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低位产钳助产术的观察分析

合集下载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产钳助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产科领域,旨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本文将对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分析进行讨论。

一、产钳助产的背景随着医疗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进步,产钳助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产钳助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使用的是原始的产钳。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界对产钳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现代产钳的设计更加安全有效。

二、产钳助产的原理产钳助产通过将产钳安置在胎儿头部和产妇盆腔之间,以提供额外的力量,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产钳通常由两个弧形钳夹组成,分别安置在胎儿头部的侧面,然后医生慎重地使用产钳施加力量,协助胎儿通过产道。

三、产钳助产的适应症1.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营养不足、缺氧等情况可能导致胎儿的生命受到威胁,此时使用产钳助产可以缩短产程,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2. 产妇盆腔疾病:如骨盆狭窄、骨盆畸形等情况,使得自然分娩成为困难的可能。

此时使用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避免产程延长或并发症发生。

四、产钳助产的操作要点1. 选择合适的产钳:根据产妇盆腔和胎儿头部的大小及位置,选择适合的产钳,确保产钳与胎儿头部充分贴合。

2. 安置产钳:医生在产妇阴道内插入手指,轻轻将两个产钳夹夹住胎儿头骨,然后将产钳头轮流插入产道,注意掌握好力度和方向。

3. 施加力量:医生需要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确定施加力量的时机和方向,同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避免给产妇和胎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产钳助产的优势与风险1. 优势:a. 缩短分娩时间: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缩短产程,减少阵痛和疲劳。

b. 降低剖宫产率:对于一些无法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产钳助产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c. 减少围产儿并发症:产钳助产可以减少胎儿在产程中的窘迫和缺氧风险,降低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2. 风险:a. 头皮或软组织损伤:不当的产钳应用可能会导致胎儿头皮或软组织的损伤,需要医生慎重操作。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产钳是一种常见的助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助产中。

它通过夹持胎儿头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本文将对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优势和风险。

一、产钳助产的应用产钳助产适用于以下情况:1.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供氧和营养不足,常见的原因包括胎盘功能不全和胎儿畸形等。

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可能无法通过自然分娩顺利生产,因此需要借助产钳来辅助分娩。

2. 分娩进展缓慢:有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面临分娩进展缓慢的问题,如宫口开张不全或产力不足。

产钳可以帮助加速分娩进程,保障母婴安全。

3. 快速分娩需求:某些情况下,如胎心异常或突发并发症,需要迅速完成分娩。

产钳助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顺利分娩,有效预防并减少可能的风险。

二、产钳助产的优势1. 减少剖宫产率:剖宫产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紧急分娩方式,但它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子宫破裂、感染等。

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减少相关风险。

2. 提高分娩效率:产钳能够增加产力,加速分娩进程。

对于那些分娩进展缓慢的产妇,使用产钳可以有效地提高分娩效率,缩短产程。

3. 保护母婴安全:产钳助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

在正确使用产钳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护母婴的安全,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三、产钳助产的风险1. 头部外伤:错误使用产钳可能导致胎儿头部外伤,如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产钳时必须非常小心和谨慎,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 会阴撕裂:使用产钳时,可能会导致产妇会阴组织的损伤,增加会阴撕裂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临床医生需要注意操作技巧和分娩力度的掌握。

3. 母婴感染:在使用产钳时,如果材料没有得到有效的消毒或操作时不洁净,可能会引发母婴感染。

因此,医生在使用产钳前需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材料的无菌性。

四、产钳助产的操作注意事项1. 选择适应症:产钳助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正确使用。

