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议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浅析

浅议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浅析

浅议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浅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高度也不断刷新纪录。

作为现代建筑的代表,超高层建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由于这些建筑高度巨大,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工程师们特别关注这一方面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在国内,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就被定义为超高层建筑。

而在国际上,这一高度标准一般被定为150米或更高。

超高层建筑一般用于商业、酒店、办公等领域,这些建筑不仅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成为了城市地标。

然而,由于超高层建筑在受力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结构设计。

超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超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垂直荷载超高层建筑重量巨大,在建筑中存在着垂直荷载。

垂直荷载是指整个建筑的自重和所承载的各种加重负载,例如建筑工作人员、设备、家具、楼层内的人员活动等。

由于超高层建筑高度巨大,其表面积也非常大,所以在高层建筑上有很大的横向风荷载。

风荷载又可分为横向风荷载和竖向风荷载。

其中横向风荷载作用于建筑横向和垂直于楼面的结构,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

3. 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地震过程中,建筑物受到的惯性和地震波引起的各种荷载。

由于超高层建筑高度巨大,地震水平分量荷载较大,所以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震效应。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 稳定性超高层建筑具有高度巨大的特点,需要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杆系模型,以减小建筑变形,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2. 材料强度超高层建筑重量巨大,自重和负载都很重,所以在结构设计中选择高强度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构建超高层建筑的支撑柱时,要使用高强度钢材,以提高柱的承载能力。

超高层建筑在受到风荷载的时候容易出现大幅度的变形,这时就需要建筑具有较高的水平刚度。

水平刚度是指同一平面内各个钢柱之间的刚度。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精确的计算来确定各个钢柱之间的刚度关系。

建筑论文:浅谈高层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建筑论文:浅谈高层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建筑论文:浅谈高层建筑中的建筑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着人们对高效、舒适和美观生活空间的追求。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以实现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一、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是设计的首要任务。

由于其高度和体量较大,通常会包含多种功能空间,如住宅、办公、商业、酒店等。

合理的功能分区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同功能之间的干扰。

例如,在商住两用的高层建筑中,通常将商业部分设置在底层,方便顾客进出,同时也能增加商业的可见度和吸引力;住宅部分则设置在较高的楼层,以获得更好的视野和安静的居住环境。

办公区域则需要考虑采光和通风,一般会设置在朝向较好的位置。

此外,交通流线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垂直交通如电梯和楼梯的布局要合理,以满足人员快速疏散和日常使用的需求。

水平交通通道要宽敞、畅通,方便人们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移动。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由于高度较高,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建筑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的优点,但抗侧刚度相对较小;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大,但空间布置受限。

在实际设计中,往往会根据建筑的高度、功能和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或采用组合结构体系。

同时,结构的基础设计也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的基础要承受巨大的荷载,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基础形式有桩基础、筏板基础等,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重量分布。

三、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消防安全是高层建筑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由于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在消防设计中,首先要合理设置防火分区,将建筑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防火区域,以阻止火势蔓延。

关于高层建筑设计造型的研究

关于高层建筑设计造型的研究

关于高层建筑设计造型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

而高层建筑的设计造型,更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展现着建筑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高层建筑的设计造型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功能性。

建筑的首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使用空间。

因此,在设计造型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

例如,办公大楼需要充足的采光和通风,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住宅建筑则需要合理规划户型,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高层建筑还需要考虑垂直交通的设计,电梯的数量、速度和布局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使用体验。

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还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高,其结构承受的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较大。

因此,合理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关键。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在设计造型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特点和限制,使建筑的外观与结构的合理性相统一。

比如,一些采用了核心筒结构的高层建筑,其外观往往会呈现出较为规整的几何形状。

建筑的比例和尺度也是高层建筑设计造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个好的高层建筑造型应该具有和谐的比例关系,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整体统一。

比如,建筑的高度与宽度、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建筑的外立面元素如窗户、阳台等的大小和分布,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

