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通用10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通用10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通用10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金色的鱼钩》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过草地进。
读了这个故事,我顿时热泪盈眶。
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很多人得了肠胃病,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和两个小同志。
路上,老班长为了照顾我们,自己却牺牲了。
红军在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了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
文章语言简练,朴实无华,记叙真实而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当中,看完以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老班长啊,当指导员向你布置任务时,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三个病号吃不上东西时,你整夜合不拢眼为三个病号钓鱼;当钓到鱼时,你让病号吃,自己却吃剩下的鱼骨头,当病号发现时,你让小病号保密。
老班长你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却牺牲了!老班长,课文中说你死了,我认为你还活着。
你的精神,你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老班长,你虽然不在了,但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是我们的好榜样。
看,红领巾也行动起来了!他们帮助五保户,主动为灾区捐钱,向人们宣传法律知识……我们革命的下一代不会辜负老一辈的希望!当今社会也需要像老班长一样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要向老班长学习,在生活中多为别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课文中的炊事班长,也就是“老班长”牢记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一路上是保姆、是上级、是勤务员,一定要把三名小战士带出草地。
才半个月的时间,青稞和着野菜就吃光了没有吃的,“老班长”为了不让三名小战士因过于饿而瘦下去,走不出草原,而在每天早晨起来就去钓鱼和去找野菜,却不顾自己的身体,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老班长为了让三名小战士吃饱饭,而起早贪黑的给三名小战士找食物,三名小战士吃饱饭后老班长却只吃一点吃剩的鱼骨头和一点野草根,我每每一读到这儿心里就很难过,脑子里便会浮现出“老班长”那骨瘦如柴的身材和清瘦、布满皱纹的脸。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5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5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5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很多课文,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篇,那就是《金色的鱼钩》。
课文内容是:1935年秋天,老班长照顾两个病了的同志。
老班长为了给他们补充营养,去池塘钓鱼,把鱼肉给大家吃,自己却啃鱼骨头,后来有一天,老班长饿的昏迷不醒了,]等同志们拿来东西给他吃,就奄奄一息了。
小梁同志想在革命后把鱼钩放进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后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文中的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不牺牲别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他虽然对别人撒了谎,可我认为那是善良的谎言。
老班长那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很值得我这身为语文课代表的小学生学习。
我现在要学习为班集体着想,这样既能使其他同学的看法,又能长大后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文章题目其实已经告诉我们,那发出光芒的鱼钩代表这老班长,更代表着老班长为国家,为人民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学习。
老班长为人服务,为国家服务,不惜牺牲自己,也让同志们走出草地的精神,我们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让那种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很感人的故事,读后我的感受很深。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时过草地,三个小战士得重病跟不上队伍,炊事老班长接受了照顾我们的任务,老班长让我们吃鱼喝鲜鱼汤,自己却啃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最后老班长牺牲了。
我们把长满红锈的鱼钩送到了革命烈士博物馆,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学习、传承这种高尚品质的故事。
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乐于奉献、舍己为人可歌可泣的品质将会永垂不朽。
在这片课文中我最感动的段落是:我不信,等他收拾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读了这段了,我充分感受到老班长的.奉献精神,给伤员吃鱼,自己却只吃几根草根和吃剩的鱼骨头。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3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3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尽心尽力的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看到炊事班长还没到四十岁,脸上却已经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不由得让人心疼。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那是食物吗?那能吃吗?我不禁一遍遍问自己,但我们可敬的老班长为了三个生病的老战士,也为了完成指导员的嘱托,还是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正因为长期食物的缺乏和身体的劳累,老班长倒在了草地上,再也没有起来!“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解释了课文的主题。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绣,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向老班长一样舍己为人的人有许多,比如:用30年来赡养6位孤寡老人的林秀贞。
她的颁奖辞这样写道: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寡孤独废者皆有所养。
富人做这等事实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
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还有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
他的颁奖辞这样写到: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可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他们都是普通人,却做着不普通的事。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首又一首的生命之歌。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原创5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原创5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1《金色的鱼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讲述了一位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有东西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这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人情的温暖。
首先,我被老班长的行为所感动。
他为了让三个病号有东西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高尚的品质让人敬佩。
老班长为了让病号吃饱,他巧妙地用草根、鱼骨和野菜做成了一碗又鲜又香的鱼汤,而他自己却只吃剩饭。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性的伟大。
其次,我被*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老班长、小梁、小宝都是一群平凡的人,但他们的行为却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扶持,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走出了草地。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人情的温暖。
