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科学与技术2

合集下载

《膜科学与技术》再次入编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

《膜科学与技术》再次入编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
tions on a novel anaerobic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bioreactor (AnFOMBR#[J''WaterSciTechnol,2014, 69(10#:2036—2042'
[12' Chen L, Gu Y, Cao C, et#l'Performance of a sub-
[14' FanXF,LiuY M,QuanX,et#l Highlypermeable thin-film composite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based oncarbonnanotubeholowfiberscafold withelectricaly enhanced fouling resistance [J ' Environ Sci Technol,2018,52:1444—1452
10596—10605 [23'赵凤.导电膜加电场减缓膜污染及电催化作用研究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24' Wu M B, Lyu Y, Yang H C,et#l Thinfilmcomposite
membranescombining carbon nanotubeintermediate layerandmicrofiltrationsupportforhighnanofiltration performances[J' JMembrSci,2016,515:238—244 [25' Yuan B, Wang X H,Tang C Y, et al. In situ observationofthegrowthofbiofoulinglayerinosmoticmembranebioreactorsbymultiplefluorescencelabelingand confocallaserscanning microscopy &J' Water Res, 2015,75:188—200 [26'周宗尧,胡云霞,李金强,等.碳纳米管中间层高性能 正渗透复合膜的制备与研究['.膜科学与技术, 2018,38(3):34—40 27' ZhouZ Y,Hu Y X,BooC,et#l High-performance thin-filmcompositemembranewithanultrathinspraycoatedcarbon nanotubeInterlayer &J ' Environ Sci TechnolLet,2018,5(5):243—248

膜科学与技术13篇

膜科学与技术13篇

膜科学与技术1第一篇:膜材料膜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在环保、制药、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膜材料是膜科学与技术的核心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

膜材料通常是由一层或多层材料组成,其特性取决于其制备方法、组成、结构、形态等因素。

膜材料可分为有机膜、无机膜、杂化膜等几类,其中以有机膜最为常见。

有机膜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气体分离、生物医药等领域。

如:纳滤膜、反渗透膜、蒸气气化膜等。

无机膜材料优点在于耐高温、高压、强腐蚀等特性,特别适用于化学和生物工艺产业。

杂化膜材料则是研究热点,其优点在于结合有机和无机膜材料的优点,具有结构可调性、性能优异性等优势。

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浇铸、相转移、自组装、气相沉积、凝胶转换、等离子喷涂等多种。

其中,膜材料的表面形态和结构对其分离性和通量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高通量中空纤维膜、平板膜、中空纳米纤维膜等,都能在不同的领域提供特定的分离性和通量。

总之,膜材料为膜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环保、节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篇: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物质通过半透膜分离的方法。

膜分离技术是膜科学与技术中最为主要和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膜分离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半透膜的分离性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常被应用于水处理、气体分离、生物医药等领域。

主要分离方法有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等。

其中,反渗透膜广泛用于淡化海水、制备高纯水等领域。

纳滤膜则广泛应用于分离蛋白质、微生物、胶体等领域。

超滤膜通常用于分离高分子、颗粒、菌体等。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开发出的新型材料和制备方法也不断涌现。

在未来,膜分离技术将会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为人们带来更为便利和高效的生产方式。

第三篇:膜反应器膜反应器是一种将反应物通过膜反应室中的半透膜反应,常被应用于催化反应、过滤反应、膜生物反应等领域。

是膜科学与技术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薄膜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

薄膜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

《薄膜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薄膜科学与技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in Films课程类型:专业课(选修)学时:48学分:3开课学期:7开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先修课程:固体物理导论;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参考教材:1.郑伟涛《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田民波《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3.杨邦朝《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唐伟忠《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薄膜科学与技术》是“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拓展知识面的选修课程,它也适合材料类其它专业学生选修。

学生在已具备一定的固体物理导论、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了解薄膜的基本概念、特殊性和重要性;掌握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形成过程、表征方法、性质及应用。

