维修方法

怎样解决光电鼠标灵敏度变差维修方法

怎样解决光电鼠标灵敏度变差维修方法光电鼠标灵敏度变差是计算机常见故障,具体表现为移动鼠标时,光标反应迟钝,不听指挥。

1一、发光管或光敏元件老化光电鼠标的核心IC内部集成有一个恒流电路,将发光管的电流恒定在约50mA,高档鼠标一般采用间歇采样技术,送出的电流是间歇导通的(采样频率约5KHz),可以在同样功耗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时发光管的功率,故检测灵敏度高。

有些厂家为了提高光电鼠标的灵敏度,人为加大了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增大发射功能。

这样会导致发光二极管较早老化。

在接收端,如果采用了质量不高的光敏三极管,时间长了,也会自然老化,导致灵敏度变差。

解决方法:更换型号相同的发光管或光敏管。

2光电接收系统偏移,焦距没有对准光电鼠标是利用内部两对互相垂直的光电检测器,配合光电板进行的。

从发光二极管上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光电板上,反射后的光线经聚焦后经反光镜再次反射,调整其传输路径,被光敏管接收,形成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数量及相位决定了鼠标移动的速度及方向。

光电鼠标的发射及透镜系统组件是组合在一体的,固定在鼠标的外壳上,而光敏三极管是固定在电路板上的,二者的位置必须相当精确,厂家是在校准了位置后,用热熔胶把发光管固定在透镜组件上的,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鼠标被摔碰过或震动过大,就有可能使热熔胶脱落、发光二极管移位。

如果发光二极管偏离了校准位置,从光电板反射来的光线就可能到达不了光敏管。

解决方法:调节发光管的位置,使之恢复原位,直到向水平与垂直方向移动时,指针最灵敏为止,再用少量的502胶水固定发光管的位置,合上盖板即可。

3外界光线影响,为了防止外界光线的影响,透镜组件的裸露部分是用不透光的黑纸遮住的,使光线在暗箱中传递,如果黑纸脱落,导致外界光线照射到光敏管上,就会使光敏管饱和,数据处理电路得不到正确的信号,导致光电鼠标灵敏度变差。

解决方法:将裸露部分用不透光的黑纸遮住,使外界光线不能射到光敏管。

4透镜通路有污染,使光线不能顺利到达,光电鼠标环境较差,有污染,时间长了,污物附着在发光管、光敏管、透镜及反光镜表面,遮挡光线接收路径使光路不通。

微型计算机主要元器件

微型计算机主要元器件

微型计算机主要元器件微型计算机是一种小型的计算机系统,它由多个主要元器件组成。

这些元器件在微型计算机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司其职。

下面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它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能够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处理。

2. 内存(RAM):内存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临时存储器。

它可以快速地读取和写入数据,是CPU进行计算和操作的重要支持。

3. 硬盘:硬盘是用于长期存储数据的设备,可以保存大量的文件和程序。

它的容量较大,通常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用户文件。

4. 主板:主板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电路板,上面连接着各种元器件。

它提供了电源、总线和接口等功能,使各个元器件能够协调工作。

5. 显卡:显卡负责将计算机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显示器能够显示的图像。

它具有图形处理能力,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图形性能和显示效果。

6. 声卡:声卡用于处理和播放计算机的音频信号。

它可以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扬声器输出声音。

7. 网卡:网卡是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接口设备,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局域网或互联网。

它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使计算机能够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

8. 电源:电源为微型计算机提供电能,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它将交流电转换为计算机所需的直流电,并通过电源线供给各个元器件。

9. 鼠标和键盘:鼠标和键盘是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指令和数据。

鼠标用于控制光标的移动和点击操作,键盘用于输入文字和命令。

10. 显示器: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后的图像和文字。

它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可见的图像,供用户观看和操作。

11. 光驱:光驱是一种用于读取光盘的设备,可以读取光盘中存储的数据和程序。

它可以读取CD、DVD等光盘,并将其中的内容传输给计算机。

12. 散热器:散热器用于散发计算机内部产生的热量,保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鼠标什么原理

鼠标什么原理

鼠标什么原理
鼠标是一种用于操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它的原理是利用感光器或感应器来追踪用户在平面上移动时所产生的输入信号。

一种常见的鼠标原理是光学原理。

这种鼠标内部有一个光电传感器,当鼠标在表面上移动时,传感器会捕捉到由光源反射回来的光线。

根据这些光线的变化,鼠标可以计算出用户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具体来说,传感器会在鼠标底部投射出红光或红光激光,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这个光线的变化来确定鼠标的位置。

