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从给出的、、、中选一个答案)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目的是 。

.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

.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 .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 . 控制轴承的压强

在题—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

. 单层金属轴瓦 .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 . 含油轴承轴瓦 . 非金属轴瓦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 铸铁 . 巴氏合金 . 铸造锡磷青铜 . 铸造黄铜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随 而减小。 . 轴颈转速的增加或载荷的增大 . 轴颈转速的增加或载荷的减少 . 轴颈转速的减少或载荷的减少 . 轴颈转速的减少或载荷的增大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 . 过度磨损 . 过热产生胶合 . 产生塑性变形 . 发生疲劳点蚀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施中,

最有效的是 。

.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 . 增加供油量 . 减少相对间隙ψ . 增大偏心率χ 在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 重载 . 高速

. 工作温度高 .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

. 随之升高 . 保持不变

. 随之降低 .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 .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 充分供应润滑油

.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润滑油 的比值。

. 质量 . 密度 . 比重 . 流速 润滑油的 ,又称绝对粘度。

. 运动粘度 . 动力粘度 . 恩格尔粘度 . 基本粘度 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只宜采用滑动轴承。 . 中、小型减速器齿轮轴 . 电动机转子 . 铁道机车车辆轴 . 大型水轮机主轴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 . 液体摩擦 . 半液体摩擦 . 混合摩擦 . 边界摩擦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是 。 . )1(min χψ-=d h . )1(min χψ+=d h . 2/)1(min χψ-=d h . 2/)1(min χψ+=d h

在滑动轴承中,相对间隙ψ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 与公称直径之比。 . 半径间隙r R -=δ . 直径间隙d D -=? . 最小油膜厚度 . 偏心率χ 在径向滑动轴承中,采用可倾瓦的目的在于 。

. 便于装配 . 使轴承具有自动调位能力 .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 增加润滑油流量,降低温升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

. 提高承载能力 . 增加润滑油油量 .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 减少摩擦发热

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pv 值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轴承 。

. 过度发热而胶合. 过度磨损

. 产生塑性变形 . 产生咬死

下述材料中,是轴承合金(巴氏合金)。

. .

. .

与滚动轴承相比较,下述各点中,不能作为滑动轴承的优点。

. 径向尺寸小 . 间隙小,旋转精度高

. 运转平稳,噪声低. 可用于高速情况下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压强p变为原来的倍。

. . . .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倍,长径比不变,载荷及转速不变,则轴承的pv值为原来的倍。

. . . .

二、填空题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比压p是为了避免;验算pv值是为了防止。

在设计动力润滑滑动轴承时,若减小相对间隙ψ,则轴承的承载能力将;旋转精度将;发热量将。

流体的粘度,即流体抵抗变形的能力,它表征流体内部的大小。

润滑油的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能力。

影响润滑油粘度η的主要因素有和。

两摩擦表面间的典型摩擦状态是、和。

在液体动力润滑的滑动轴承中,润滑油的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关系式为。(需注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螺旋传动中的螺母、滑动轴承的轴瓦、蜗杆传动中的蜗轮,多采用青铜材料,这主要是为了提高能力。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工作能力的校验公式是、和。

形成流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在设计时应验算项目的公式为、、。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提高,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载荷的部位。

形成液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而充分条件是。

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按其可能的失效应限制、、进行条件性计算。

l/>),为避免因轴的挠曲而引起轴承“边缘接触”,造成轴承早宽径比较大的滑动轴承(d

期磨损,可采用轴承。

C将随着偏心率χ的增加而,相应的最小油膜厚度也随着滑动轴承的承载量系数

p

χ的增加而。

在一维雷诺润滑方程

3

0)(6h

h h v x p

-=??η中,其粘度η是指润滑剂的 粘度。 选择滑动轴承所用的润滑油时,对液体润滑轴承主要考虑润滑油的 ,对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主要考虑润滑油的 。 三、问答题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滑动轴承时,为保证轴承正常工作,应满足哪些条件? 试述径向动压滑动轴承油膜的形成过程。 就液体动力润滑的一维雷诺方程

3

0)(6h h h v

x p

-=??η,说明形成液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 液体动力润滑滑动轴承的相对间隙ψ的大小,对滑动轴承的承载能力、温升和运转精度有何影响?

有一液体动力润滑单油楔滑动轴承、在两种外载荷下工作时,其偏心率分别为6.01=χ、

8.02=χ,试分析哪种情况下轴承承受的外载荷大。为提高该轴承的承载能力,有哪些措施可供考

虑?(假定轴颈直径和转速不允许改变。)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需进行哪些计算?各有何含义? 为了保证滑动轴承获得较高的承载能力,油沟应做在什么位置? 何谓轴承承载量系数?值大是否说明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也越大? 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有哪几种?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何? 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相对间隙ψ对轴承承载能力有何影响?在设计时,若算出的h 过小或温升过高时,应如何调整ψ值?

在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在其最小油膜厚度h 不够可靠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参数来进行设计? 四、分析计算题

某一径向滑动轴承,轴承宽径比0.1/=d l ,轴颈和轴瓦的公称直径80=d ,轴承相对间隙

5 001.0=ψ,轴颈和轴瓦表面微观不平度的十点平均高度分别为m 6.11μ=z R ,m 2.32μ=z R ,

在径向工作载荷、轴颈速度的工作条件下,偏心率8.0=χ,能形成液体动力润滑。若其他条件不

变,试求:

()当轴颈速度提高到v v 7.1='时,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为多少? ()当轴颈速度降低为v v 7.0='时,该轴承能否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

注:①承载量系数计算公式vl

F C ηψ22

p =

②承载量系数值参见下表(1/=d l )

某转子的径向滑动轴承,轴承的径向载荷N 1054

?=F ,轴承宽径比0.1/=d l ,轴颈转速

r/min 000 1=n ,载荷方向一定,工作情况稳定,轴承相对间隙34108.0-?=v ψ(为轴颈圆周速度,),轴颈和轴瓦的表面粗糙度m 2.31μ=z R ,m 3.62μ=z R ,轴瓦材料的MPa 20][=p ,m/s 15][=v ,m/s MPa 15][?=pv ,油的粘度s Pa 028.0?=η。

()求按混合润滑(不完全液体润滑)状态设计时轴颈直径d 。

()将由()求出的轴颈直径进行圆整(尾数为或),试问在题中给定条件下此轴承能否达到液体润滑状态?