薄膜是材料的一种特殊形态。

薄膜科学是现代材料科学中极其重要和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已成为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磁电子学等新兴交义学科的材料基础,成为了构筑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要素。

通过对薄膜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相关资料查询、阅读、专题报告及综合分析与讨论,逐渐使学生掌握薄膜基本概念、特殊性、制备方法、生长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薄膜材料及相关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和掌握薄膜的定义、分类、特殊性和重要性。

2. 掌握与薄膜制备和研究相关的真空基础知识。

3. 掌握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4. 掌握薄膜的成核和生长理论;5. 掌握薄膜的厚度、结构、成份、原子化学键合、应力、附着力的表征分析方法。

6. 了解薄膜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本课程介绍薄膜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

重点要求掌握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技术。

课程较全面地介绍了薄膜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生长过程和表征方法,具有较好的广度和深度。

使学生基本具备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

《薄膜科学与技术》课程讲稿-绪论

《薄膜科学与技术》课程讲稿-绪论

六、薄膜科技的新进展
1. 纳米薄膜 2. 单分子膜、单原子膜 3. 特殊要求的新薄膜 如高损伤阈值多色光学膜 宽波段红外薄膜
三、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的发展
2. 薄膜材料进展 * 可以制取在平衡状态下不存在的物质 (如SiXO2-X,AlXGa1-Xas) * 可在更低温度下进行物质的合成 (如溅射镀膜、离子镀膜) * 可制备各种各样的薄膜 (金属膜、合金膜、非金属膜、半导体膜、 陶瓷膜、非晶态化合物膜和塑料膜等) * 基体材料不受限制
1.物理气相沉积: 热激活,溅射 --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逸出 --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 防止污染,沉积过程在真空中进行。 真空蒸镀(电阻加热、电子束、激光、 分子外延), 溅射沉积(直流、射频、中频) 离子束 技术 (离子注入、双束技术、离 子束辅助 沉积、离子镀等)。
2. 化学气相沉积: 构成薄膜元素的单质或化合气体 --化学反应 --生成固态物质 --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 3.溶液镀膜法: 溶液中 --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 --在基 片上沉积薄膜
三、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的发展
3. 应用上的进展
* 产生新物性、新功能 (表面效应、量子效应等) * 电子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 * 磁性膜、磁记录介质 * 绝缘膜、电介质膜 * 压电、铁电、热释电及超导膜、传感器膜等功能薄膜 * 多色光学器件膜、光记录膜、光导膜等光学膜 * 耐磨、抗蚀和自润滑膜 * 装饰膜 应用领域:电子、计算机、磁光记录、信息、传感器、能源、机 械、光学、航空航天和核工业等
四、薄膜的性质
2. 结构与缺陷 2.2 异常结构和化学计量比特性
* 异常结构定义:和相图不符合的结构。 ( 如非晶硅结构,300~400℃以下可制得 稳态结构,表现独特的力, 热, 光, 电磁等 物性,薄膜技术是有力制备手段之一。)

2011年《膜科学与技术》总目次

2011年《膜科学与技术》总目次

玲, 王金 渠, 鲁金 明, 3 , ,0 等( 1 25 ) 剑, 李继定, 3 , ,6 等( 12 5 )
铸砂板式膜组件研究
… …… …… …… …………………………………………………… 徐 国良, 樊耀波 , 艳 , 3 , ,2 于 等( l2 6 )
P MS P I D / E 复合膜对 F C汽油 的脱硫性能 ( 传质过程研究 ………………………… 陈 剑 , C V) 宋光武 , 陈金 勋, 3 , ,8 等( l2 6 ) 尼龙亲 和膜 的制备条件优化及其表征 ………………………………………………………… 聂华 丽, 陈天翔 , 朱利民( 12 7 ) 3 , ,4 臭 氧处理制备亲水性 聚偏 氟乙烯 中空纤 维
煤基管状微滤炭膜 的增强改性 光催化解离双极膜层 中水 的研究 …………………………………………………………… 宋学凯 , 同华 , 王 张万栋, 3 , ,1 等( 1 15 ) ………………………………………………………… 陈 强, 郑淑英 , 陈 晓, 3 , ,6 等( l 15 )
液相氧化 一低温煅烧脱除 Slai 一1 icle 膜版剂及其性 能研究 …………………………… 沈 i t
第 6 期