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观察

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观察

例 数 两 嵩
窒 息 面 新 部 生 擦 儿 伤 头 皮 血 肿
该组 的 1 1 2 例 患者 。 均为该 院分娩 的头位难 产产妇 , 将其 随
机分 成观 察组 5 6例 ( 低位 产钳助 产分娩 ) 和对照组 5 6例 ( 剖官 产分娩 ) , 年龄 2 3 ~ 4 5岁 , 平均 ( 3 2 . 3 + 2 . 5 ) 岁, 孕周( 3 9  ̄ 2 )周。
1 . 3 统计 学方法 v
引术 , 而且还能够大大的减少分娩的时间问 。 该研究 中的 5 6 例低 位产钳 手术 中 。 其中 4 9 例助产 指征均 为胎儿宫 内窘迫 , 最后 新 生儿 的成功抢救率为 1 0 0 %。 胎儿 出现宫 内窘迫通常是在第一产 程的最后或第二产程 , 此时抬头 已经下降到盆底 , 若选择剖宫产 , 那么会 因为子 宫下 段的拉长变薄 , 极易导致切 口延 裂 , 特别 是在 经过 阴道 将抬 头上推 时 , 容易导致 上行感染 ; 与此 同时 , 剖 宫产 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做准备工作 , 这就会增加胎儿娩出的时间, 也就
临床 医 学
C H I N A F O R E I G N M E D I C A L 坐 T R E A T M E N T 日固 ■ ■ ■ U 曙 冒 ■
低 位产钳助产 术 的临床观察
刘春莲
云南省红 河州 开远
经研究表 明. 产钳 阴道 助产 手术具有其他 阴道 助产手术所无 法 比拟 的优越性 。这是 由于当胎儿出现宫 内窘迫 的时候必须马 上终止妊娠 。此时选择低位产钳 助产 的效果要远远超过胎 头吸
衔接 良 好后。 再 确定先露骨质部 与坐骨棘的距离 ( 胎头 双顶径到 达坐 骨棘 以下> 2 e m) , 且 胎头正 常 , 无 明显变 形情况 ; 而后 确定 胎方位 , 骨盆 出 口的前后径要和胎 头矢 状缝接近或平 行 , 若 颅骨 受 压重叠呈 囟状 。可 以胎儿耳廓 的方 向为标准 确定胎头所 在的

低位产钳助产的并发症分析

低位产钳助产的并发症分析

低位产钳助产的并发症分析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我曾参与过无数次低位产钳助产手术。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这项技术虽然能够有效促进分娩,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低位产钳助产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产道损伤是低位产钳助产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产钳需要紧紧地抓住胎儿头部,因此在分娩过程中,产钳可能会对产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会阴撕裂、宫颈损伤等。

这些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出血及感染等症状。

胎儿损伤也是低位产钳助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产钳对胎儿头部的压迫可能导致胎儿头皮损伤、颅内出血等。

产钳还可能通过对胎儿颈椎的压迫,引发颈椎损伤。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伤能够得到及时修复,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

第三,产后感染是低位产钳助产手术可能会导致的并发症之一。

产道损伤、产钳污染等因素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产后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母婴生命安全。

第四,产后出血也是低位产钳助产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产钳对产道的压迫可能导致产道血管损伤,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胎儿头部压迫产道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产道血管损伤,引发产后出血。

第五,新生儿窒息是低位产钳助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由于胎儿头部受到压迫,可能导致胎儿呼吸道受阻,从而引发新生儿窒息。

虽然及时的抢救措施能够缓解窒息症状,但部分患者仍可能留下后遗症。

第六,臂丛神经损伤是低位产钳助产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产钳对胎儿颈部的压迫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

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留下长期残疾。

第七,子宫破裂是低位产钳助产导致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风险较低,但一旦发生,将对母婴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子宫破裂的原因主要包括产钳过度用力、产道异常等。

第八,产钳脱落是低位产钳助产过程中的另一种并发症。

产钳脱落可能导致胎儿头部再次受到压迫,从而引发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

第九,母婴心理创伤也是低位产钳助产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临床低位产钳助产术的观察分析

临床低位产钳助产术的观察分析

临床低位产钳助产术的观察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孕妇胎头双顶间径在骨盆坐骨棘平面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处理方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入住我院生产产妇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同比观察分析比临床其他手术方式疗效好,患者恢复快,产褥感染、术出血、术中产道损伤等发生情况均有所降低。

结果:对于产妇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可以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该手术同时对患有产妇患心脏病、胎儿窘迫、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比其他手术有优势,临床使用率较高。

