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法律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案例。
-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法律问题。
- 判断题:检验学生对法律与道德、生活关系的认识。
- 简答题:检查学生对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法律援助的理解。
- 案例分析题: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八、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特色创新:
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法律运用,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7.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 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生活质量。
8.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 法律的制定包括立法、立法程序、立法原则等。
- 法律的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
9. 法律的修订与废止
- 法律的修订是指对现行法律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如“你遇到过需要法律帮助的情况吗?”、“你认为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的数据反馈和学生的在线提问,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初步理解法律应用的基本概念。
(2)责任担当: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有一定的责任感,但责任担当意识尚需加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善用法律》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善用法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节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维护公民权利、规范公民行为方面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正确使用法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但对法律的认识还较片面,理解也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维护公民权利、规范公民行为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在维护公民权利、规范公民行为方面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分析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在其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讲解法律的作用,解释法律在维护公民权利、规范公民行为方面的作用。
4.小组合作:提供一组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维护公民权利2.规范公民行为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还有一定的欠缺。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法律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法律运用,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模拟实践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模拟实践。
如模拟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情况,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邀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3》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还比较片面,抽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作用,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法律,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举例说明。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
如模拟购物时遇到侵权,如何维权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优秀教案

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法律》优秀教案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课时善⽤法律1.知识⽬标: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知道如何同违法犯罪作⽃争。
2.能⼒⽬标:逐步提⾼依法保护⾃⼰、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增强勇于⽃争、善于⽃争的勇⽓和信⼼;树⽴依法维权的意识;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争。
1.重点:如何同违法犯罪作⽃争。
2.难点:运⽤法律武器保护⾃⼰的途径。
⼀、导⼊新课2016年王娜娜被顶替上⼤学事件再起波澜,⼗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了进⼊⼤学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
思考:王娜娜应该怎样解决她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出主意。
学⽣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法律是我们维权的有⼒武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法律保护⾃⼰。
设计意图:让学⽣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学习知识,掌握⽅法,同时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环节⼀:王娜娜维权求助抱着纠结的⼼情,王娜娜打通了“假王娜娜”的电话,没想到对⽅这样回复:“你这样折腾有啥⽤?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你也不⼀定当得上⽼师!你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然后,“假王娜娜”换了⼿机号码。
思考:(1)王娜娜应该怎样维权?(2)如果不清楚如何维权,可以向谁求助或咨询?学⽣回答:(1)王娜娜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应该依靠法律维权。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教师补充】“我国刑法对于替考有‘代替考试罪’,但是对越过考试直接冒名顶替上⼤学,却⽆相应罪名。
”韩骁律师说,“刑法并⾮对此⾏为没有规制,现在虽然没有‘顶替⾝份罪’,但其冒⽤⼿段如涉及伪造户籍、⾝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罪、伪造居民⾝份证罪。
”韩骁律师指出,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该⾏为也构成民事侵权。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 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见义勇为。
法治观念: 树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健全人格: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责任意识: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1.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当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寻求法律救助呢?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小结: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2.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教师讲解:(1)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2)诉讼:①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②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③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1.教师:展示情境。
情境:“叮铃铃,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
八年级(2)班的小清、小涛、小华同学结伴回家。
出了校门,拐进一条较为僻静的小路后,小涛突然拉住小清,指着前面说道:“慢,好像有人在前面干坏事,别出声。
”小清循着小涛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前面不远处,两个手持凶器的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搜身。
三人往后退到拐角处,离开歹徒视线后,商量对策。
小华说:“这不关我们的事,我们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吧!”小清说:“小涛,走,我们冲上去和两个歹徒拼了!”小涛说:“不行,这样做的话,可能我们会受伤害的,你在这儿盯住歹徒,我去学校向老师报告。
”请你简要评析上述三位同学的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小华同学面对他人受到侵害时,采取逃避的态度,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这样做势必助长侵害者的嚣张气焰,使侵害继续延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本章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2.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制作课件,以便进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校园欺凌、盗窃等,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个案例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作用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3 善用法律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课时善用法律一、教学内容分析八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本场域,以社会生活、社会规则、责任奉献和家国情怀为主题,四个单元的层次循序渐进。
“善用法律”所在第二单元从社会规则的功能入手,引导学生懂得社会规则对个人、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理解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其落脚点在于增强学生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和本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懂得依法维权,但对于怎样依法维权、依法维权的途径有哪些却比较模糊的;对学习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但法律知识比较匮乏。
八年级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存在两种普遍的情形:一是胆怯,另一是鲁莽,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方法还比较欠缺。
三、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增强法治意识,增强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
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树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树立起敢于并善于斗争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案例:通过外卖平台点餐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在消费过程中发生损害了怎么办?2022年1月,小陈通过外卖点餐平台在某餐馆下单购买了一份酸辣螺蛳肉、一份米饭、一瓶罐装饮料。
平台优惠9元,小陈共支付了16.08元。
后外卖骑手按订单地址将上述食品送至位于雁峰区某网吧。
小陈在食用时,因菜品内有一块小石头导致其右下后牙磕破。
小陈遂至衡阳某医院治疗牙齿,医院为小陈做了拔牙及牙冠植入手术,花费治疗费3100元。
思考:如果你是小陈,接下来你会怎么做?你是忍气吞声?还是打击报复?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总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合法方式来解决,要善用法律。
那么具有有哪些解决方式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三框。
本课内容是对前面《法不可违》《预防犯罪》两节课的延续,包括“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两目。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中学生而言,本节课实践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运用。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课程目标”中的“能力”和“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敢于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善于斗争。
三、学情分析
经过第五课前两框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淡薄,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有时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初中学生来说,教学内容不宜太难太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任务:观看视频,《让我保护你》,思考“我”指的是什么?