1、 /

1 ・
2 1 j 膜科 学 与技 术 目次 0:年 : 1 总
( 号 内数 字依 次为卷数 、 括 期数 、 页数 )
热力学及动力学 因素对 L ~s相转化法制备非对称膜结构与性能 的影响 ……………………………
中空纤维多孑 膜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L ……………………………………………………………………
三醋酸纤维 素正渗透膜制备过程 中影 响因素的研究

《膜科学与技术》思考题

《膜科学与技术》思考题

《膜科学与技术》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膜分离过程,用图加以解释。

答:膜分离过程以选择透过性膜(固体、液体、气体)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时,原料侧的组分选则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2.膜分离过程的特点是什么?与传统分离过程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在哪里?答:1. 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

分离系数高达80。

2. 能耗低。

被分离物质不发生相变化,分离过程通常在常温下进行。

3. 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十分便捷,可靠度高。

4 放大效应小。

设备的规模和处理能力可在很大程度上变化,而效率、设备的单价和运行费用变化不大。

3.膜分离技术主要的分离过程有哪些?这些过程所分离的对象是属于哪种状态的物质?答: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 : 分离离子例如:海水脱盐、纯水制备超滤Ultra filtration (UF) :分离分子例如:果汁的澄清、含油废水处理微滤Micro filtration (MF) :分离粒子例如:城市污水处理气体分离Gas Permeation (GP) :分离气体分子例如:富集氧气、氢气回收4.画出膜组件的示意图,标出各物流名称。

5.膜组件有哪几种形式?中空纤维膜组件(Hollow Fiber Module螺旋卷式膜组件(Spiral Wound Module)管式膜组件(Tubular Module平板式膜组件(Plate and Frame Module)毛细管式膜组件(Capillary Module)6.60年代,Souriajan –Lone 研制的是什么膜?60年代,Lobe 和Souriajan 共同研制了具有高脱盐率和高透水量的非对称醋酸纤维素(CA)膜,使反渗透过程由实验室转向工业应用.与此同时,这种用相转化技术制备的具有超薄分离皮层膜的新工艺引起了学术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在它的推动下,随后迅速掀起了一个研究各种分离膜和发展各种膜过程的高潮.7.R O、UF、GS分别代表哪些膜过程?RO—表示反渗透过程UF—表示超滤GS—表示气体分离过程第二章膜材料和膜的制备1.选择膜材料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性、耐微生物性、耐氧化性。

薄膜科学与技术

薄膜科学与技术

1、薄膜的定义。

气相沉积制备薄膜主要有哪三种方法? 答:薄膜是指存在于衬底上的一层厚度一般为零点几个纳米岛数十微米的薄层材料。

气相方法主要有:1化学气相淀积(CVD ),如热、光或等离子体CVD 和物理气相淀积(PVD ),和外延;有时也分为CVD 、热蒸发镀、和溅射镀三种。

2、真空度的定义。

其国际单位和英制单位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换算。

测量真空度通常用什么仪器,各自适用于什么真空范围?答:真空度,指真空状态下(低于大气压)的气体稀薄程度.国际单位:帕斯卡 (Pa)。

英制单位为英寸水柱 。

换算1个大气压=101325Pa=英制406.7英寸水柱=旧制760毫米汞柱。

仪器有:指针式真空计、U 形真空计、压缩式真空计、热真空计,磁控放电真空计,电离真空计等,适用范围真空计名称测量范围(Pa) 真空计名称测量范围(Pa) 水银U 型管 105~10 高真空电离真空计 10-1~10-5 油U 型管 104~1 高压力电离真空计 102~10-4 光干涉油微压计 1~10-2 B-A 计10-1~10-8 压缩式真空计(一般型) 10-1~10-3 宽量程电离真空计 10~10-8 压缩式真空计(特殊型) 10-1~10-5 放射性电离真空计 105~10-1 弹性变形真空计 105~102 冷阴极磁放电真空计 1~10-5 薄膜真空计 105~10-2 磁控管型电离真空计 10-2~10-11 振膜真空计105~10-2 热辐射真空计 10-1~10-5 热传导真空计(一般型) 102~10-1 分压力真空计 10-1~10-14热传导真空计(对流型)105~10-13、解释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原理,并画出示意图。

