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

合集下载

发酵学 第3章 培养基

发酵学 第3章 培养基

3.粘度适中,具有适当的渗透压
4. 主产物合成达到最高速率,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 能的少。
5.生产过程中既不影响通气与搅拌的效果,又不影响或少 影响产物的分离精制和废物处理。
6.大规模生产时要考虑材料的成本。
第二节
培养基的成分
碳源 氮源 无机离子 生长因子 前体 促进剂和抑制剂
水分
一、碳源
凡是用于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 质均称为碳源。它既是构成菌体细胞和代谢产物的主要元 素,又是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中所需能源的原料。
维生素B12 钴化物
青霉素V 苯氧乙酸
链霉素 金霉素色氨酸 Nhomakorabea吲哚、氨茴酸
2-羟基-4-甲基硫代丁 酸 D-苏氨酸
肌醇、精氨酸等 蛋氨酸 氯化物等 异亮氨酸
红霉素
丙酸、丙醇等
苏氨酸
高丝氨酸
灰黄霉素 氯化物
六、产物促进剂
所谓产物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 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一些维生素生长因子及其生理功能
维生素 生理功能 维生素B1(硫胺素) 脱羧酶辅酶,与酮基转移有关 维生素B2(核黄素) 构成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作为电子传递链中的递H体 维生素B3(泛酸) 维生素B5(烟酸) 辅酶A(CoA)的前体物质之一,递酰基体, 是细胞内多种酶的辅酶 又称尼克酸,是辅酶I,辅酶II的前体,参与 细胞内很多氧化还原反应
促进剂提高产量的机制:
有些促进剂本身是酶的诱导物; 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 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 也有人认为表面活性剂对酶的表面失活有保护作用;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发酵培养基ppt课件

发酵培养基ppt课件
培养基的设计及优化
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 菌体的同化能力(一般只有小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进行
代谢;许多碳源和氮源都是复杂的有机物大分子,如淀粉与黄豆饼粉等;对 于酵母,一般仅能利用2-3糖;对于氮源一样,常用的有大豆饼、花生饼粉 和毛发的水解液)
代谢的阻遏和诱导(应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培养的目的,注意快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 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提供除营养外的其他 生长所必需条件.
1.都必须含有合成细胞组成所必需的原料; 2.满足 一般生化反应的基本条件; 3.一定的PH条件等; 4.工业生产上选择的培养基俗称发酵培养基,还 应包括能够促进微生物合成产物所必需的成分.
合适的C、N比(氮源过多,生长过于旺盛,PH偏高,不利于代谢
产物的积累;氮源不足,则菌体繁殖量少,从而影响产量;碳源过多 则容易形成较低的PH;碳源不足则容易引起菌体的衰老和自溶;一般 工业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比为 100︰(0.2-2.0)
PH的要求(要保证发酵过程中PH满足工艺的要求,合理配制培养基是
灭菌(葡萄糖与含氨基的物质反应形成→5-羟甲基糖醛和棕色的类黑
精(焦化)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毒性。磷酸盐与Ca2+、Mg2+、NH4+等反 应形成沉淀或络合物。 )
培养基粘度的影响
粘度是培养基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氧的传递、 营养成分、无机盐、生长因子等的扩散,从而影响细胞的 呼吸、营养成分的吸收,最终导致影响目标产物的形成。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发酵工业培养基

发酵工业培养基

油脂类: 各种动、植物油
能利用这类碳源的M一般都有比较活跃的脂肪酶。M利用这类碳源时所消耗的溶解氧会增加,当供氧不足时,大量的脂肪酸和有机酸中间体积累,会引起pH下降。 常用的油脂类有:豆油、菜籽油、棉籽油、鱼油、猪油等。
(3)有机酸
有机酸的利用常会引起发酵体系pH上升,尤其是有机酸盐氧化时,常伴随有碱性物质的产生,使pH进一步上升。 常用的有机酸有:乳酸、醋酸、柠檬酸等。
(4)烃和低碳醇类
正烷烃以用于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和酶制剂发酵中,甘油也常用作抗生素生产和甾体转化的碳源。
氮源:凡可构成M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 来源的物质。 常用的氮源分两大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无机氮源 种类:氨盐、硝酸盐和氨水 特点: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快,所以也称之谓速 效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会引起pH 的变化 (NH4)2SO4 → 2NH3 + 2H2SO4 NaNO3 + 4H2 → NH3 + 2H2O + NaOH
发酵培养基
#2022
3.4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3.4.1、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原理 一般来讲,培养基的设计首先是确定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然后再决定各组分之间的最佳配比。 菌体的同化能力 培养基对菌体代谢的阻遏与诱导的影响 合适的碳氮比 合适的pH
3.4.2、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培养基设计与优化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确定时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 分; 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最适的各培养基组分和最适浓度; 最后通过多因子实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及其浓度。
培养过程称为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
1、实验室阶段
生产车间阶段:种子培养在种子罐里面进 行,一般在工厂归为发酵车间管理,因此形 象地称这些培养过程为生产车间阶段。