有一滑动轴承,轴颈直径mm 100=d ,宽径比1/=d l ,测得直径间隙mm 12.0=?,转速r/min 000 2=n ,径向载荷N 000 8=F ,润滑油的动力粘度s Pa 009.0?=η,轴颈及轴瓦表面不平度的平均高度分别为m 6.11μ=z R ,m 2.32μ=z R 。试问此轴承是否能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若达不到,在保持轴承尺寸不变的条件下,要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可改变哪些参数?并对其中一种参数进行计算。

注:342

P 108.0,2-?==

v vl

F C ψηψ 有一滑动轴承,已知轴颈及轴瓦的公称直径为mm 80=d ,直径间隙mm 1.0=?,轴承宽度mm 120=l ,径向载荷N 000 50=F ,轴的转速r/min 000 1=n ,轴颈及轴瓦孔表面微观不平度的十点平均高度分别为及m 2.3R m , 6.1z21μμ==z R 。试求:

()该轴承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时,润滑油的动力粘度应为多少?

()若将径向载荷及直径间隙都提高,其他条件不变,问此轴承能否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 注:①参考公式p 2

2C vl

F ψ

η=

②承载量系数p C 见下表(1/=d l )

如图—图所示,已知两平板相对运动速度1v >2v >3v >4v ;载荷4F >3F >2F >1F ,平板间油的粘度4321ηηηη===。试分析:

题 —图

()哪些情况可以形成压力油膜?并说明建立液体动力润滑油膜的充分必要条件。 ()哪种情况的油膜厚度最大?哪种情况的油膜压力最大?

()在图()中若降低3v ,其他条件不变,则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将发生什么变化? ()在图()中若减小3F ,其他条件不变,则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将发生什么变化?

试在下表中填出液体动力润滑滑动轴承设计时有关参量的变化趋向(可用代表符号:上升↑;下降↓:不定?)。

试分析题—图所示四种摩擦副,在摩擦面间哪些摩擦副不能形成油膜压力,为什么?(v 为相对运动速度,油有一定的粘度。)

题 —图

当油的动力粘度η及速度足够大时,试判断题—图所示的滑块建立动压油膜的可能性。

. 可能 . 不可能 . 不一定

题 —图

例解

.今有一离心泵的径向滑动轴承。已知:轴颈直径,轴的转速, 轴承径向载荷,轴承材料为。试根据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计算方法校核该轴承是否可用?如不可用,应如何改进?(按轴的强度计算,轴颈直径不得小于)。

解题要点:

()根据给定的材料为,可查得:[]p ,[]υ,[]υP ·。 ()按已知数据,选定宽径比,得

s

m MPa

p MPa dl F p s

m dn

/40

.371.4722.0722

.060

602600/71

.41000

601500

6014.31000

60=?==?===???=

?=

υπυ

可见υ不满足要求,而、υ均满足。故考虑用以下两个方案进行改进; ()不改变材料,仅减小轴颈直径以减小速度υ。取为允许的最小直径,则

s m dn

/77

.31000

601500

4814.31000

60=???=

?=

πυ

仍不能满足要求,此方案不可用,所以必须改变材料。

()改造材料,在铜合金轴瓦上浇注轴承合金,查得[]p ,[]υ,[]υP ·。经试算,,则

[]

[][]

υυυπυp s m MPa p p MPa dl F p s m dn

?=

/87.493.324.124.142

502600/93.31000

601500

5014.31000

60

结论:可用铜合金轴瓦浇注轴承合金,轴颈直径,轴承宽度。

. 如图所示为两个尺寸相同的液体润滑滑动轴承,其工作条件和结构参数(相对间隙Ψ、动力粘度η、速度υ、轴颈直径、轴承宽度)完全相同。试问哪个轴承的相对偏

心率χ较大些?哪个轴承承受径向载荷较大?哪个轴承的耗油量较大些?哪个轴承发热量较大?

提示:

承载量系数 l

F C P ηυψ22

=

耗油量系数 )/(ld Q C Q ψυ=

由图可知,图、图的最小油膜厚度不同,且min min b a h h <,m in h 与偏心率(相对偏心)

)/(/r R e e -==δχ及相对间隙r /δψ=(为偏心距,δ为半径间隙,δ)之间的关系为

)1(min χψ-=r h

对于液体动压轴承能受的径向载荷为

P C l

F 2

2ψηυ=

式中,为承载量系数,η为润滑油的动力粘度。对于≤, χ≤的动压轴承,可得出如下结论:

()m in h 越小,则χ越大,有b a χχ>,即图的相对偏心大;

()m in h 越小,χ越大时,则越大、越大,有>,即图承受的径向载荷大; ()由耗油量ld C Q Q ψυ=,χ越大,则耗油量系数大,有b a Q Q >,即图的耗油量大;

()因χ越大,大,则图的发热量小于图的。

. 一减速器中的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轴的材料为钢,轴瓦材料为铸造青

铜承受径向载荷;轴颈直径;工作长度;转速。试验算该轴承是否适合使用。

提示:根据轴瓦材料,已查得[]p ,[]υ,[]υP ·。

解题要点: 进行工作能力验算:

[][][][]

υυυππυp s m MPa l Fn p s m dn p MPa dl F p

/1.1250191001503500019100/49.11000

60150190100060737.025*********

故该轴承适合使用。

. 有一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直径,宽径比,转速, 轴的材料为钢,轴承材料为铸造青铜。试问该轴承最大可以承受多大的径向载荷?