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的正确应用能降低手术风险,同时确保母婴安全,为产妇的顺利生产保驾护航,该手术患者术中出血少、产褥感染率降低,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位产钳术;剖宫术;阴道【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36-02助产(aids to delivery)指为了确保胎儿顺利健康的从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1],而在产前或是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助产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等,临床采用哪一种祖产方式根据产妇产前及产时的状况而定,本文针对20例患者主要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术,让胎儿从母体产道顺利娩出,统计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入住待产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将具体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统计资料是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入住20例待产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29岁,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其中23~35岁产妇14例,35~40岁产妇4例,40岁以上产妇2例,20例患者中有5例产妇早产,其余均足月生产,本组收治的20例产妇均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术,胎儿宫内窘迫为5例,胎位异常9例,宫缩乏力6例,据20例产妇资料统计,采取低位产钳术与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相比手术效果及优势更为明显。

低位产钳助产52例临床分析

低位产钳助产52例临床分析
冠后 , 下右叶, 先取 再取 下左 叶 。胎 头娩 出后按 自然 分 娩 机转 完 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显著性 (< . ) P O0 。 5
成分娩 。胎头吸引器助产 : 操作方法见参考文献阁 。
2结 果
不过 在 实施 中要 注 意 以下 问题 : 会 阴侧 切 前 阴道 检查 时 , 行 已 达盆 底 , 颅骨 变 形 轻 , 样 可 以识 别 颅 骨严 重 变 形 、 瘤 大 的 这 产
1 3
胎 头 吸 引器 助产 5 例 作 为对 照组 。 2 两组 一 般 资料 情 况对 比无 显 位难产成为产科工作者面 临的主要 问题 。产钳助产时钳叶主要 著性差异 , 具有可比性( > . ) P 00 。 5 压力在胎头两鄂部 , 很少波及颅内 , 可用产钳旋转胎头 , 牵引力
命, 并对降低削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 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文 献
【 1 ]曹泽规 中华妇产科 学 1 版 北京: 民卫生 出版社 , 1:7. 0 人 2 93 01 【 2 】吴红 军 , 丽 娟 . 位 产 钳 助 产 14例 一 分 析 [ . 国 民康 王 头 0 临床 J中 ] 2 . 体并发症 : 2母 观察组 发生母体并发症 1 , O例 发生 率 1.%, 医学 ,06 44:9 — 9 . 9 2 20 ,() 0 2 1 2
中 图分类 号 : 79 文献标 识码 : R 1. 6 B
文章 编号 :06 07 (0 12— 02 0 10— 99 2 1 )10 1— 2
当前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其严重并发症包括对新生 理论依据。 儿不良影响时有报道。 在临床实践 中, 正确使用产钳助产术可缩 1 资料 与 方法
1 2
2 1 斑 水肿 的定 性 : 据 黄 斑 水 肿 的分 类 标 准 , 为 3大 类 : 致其视力下 降的主要原 因之一 。 . 黄 根 分

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对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并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产妇84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同期本院因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产妇、新生儿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损伤的情况,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比较两组新生婴儿的情况,研究组胎儿低于对照组,两组无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比较两组母婴总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结论在阴道分娩中,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不仅效果安全可靠,还可以降低剖宫产率标签:低位产钳助产术;阴道分娩;临床效果阴道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的过程,而剖宫产是在难产或高危妊娠时采取的措施。

随着人们对阴道分娩知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选择自然分娩,以产钳助产术来解决产科难产的问题,能够有效保护母婴的健康安全[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并实施低位产钳助产的产妇84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本院因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4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5.26)岁;研究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5.17)岁。