最后,这篇*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是否还能保持那份纯真和善良?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金色的鱼钩》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答案:是的,我们依然可以!我们要像老班长一样,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总之,《金色的鱼钩》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我们就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好和感动。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2《金色的鱼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红军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小战士成功转移而用自己的鱼钩钓出食物,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困苦,以及他们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首先,故事中的炊事班长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
他不仅要为三个小战士做饭,还要负责他们的生活和安全。
在食物短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想出了用鱼钩钓鱼来获取食物的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他的行为展现出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同志的关心,这种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
读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优秀8篇

读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优秀8篇一篇独具特色的读后感能够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和阅读欲望,读后感应当包含你对书籍社会意义的思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读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1《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面对饥饿的威胁,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简易鱼钩给病号钓鱼吃,最后宁愿牺牲自己,从而挽救了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读罢的课文,老班长那张饱经风霜的面容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革命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岁月的沧桑都刻画在他道道的皱纹和斑白的两鬓里;难以下咽的鱼骨充饥,不禁让人心情沉重,潸然泪下;他对革命高度的责任感,对小战士细致入微的照料,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像老班长这样无数的革命先辈,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战胜了种种我们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甚至最后默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永远缅怀那些创造伟大历史的平凡的人们。
这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却也是一根不平凡的鱼钩,它饱含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是我们应该继承的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
比起老班长,我不禁惭愧的低下了头。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又有多少关心他人,舍己为人的思想行动哪?有些同学自私、懒惰、学习不认真,几乎没有丝毫责任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关心爱护他人的美德。
同学之间缺乏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
有的同学学习马虎敷衍,缺乏对社会、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就绕着走,没有老班长那种冷静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智慧。
就连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的父母,我们也很少为他们着想,现在我们都长大了,让我们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们还总是有怨言,丝毫也不愿意多付出一点,总认为那是父母应该做的。
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呢?与老班长比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啊。
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吗?我们一定要向老班长等革命先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关心他人,爱护他人,不怕困难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勤奋刻苦、任劳任怨地把我们的学习搞好,长大后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把革命先辈开创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通用18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通用18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课文讲了一位40多岁的老战士带着作者和其他两位负伤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事情。
由于这位老战士比较年长,又待人亲切,大家就叫他老班长。
一开始,他在草地上拔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吃。
后来,他又用针做了一个鱼钩,天天去水塘边钓鱼,给我们做鱼汤吃。
在马上要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由于劳累过度,又营养不足,倒在了草地边缘,再也爬不起来了。
老班长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毅力,就因为他对上级的命令严格服从,即使自己死了,也一定要把三位小战士送出草地,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老班长等大家喝完鱼汤后,自己悄悄溜到一个角落边吃野菜边吃鱼骨头,身体日渐衰落。
就因为有这么多无私奉献的老战士,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才挺了下来。
这真让人感动,牺牲自己,保全小战士的生命,团结一致,共同渡过难关。
这篇课文使我想起的5.12大地震。
当时形成了堰塞湖,有多少抗震救灾的搜救队员,在堰塞湖上工作着,一铲一铲地挖着,有的人好几天不吃饭。
也许为此而死的搜救队员,没人会记住他的名字,也没人为此去缅怀他,但他却在为人民,为国家无私奉献。
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多为别人奉献的道理。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我的两眼湿润了。
文章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
主要讲老炊事班长为照顾作者与两位小同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儿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硬咽了。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小同志。
为了下一代,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
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幸福时光,回想起来,可真惭愧啊!平时,每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
有时,我觉得不好吃的饭菜,就背着父母半碗半碗地倒掉;晚上饿了,便又向父母要钱买零食吃。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0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0篇《金色的鱼钩》主要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
接下来是的金色的鱼钩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金色的鱼钩》写的是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一件感人事情。
文中的炊事班长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为照顾掉队的三位年轻重病伤员,用缝衣针做成鱼钩,尽量给同志们准备鲜美的鱼汤,自己却忍住饥饿舍不得尝一口。
在带领同志们即将走出草地时,他却壮烈牺牲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两眼湿润了,眼前浮现的是那感人肺腑的一幕:老班长坐在那里手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邹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想,那么硬的鱼骨头老班长是怎么咽下去的呀?老班长是多么忠于党的事业啊!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时刻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一心一意照顾三个病号,直至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的革命事业。
再想想我自己,不禁耳根一热:平时吃饭的时候总是挑三拣四,如果不合口味的还会把它丢到一边。