提示:根据材料已查得:[]p ,[]υ,[]υp ·。

解题要点:

轴承所能承受的最大径向载荷必须同时满足: ()[]=??=≤10010015dl p F ()[]1200

100191001519100??=?≤n

l p F 。

故 。

. 试设计一齿轮减速器的液体动力润滑向心滑动轴承。已知:径向载荷 ,轴颈直径,轻颈转速。

解题要点:

()确定轴承结构型式

采用整体式结构,轴承包角?=360α ()确定轴承结构参数 取,则轴承工作宽度为 ×

()选择轴瓦材料 计算轴承的、υ和υ值

[]s m MPa p s m dn MPa dl F p /38.11.102.689.1/02

.660000

10001151416.310006089.111511525000?=?==??=?==?==

υπυ

选择轴瓦材料

根据、υ和υ值,选用锡锑轴承合金(),其[]p ,[]υ,[]υp ·。轴颈系钢制,淬火精磨。

()选定轴承相对间隙Ψ和轴承配合公差

325.0325.031025.102.6108.0108.0---?=??=?=υψ,取3103.1-?=ψ 确定轴承直径间隙为

1495.01150013.0=?==?d ψ

选定轴承配合公差时,应使选配合的最小和最大配合间隙接近轴承的理论间隙△。

现选定配合为77115d H φ,则轴瓦孔径035.00115+,轴颈直径120

.0155.0115--=d ,最大间隙

mm mm mm 190.0155.0035.0max =+=?,最小间隙mm 120.0max =?。

()选定润滑油

根据轴承的[][]υ、p 值,选用机械油,取运动粘度(×),密度3/900m kg =ρ,比热

容( ℃)。

计算平均温度下润滑油的动力粘度:

取℃,查得℃,的运动粘度, 取 (×),得其动力粘度为:

265050/0171.01019900m S N v ?=??==-ρη ()计算轴承工作能力 计算轴承承载量系数:

784.1115

.002.60171.020013.02500022

2=????==l F C P ηυψ

确定偏心率χ:根据和值,

χ

计算最小油膜厚度m in h ;

m in

h ()()652.010013.02

11512-??=-χψd

选定轴瓦和轴颈表面粗糙度m R m R z z μμ2.3,6.121==,则

m in h >()×()

()验算轴承温升和工作可靠性 计算液体摩擦系数μ: 轴颈角速度

60

1000

1416.32602??=

=

n πω 因, 故1=ξ,则摩擦系数为

3

6

1036.21

0013.055.01089.10013.072

.1040171.055.0-?=??+????=+=

πψξψπηωμp 供油量:根据轴承偏心率χ和宽径比,查表并插值计算,得,故供油量为

s m ld C Q Q /115.0115.002.60013.0142.03????==ψυ ×

计算轴承温升t ?:取导热系数??=s m J a s 2/(80℃)时,则

03

.60013.080

1416.3142.090018001089.10013.01036.26

3

??+

?????

??? ???=

+=?-ψυπαρψμs Q C c p t ℃℃ 进口油温度 5021=?-

=t t t m ℃–

209

.13℃℃(在℃之间) 出口油温度502

2=?+=t t t m ℃

209

.13℃℃<℃ 进、出口油温合适。

计算结果说明,具有上述参数的滑动轴承可以获得液体动力润滑。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的首要问题在于验算最小油膜厚度是否大于两倍轴颈与轴瓦表面不平度的高度之和,设计计算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参数。至于具体计算步骤,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液体动力润滑流动轴承应用了部分液体动力学理论和高等数学概念来说明动压油楔中各参数间的关系,只要抓住主要问题,设计计算是不难掌握的。但是,轴承的设计计算只是一个方面,轴承结构是否合理,制造、装配是否正确,润滑是否得当等,都对

轴承的正常工作有很大影响,必须予以注意。

五、习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填空题

过度磨损;过热产生胶合 增大;提高;增大 摩擦阻力 吸附 温度;压力

干摩擦;不完全液体摩擦;液体摩擦 )

kg/m ()

s Pa (2

ρη?=

v ,式中,——运动粘度;η——动力粘度;ρ——润滑油的密度 耐磨 dL

F

p =

≤][p ;100L 19n F pv =≤][p ;v ≤][v

①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②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③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从小截面流出。

磨损与胶合:p ≤][p ;pv ≤][pv ;v ≤][v 摩擦:传动效率;不承受

必要条件参见题—;充分条件为:保证最小油膜厚度h ≥][h ,其中][h 为许用油膜厚度;

][h )(21z z R R S +,其中,为安全系数,1z R 、2z R 分别为轴颈和轴瓦的表面粗糙度十点平均高度。

p ≤][p ;pv ≤][pv ;v ≤][v

自动调心 增大,减小

动力

粘度;油性(润滑性) 、问答题

(参考答案从略) 、分析计算题

解题要点:

()计算在径向工作载荷F 、轴颈速度v 的工作条件下,偏心率8.0=χ时的最小油膜厚度: 由0.1/=d l ,80=d ,得80=l 。

h mm 0.012mm )8.01(5 001.040)1(=-??=-χψr

由8.0=χ,查附表得372.3p =C 。 计算许用油膜厚度][h ,取 ,于是

m m 6 0.009m 9.6m )2.36.1(2)(][21==+?=+=μμz z R R S h

由于h >][h ,能形成液体动压润滑。

()计算v v 7.1='时,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

由公式vl

F C ηψ22

p =,根据其他参数不变时,p C 与成反比的关系,当v v 7.0='时,得

817.47

.0372

.3p ==

C 查附表得86.0=χ,于是

m m 4 0.008m m )86.01(5 001.040)1(min =-??=-=χψr h

因为h <][h ,故该轴承不能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 解题要点:

()按不完全液体润滑状态,设计轴颈直径: 由)/(dl F ≤][p 得

mm 50mm 1

20105)/]([4

=??=d l p F d ()计算轴承相对间隙:

m/s 2.62m/s 000

160100

5014.3000

160=???=

?=

dn

v π

02 001.01062.28.0108.03434=??=??=--v ψ

()计算偏心率χ:由

09.705

.062.2028.0202 001.010522

42p =?????==vl F C ηψ

再由p C 和0.1/=d l ,查表得89.0≈χ。 ()计算最小油膜厚度min h :

m m 805 0.002m m 0.89)-(102 001.025)1(min =??=-=χψr h

()计算许用油膜厚度][h ,取2=S ,于是

m m 0.019m 91m )3.62.3(2)(][21==+?=+=μμz z R R S h

因为min h 小于][h ,故该轴承在题中给定的条件下不能达到液体动润滑状态。 解题要点:

()计算许用油膜厚度][h ,取2=S ,于是

m m 6 0.009m 9.6m )2.36.1(2)(][21==+?=+=μμz z R R S h

()计算轴承的相对间隙ψ:

2 001.0100

12.0==?=

d ψ ()计算轴颈的圆周速度v :

m/s 10.47m/s 000

160000

2100000

160=???=

?=

ππdn

v

()计算轴承的承载量系数p C :

3 611.01

.047.10009.022 0.001000 822

2p =????==vl F C ηψ

()查表得41.0=χ。 ()计算最小油膜厚度min h :

m m 0.035m m )41.01(2 001.050)1(min =-??=-=χψr h

因m in h >][h ,故该轴承能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

若不能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可增大直径间隙△,减小相对偏心率χ,减小承载量系数p C ,增大润滑油的动力粘度η,增大轴颈的圆周速度v 来增大最小油膜厚度m in h 。

解题要点:

()计算许用油膜厚度][h ,取2=S ,于是

m m 6 0.009m 9.6m )2.36.1(2)(][21==+?=+=μμz z R R S h

()计算相对偏心率χ:

只有当min h ≥][h ,才能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得

)1(80

1

.040)1(min χχψ-?

=-=r h ≥ 则 0.808206 009.01=?-=χ

()计算轴颈圆周速度v :

m/s 4.189m/s 000

160000

180000

160=???=

?=

ππdn

v

()计算宽径比d l /:

()根据d l /和χ值,查表得266.4p =C 。 ()计算润滑油的动力粘度:

由 266.422

p ==

vl

F C ηψ 得 s Pa 0.182s Pa 12

.0189.4266.42)

800.1(

000 5022

p 2?=?????==

vl C F ψη 当径向载荷及直径间隙都提高,其他条件不变时,验算轴承能否达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 ()计算轴承的相对间隙ψ:

5 001.080

1.02.1=?=?=

d ψ ()计算承载量系数p C :

378.712

.0189.42 018.025 001.02.1000 5022

2p =?????==vl F C ηψ

()由p C 和d l /值可查得题—图,得87.0=χ。 ()计算最小油膜厚度min h :

m m 8 0.007m m 0.87)-(15 001.040)1(min =??=-=χψr h

因为min h <][h ,故不能在到液体动力润滑状态。 解题要点:

()题—图和可以形成压力油膜。形成液体动压油膜的必要及充及条件参见教材所述,即题—及题—参考答案。

()题—图的油膜厚度最大,图的油膜压力最大。

()图中若降低3v ,其他条件不变,则油膜压力增大,油膜厚度减小。 ()图中若降低3F ,其他条件不变,则油膜压力降低,油膜厚度增大。 解题要点:

解题要点:

题—图中的四种摩擦副,只有图能形成油膜压力,其他三种摩擦副均不能形成油膜压力。这是因为图的摩擦副没有楔形间隙;图的摩擦副不是沿边运动方向呈从大到小的楔形间隙;图的摩擦副两平面间没有相对运动速度。

解题要点:

应选。因为两滑块均以速度运动,则两滑块变成相对静止,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不满足建立动压油膜的条件,因此不可能建立动压油膜。

人教版八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 (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常用来比较角的大小 5.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识记)

第七章选择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是。 (A)Ethernet (B)Internet (C)APARNET (D)PSDN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PAN (B)LAN (C)MAN (D)W AN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4.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数据传输(B)数据缓存 (C)数据服务(D)数据共享 5.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6.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终端,电缆,计算机(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局域网不提供服务。 (A)资源共享(B)设备共享 (C)多媒体通信(D)分布式计算 8.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A)IP地址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 (B)每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 (C)主机的IP地址必须是全国唯一的 (D)一个主机可以属于两个或者多个逻辑网络 9.下面是有效的IP地址。 (A)202.280.130.45 (B)130.192.290.45 (C)192.202.130.45 (D)280.192.33.45 10.按照IP地址的逻辑层来分,IP地址可以分为类。 (A)2 (B)3 (C)4 (D)5 11.当用户向ISP申请Internet帐户时,用户的E-mail帐户应包括。 (A)Username (B)mailbox (C)Password (D)Username,Password 12.如果用户希望在网上聊天,可以使用internet提供的服务形式。 (A)新闻组服务(B)电子公告版服务 (C)电子邮件服务(D)文件传输服务 13.所有站点均连接到公共传输媒体上的网络结构是。 (A)总线型(B)环型 (C)树型(D)混合型 14.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A)IP (B)HTTP (C)FTP (D)Telnet 15.使用Internet时,由指明通信协议和地址。 (A)TCP和IP (B)FTP (C)URL (D)E-mail地址 16.一个计算机网络由组成。 (A)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B)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C)用户计算机终端(D)主机和通信处理机