答:利用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对被溅射物体电极进行轰击,使气相等离子体内具有被溅射物体的粒子,粒子沉积到晶片上形成薄膜。

是在二级直流溅射系统基础上,利用增加磁场,使电子或离子运动轨迹变成类螺旋运动,增加放电区的电子密度和电离效率,增加电子与原子的碰撞几率,提高等离子体浓度,提高溅射效率。

膜科学与技术

膜科学与技术

膜科学与技术膜科学与技术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话题,它不仅涉及着有关水处理、空气净化、医药分离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把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

膜科学及其技术的研究开始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供水卫生等问题,处理水质及水体污染,满足水产养殖的需求,加快农业的发展而展开的膜技术的研究,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发展历程。

膜技术的发展,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水质的维护,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效和可靠的保护,同时也为环境污染的控制以及有害物质的清除提供了有有效方法。

膜技术可以将有害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除去,可以消除有机物污染,可以对水进行深度净化和改善水质,也可以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除污提质的作用。

膜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分离、纯化、提纯、精制等不同的原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产品品质。

膜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微生物、抗生素和有机污染物,对于植物油分离、乳制品分离、啤酒中蛋白质的分离、果汁中的悬浮物的分离、橄榄油的精制等领域,膜技术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由于膜科学技术可以使产品更加细致,使得食品加工中的清洗,洗涤,分离,纯化等工艺变得更加高效和简便,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成品率和质量,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此外,膜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精细化工,生化检测等领域,为以上这些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改进。