1.2方法低位产钳或称出口产钳,是指胎头双顶径已过坐骨棘水平,胎头骨质部最低点在S+3cm或以下。

产钳分为左右两叶,操作时以左手握左叶,置入胎头左侧,而右叶反之。

两叶钳锁平行交叉扣合,当产钳两叶不容易合拢时不要强行合拢,适当调整右叶位置,若仍不能交锁应取出重放。

术者右手握钳柄,左手握钳胫,宫缩时右手向外、左手向下轻轻牵引,待枕骨抵达耻骨弓下时,缓慢向上牵引。

低位产钳助产术助产指征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低位产钳助产术助产指征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示 ,并需 要将 数据 纳入到 S P S S 1 7 . 0 统计 学软 件 中对 其进 行统 计学 分 析 ,若差异显示 为 ( P < O . 0 5 )则表示差异 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2 , l助产指证分析 :本次研究 中,助产指证 为官缩乏力 ( 5 %)、妊娠 期高血压 ( 1 %)、产前 出血 ( 1 %)、甲亢合并妊娠 ( 1 %)、胎儿窘迫 ( 5 1 %)、枕位异常 ( 3 9 %)和过期妊娠 ( 2 %)。通过分析可发现 ,最
缩短分娩时间,并可避免剖官产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伤害。
在 并发症发生率 上 ,最 为主要的 并发症类 型为产妇 的阴道裂伤 以 及胎儿 的面 部擦伤 或压 痕 。通过 分析 可发现 ,这类并发症 均是 由于在
实施低位产 钳助产术 过程 中由于 助产人 员没 有准确使用 产钳造成 的。
1 . 3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出现的数据使用 检验和率 ( %)表
产前 出血 、 甲 亢合 并妊 娠 、胎 儿窘迫 、枕 位 异 常和过 期妊 娠 等 。直接 产钳 治疗 产妇 在 产妇 并发 症和胎 儿并 发症上 均明 显低 于胎吸 失败 改产
钳产妇。结论 准确的评估产妇在分娩时的低位产钳助产术指证,能够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并可明显降低对母婴创伤
【 关键 手术对 母婴造成 的危害也开 始得到 了较多 的关注 。因此 ,低位 产钳助 产术更 是得到 了诸多产妇和 医师 的青睐 。 通过 本 次研 究可 以显 示 ,低位 产钳 助 产术 的指 证主 要 是宫 缩乏
为低位产钳助产术产妇2 O 例,直接低位产钳助产术产妇8 0 例。产妇
年 龄在2 2  ̄ 3 7 岁, 平均 ( 2 9 . 9 8 ±5 . 3 2 )岁 ,体质量在 5 8  ̄ 9 0 k g ,平均 ( 6 9 . 9 8 ±5 . 7 4 )k g 。胎 儿体质量3  ̄ 6 ,平均 ( 3 . 6 5 ± 0 . 4 2 )k g ,产妇 身高1 5 2  ̄ 1 7 6 c m,平 均 ( 1 6 5 . 3 9 ±6 . 9 8 )c m。胎 吸失败后 改为低位产 钳 助产术产妇 和直接低 位产钳助产 术产妇的年 龄、身高 、体 质量 以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低位产钳助产术的观察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25T16:19:28.4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期作者:贾晓杰[导读] 助产(aids to delivery)指为了确保胎儿顺利健康的从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1],而在产前或是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贾晓杰
(哈尔滨市双城区妇幼保健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摘要】目的:研究孕妇胎头双顶间径在骨盆坐骨棘平面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处理方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入住我院生产产妇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同比观察分析比临床其他手术方式疗效好,患者恢复快,产褥感染、术出血、术中产道损伤等发生情况均有所降低。

结果:对于产妇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可以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该手术同时对患有产妇患心脏病、胎儿窘迫、严重的妊娠
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比其他手术有优势,临床使用率较高。

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的正确应用能降低手术风险,同时确保母婴安全,为产妇的顺利生产保驾护航,该手术患者术中出血少、产褥感染率降低,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位产钳术;剖宫术;阴道【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36-02 助产(aids to delivery)指为了确保胎儿顺利健康的从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1],而在产前或是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助产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等,临床采用哪一种祖产方式根据产妇产前及产时的状况而定,本文针对20例患者主要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术,让胎儿从母体产道顺利娩出,统计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入住待产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将具体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统计资料是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入住20例待产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29岁,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其中23~35岁产妇14例,35~40岁产妇4例,40岁以上产妇2例,20例患者中有5例产妇早产,其余均足月生产,本组收治的20例产妇均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术,胎儿宫内窘迫为5例,胎位异常9例,宫缩乏力6例,据20例产妇资料统计,采取低位产钳术与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相比手术效果及优势更为明显。