第五章《管理学原理》习题(附答案)

第五编 一、单项选择题 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C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 A.衡量什么 B.制定标准 C.如何衡量 D.A和C 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D )。 A 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 C.选择控制技术 D.建立控制系统 4、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 )。 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5、"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6、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 ) A进行预测B科学决策C分析判断D确定标准 7、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C ) A 维持现状 B 打破现状 C 激励现状 D 突破现状 8、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9、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的系统: A 相对封闭 B 绝对封闭 C 相对开放 D 绝对开放 10、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1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1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 D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1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D)。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C.作业控 制 D.现场控制 1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 A)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 层 D.监督机构 1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B)。 A.分散控制B.分层控制C.集中控 制 D.内部控制 1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1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B)。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18.控制系统是指由(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1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 )。 A.随机性原则B.灵活性原则C.多变性原 则D.弹性原则

微观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微观第七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价格歧视博弈纳什均衡 占优策略均衡 二、选择题 1、对于垄断厂商来说,()。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会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会减少收益; D、以上都不对。 2、完全垄断的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SMC=LMC; C、MR=SMC=LMC=SAC; D、MR=SMC=LMC=SAC=LAC。 3、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 A、Ed>1; B、Ed<1; C、Ed=1; D、Ed=0。 4、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Ed=1时()。 A、总收益最小; B、总收益最大; C、总收益递增; D、总收益递减。 5、完全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 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C、A市场的需求弹性等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D、以上都对。 6、以下关于价格歧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其进行划分; B、一级价格歧视引起无谓损失; C、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者的利润; D、垄断者进行价格歧视,消费者就必定不能进行套利活动。 7、垄断竞争的厂商短期均衡时,()。 A、一定能获得差额利润; B、一定不能获得经济利润; 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取得经济利润、发生亏损和获得正常利润都有可能。 8、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B)

A、上升阶段 B、下降阶段 C、水平阶段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D)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 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 D、以上途径都可能用 1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耐性; B、每一个寡头都认定对方的产量保持不变; C、每一个寡头垄断者都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11、斯威齐模型是() A、假定一个厂商提高价格,其他厂商就一定跟着提高价格; B、说明为什么每个厂商要保持现有的价格,而不管别的厂商如何行动; C、说明为什么均衡价格是刚性的(即厂商不肯轻易的变动价格)而不是说明价格如 何决定; D、假定每个厂商认为其需求曲线在价格下降时比上升时更具有弹性。 12、在斯威齐模型中,弯折需求曲线拐点左右两边的弹性是()。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 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 C、两边弹性一样大; D、以上都不对。 13、与垄断相关的无效率是由于()。 A、垄断利润 B、垄断亏损 C、产品的过度生产 D、产品的生产不足。 三、判断题 1、垄断厂商后可以任意定价。 2、完全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它的供给曲线。 3、一级价格歧视是有市场效率的,尽管全部的消费者剩余被垄断厂商剥夺了。 4、寡头之间的串谋是不稳定的,因为串谋的结果不是纳什均衡。 5、垄断厂商生产了有效产量,但它仍然是无效率的,因为它收取的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获取的利润是一种社会代价。 6、完全垄断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一定处于短期均衡。 7、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是根据其相应的实际需求曲线得到的。 8、由于垄断厂商的垄断地位保证了它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2+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 (1)计算利润最大化时候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第七章 练习与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 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B.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D.生产社会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 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 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B、公平、公正、公开 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8、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9.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1999年12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2月D.2002年12月10.改革的性质是() 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

第七章 微分方程经典例题

第七章 微分方程 例7 有高为1米的半球形容器,水从它的底部小孔流出,小孔横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 开始时容器内盛满了水, 求水从小孔流出过程中容器里水面的高度h (水面与孔口中心间的距离)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 解 由力学知识得,水从孔口流出的流量为 62.0dt dV Q ?== 孔口截面面积 重力加速度 ,12cm S = .262.0dt gh dV =∴ ① 设在微小的时间间隔],,[t t t ?+水面的高度由h 降至,h h ?+则,2dh r dV π-= ,200)100(100222h h h r -=--= .)200(2dh h h dV --=∴π ② 比较①和②得: ,262.0)200(2dt gh dh h h =--π 即为未知函数得微分方程. ,)200(262.03dh h h g dt --- =π ,1000==t h ,1015 14 262.05?? = ∴g C π 所求规律为 ).310107(265.45335h h g t +-?= π 例10 求解微分方程 .2222xy y dy y xy x dx -=+- 解 原方程变形为=+--=222 2y xy x xy y dx dy ,1222 ? ?? ??+--??? ??x y x y x y x y 令,x y u =则,dx du x u dx dy +=方程化为,1222u u u u dx du x u +--=+ 分离变量得? ? ????-+--??? ??--112212121u u u u ,x dx du = 两边积分得 ,ln ln ln 2 1 )2ln(23)1ln(C x u u u +=----

试题库之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 输入输出系统。C A.对象;B.资料;C.要素;D.信息。 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C A.仿形;B.浇注;C.分层制造;D.晶粒生长 3.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D A.产量;B.产值;C.利润;D.生产率 4.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来自制造业。C A.20%;B.40%;C.60%;D.80% 5.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生产。B A.连续型;B.离散型;C.间断型;D.密集型。 6.精良生产是对()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D A.波音;B.通用;C.三菱;D.丰田。 7.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C A.30%;B.50% ;C.70%;D.90%。 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 则和依据。 C A.文字;B.数字;C.字符;D.字母 9.成组技术按()组织生产。D A.产品;B.部件;C.零件;D.零件组 10.CIM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 力。 B A.高新技术;B.信息技术;C.计算机技术;D.现代管理技术 11.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D A.零件;B.设备;C.工艺装备;D.相关过程 12.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的组织形式。C A.直线式;B.职能式;C.矩阵式;D.自由式 13.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将变得越来越突出。A A.时间; B.质量; C.成本; D.服务 14.柔性制造系统(FMS)特别适合于()生产。B A.单件;B.多品种、中小批量;C.少品种、中小批量;D.大批量 15.先进制造技术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提出。D A.70年代中;B.80年代初;C.80年代末;D.90年代中 16.当前精密加工所达到的精度是()。C