同时,尺度的把握也非常关键。

过大或过小的尺度都会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

如果建筑的尺度过大,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渺小;而尺度过小,则可能会显得琐碎和缺乏气势。

高层建筑的外观材质选择也对造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光泽度,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例如,玻璃幕墙可以使建筑显得通透、现代,金属材质则可以增加建筑的质感和科技感,石材能够赋予建筑稳重、大气的气质。

在选择材质时,不仅要考虑美观,还要考虑其耐久性、维护成本等实际因素。

【推荐下载】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简析

【推荐下载】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简析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简析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本文试分析从平面功能层面、结构稳定层面、环境心理层面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往往相对本身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其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物质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还能表现出该地区的精神和审美标准取向。

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不再仅仅是配合功能,而是与建筑功能一样重要。

意大利建筑师奈尔维(p.l.nervi,1891 1979)指出: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差。

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而在技术上却不是一件优秀作品的。

看来,良好的技术对于良好的建筑说来,虽不是充分的,但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必然同时在其技术性和美观性上都能达到很高的要求。

在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从它的审美效果上体现出来。

优秀的作品必须具备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高品质,即建筑的造型、功能、结构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同时需要兼顾与环境的统一及人的心理。

本文试分析从平面功能层面、结构稳定层面、环境心理层面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一、平面功能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和一般建筑物比较的话,平时的垂直荷载、地震影响与平时以及暴风时的水平荷载就相对变得非常大起来,为了使高层上下方向的质量、刚度、强度的分布均匀,就要尽可能的避免各层平面形状激烈变化,力求均一化。

 有文献资料指出,合理的选择楼层建筑平面形状,能显著降低风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作用。

对于采用边数较多的正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建筑平面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同采用矩形建筑平面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相比,风载体型系数大约可减少20%以上。

 因此,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平面布置的理想状态就是选用合理的平面形状、功能相对简单,上下层空间尽可能统一,结构体系贯通。

 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业主对建设目的的主观需求不断提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急剧上升,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愈加明显,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开发商开始将目光投向高层建筑。

近年来,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得到广泛应用,它即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也实现了有限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本文主要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用以提高高层建筑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1引言随着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政府对高层建筑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建筑结构的持久性、可靠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在进行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结合建筑物的形态特征、功能需要等进行,为提高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做铺垫。

2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2.1重力荷载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特殊性,不仅建筑高度不可比拟,还需要面临重力荷载的挑战。

特别是随着建筑高度不断攀升,地面受力与重力荷载会逐渐上升,在力的作用下墙上的轴压力与竖向构件柱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从而加大超高层建筑的困难性。

其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矛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楼层越高风效应就越大,在风的作用下其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就越高,由此自然风效应对超高层建筑产生的作用效应就更大。

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结构自重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它关乎建筑物的稳定性。

而结构自重与重心位置相关,随着建筑楼层不断升高其重心位置随之升高,从而结构自重不断加大,成为强力作用下的薄弱环节,比如地震等。

2.2风振加速度风力大小与建设楼层的高低相关,通常楼层越高其风力效果越强,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的风力作用特别显著。

但是,人们对风作用的舒适度有一定的感知,若风振作用过强则会令人产生不适感,从而降低居住品质。

浅谈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浅谈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浅谈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超高层建筑指的是高度超过300米的大型建筑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超高层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设计一座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建筑物的稳定性、抗震性、风荷载、材料强度、施工容易性以及经济效益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首先,超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是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座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取决于建筑物的重心位置、结构形式、横向和纵向刚度等。

建筑物的重心位置需要尽量靠近地面,以提高稳定性。

同时,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筒结构等,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此外,增加横向和纵向刚度,如设置横向框筒、斜交支撑等,也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其次,抗震性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要素。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性较大。

超高层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

这包括使用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材料,如高强混凝土、钢材等,以及采取合理的连接方式和布置剪力墙、增加建筑物的抗侧稳定性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震荷载计算和动态分析,以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参数。