生产工艺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 第三节培养基的配制

生产工艺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 第三节培养基的配制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3.渗透压 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营养物质要有合适的浓度。营 养物质的浓度太低,不仅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对营养物质 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提高设备的 利用率。但是,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时,由于培 养基的渗透压太大,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此外培养基中 的各种离子的浓度比例也会影响到培养基的渗透压和微生 物的代谢活动,因此,培养基中各种离子的比例需求要平 衡。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在不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 谢转化率的情况下,通常趋向在较高浓度下进行发酵,以 提高产物产量,并尽可能选育高渗透压的生产菌珠。当然, 培养基浓度太大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降低。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1.根据微生物的培养需要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的,要确 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解生产用菌种的来源、 生理生化特性和一般的营养要求,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 培养条件、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 等确定培养基。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2.营养成分比例恰当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之间应有适当的比例,培养基 中的碳氮的比例(C/N)在发酵工业中尤其重要。如培养 基中氮肥源过多,会引起微生物生长过于旺盛,而不利于 产物的积累;氮源不足,则微生物菌体生长过于缓慢。当 培养基中的碳源供应不足时,容易引起微生物菌体的衰老 和自溶。培养基的碳氮比不仅会影响微生物菌体的生长, 同时也会影响到发酵的代谢途径。不同的微生物菌种、不 同的发酵产物所要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微生 物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对培养基的碳氮比的要求也是不一 样的。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为了减少实验次数,可考虑用“正交试验设计”等数 学方法来确定培养基给分和浓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少的实 验次数而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另处,还可通过方差分析, 确定哪些因素影响较大,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发酵工程培养基

发酵工程培养基
酒精生产中若用糖蜜代甘薯粉,可省去蒸煮、 制曲、糖化等过程,简化了工艺。
糖蜜使用的注意点:
除糖份外,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中有些是有用的, 但是许多都会对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进行预 处理。
例:谷氨酸发酵
有害物资:胶体成分(起泡、结晶)、钙盐(结 晶)、生物素(发酵控制)。
预处理:澄清→脱钙→脱除生物素 例:柠檬酸发酵 有害物质:铁离子含量高(导致异柠檬酸的生成)。 预处理:→黄血盐
但过多的初始葡萄糖会抑制微生物生长,引 起葡萄糖效应,这主要是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阻遏造成。
另外过多葡萄糖会过分加速菌体呼吸,以致 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积 累,pH下降,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
2.糖蜜 又称糖浆,俗称糖稀。
生物发酵工业所用的糖蜜,主要是指制糖工 业上的废糖蜜,它是甘蔗糖厂或甜菜糖厂的 一种副产品。
又如肠膜状明串珠菌的生长需要补充10种维 生素、19种氨基酸、3种嘌呤及嘧啶等。
2.前体
能直接结合到产物中,而自身结构没有多大 变化,但是产物产量却有较大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如青霉素生产中,加入玉米浆,产量增加, 原因是玉米浆含有苯乙酸,被优先结合到青 霉素分子中去。
速效氮源。
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会引起pH的变化。 生理酸性物质:硫酸铵。 生理碱性物质:硝酸钠。
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 酵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氨水:
在发酵中除可以调节pH外,它也是一种容易 被利用的氮源,在许多抗生素的生产中得到 普遍使用。
氨水因碱性较强,因此使用时要防止局部过 碱,加强搅拌,并少量多次地加入。
铁:

发酵培养基及制备

发酵培养基及制备
kA2>kA3>kA1,所以可断定A2为A因素的优水平。
同理,可以计算并确定B3、C3、D1分别为B、 C、D因素的优水平。四个因素的优水平组合 A2B3C3D1为本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即酶法 液化生产山楂清汁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 50mL/100g,加酶量7mL/100g,酶解 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1.5h。
• 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 • 根据经济效益分析选择培养基
–价廉、来源Βιβλιοθήκη 富、运输方便、就地取材、无毒二、发酵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
•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 的,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 解生产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生 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 等确定培养基。
3
2
1
3
2
1
3
18
3
3
2
1
42
不考察交互作用的试验结果分析
(1) 确定试验因素的优水平和最优水平组合
分析A因素各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A1 的影响反映在第1、2、3号试验中,A2的影响反映在第4、5、 6号试验中,A3的影响反映在第7、8、9号试验中。
A因素的1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为
度。Rj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试验指
标判的断影因响素越的大主。次根顺据 序。Rj大1小. ,计可算以
Kjm,kjm
极差分析法-R法
Rj 因素主次
2. 判断 优水平
优组合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因素
液化率
A
B
C
D