另一种常见的鼠标原理是机械原理。

这种鼠标内部有一个小球,当鼠标在表面上移动时,球会滚动并改变鼠标内部的位置。

然后,通过计算机内部的编码器来测量小球的滚动方向和速度。

这种原理的鼠标需要定期清洁小球以确保准确性。

还有一种较新的鼠标原理是激光原理。

这种鼠标使用激光来追踪用户在表面上的移动。

激光鼠标通常比光学鼠标更准确,因为它使用更高分辨率的光电传感器来捕捉细微的移动。

无论鼠标使用哪种原理,它们都能够通过与计算机连接,将用户在平面上的移动转化为相应的光标或指针的移动。

这种输入设备在现代计算机使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操作。

光电鼠标内部结构

光电鼠标内部结构

光学感应器光学感应器是光电鼠标的核心,目前能够生产光学感应器的厂家只有安捷伦、微软和罗技三家公司。

其中,安捷伦公司的光学感应器使用十分广泛,除了微软的全部和罗技的部分光电鼠标之外,其他的光电鼠标基本上都采用了安捷伦公司的光学感应器。

图1:光电鼠标内部的光学感应器安捷伦公司的光学感应器主要由CMOS感光块(低档摄像头上采用的感光元件)和DSP组成。

CMOS感光块负责采集、接收由鼠标底部光学透镜传递过来的光线(并同步成像),然后CMOS感光块会将一帧帧生成的图像交由其内部的DSP进行运算和比较,通过图像的比较,便可实现鼠标所在位置的定位工作。

图2:光学感应器内部的组成方式图1是方正光电鼠内部的光学感应器,它采用的是安捷伦公司的H2000-A0214光学感应元件,其芯片内部的组成方式可参见图2。

图3是H2000-A0214光学感应器的背面,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芯片上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用来接收由鼠部底部的光学透镜传送过来的图像。

图3光学感应器背面的小孔用来接收由鼠部底部的光学透镜传送过来的图像[编辑]光电鼠标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负责协调光电鼠标中各元器件的工作,并与外部电路进行沟通(桥接)及各种信号的传送和收取。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是光电鼠标中的“管家婆”。

图4是罗技公司的CP5919AM控制芯片,它可以配合安捷伦的H2000-A0214光学感应元件,实现与主板USB接口之间的桥接。

当然,它也具备了一块控制芯片所应该具备的控制、传输、协调等功能。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家应该知道,就是dpi对鼠标定位的影响。

dpi是它用来衡量鼠标每移动一英寸所能检测出的点数,dpi越小,用来定位的点数就越少,定位精度就低;dpi越大,用来定位点数就多,定位精度就高。

图4罗技公司的CP5919AM控制芯片通常情况下,传统机械式鼠标的扫描精度都在200dpi以下,而光电鼠标则能达到400甚至800dpi,这就是为什么光电鼠标在定位精度上能够轻松超过机械式鼠标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辨率光电鼠标的分辨率通常用CPI(Count Per Inch : 每英寸的测量次数)来表示,CPI 越高,越利于反映玩家的微小操作。

而且在鼠标光标移动相同逻辑距离时,分辨率高的需要移动的物理距离则要短。

拿一款800 CPI的光电鼠标来说,当使用者将鼠标移动1英寸时,其光学传感器就会接收到反馈回来的800个不同的坐标点,鼠标箭头同时会在屏幕上移动800个像素点。

反过来,鼠标箭头在屏幕上移动一个像素点,就需要鼠标物理移动1/800英寸的距离。

所以,CPI高的鼠标更适合在高分辨率的屏幕下使用。

光学机械鼠标的分辨率多为200~400 CPI,而光电鼠标的分辨率通常在400~800 CPI之间。

除CPI以外,DPI(Dots Per Inch : 每英寸像素数)也常被人用来形容光电鼠标的分辨率。

由于光电鼠标的分辨率反映了一个动态过程,所以用CPI来形容更恰当些。

但无论是CPI还是DPI,描述的都是光电鼠标的分辨率,不存在性能差别。

2、刷新频率光电鼠标的刷新频率也被称为扫描频率或者帧速率,它反映了光学传感器内部的DSP对CMOS每秒钟可拍摄图像的处理能力。

在鼠标移动时,光学传感器中的数字处理器通过对比所“拍摄”相邻照片间的差异,从而确定鼠标的具体位移。

但当光电鼠标在高速运动时,可能会出现相邻两次拍摄的图像中没有明显参照物的情况。

那么,光电鼠标势必无法完成正确定位,也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跳帧”现象了。

而提高光电鼠标的刷新频率就加大了光学传感器的拍摄速度,也就减少了没有相同参考物的几率,达到了减少跳帧的目的。

3、像素处理能力虽然分辨率和刷新率都是光电鼠标重要的技术指标,但它们并不能客观反映光电鼠标的性能,所以罗技提出了像素处理能力这个指标,并规定:像素处理能力=CMO晶阵像素数×刷新频率。