第三,风荷载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建筑物高度的增加,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也越大。

设计师需要进行风荷载计算和模拟,以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大小和分布。

然后,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建筑物的抗风设计、设置风致响应减震装置等,来减轻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

第四,材料强度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之一。

由于超高层建筑要承受更大的荷载和力学作用,建筑材料的强度要求也更高。

一般来说,超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高强度混凝土、钢材和混凝土复合结构等。

这些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最后,施工容易性和经济效益也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摘要】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额、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

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对建筑的立面造型的创新。

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有的尺度使高屡建筑显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则使高层建筑显得庞大或轻飘,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造型;比例协调;外部设计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1.1 水平荷载起着决定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上的活荷载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却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隐藏水平荷载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和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基本上是个定值,然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大小却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很大幅度的变化。

1.2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的弯矩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而连续梁跨中的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另外,还外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高程结构设计是要求根据柱的轴向变形计算其值的大小,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1.3 侧移成为控制指标高程楼房与较低楼房不同,高程建筑最突出的就是结构侧移,因此,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要根据规范要求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1.4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高层建筑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变得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更大一些。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

它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建筑师的审美需求和业主的需求,还包括建筑安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

因此,为了保证高层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可靠性,设计师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各种因素,制定科学的、细致的设计方案。

首先,高层住宅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的结构和稳定性。

在建筑平面结构的布置上,要注意建筑的对称性、平衡性和整洁美观性。

建筑的立面设计也要尽可能地自然、合理地呈现出线条的和谐美。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的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安全因素,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同时,建筑材料的质量和选用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维修费用,因此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其次,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的环保性。

环保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建筑设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以更加环保的理念来进行设计。

建筑的节能理念要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力求在后期使用及后期维护时做到尽量少的能源消耗。

对建筑物的运用科技手段,如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开发利用,也是建筑环保的一种体现。

建筑环保要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建筑设计的节能想方设法、绿化环境的加强以及企业行为的诚信等方面入手。

另外,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的是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建筑,更是一种反映社会文化、历史意义以及人们心理需要的建筑。

通过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方式来传达企业文化和理念,达到融入社会、回报社会的目的。

在社会责任方面,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师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城市规划的合理与发展以及人类和谐生活的需求等方面,力求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之,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涉及范围广泛,要注意的因素也非常多。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要保持敏感,提高设计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将艺术、文化、社会责任、经济效益以及环保等要素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真正创造出美好、充满活力的高层住宅建筑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通过实例从平面功能层面、结构稳定层面、环境心理层面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造型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往往相对本身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其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物质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还能表现出该地区的精神和审美标准取向。

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不再仅仅是配合功能,而是与建筑功能一样重要。

意大利建筑师奈尔维指出:“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差。

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而在技术上却不是一件优秀作品的。

看来,良好的技术对于良好的建筑说来,虽不是充分的,但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必然同时在其技术性和美观性上都能达到很高的要求。

在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从它的审美效果上体现出来。

优秀的作品必须具备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高品质,即建筑的造型、功能、结构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同时需要兼顾与环境的统一及人的心理。

一、平面功能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和一般建筑物比较的话,平时的垂直荷载、地震影响与平时以及暴风时的水平荷载就相对变得非常大起来,为了使高层上下方向的质量、刚度、强度的分布均匀,就要尽可能的避
免各层平面形状激烈变化,力求均一化。

有文献资料指出,合理的选择楼层建筑平面形状,能显著降低风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作用。

对于采用边数较多的正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建筑平面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同采用矩形建筑平面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相比,风载体型系数大约可减少20%以上。

因此,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平面布置的理想状态就是选用合理的平面形状、功能相对简单,上下层空间尽可能统一,结构体系贯通。

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业主对建设目的的主观需求不断提高。

单纯的满足基本功能的使用已经不能达到建设要求。

平面布置时,空间日趋丰富,功能日趋复杂。

很多高层建筑底部需考虑设置大型中庭共享空间或大空间(影院、剧场等),由于上部与下部在功能性质上有所区分,在中间层改变支撑结构的位置甚至体系的转换(商住楼)。

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同时需兼顾建筑在城市中获得良好的“易识别性”和“独特性”。