1
1
1
1
0
1
2
2

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米淀粉、小麦淀粉和甘薯淀粉)
油和脂肪
The building blocks of a fat are a glycerol molecule and fatty acids.
要供给比糖代谢更多的氧 , 不然大量的的 脂肪酸和代谢中的有机酸会积累 , 从而引 起PH下降.常用的油有豆油、猪油、菜油、 葵花子油、鱼油、棉子油等。
培养基设计时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发酵特性的影响(抗生素发酵生产中往往喜欢所谓的
“稀配方”,因为它既降低成本、灭菌容易、且使氧传递 容易而有利于目的产物的生物合成)
灭菌(葡萄糖与含氨基的物质反应形成→5-羟甲基糖醛和棕色的类黑
精(焦化)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毒性。磷酸盐与Ca2+、Mg2+、NH4+等反 应形成沉淀或络合物。 )
3.按用途分类
孢子培养基(营养不要太丰富;所用无机盐的浓度要适量;要
注意培养基的PH和湿度;麸皮、小米、大米、玉米碎屑等)
种子培养基(营养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氮源和维生素的
含量也要高些,但总浓度以略稀薄为好,可达到较高的溶解氧)
发酵培养基(组成除有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的化合物外,
还要有合成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
有机酸 有机酸的利用常会使PH上升,尤其是 有机酸盐氧化时,常伴随着碱性物质的 产生,使PH进一步上升。(乳酸、柠 檬酸、乙酸等)
烃和醇类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微生物工业的碳
源也有扩大。正烷烃已用于有机酸、氨
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和酶制剂的工业
发酵中。国外乙醇代粮发酵的工艺发展
也十分迅速。
氮源
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 基酸、蛋白质、核酸等)和含氮代谢 物。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 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发酵培养基》课件