根据光电鼠标的定位原理我们知道,光学传感器会将CMOS拍摄的图像进行光学放大后再投射到CMOS晶阵上形成帧,所以在光学放大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CMOS晶阵像素数,也就可增大实际拍摄图像的面积。

而拍摄面积越大,每帧图像上的细节也就越清晰,参考物也就越明显,和提高刷新率一样,也可减少跳帧的几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厂商不会公布鼠标的CMOS尺寸,其大小从15x15到30x30像素(Pixel)不等。

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和内部构成光电鼠标与机械式鼠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定位方式不同。

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是:在光电鼠标内部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照亮光电鼠标底部表面(这就是为什么鼠标底部总会发光的原因)。

然后将光电鼠标底部表面反射回的一部分光线,经过一组光学透镜,传输到一个光感应器件(微成像器)内成像。

这样,当光电鼠标移动时,其移动轨迹便会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贯图像。

最后利用光电鼠标内部的一块专用图像分析芯片(DSP,即数字微处理器)对移动轨迹上摄取的一系列图像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这些图像上特征点位置的变化进行分析,来判断鼠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完成光标的定位。

激光鼠标激光鼠标其实也是光电鼠标,只不过是用激光代替了普通的LED光.好处是可以通过更多的表面,因为激光是Coherent Light(相干光),几乎单一的波长,即使经过长距离的传播依然能保持其强度和波形;而LED 光则是Incoherent Light(非相干光)。

激光鼠标传感器获得影像的过程是根据,激光照射在物体表面所产生的干涉条纹而形成的光斑点反射到传感器上获得的,而传统的光学鼠标是通过照射粗糙的表面所产生的阴影来获得。

因此激光能对表面的图像产生更大的反差,从而使得“CMOS成像传感器”得到的图像更容易辨别,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准性。

图3从功能实现角度看,光电鼠标主要由发光二极管、固定夹、光学透镜组件、光学传感器、接口控制器芯片以及微动开关6部分元器件组成。

图一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相当于光电鼠标的光源,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光学传感器的拍摄需要,将所要拍摄的“路况”照亮。

除此以外,发光二极管还被用来满足光电式的滚轮的需要。

这里所说的滚轮是我们常用来翻动网页的鼠标中键,不要误认为是机械鼠标底部的轨迹球。

为光学传感器服务的发光二极管在鼠标“尾部”,会被固定夹遮盖起来;而为光电式滚轮服务的发光二极管则在鼠标“头部”,也就是滚轮位置附近。

所以,虽然光电鼠标内部可能拥有不止一个发光二级管,但分辨起来并不难。

大多数的光电鼠标在使用时发红光,是因为红色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问世最早,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化都最成熟,成本也最低廉,寿命更容易得到保障,所以大部分光电鼠标都采用了发红光的二极管。

当然,我们在市场上也会看到其他颜色的产品,但这是为了迎合部分玩家标新立异的需求,和性能无关。

图二固定夹负责照亮鼠标底部的发光二极管拥有很强的亮度,为了避免射出的光线干扰其他元器件工作,并且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能量更加集中,所以发光二级光上覆盖了固定夹。

固定夹通常是黑色的,因为黑色吸收光线的能力最好。

图三光学透镜组件光学透镜组件被放在光电鼠标的底部位置,光学透镜组件由一个棱光镜和一个圆形透镜组成。

其中,棱光镜负责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传送至鼠标的底部,并予以照亮。

圆形透镜则相当于一台摄像机的镜头,这个镜头负责将已经被照亮的鼠标底部图像传送至光学感应器底部的小孔中。

通过观看光电鼠标的背面外壳,我们可以看出圆形透镜很像一个摄像头通过试验,笔者得出结论:不管是阻断棱光镜还是圆形透镜的光路,均会立即导致光电鼠标“失明”。

其结果就是光电鼠标无法进行定位,由此可见光学透镜组件的重要性。

图四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是光电鼠标的核心部件,“CMOS感光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部分。

