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①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
2、冷战含义:指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
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3、冷战的具体表现:①军事上“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②修筑“柏林墙”、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④美苏军备竞赛。
3、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为“华沙条约”,建立起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
从此,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3)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现阶段,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6)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批评、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等权利(7)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两极格局的形成 (精讲好用)

C.华沙条约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C 8. 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③马
歇尔计划的实施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直击中考(2014广西中考题)
10.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 要继承者)关系跌入低谷,美俄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 图的两个大国。【解读材料 走进历史】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友好。因为人民反对战 争,呼吁和平,世界经济格局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宜解决全球性 问题。彼此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1分)
直击中考(2014广西中考题)
【关注现实 展望未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克 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 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美国副总统拜登周二指责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是‘霸占土地’,并称美国和欧洲将对 莫斯科实施进一步的制裁。”──2014年3月18日,美联社华沙电
高中历史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
超过战前的水平。
(3)军事上: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
①: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建立的原因:二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 盟,转而反共反苏。
时间: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
国家:以美国为首的12个
西方国家(现有28个) 性质:军事政治集团(美国 控制)
北约主要集中在西 欧和南欧,针对苏 联和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对抗苏联和 华约 华约主要集中在东 欧和苏联,针对西 欧资本主义国家. 对抗北约
有哪几个国家既没 有参加北约也没参 加华约?
③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的意义(影 响):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即东西方对
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在世界范围 内的争夺,造成战后世界长期不安宁,国际局势的紧张 (消极影 响) ;但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积极影响)
1961年美国发动了所谓“特种战争。1965年, “特种战争 上升为”局部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岘港登陆。
美国侵越战争 ——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美国侵越战争历时14年(1961年—1975年),美国 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身,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 多亿美元。在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浪 高过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 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等标语走上 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 罩” 中发表就职演说。
多极化趋势
东西方对峙
美苏争霸
多 极
(战后初期) (50年代末—
化
80年代末)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4.表现 杜鲁门 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 (1)政治上:__________
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
的威胁,要求国会拨款进行援助。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两 冷战 开始。 国的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________ 马歇尔 计划。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提 (2)经济上:__________ 欧洲 复兴计划。这个计划,一方面帮助西欧各国和 出了________
2.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一 社会主义 些欧亚国家相继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____________ 道 路。
头号强国 。 (2)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____________ 苏联 的国际威望有 (3)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推动下,________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自 主 学 习
一 冷战
美 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______
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 国家。为此, 武力 为 美国决心彻底结束战时与苏联合作的政策,决定以________ 武力 以外的各种措施, 后盾,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________ 共产主义 ,对其实施________ 冷战 。 以遏制____________
(续表) 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推行霸权主义
序幕
表 现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 政治 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推行“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 经济 国援助西欧 军事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影 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响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 年,成立“华约”(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中考历史复习:两极格局的产生和影响PPT课件 人教版

• ②苏联承认了联邦德国政府;
• ③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
• 紧张: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 第二阶段
• 时间:60年代-70年代末
• 态势:苏攻美守
• 概况
• 苏: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 原因:①经济实力同美差距缩小;
•
②军事实力增强,成为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
三十七、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俞敏洪
•
三十八、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
•
三十九、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莎士比亚
•
四十、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热豆腐
•
四十九、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拉罗什科
•
五十、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
五十一、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无名氏
•
五十二、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蹒跚行步慢,落后最宜鞭。——董必武
•
五十三、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 表现:欧洲:两军对峙;亚洲:扩张(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 汗),进一步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 美:处于守势
• 原因:①经济增长趋缓;
•
②侵越战争的影响。
• 表现:实行战略收缩(重点:亚洲)。
• 步骤:①1973年结束侵越战争;
•
②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 第三阶段 • 时间:80年代―1991年 • 态势:美国强硬,苏联实行全面收缩 • 概况 • 美:强硬 • 原因: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并待续增长。 • 表现:①争夺第三世界时,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 • ②1983年“星球大战”计划。 • 苏:实行收缩 • 原因:①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上比较,落后于美国;②经济困难,
两极格局PPT课件.ppt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一: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 ---罗斯福
美国......及其历史所孕育的自认为美国集西方文明之大成的天生优越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所谓“天定使命观”,即美国有责任将其民主制度和自由的价值观念向全世界移植等思想,成为美国向全球扩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 ——牛军主编《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苏联介入冷战的原因之外交理念分析。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二:
苏联领导人片面强调国际关系的政治和军事因素,忽视了科技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变化的巨大影响。这不仅使苏联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估计的过于严峻,也使苏联外交缺乏赖以持续加强的物质基础。
一位美国学者说:“美苏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牛军主编《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四:
马歇尔计划为什么刻意“淡化”意识形态?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五:
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计划为什么刻意”淡化“意识形态?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五:
该计划的主要制定者认为,如果苏联拒绝美国的提议,美国正好就把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如果苏联接受,美国就以援助为手段,迫使东欧国家放弃其经济生活中的苏联取向,以此拉拢东欧国家。
结语:
冷战虽成历史陈迹,冷战思维却从未在地球上真正消失。独不见,笼罩在世人头上的战争阴云,是否又以反恐战争旗号,重出江湖。 ——中国政法大学 俞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对战后两极的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 响的协定是《____________》。