管理学原理题库4套资料

精品文档 《管理学原理》题库(4套版)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A、法约尔 B、西蒙 C、孔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D) A、行使管理职能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参与社会实践B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A、科学性与艺术性C、科学性与技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A、简单稳定环境C、简单动态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A)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C)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B)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A) A、组织价值观C、组织精神 B、组织宗旨D、组织形象

精品文档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求是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A、凝聚功能C、约束功能 B、导向功能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C) A、企业价值观C、企业形象 B、企业精神D、企业规范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A、经济管理问题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B、企业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B)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C) A、传统管理思想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C、作好经营计划 B、处理人际关系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B)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D、A.B和C 18、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D)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D) A、一般管理理论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C)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C、现代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 21、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C)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2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提出“管理理论丛林”现象的管理学家是(A) A、巴纳德 B、孔茨 C、卡斯特 D、德鲁克

第7章图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第7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的度为与它相关联的()的数目。 A. 顶点 B. 边 C. 权 D. 权值 2.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 v i与v j之间的路径为从v i到达v j的一个()。 A. 顶点序列 B. 边序列 C. 权值总和 D. 边的条数 3.图的简单路径是指()不重复的路径。 A. 权值 B. 顶点 C. 边 D. 边与顶点均 4.设无向图的顶点个数为n,则该图最多有()条边。 A. n-1 B. n(n-1)/2 C. n(n+1)/2 D. n(n-1) 5.n个顶点的连通图至少有()条边。 A. n-1 B. n C. n+1 D. 0 6.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 ( ) 倍。 A. 3 B. 2 C. 1 D. 1/2 7.若采用邻接矩阵法存储一个n个顶点的无向图,则该邻接矩阵是一个 ( )。 A. 上三角矩阵 B. 稀疏矩阵 C. 对角矩阵 D. 对称矩阵 8.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 B. 中根 C. 后根 D. 层次 9.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 B. 中根 C. 后根 D. 层次 10.在用Kruskal算法求解带权连通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选择权值最小的边的原则是该边不能在 图中构成()。 A. 重边 B. 有向环 C. 回路 D. 权值重复的边 11.在用Dijkstra算法求解带权有向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时,要求图中每条边所带的权值必须是()。 A. 非零 B. 非整 C. 非负 D. 非正 12.设G1 = (V1, E1) 和G2 = (V2, E2) 为两个图,如果V1 ? V2,E1 ? E2,则称()。 A. G1是G2的子图 B. G2是G1的子图 C. G1是G2的连通分量 D. G2是G1的连通分量 13.有向图的一个顶点的度为该顶点的()。 A. 入度 B. 出度 C. 入度与出度之和 D. (入度﹢出度))/2 14.一个连通图的生成树是包含图中所有顶点的一个()子图。 A. 极小 B. 连通 C. 极小连通 D. 无环 15.n (n>1) 个顶点的强连通图中至少含有()条有向边。 A. n-1 B. n n(n-1)/2 D. n(n-1) 16.在一个带权连通图G中,权值最小的边一定包含在G的()生成树中。 A. 某个最小 B. 任何最小 C. 广度优先 D.深度优先 17.对于具有e条边的无向图,它的邻接表中有()个结点。 A. e-1 B. e C. 2(e-1) D. 2e 18.对于如图所示的带权有向图,从顶点1到顶点5的最短路径为()。 A.1, 4, 5 B. 1, 2, 3, 5 C. 1, 4, 3, 5 D. 1, 2, 4, 3, 5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复习资料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六、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 ~ 五、经典例题 知识一、坐标系的理解 例1、平面内点的坐标是( ) A 一个点 B 一个图形 C 一个数 D 一个有序数对 { 坐标不同 同 y >0 y <0 ) P (x ,y -a ) P (x -a ,y ) P (x +a ,y ) P (x ,y +a ) 向上平移a 个单位 ~ 向左平移a 个单位

学生自测 1.在平面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在空间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点O 不在任何象限内 B 原点O 的坐标是0 C 原点O 既在X 轴上也在Y 轴上 D 原点O 在坐标平面内 知识二、已知坐标系中特殊位置上的点,求点的坐标 ( 点在x 轴上,坐标为(x,0)在x 轴的负半轴上时,x<0, 在x 轴的正半轴上时,x>0 点在y 轴上,坐标为(0,y )在y 轴的负半轴上时,y<0, 在y 轴的正半轴上时,y>0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坐标点(x ,y )xy>0 第二、 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坐标点(x ,y )xy<0 例1 点P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 ,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Q 在y 轴上 对应的实数是 3 1 ,则点Q 的坐标是 , 例2 点P (a -1,2a -9)在x 轴负半轴上,则P 点坐标是 。 学生自测 … 1、点P(m+2,m -1)在y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 2、已知点A (m ,-2),点B (3,m -1),且直线AB ∥x 轴,则m 的值为 。