反馈指导:请学生观看《让我保护你——我是法律》,先不要提示视频标题主题,让学生根据内容思考猜想,视频中的“我”是谁,并说明理由。
小结:生活在法治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学会使用法律保护自己,法律才有了意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善用法律》。
环节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1.求助有法
学生阅读案例材料:
17岁的王海(化名)家住扶余县,父母离异后,他跟着母亲生活,后来母亲与继父结合。
王海的继父喜欢喝酒,不但不让王海上学,还逼着王海去打工赚钱,酒后还经常殴打王海和王海的母亲。
出示任务:
阅读案例并思考:(1)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烦恼、困惑和痛苦等,你可能首先求助于谁?为什么?(2)请你帮王海想想办法,应该找谁帮助解决问题?
反馈指导:首先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再结合案例思考。
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遇到了烦恼、困惑和痛苦,可以积极寻求外界帮助,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问题时,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
案例中的王海,可以寻求亲人、朋友、学校、居委会、妇联等力量的帮助,若帮助无效,则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
2.法律服务机构
学生阅读案例材料:
王海首先求助于亲戚,可是继父并不听亲戚们的劝导;老师了解情况以后,主动找他的继父沟通,做工作,可继父却说:“这是我家的私事,你不用管!”
出示任务: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对于法律知道不多的他,谁能给他提供帮助?
反馈指导:可以掌握学生对法律机构的了解情况,并对“法律服务所”(写文书,出主意等)、“律师事务所”(处理法律事务、打官司、辩护等)、“公
证处”(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身份等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法律援助中心”(“弱者的保护神”)等法律机构进行介绍。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以便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学生阅读案例材料:
邻居在又一次听到挨打的王海的惨烈哭声后,悄悄带着居委会的人找上门来,要求王海的继父今后禁止打骂孩子,并且让王海继续接受教育。
王海的继父当时表示同意。
出示任务: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1)这次是谁帮了王海?(2)还有哪些机关团体可以帮助他呢?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更多解决办法。
还有以下机关团队可以为公民提供帮助:国家主管机关相关部门、消费者协会、妇女联合会、居(村)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
出示任务:连一连,练一练
反馈指导:结合教材P58正文及相关链接,完成连线练习,巩固法律服务机构的职能。
3.诉讼手段
学生阅读案例材料:
事后,继父并没有让王海去上学,并且以更残酷的手段殴打王海和她的母亲。
经别人提醒,王海想到了打官司,可母亲犹豫了。
母亲觉的这是家丑不可以外扬,并且怕这么做会遭到王海继父变本加厉的打骂。
出示任务:
思考:妈妈的想法对吗?打官司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吗?你怎么想的?
反馈指导: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
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因此,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敢于斗争,软弱和沉默只会使侵害人变本加厉。
同违法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小结: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
院起诉。
打官司就是诉讼,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出示任务:判断以下案例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诉讼?
案例一:被告人单某,连续盗用了20多个企业、事业单位停放在路旁的大小卡车28辆作为犯罪工具,到14个菜场和食品厂等单位盗窃20余次,共窃得猪肉、海鲜、蔬菜等副食品及食油、工业用铜、自行车等财物,价值人民币6000余元。
(刑事诉讼)
案例二:某校一名高中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在路途中不小心撞到了一位行人,对方要求赔偿,并将其告上法庭。
(民事诉讼)
案例三:陆先生在为自己创办的公司取名时,以“资本家”三字为公司冠名,他的申请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驳回。
陆先生一纸诉状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告上法庭。
(行政诉讼)
反馈指导: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
(1)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2)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3)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
出示任务:连一连,练一练。
(巩固新知)
小结: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手段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环节二:有勇有谋善于斗争
学生阅读案例材料:
没有拿起法律武器的王海,在继父又一次醉酒殴打后,忍无可忍的他拿起菜刀砍死了继父,王海为此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出示任务:
思考:(1)你如何看待他的处理方式?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吗?(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侵犯我们权益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反馈指导:王海的做法过于冲动,以暴制暴,不理智合法,不仅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害了自己。
出示任务:阅读教材P60探究与分享案例,评论快递员小张的行为。
小结: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选择正确的斗争方式解决问题,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出示任务:看谁更机智,续写故事。
情境一:一天放学,李智独自背着书包往家走。
突然,身后有人说:“嘿,哥们儿,等会儿!”李智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
还没等他开口,陌生人就说:“最近哥们儿手头有点紧,借点钱用。
”假如此时你是李智,你会怎么办?
情境二:一天,王超乘公共汽车去上学,车上人挺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刚坐稳,突然发现一个穿着打扮很精神的男子,一只手拿着晨报,另一只手掏出一把小刀子,伸向一名女子的小提包……此时,你应怎么办?
情境三: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
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
反馈指导:
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遇事一定要冷静,寻求帮助是良策,保全自己真聪明,不可硬拼要智斗,法律武器记心中,时刻不忘“110”。
(参见教材P61“方法与技能”)
小结: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五、板书设计
部编八上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