在电子器件领域,膜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提升芯片的效率,精细化工中,膜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浪费,从而改善环境;而在生化检测领域,膜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过滤病毒,而且可以分离复杂的蛋白质,还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膜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项新兴领域,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程度,它既能够有效分离污染物,又能有效除去有害物质,从而起到深度处理和净化的作用,为水处理技术及其他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膜技术的研究也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为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造
装 置
49
第二章 膜过程及应用
膜(分离)过程的主要特性根据下列6个方面加以说明 1. 分离目的;
2. 截留物的仅性质供(如学,物习质参的大考小),; 请勿侵权
3. 透过物的性质(如,电解质或挥发性物质); 4. 推动力; 5. 传质/选择性机理; 6. 供料流体和渗透流体的相态.
1
2.1 微滤 Microfiltration
7. 流动形式: “死端过滤(dead-end filtration)”或 “错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
3
2.1.2 死端过滤与错流过滤的比较
• 死端过滤: 透过液流向与原料液流向一致. • 错流过滤: 透过液流向与原料液流向垂直.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原料液 膜
透过液
2. 截留物的尺寸: 0.001- 1mm 3. 透过膜的物质:微小溶质,较小溶质。 4. 推动力: 浓度差
25
5. 传质/选择性机理:微孔膜中的筛分,受阻扩散
6. 供料和渗仅透供物学的相习态参: 液考体,请勿侵权
7. 流动形式: 多采用“错流”
26
2.5.3 透析/渗析的应用
• 血液渗析
• 制药产仅品供的脱学盐习参考,请勿侵权
8
2.2 超滤 Ultrafiltration, UF
2.2.1 特性
1. 分离目的:得到无大分子溶质的溶液,无小
分子溶仅质的供大学分习子溶参质考溶液,,请或大勿分侵子权溶质的
分级。 2. 截留物的尺寸与性质:1-100nm 的大分子溶质,
对应分子量300-500000。 3. 透过膜的物质:微小溶质溶液。
23
2.5 透析/渗析(dialysis, D)
2.5.1 过程示意
依浓度差传递低分
渗析液仅供学习溶剂参考,子请量勿溶质侵,截权留高
溶质
分子量溶质的过程
原料液
溶剂
渗出液
。过程中常伴有“ 渗透”,降低了推 动力。
24
2.5.2 透析/渗析特性
1. 分离目的:得到无微小溶质的大溶质溶液,
无大溶仅质的供微学小溶习质参溶液考。,请勿侵权
6. 供料和渗透物的相态: 液体 7. 流动形式: 采用“错流”
33
2.7.3 电渗析应用
• 苦咸水淡化 • 锅炉给水,工艺水
• 食仅盐供生产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 工业废水 • 食品和医药工业 • 超纯水
34
电 渗 析 装 置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35
2.8 渗透蒸发(Pervaporation, PV)
• 有机溶剂脱水制高纯溶剂:乙醇、异丙醇脱水 已大规模工业应用。
PV + 精馏 经济上有竞争能力
• 脱剂等除:水仅已中经少供过量学工有业机习规溶参模剂的以考论控,证制请。水污勿染侵、回权收溶
溶剂含量< 0.01%——碳吸附 溶剂含量0.01% 5%——PV 溶剂含量 5% 10%——精馏、蒸气吹扫、溶剂、萃取、
• 高岭土仅浓缩供离学心习前粘参土考泥,浆部请分勿脱水侵权
• 水处理 污泥脱水前的浓缩 • 亲合性膜 截留非络合蛋白质中的配位络合物 • 反渗透的预处理 截留胶体硅、细菌
13
超滤实验装置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14
2.3 反渗透 Reverse osmosis,RO
2.3.1 基本概念
• 渗透(osmosis)现象
质 4. 推动力:浓度梯度(分压差)。
45
5. 传质/选择性机理: 无孔膜: 溶解-扩散; 多孔膜: 气
体分子动仅力供学原学理习(只参有膜考孔,小请于气勿体侵分子权的平均
自由程才能分离). 6. 供料和渗透物的相态: 气态。 7. 流动形式: 多采用“错流”
46
2.10.2 气体膜分离的应用
• 氢气的分离回收: H2/N2, H2/CH4, H2/CO • 空气分离
28
2.6.2 DF与D的比较
1. 分离目的仅一供样学,都习是参为了考脱,除低请分勿子侵量物权质。
2. 推动力不同。DF为压差,D为浓度差。 3. DF实际是一种超滤过程。
29
2.7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ED)
2.7.1 过程示意
+ 仅1 供C 学2 习A 参3 考C ,4 请A 勿5 侵权-
9
4. 推动力: 压力差,0.2∼1 MPa
5. 传质/选仅择性供机学理习: 基参本上考是,筛分请勿侵权