概率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 参数估计习题参考答案 1.设,0 ()0, 0x e x f x x θθ-?>=?≤?,求θ的矩估计。 解 ,0 dx xe EX x ?+∞ -=θθ设du dx u x x u θ θ θ1 ,1 ,= = = 则0 0011 1()0()u u u EX ue du ue e du e θθθθ+∞+∞--+∞--+∞ ????==-+=+-??? ?????=θ 1 故1EX θ= ,所以x 1?=θ 。 2. 设总体X 在[]b a ,上服从均匀分布,求a 和b 的矩估计。 解 由均匀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知 1 ()()2 E X a b =+ (1) 21()()12 D X b a =- (2) 由(1)解得a EX b -=2,代入(2)得2)22(12 1 a EX DX -= , 整理得2)(3 1 a EX DX -=,解得 ()()a E X b E X ?=-?? =?? 故得b a ,的矩估计为 ??a x b x ?=??=+??其中∑=-=n i i x x n 1 22 )(1?σ 。 3.设总体X 的密度函数为(;)! x e f x x θ θθ-= ,求θ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 设)!)...(!)(!(),()(2111n n x n i i x x x e x f L n i i θ θ θθ-=∑===∏,则

1 1 ln ()()ln ln(!)n n i i i i L x n x θθθ===--∑∑ 11 ln ()11?0, n n i i i i d L x n x x d n θθθθ===-===∑∑ 4.设总体X 的密度函数为 , 其中 (θ>0), 求θ的 极大似然估计量. 解. 设(X 1, X 2,…, X n )是来自X 的一样本. 由极大似然估计原理,参数θ的似然函数为: , 上式两边取对数 似然方程为 解似然方程得θ的极大似然估计量是 . 5.设总体X 的密度函数1(,)()(a a x f x a x e a θθθ--=已知),求参数θ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 1 1121 ()(,)(...)n a i i n x n n a i n i L f x a x x x e θ θθθ=--=∑==∏ 1 1 ln ()ln ln (1)ln n n a i i i i L n n a a x x θθθ===++--∑∑ 1 ln ()0n a i i d L n x d θθθ==-=∑ 解得 ∑==n i a i x n 1 1θ。

一元一次不等式典型例题(第七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典型例题 相关练习 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比较大小) 已知:b a < (1) 11+<+b a ; (2) c b c a -<-; (3) b a 22<; (4) b a 2 1 21->- ; (5)2323-<-b a ; (6) c b c a +->+-. 注:能说出具体理由. 2.求不等式32-x ≤5的正整数解. 解:求解集为 x ≤4, ∴正整数解为4,3,2,1=x . 注:不等式的“特殊解”(正整数解、非负整数解…). 3.如果010<<--<-0 , 312a x x 无解,则求a 的 取值范围. 解: ○ ○ 3 m

管理信息系统_第七章练习题

第七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B)阶段的任务。 a.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规划 磁盘文件是一种(C) a.输人文件 b.输出文件 c.输人输出文件 d.周转文件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D)。 a.权 b.模 c.除得的商 d.除得的余数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C)。 a.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 b.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 c.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d.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 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a a.共享文件 b.非共享文件 c.中间文件 d.处理文件 代码设计工作应在(B)阶段就开始。 a.系统设计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A)。 a.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b.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 c.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d.固定属性的数据 石邮政编码是一种(D)。 a.缩写码 b.助忆码 c.顺序码 d.区间码 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C)。 a.很合适的 b.合适的 c.不合适的 d.常用的 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惜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C)。 a.界限校验 b.重复校 c.平衡校验 d.记录计数校验 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B)。 a.每天的数据输出量 b.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c.每秒的数据处理量 d.每日的数据输人量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D)。 a.组织机构图 b.功能结构图 c.业务流程图 d.数据流程图 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人文件、输出文件和(d a.顺序文件 b.索引文件 c.直接文件 d.输人输出文件 文件的活动率指的是(B)。 a.文件在单位时间内被查询的记录的数量 b.文件在更新过程中被处理的记录的百分数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组织的外部要素是() A.可以控制的 B.无法控制的 C.部分可控的 D.不可以控制的 2.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 A.系统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比较分析法 3.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指() A.管理的目的性 B.管理的必要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民主性 4.决定学习、研究管理必要性的是() A.管理的自然性 B.管理的社会性 C.管理的重要性 D.管理的历史性 5.管理学应属于() A.社会科学 B.边缘科学 C.经济学 D.自然科学 6.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A.复杂性 B.有效性 C.实践性 D.精确性 7.管理的核心是() A.决策 B.处理好人际关系 C.组织 D.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内部要素包括() A.目标 B.信息 C.机构 D.人 E.物 2.()是系统的特征 A.整体性 B.复杂性 C.模糊性 D.控制性 E.目的性 3.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A.计划 B.组织 C.人员配备 D.指导和领导 E.控制 4.管理学的特点有() A.一般性 B.边缘性 C.历史性 D.多样性 E.实践性 5.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的要素有() A.行业 B.原材料供应 C.产品市场 D.政治状况 E.社会文化 6.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有机构 C.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D.有管理者 E.有各种资源 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自然属性 C.艺术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8.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应承担()责任 A.管理一个组织 B.管理管理者 C.管理工作和人 D.决策 E.计划 三、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_______. 2.管理的______是管理者。 3.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强调运用管理的______性,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______.4.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 1.管理2.管理学3.系统 五、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 2.简述系统的观点。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论述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2.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A5.B6.C7.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DE3.ABCDE4.ABCE5.ABCDE6.ACD7.BD 8.ABC 三、填空题 1.组织2.主体3.实践性,素质4.管理活动,管理过程 四、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他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 A. 1943年8月25日 B. 1944年8月25日 C. 1945年8月25日 D. 1946年8月25日 3.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4.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 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 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A. 1946年6月 B. 1947年2月 C. 1947年6月 D. 1948年2月 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A. 1947年3月 B. 1947年4月 C. 1947年6月 D. 1947年7月 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 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 9.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

2019年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复习(十)(含答案)