自己这种做法实在是太惭愧了,如果没有老一辈红军的牺牲,怎么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顿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收回思绪的翅膀,我在心底呐喊:老班长,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这种艰苦朴素、不怕牺牲的精神,并将它传送给更多的人!《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讲述了在长征途中红军进入草地时发生的事。
在文章中,有一位老班长带着三个病人跟在队伍后面。
在过草地时,老班长钓鱼给三个病人吃,而他自己舍不得吃,最后三个病人走出了草地,而老班长却饿死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这个老班长完全可以抛弃这三个病人,如果我是那个老班长,我一定会有吃的先自己吃,不能让自己饿着。
等我吃完了在给他们三个吃,可老班长宁可饿死也要让他们三个病人活着走出草地。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红军再过雪山的时候,有一个人冻死了。
他们的将军很生气,要处罚军需处长,没想到冻死的那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流下了眼泪。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5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5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5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时过草地,三个小战士得重病跟不上队伍,炊事老班长接受了照顾我们的任务,老班长让我们吃鱼喝鲜鱼汤,自己却啃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最后老班长牺牲了。
我们把长满红锈的鱼钩送到了革命烈士博物馆,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学习、传承这种高尚品质的故事。
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乐于奉献、舍己为人可歌可泣的品质将会永垂不朽。
在这片课文中我最感动的段落是:我不信,等他收拾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读了这段了,我充分感受到老班长的奉献精神,给伤员吃鱼,自己却只吃几根草根和吃剩的鱼骨头。
老班长珍贵军人的品质。
万根钢针说明了我看到这种情景有多难受。
读了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有多么艰难,我们平常一顿饭不吃就饿得慌,他们却只吃一点点,那能吃饱;我们肚子疼就要去医院,而红军战士就要忍着。
我可以体会到现在的解放军有多么辛苦,以后学习解放军战士的品质:勇敢、聪明、乐于奉献、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当我读到老班长在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时,我的眼泪便簌簌地掉下来。
多好的同志,多好的战友,多好的长者啊!老班长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急!为了让病号增加营养,白天,老班长找鱼饵,钓鱼: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
钓到了鱼,就钓到了希望;摸到了野菜,就摸到了可怕草地的边。
老班长,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你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你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永远值得我学习。
老班长,你是我前进的丰碑。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3这个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秋天,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进入了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松潘草地。
由于草地位于海拔3500米以上,排水不良,形成大量的沼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故事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金色的鱼钩》课文讲的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班长无微不至地照顾好三个病号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老班长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
”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
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
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牺牲了。
最让我受感动的地方是:“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嚼了一会,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一读到这,我就热泪盈眶,老班长是那样坚强。
吃草根和鱼骨头是多么困难和痛苦啊,可老班长却从来不吃鱼。
老班长多么忠于党的事业,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时刻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一心一意照顾好三个病号。
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一口鱼。
再想想我,一天净吃好东西,比他们吃的要好上100倍,还不满足。
为了自己享受,也不管别人如何。
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红军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能吃好,穿好吗?我与老班长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啊。
我以后一定要向老班长学习,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不怕困难挫折,勇敢向前冲。
我在翻看姐姐的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时,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名为《金色的鱼钩》的课文。
我十分好奇,有很多被涂成金颜色的鱼
钩。
可是为什么作者要写金色的鱼钩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好奇的开始阅读。
课文大概讲述的是: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我”和两个小同志,因为胃病不得不放慢脚步,指挥部派了一位老班长来照顾我们。
有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洗衣服的过程中,见到了一条鱼,正在跃出水面,老班长满心欢喜的跑回去,用缝衣针烧红了,做了一个鱼钩,来给我们钓鱼吃。
那一天晚上我们都喝上了鲜美的鱼汤,我们三个喝的津津有味。
可是老班长却不喝。
“我”问他他为什么不喝。
老班长说他一起锅就喝,比我们还早喝。
还舔着嘴唇,做出回味的样子。
“我”就放心了,可是有一天,我吃完饭,无意间却看见老班长就着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和草根一起吃。
“我”明白了,这么多天,老班长一直在忍饥挨饿,只为了让我们吃饱。
我心里十分过不下去,可是老班长却说他的身体硬朗,让我不要担心,也不要和另外二个小同志说。
最后,老班长被饿死了,“我”把那个鱼钩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看看老班长,再看看我们。
老班长忍饥挨饿,连大米饭都吃不上,更别提什么零嘴了。
而我们却每天都会将一大碗饭倒掉,只吃那些零食。
我真的想用我们手中的热腾腾的大米饭去换取老班长手中的草根、鱼骨啊。
我也为老班长的高尚品德而震惊,讶异。
如若是我们,你会这样做吗?答案是否定的,谁都想活命啊。
可是老班长却这样做了,他的行为另我感叹,佩服。
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25000里的长征中,演绎了不少抛颅头,洒热血的非凡故事。
金色的鱼钩更是让我为之感动。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老班长照顾“我们”三个病号,为了让“我们”快点康复,走出草地,捉鱼给我们吃,自己却嚼草根子。
老班长虽然消瘦了很多,但身体健康,四肢健全,完全可以抛下“我们”,自己轻松地走出草地。
但他没有那么做,反而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女一样对待我们。
即使自己十分疲倦,也会让我们喝到鲜美的鱼汤。
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高尚啊!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遇到任何困难,要勇敢面对。
终于我们走出草地,可是老班长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像老班长这样的革命战士,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他们的热血洒满了中国每一片土地。
我们应该将他们的事迹铭刻在心中。
他们是英雄,为国奉献的英雄;他们是榜样,我们学习的榜样。
每一滴水,每一盏灯,每一片土地,都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没有了他们,哪来的新中国?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珍惜亲人,珍惜这么美丽的中国!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亮娇艳;我们是祖国的明灯,照亮黑暗;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撑起一片天空。
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中,我们应该不负先烈所托,全备武装,让国家更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