8.参加雅尔塔会议的三个国家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席会议 的三个国家领导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战 略是___________。
5.“冷战”主要表现有组建军事政治
集 团______和______、修建“_________”、
展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战争。
6.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是_____ 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 抗衡 北 约的军事政治集团是_____________,简称 “______”。
18.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两极格
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9.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对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 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人们称之为? 答:“冷战”政策。
20.“冷战”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答:美国总统杜鲁门。
21.“冷战”以什么为主要形式? 答:美苏争霸。
22.“冷战”开始的序幕是什么? 答:“铁幕演说”。
23.“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4.“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5.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最终目的是? 答:遏制社会主义。
26.“夜间雾里行动”指的是“冷战” 表现
中的哪一个? 答:“柏林墙”的修建。
5.中国第一位国家主席是?中国共产 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答:毛泽东。毛泽东。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哪里? 答:北京。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代国歌是? 答: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从《义勇军进 行曲》为代国歌;
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1949年10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开国大典。
36.战后世界格局是如何变化的? 答:东西方对峙(两极)格局——“一 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37.“冷战”的表现有哪些? 答:“铁幕演说”与“杜鲁门主义”、 组建
军事政治集团、“柏林墙”的修建、展开军 备
(核武器)竞赛、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3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和苏
联 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由战时的同盟到战后的对峙(敌对 )关系。
13.差一点引发世界核战争的“冷战”
表 现是____________。
14.东西方对峙格局结束的标志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15.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向_____ 发展,过渡时期称“__________”。
1.北约成立于______年,华约成立于 ______年。
2.对战后两极的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 响的会议是____________。
3.“冷Hale Waihona Puke ”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极的世界格局形成的标志是_____ _____________的出现。
2.哪两个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 的正式形成? A.联合国和北约 C.北约和华约 B.华约和联合国 D.欧盟和联合国
3.两极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北约和华约的出现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欧洲联盟的成立
4.以下不属于“冷战”表现的是 A.古巴导弹危机 建 B.“柏林墙”的修
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原
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 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答:1945年2月。
2.参加雅尔塔会议的国家及人物分别是? 答:苏联——斯大林、 美国——罗斯福、 英国——丘吉尔。
3.对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 深刻影响的协定是? 答:《雅尔塔协定》。
强大武器的美军进行的殊死较量,它是? 答:抗美援朝。
21.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 字。
22.抗美援朝的结果是什么? 答:侵略军被逐退到战前的位置,美国 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 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3.实现了保家卫国的愿望,沉重打击 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的历史事件是? 答:抗美援朝。
4.对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 深刻影响的会议是? 答:雅尔塔会议。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什么战略? 答: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
6.美国推行称霸全球战略的前提是什么? 答: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 界头号强国。
7.“北约”是以哪个国家为首的军事集团? 答:美国。
8.“华约”是以哪个国家为首的军事集团? 答:苏联。
16.土地改革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变 化了吗? 答:是。土地的所有权由地主阶级所有 转变为农民阶级所有。
17.抗美援朝的时间是? 答:1950年——1953年。
18.抗美援朝的军队名称是?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
19.抗美援朝的著名战役是? 答:上甘岭战役。
20.这是一场中朝军队同拥有世界上最
C.组建军事政治集团 D.9.11事件
5.“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A.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 B.“冷战”开始的标志 C.北约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6.以下哪个国家没有参加雅尔塔会议
A.法国 C.美国
B.英国 D.苏联
7.以下哪个人没有参加雅尔塔会议 A.斯大林 C.罗斯福 B.杜鲁门 D.丘吉尔
第二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1.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充分准备的会议是?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具 有临时宪法性质的纲领性文件是?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新中国的名称(国号)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4.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选举 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答:毛泽东。
32. “一超多强” 中的“多强”指的 是哪 些国家或组织? 答: 俄罗斯、日本、中国、欧盟等。
3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
34.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什么? 答: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35. 亚、非、拉国家长期贫困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①.历史上的殖民掠夺和统治; 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 ③.独立后长期的不稳定和战乱。
14.“华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1955年。
15.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都是由什么 性 质国家组成的军事集团? 答:资本主义国家。
16.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都是由什么 性 质国家组成的军事集团? 答:社会主义国家。
17.东西方对峙格局(两极格局)形成
的标志是什么? 答: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24.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这是什么历史事件? 答:抗美援朝。
25.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
令 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 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司 令官。”我们称这场战争是? 答:抗美援朝。
26.《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的歌词中 写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去干什么? 答:抗美援朝。
27.差一点引发世界核战争的“冷战” 表 现是? 答:古巴导弹危机。
28.“冷战”中“热战”指的是什么? 答:越南战争。
29.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正向什
么方向发展? 答:向多极化发展。
30.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新的世 界格局还没有形成,过渡时期称什么? 答: “一超多强” 。
31. “一超多强” 中的“一超”指的 是哪 个超级大国? 答:美国。
10.北约建立之前,美国总统_______ 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 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人 们称之为“______”政策。
11.“冷战”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
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12.“冷战”的序幕是 “__________”, 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的出台。
27.抗美援朝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实现了保家卫国的愿望,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 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巩固了新生政权。
28.“谁是最可爱的人”说的是?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北约的出现 D.华约的出现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华民族从此走上 了独立、统一的道路。
11.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有哪些? 答:军事——抗美援朝、肃清了国民党 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和土匪、实现了 西藏的和平解放。政治——建立了各地各级 人民政府。经济——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土地改革。
9.北约的全称是什么? 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华约的全称是什么? 答:华沙条约组织(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组织)。
11.“北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答: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
12.“华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答:抗衡北约的军事集团。
13.“北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1949年。
1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初期)的 两件大事是什么? 答: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
13.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消灭 的历史事件是? 答:土地改革。
14.请你写出土地改革的时间? 答:建国初期——1952年底。
15.土地改革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发
生变化了吗? 答:没有。还是实行土地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