2019年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复习(十) 第十章组织变革 第一节组织变革的含义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认识和领域组织变革指组织面对外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的改革和适应的过程。组织变革的动因是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对变革的两种不同认识1、风平浪静观。2、急流险滩观。组织变革的领域有三:结构、技术和人员。 二、应对变革中的抵制和阻力组织变革总会受到人们的抵制和反对,就其原因有三:1、对来不确定性的恐惧。2、对于可能失去个人利益的恐惧。3、不认为变革符合组织的最佳利益。对此,管理者可以通过使有关的人们充分的参与变革,通过加大培训和教育的力度等措施来减少变革的阻力,促进改革。 三、领导者在变革中的作用领导者在变革中的作用无疑是自管重要的,重大项目的大变革没有人领导和推动,这种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不过,发挥领导作用的方式觉有许多种。 四、营造促进变革的文化应该注意的有:首先,是需要花时间的,其次,变革必须齐头并进,综合进行。在此,要使人们认识到并体会到变革的收获。 应用:举例说明组织变革的重要性 答:人们总是想通过组织来表达个人的意愿和实现和实现个人的价值,组织也需要个人的才智才能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个人和组织互为依托。组织的存在是人们社会活动的结果,是受一定的内外部环境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小船固然可以在溪流中航行,若想在大海中远航,小船势必要打造成大船才能经受住狂涛骇浪的冲击。因此,组织为求得生存与发展,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就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变革。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可一句话总结:他关系达到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关系到组织内部各成员的衣食住行的大事情,是一种社会则和义务。例如,原遍及全国的国有企业面遇改革派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的情况下,却无法或没有及时地根据外部经济政策变化的环境巨变,按企业内部条件进行组织变革,结果怎么样呢?万千工厂闹饥荒,锅炉息火烟囱歪,唯有一处烟常冒,殡仪火花是例外。 第二节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 一、纵向的职能碉堡的局限他在短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环境中非常有效,在当代以顾客为主导的,变化无常而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难以适应。其横向协调性差,一个职能部门犹如一个个林立的碉堡,形成隧道视野,追求本部门利益最大化,没有人为整体负责,没有人为顾客负责。 二、从过程的视角来看组织过程其意指组织活动可以定义为系列相互关系的组合及过程。 三、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目标是指衡量企业各方面质量的一种通用的,可横向比较的测量尺度以及企业质量管理改进的奋斗目标。六西格玛六部法,六西格玛目标是通过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来实现的。其六步法:1、确定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2、明确你的顾客是谁,他们需要什么。3、为了向顾客提供探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你需要什么。4、明确你的过程。5、纠正过程中的错误,杜绝无用功。6、对过程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确保改进的持续进行。 四、业务过程再造其含义,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企业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在设计。特点:1、思维模式的彻底改变。2、一过程为中心进行系统改造。3、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

第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命名下列化合物。 ^ OH OH OH O C H 3CH 3 Ph CHCH 2CH 2CH 3OH C 2H 5OCH 2CH 2O C 2H 5 (7) (8) (9)(10) CH 3OH NO 2 O CH 2OH CH 3O CH 2CH 3 CH 3 CH 3 H O H O CH 3(11) (12) (13) (14) 解:(1) 4-丙基-4-庚醇 (2) 2-甲基-3-戊炔-2-醇 (3) 3-氯-2-溴-1-丁醇 (4) (E )-2,3-二甲基-4-溴-2-戊烯-1-醇 (5) (2R ,3R )-3-甲基-4-戊烯-2-醇 (6) (E )-2-丁烯-1,4-二醇 (7) 4-环戊烯-1,3-二醇 (8) 3-甲基-5-甲氧基苯酚 (9) 1-苯基-1-丁醇 (10) 乙二醇二乙醚 (11) 2-硝基-1-萘酚 (12) 4-甲氧基环己基甲醇 (13) 1,2-环氧丁烷 (14) (2S ,3R )-2,3-二甲氧基丁烷 ~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3,3-二甲基环戊醇 (2) 肉桂醇 (3) 环戊基叔丁基醚 (4) 3-环己烯基异丙基醚 (5) 顺-1,2-环己二醇 (6) 2,3-二巯基-1-丙醇 (7) 4-丁基-1,3-苯二酚 (8) 二苯并-18-冠-6 解: CH CH CH 2OH OH C H 3C H 3(1) (2) O O C(CH 3)3 CH(CH 3)2 (3) (4) ~ SH SH CH 2CH CHOH (5) (6) OH OH C(CH 3)3 O O O O O (7) (8) 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成序。 (1)丙三醇,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 (2)3-己醇,正己醇,正辛醇,2-甲基-2-戊醇 解:(1)丙三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 (2)正辛醇>正己醇>3-己醇>2-甲基-2-戊醇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与卢卡斯试剂作用的速率快慢排列成序。 (1)1-丁醇,2-丁烯-1-醇,3-丁烯-2-醇,2-丁醇 , (2)叔丁醇,正丁醇,环己醇 (3)对甲氧基苄醇,对硝基苄醇,苄醇 解:(1)3-丁烯-2-醇>2-丁烯-1-醇>2-丁醇>1-丁醇 (2)叔丁醇>环己醇>正丁醇 (3)对甲氧基苄醇>苄醇>对硝基苄醇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复习资料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 2、注意:a 、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六、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 五、经典例题 知识一、坐标系的理解 例1、平面内点的坐标是( ) A 一个点 B 一个图形 C 一个数 D 一个有序数对 学生自测 1.在平面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在空间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点O 不在任何象限内 B 原点O 的坐标是0 坐标轴上 点P (x ,y ) 连线平行于 坐标轴的点 点P (x ,y )在各象限 的坐标特点 象限角平分线上 的点 X 轴 Y 轴 原点 平行X 轴 平行Y 轴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第一、 三象限 第二、四象限 (x,0) (0,y) (0,0)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 横坐标 相同纵 坐标不 同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m,m) (m,-m) P (x ,y ) P (x ,y -a ) P (x -a ,y ) P (x +a ,y ) P (x ,y +a ) 向上平移a 个单位向下平移a 个单位向右平移a 个单位向左平移a 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