6. 供料和渗透物的相态: 液体 7. 流动形式: 多数是“错流过滤”
10
2.2.2 超滤应用
• 分离电泳漆过程的淋洗水 把漆循环到浸渍槽、 使淋洗水再利用。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 酪乳清 浓缩/分离乳糖中的蛋白质、无机物 • 果汁澄清 去除苹果汁中的浊雾成分 • 纺织定径剂 纺织品洗净后去除聚乙烯醇
• 截留物的尺寸:1-10 nm,(氨基酸,抗生素, 染料)
• 膜:荷电膜,中性膜 • 截留数百分子量有机物或无机物,高价离子
(大小与低价离子相当,0.1-0.2nm)
22
2.4.2 纳滤的应用
• 废水处理:电镀废水,纸浆和造纸废水,染料 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其它有害废水。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 地表水和地下水处理——饮用水生产。 • 海水软化与淡化 • 食品、药物、染料等的分离与提纯。
应的结果分别含有气体和酸碱,一般废弃不用。
31
2.7.2 电渗析特性
1. 分离目的:得到不含微小离子的溶液,微小离 子浓缩液,微小离子分级。
2. 截留物仅的尺供寸学与习性质参: 0考.1n,m请- 1勿nm侵同权名离子,
大离子和水 3. 透过膜的物质:微小离子。
32
4. 推动力:电位差
5. 传质/选仅择性供机学理习:通过参膜考的,反离请子勿迁移侵权
• 渗透仅压 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Van’t Hoff 方程 = RTC • 反渗透
压差 > 渗透压差
15
2.3.2 RO的特性
1. 分离目的:得到不含各种溶质的溶液,微小 (分子)溶质浓缩液。
2.溶截质留(物低仅的分供尺子寸,学盐与)习.性质参:0考.1 ,∼ 2请nm勿的侵微小权分子
3. 透过膜的物质:微小分子溶质溶液。 4. 推动力: 压力差,1.4 ∼ 4.2 MPa(低压RO),
Na+
Cl-
Cl2
H2
NaCl + H2O
30
电渗析过程示意图说明
符号 C: 阳离子交换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
A: 阴离子仅交供换膜学(习an参ion考ex,ch请ang勿e 侵权
过me程m结b果rane) • 流道2、4中的NaCl被浓缩。 • 流道3中的NaCl被清除。 • 流道1、5分别为阳极室和阴极室,由于电极反
• 酸空性气气体仅的供分离学回收习:酸参性气考体,/碳氢请化勿合物侵,酸权性气体/
• 水蒸气的脱除:H2O/碳氢化合物(天然气干燥), H2O/空气
• He的回收:从气井中回收He,从空气中回收He • 溶剂回收/空气污染控制:碳氢化合物/空气
47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48
膜 分 离 氮 氧 制
废水纸浆和造纸废水,纺织废水 • 地表水和地下水处理 • 纯水制造
18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19
小 型 纯 水 装 置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20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21
2.4 纳滤 (nanofiltration, NF)
2.4.1 纳滤特性
• “低压反渗透”或“低截留分子量超滤”
• 压差:仅~1供M学Pa 习参考,请勿侵权
• 抗生素仅的澄供清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 哺乳动物细胞的微过滤 • 饮料的澄清:啤酒,葡萄酒,矿泉水。
6
• 半导体生产工业中流体的纯化:空气过滤,化学 试剂过滤,去离子水过滤。
• 分析化验仅:供微生学物习化验参,考粒,子污请染勿的监侵测权,微孔
膜上细胞生长的研究。 • 反渗透或超滤的预处理。
7
无机膜微滤实验装置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焚烧
• 有机/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应用开发最少。
PV + 精馏 经济上有竞争能力
41
2.9 膜蒸馏
(Membrane distillation, MD)
2.9.1 过程示意与机理
• 利用疏水膜,以蒸气
仅供学习参考,• 请压与差蒸勿为馏侵推相动同权力之处:蒸
膜孔
发—膜孔内传递—冷

• 与蒸馏不同之处:常
• 挥发性物质水溶液的浓缩和分离:乙醇水溶液,酸溶 液。
• MD + 结晶 (膜结晶器) • MD + 生化反应
44
2.10 气体膜分离
2.10.1 过程特性
1. 分离目的:富集或贫化一种物质的流体。
2. 截留物仅的供尺寸学与习性参质:考截留,分请子较勿大侵的权物质(除
高度溶解的外)。 3
2.8.2 PV的种类
• 真空渗透气化 • 热渗透气化(温度梯度渗透气化)
• 载气吹仅扫渗供透学气习化 参考,请勿侵权
• 使用可冷凝载气的渗透气化 • 渗透液冷凝分相后部分循环 • 渗透液部分冷凝的渗透气化
38
2.8.3 PV的特性
1. 分离目的:富集或贫化一种物质的流体。
2. 截留物仅的尺供寸学与习性质参: 截考留,分子请较勿大侵的物权质(除
• 人造丝工艺过程中回收NaOH • 电解精制铜工艺过程的硫酸中分离硫酸镍 • 降低啤酒的酒精度数
27
2.6 渗析过滤/洗滤(diafiltration, 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