《发酵培养基》课件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3
发酵培养基PPT课件概述
介绍发酵培养基PPT课件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 用,以及其在发酵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 势。
发酵培养基PPT课件内容
详细介绍发酵培养基PPT课件的内容,包括发酵 培养基的组成、制备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优化策 略等方面的知识。
发酵培养基PPT课件制作技巧
未来发酵培养基的研究重点与展望
未来发酵培养基的研究重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发酵效率、产物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研发新型微生物资源;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高效、环保的新型发酵培养基;研究培养基的营养组 分和代谢调控机制等。
展望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发酵培养基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高效、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发酵培养基的研究将更加精准和 智能化,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01
02
03
根据用途
生产菌体培养基、产物合 成培养基、分离培养基等 。
根据物理状态
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
根据成分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
02
发酵培养基的选择与优化
发酵培养基的选择原则
适宜性原则
选择的培养基应能满足微 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需 要,同时要易于工业化操 作。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适宜性的前提下, 应尽量降低培养基的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介绍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发酵培养基PPT课件,包 括设计思路、排版技巧、图表制作等方面的技巧 。
感谢观看
THANKS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配制
按照选定的配方,将各种原料准 确称量后混合均匀,制成所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按用途(从发酵生产应用考虑) 培养基按其用途可分为孢子(斜面)培养基、种子
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三种
h
6
第二节 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 一、碳源
1、作用 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和合
成菌体所必需的碳成分; 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必须的碳成分。
2、来源 糖类、油脂、有机酸、低碳醇
h
7
3、工业上常用的糖类 ① 葡萄糖 ➢ 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 ➢ 但是会引起葡萄糖效应
原料质量等方面不加控制会影响生产稳定性
h
4
培养大肠杆菌常用两种培养基
M培养基(1L): Na2HPO4 6 g,KH2PO4 3 g, NaCl 0.5 g, NH4Cl 1 g, MgSO4·7H2O 0.5 g, CaCl2 0.011 g,葡萄糖 2-10, pH 7.0
YPS培养基:酪蛋白胨10 g,酵母提取物5 g, NaCl 10 g,PH 7.2
例 玉米浆:
①可溶性蛋白、生长因子(生物素)、苯乙酸
②较多的乳酸
③硫、磷、微量元素等
h
21
有机氮源成分复杂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发酵 过程进行影响,而另一方面有机氮源的来源 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在有机氮源选取时和使 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原料的波动对发酵的影 响!
h
22
氮源使用的一些相关问题:
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应当混合使用 早期:容易利用易同化的氮源—无机氮源 中期:菌体的代谢酶系已形成、则利用蛋白质
发酵培养基的作用:
➢ 满足菌体的生长 ➢ 促进产物的形成
h
2
发酵培养基的要求
① 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② 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
③ 培养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 资源丰富,便于采购运输,适合大规模储藏,能保证 生产上的供应。
④ 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能满足总体工艺的要求,如不影 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等。
1、无机氮源
种类:氨盐、硝酸盐和氨水
特点: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快,所以也称之谓迅速
利用的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常会引起pH的 变化如:
(NH4)2SO4 → 2NH3 + 2H2SO4 NaNO3 + 4H2 → NH3 + 2H2O + NaOH
h
17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液中就留下 了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 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胺; 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 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 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h
9
不同的制糖工艺生产的糖液质量差别很大
h
10
② 糖蜜
糖蜜是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它是制糖工业的副产物。 糖蜜主要含有蔗糖,总糖可达50%~75%。一般糖蜜 分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葡萄糖蜜。
h
11
不用加工方法对甘蔗糖蜜的影响
h
12
糖蜜使用的注意点: 除糖份外,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中有些是有用的,但 许多都会对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进行预处理。 例:谷氨酸发酵 有害物资:胶体成分(起泡、结晶)、钙盐(结晶) 生物素(发酵控制) 预处理:澄清→脱钙→脱除生物素 例:柠檬酸发酵
有害物质:铁离子含量高(导致异柠檬酸的生成) 预处理:→黄血盐 K4Fe(CN)6·3H2O
h
13
③ 淀粉、糊精 使用条件:微生物必须能分泌水解淀粉、糊精的酶类
缺点:难利用、发酵液比较稠、一般>2.0%时加入一定 的α-淀粉酶成分比较复杂,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等。
优点: 来源广泛、价格底 可以解除葡萄糖效应
所以选择合适的无机氮源有两层意义:
满足菌体生长
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中的pHபைடு நூலகம்
h
18
毛霉产蛋白酶的研究
陈涛,中国酿造,2004
初始pH的影响: pH偏酸比较好,中性蛋白酶影响大
无机氮源的影响: 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钠>尿素
h
20
2、有机氮源 来源: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氮源都是一些廉价的原料, 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 白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蚕蛹粉、尿素、废 菌丝体和酒糟。 成分复杂:除提供氮源外,有些有机氮源还提供大 量的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工业上常用淀粉水解糖,但是糖液必须达到一定 的质量指标
h
8
葡萄糖效应:
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某些诱导酶体系编码的基因转 录的现象。
如大肠杆菌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葡萄 糖未被利用完之前,乳糖操纵子就一直被阻遏,乳糖 不能被利用。
原因:葡萄糖的分解物引起细胞内cAMP含量降低, 启动子释放cAMP-CAP(catabolic gene activator protein)蛋白,RNA聚合酶不能与乳糖的启动基因 结合,导致转录不能进行,直到葡萄糖被利用完后, 乳糖操纵子才进行转录,形成利用乳糖的酶。
h
14
例:地衣牙孢杆菌生产α-淀粉酶
碳源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碳源 葡萄糖 蔗糖 糊精 淀粉
细胞量 4.2 4.02 3.06 3.09
α-淀粉酶 0 0
38.2 40.2
h
15
李江华,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4
(1.5 g 麸皮)
h
16
二、氮源 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基酸,蛋白质、
核酸等)和含氮代谢物。 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h
3
第一节 培养基的类型及功能
培养基按其组成物质的纯度、状态、用途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按纯度
合成培养基 : 原料其化学成分明确、稳定 适合于研究菌种基本代谢和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
培养基营养单一,价格较高,不适合用于大规模 工业生产
天然培养基: 采用天然原料
原料来源丰富(大多为农副产品)、价格低廉、适于 工业化生产
h
5
二、按状态
固体培养基: 适合于菌种和孢子的培养和保存,也广泛 用于有子实体的真菌类,如香菇、白木耳等的生产
半固体培养基: 即在配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琼 脂,一般用量为0.5%~0.8% ,主要用于微生物的鉴定。
液体培养基: 80%~90%是水,其中配有可溶性的或不溶 性的营养成分,是发酵工业大规模使用的培养基。
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
◆ 发酵培养基的基本要求 ◆ 发酵培养基的类型及功能 ◆ 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重组产品培养基的介绍
h
1
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
培养基:广义上讲培养基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 长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 物培养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所必须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