CMOS感光器是一个由数百个光电器件组成的矩阵,恰似一部相机,用来拍摄鼠标物理位移的画面。

光学传感器会将拍摄的光信号进行放大并投射到CMOS 矩阵上形成帧,然后再将成帧的图像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

DSP对相邻帧之间差别进行除噪和分析后,将得出的位移信息通过接口电路传给计算机。

目前能够生产光学感应器的厂家只有安捷伦、微软和罗技三家公司。

其中,安捷伦公司的光学感应器使用十分广泛,除了微软的全部和罗技的部分光电鼠标之外,其他的光电鼠标基本上都采用了安捷伦公司的光学感应器。

光电鼠标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负责协调光电鼠标中各元器件的工作,并与外部电路进行沟通(桥接)及各种信号的传送和收取。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是光电鼠标中的“管家婆”。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家应该知道,就是dpi对鼠标定位的影响。

dpi是它用来衡量鼠标每移动一英寸所能检测出的点数,dpi越小,用来定位的点数就越少,定位精度就低;dpi 越大,用来定位点数就多,定位精度就高。

通常情况下,传统机械式鼠标的扫描精度都在200dpi以下,而光电鼠标则能达到400甚至800dpi,这就是为什么光电鼠标在定位精度上能够轻松超过机械式鼠标的主要原因。

接口控制器芯片接口控制器芯片负责管理光电鼠标的接口电路部分,使鼠标可以通过USB、PS/2等接口与PC相连。

基于成本方面考虑,各品牌的光电鼠标一般都采用第三方的接口控制器芯片,而像赛普拉斯、凌阳、EMC都是常见的接口控制器芯片厂商。

另外,有的光电鼠标选用了具备接口控制器功能的光学传感器(比如原相公司的PAN401光学传感器),所以在这类光电鼠标内部是无法发现独立的接口控制器芯片的。

微动开关平时使用一款光电鼠标时,打交道最多的要算是鼠标按键了,而鼠标按键一一对应着内部的微动开关,所以按键板设计和微动开关的品质共同决定了鼠标的手感。

当然,微动开关的质量还影响着光电鼠标的故障率。

图五外壳设计光电鼠标的外壳大部分采用了工程塑料,也有采用金属上盖作为卖点的产品,但手感和制造成本并不理想,所以并没有流行开来。

鼠标外壳多用抛光和磨砂两种设计,而仿效苹果鼠标的透明有机玻璃双层壳设计以及磨砂表面配合软橡胶材料的设计比较流行,但相比传统设计,却更易磨损。

按键板设计鼠标上盖的主要部件就是按键板了,光电鼠标的按键板分为按钮式、盖板式和一体式3种设计。

其中,按钮式按键板是独立按钮,与鼠标上盖没有连接;盖板式按键板与上盖有所连接,但也有独立的部分;而一体式按键板是现今最为流行的,按键板本身就是鼠标上盖的一部分。

微软和罗技的很多产品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底部垫脚设计为了使光电鼠标移动更灵活,减少底部的摩擦力,所以引入了垫脚的概念:用塑料片将鼠标底部垫起,从而减少摩擦。

鼠标垫脚的设计主要分为以微软为代表的大垫脚派和以罗技为代表的小垫脚派,各有利弊。

前者因为垫脚尺寸大,材质偏软,所以比后者耐摩、防尘;后者因为垫脚尺寸不足前者一半,材质坚硬,所以受力面积小,比前者更灵活。

笔者个人认为,对于普通玩家,前者的垫脚设计更适用;而对于发烧级的游戏玩家,后者却是首选。

鼠标滚轮1996年,微软发明了鼠标滚轮按键,由于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多方便,所以时至今日,几乎所有鼠标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滚轮按键设计通常包括两种,第一种是以微软为代表的机械式滚轮,第二种是以罗技为代表的光电式滚轮。

前者利用滚轮带动机械电位器来获得滚动信息,定位更准;后者利用发光二极管获得滚动信息,寿命更长。

人体工程学设计对于光电鼠标来说,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可在手指自然放松的情况下,手掌紧贴在鼠标表面。

但即使使用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光电鼠标,也可能无法获得舒适的手感。

这是因为厂家只可能以部分消费者的手型数据为准,生产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鼠标模具,而对于另一部分消费者来说,使用该产品时,反而可能更加劳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