总体来说,在现今我们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平面布置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功能的使用性,结构的稳定性、空间的丰富性、形态的美观及独特性之间的关系。

使其能够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体型完全是使用幕墙体系塑造,摆脱主体与体型脱节的尴尬局面。

二、环境心理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1、使用者的舒适
对于高层办公建筑,创造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是永恒的话题。

依此观点,意味着需要在建造中对自然环境施加最小的影响,使建
成的环境与生物圈的生态系统融为一体。

目前,把绿化引进室内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花草能调节空间中光和影,提供幽静的场所,使人精力充沛。

随着中庭与高层建筑的结合,打破了高层建筑内部空间的封闭与单调,近年来又出现了在高层塔楼的中间开敞空间进行绿化,沿高层的外表面布置不同深度的过渡空间,用于遮荫、绿化。

较大的空间可有效降低空间封闭对使用者的压迫感,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内部小环境,配合空调系统使室内空气对流更加自然。

2、周边环境的协调
高层建筑往往以其宏伟的尺度和巨大的体量,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所在城市区域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

从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在区域范围内来讲,高层也起到地标的作用,并与周边建筑相协调,避免过分的夸大和突兀以及锐角边正对其它建筑等,降低建筑本身对周边影响。

3、型体处理
建筑型体组合与造型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建筑型体组合与造型是建筑空间组合的外在表现,它是内在诸因素的反映。

二者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

往往完美和谐的建筑艺术形象,总是内部空间合乎逻辑的反映,在设计中表现为对建筑尺度的处理。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裙房、主体和顶部,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在近
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人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三、工程实例分析
1、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建成于1988年,共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由著名华裔建筑师贝梓铭设计。

建筑底层平面为52mx52m 的正方形,上部造型为由正方形对角线划分出来的4个三角形所形成的参差收分体量,节节高升,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象征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

从环境心理上,因为大厦尖削的外形像个三棱的刀,会切去阴阳之间微妙的平衡,殃及尖角对应的邻居,这引起了许多反对之声。

这也是很多超高层和高层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共同面对的问题。

2、瑞士保险总部大厦
为了能够以更合理的方式使用能源,使其热量损失、结构自重及地面绕流达到最小,从而实现自给自足的节能式建筑,此建筑采用了一种更加合理的流线型建筑外形。

从实际功能考虑,这个方案具有三方面的优势:其外形不会引起迎风面的空气回流,不加重向下的气流,因此它能保护周围的环境,这一点对于保持伦敦城的古街道及小巷式的格调非常重要;建筑周围的空气流动较为平稳,减少了其表面的热损失;分压系数减小的结果便是建筑表面所需承受的
压力变小,这就使得在建筑外部设置抗风级别较高的灯成为可能。

3、沙特阿拉伯国家商业银行大楼
som事务所设计的沙特阿拉伯国家商业银行大楼是一栋平面呈三角形的高层建筑。

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环境,建筑外墙呈封闭状态。

外墙上没有传统的密密麻麻的窗口,而取而代之以三个巨大的顶口。

洞口内的楼地面形成园林绿地式的内部空间。

把办公室从里面边沿退缩到形成空中绿洲的洞口中,并围绕中心风塔布置,使湿热空气向上抽拔。

光线可以进人中央天井,洞口相当于巨大的遮阳,可以避免阳光直晒及沙摸地区的热风直接吹袭,还可以借此散热。

各层办公室面向天井开窗,不在外墙上直接开口,以取得良好的气候缓冲作用,并以厚实的隔热墙体将空气调节得负荷降低。

可以说此建筑完美的将建筑造型设计和绿色手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体型设计,不单单是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而是需要功能、空间、使用、体型的四个要素的统一,并且应充分处理好预期周边环境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