选取20例经低位产钳助及20位以往行剖宫产产妇资料进行对比。

20例经低位产钳助产为观察组,另20例以往行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根据临床经验及参照产钳助产适应指证及正确的时机,通常应出现以下情况:(1)无头盆不称;(2)产妇宫颈口全部充分张开,(3)观察胎膜明显破裂,(4)胎儿先露部位的骨质已达坐骨棘3cm以下,胎儿双顶径在坐骨棘水平以下。

1.3 治疗方法
临床实施低位产钳术的标准是以宫内胎头双顶径与中骨盆坐骨棘距离为基准,如若胎头双顶径出现在中骨盆坐骨棘的平面以下位置,临床分位为低位产钳术,产妇躺在治疗床上,身体取膀胱截石位,对产妇进行常规消毒、插管等,准确判定胎头位置,确定胎头衔接,宫口全开,胎膜已破,产道情况,骨盆无明显狭窄,明确胎先露下降及胎儿方位,根据胎儿耳廓判断胎头位置,监测胎心。

以上条件均符合,确定具有低位产钳助产条件后,对产妇施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入刀位侧斜切会阴,左手握左叶,钳径保持与地面垂直90度,凹面朝向会阴部,插入时尽量从阴道后壁插入避免损坏产道,用右手做牵引,向骨盆左侧逐渐迁移,钳径与地面平等,助手扶住钳柄。

同样,右手将右叶产钳置盆腔右侧。

扣合产钳,在宫缩时水平向外牵拉,会阴部膨隆时逐渐向上牵拉,胎头着冠后,先取右叶,再取左叶,胎头娩出后按自然分娩完成整个分娩过程。

术毕常规留置尿管24~28小时以防产后尿潴留[2]。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7.0软件提取筛选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有临床计量资料均采用u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P<0.05,表示对比差异性较大,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0例低位产钳助产术均为一次性成功助产,胎儿损伤与对照钳组胎儿损伤无显著性差异;其对比见表1。

3.讨论
临床根据不同分型,助产方式也分为多种,主要包括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每一重手术方式均有不同的指征,采取哪种助产方式合适还要看临床具体情况,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低位产钳助产术,其主要是为了缩短第二产程,避免有合并疾病及孕妇发生太死腹中,低位产钳助产术,用产钳牵拉胎头以娩出胎儿的手术。

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有相应的手术指征: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或其他和合并行疾病等,孕妇不宜用力;以往有过剖宫产手术或近期腹部开刀这;经检查出现头盆不称,胎儿头部内旋转受限;有子宫收缩不全,或胎儿窘迫等情形。

施行产钳术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胎儿实施手术的存活率,确报存活方可施术,置产钳前确定胎儿能经阴道分娩,宫颈口必须充分敞开,羊膜未破者应先破膜,(2)术前应导尿排空膀胱,行会阴侧切,儿头即将娩出时还应保护会阴,以免再有撕裂。

(3)手术明确胎儿具体方位方可放置产钳,若放置位置不对或是在牵拉时过于用力,可对胎儿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面部、眼球损伤等[3]。

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的损伤程度与胎头位置及助产医师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正确使用低位产钳术,熟练掌握低位产钳助产技巧,降低剖宫产率,是提高低位产钳术成功率的关键。

本组研究的20例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患者预后效果良好,从产褥感染、术出血、术中产道损伤、阴道裂伤、子宫颈裂伤等情况分析,其发生的概率同比其他手术明显降低,产钳助产术对母婴影响小,尤其是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时为缩短第二产程,产钳助产是临床手术最好最合适的助产手术方式。

但也要正确掌握产钳助产的适应证,熟练掌握,充分评估术中的情况,反对盲目操作【参考文献】
[1]王雪菲,董书珍.低位产钳助产术147例临床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9).
[2]庄依亮,李笑天.病理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2).
[3]吴红军,王丽娟.头位产钳助产104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