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狗尾续貂(司马伦)

摘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以及解释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狗尾续貂(司马伦)
狗尾续貂
[成语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
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
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
”用来讽刺朝廷。
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表示续作不佳。
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
拼音:gǒu wěi xùdiāo
[释义] 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来补充。
貂:指古代皇帝侍从官员用作帽饰的貂尾。
原讽刺所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
多指后来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语出]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十八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铺;狗尾续貂。
”
[正音] 貂;不能读作“zhào”。
[辨形] 续;不能写作“读”;貂;不能写作“绍”。
[近义] 佛头著粪
[用法] 多用于文学作品方面。
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你这部小说已经写了大半;请我继续写下去;我怎敢~。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他的武艺高强,勇猛无匹。
有一次,关羽要去救援刘备,但路上有五关六将阻挡他的去路。
关羽奋勇直前,一路杀出重围,最终成功救出了刘备。
后人因此形成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成语,形容一个人勇猛果敢,无往不胜。
成语故事二,曹操骑虎。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北方英雄,他智勇双全,善于用兵。
有一次,他率领大军追击刘备,却遭遇到了兵败的局面。
曹操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就像骑在了一头猛虎上,难以下来。
后人因此形成了“曹操骑虎”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成语故事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是中国神话《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他武艺高强,智慧过人。
有一次,孙悟空遇到了妖怪白骨精,经过三番激斗,最终将白骨精打败。
后人因此形成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经过多次努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成语故事四,岳飞粉墨登场。
岳飞是宋朝的抗金名将,他英勇无畏,忠义仁勇。
有一次,岳飞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用粉墨标记自己的兵马,以示决心。
后人因此形成了“岳飞粉墨登场”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决心果断,勇往直前。
成语故事五,李白醉酒登楼。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酷爱酒,喜欢登高远眺。
有一次,他醉酒登上高楼,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后人因此形成了“李白醉酒登楼”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豪情万丈,志在高远。
以上就是几个历史人物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智慧,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让我们在学习成语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愿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让成语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光芒。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老当益壮(马援)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老当益壮(马援)摘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以及解释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老当益壮(马援)老当益壮[成语故事]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
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
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
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
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
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
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
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
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
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
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
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拼音:lǎo dāng yìzhuàng[释义]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正音] 当;不能读作“dànɡ”。
[辨形] 壮;不能写作“状”。
[反义] 未老先衰[用法] 含褒义。
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工作精神。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郭大夫虽然离休了;但他~;仍然工作在第一线上。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十面埋伏(项羽)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十面埋伏(项羽)
摘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以及解释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十面埋伏(项羽)
十面埋伏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韩信属于楚军的行列,曾经多次参加战争,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后来楚军由项羽指挥,可是项羽却不肯重用韩信,因此他决定到刘邦领导的汉军中找出路。
韩信本来就不是什么出名人物,所以到了汉军中间他还是没有机会,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还是没有任何音讯,最后又无奈又生气的韩信只好不告而别。
汉军大将萧何知道韩信是个难得的人才,因此立刻快马加鞭把韩信给追了回来,然后又禀告汉王让韩信做了大将。
韩信做了大将后,取得了关中的三秦之地,当韩信打败齐国的同时,汉王正被楚霸王项羽逼得走投无路,这时韩信要求做齐王,汉王无奈只好答应,韩信率军三十万攻占了苏北,把项羽的楚军围在垓下,还专门针对项羽的骁勇采用了步步为营、的战术,终于打败了项羽的楚军。
拼音:shí miàn mái fú
[释义]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语出]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
[近义] 四面楚歌;
[结构]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水浒传成语故事

水浒传成语故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还融合了大量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给人以启迪,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浒传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1. 一鼓作气。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英雄人物叫做武松,他是一个豪爽的好汉,也是个酒量不错的人。
有一次,武松在酒馆中与人饮酒,不料被人偷袭。
武松一怒之下,一鼓作气,将对方打倒在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决心,要一鼓作气,不能半途而废。
2. 闭门思过。
水浒传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是宋江,他原是一位忠良之士,后因冤屈被迫落草成义。
在他的一生中,曾经有一次因为犯下了错误,他不逃避也不推诿,而是选择闭门思过,反省自己的过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要有勇气反思自己的过错。
3. 画龙点睛。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叫做李逵的英雄人物,他是一个豪爽豪迈的好汉。
在一次与敌人的激战中,李逵用一记精准的拳头将对方打倒,这一拳就像画龙点睛一样,使得整个战局一瞬间逆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要善于抓住机会,用一招精准的击败对手。
4. 义无反顾。
水浒传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是林冲,他原是一位正直的将领,后因冤屈被迫落草成义。
在他的一生中,曾经有一次因为义气之事,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战斗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了正义之心,就要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不要轻易放弃。
5. 亡羊补牢。
水浒传中还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吴用的英雄人物。
他在一次战斗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导致了战局的不利。
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及时亡羊补牢,最终挽回了局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补救,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误而放弃希望。
水浒传中的成语故事,不仅给人以启迪,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也可以更好地领会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更好的人。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一身是胆(赵云)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一身是胆(赵云)
摘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以及解释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一身是胆(赵云)
一身是胆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
黄忠于定军山斩夏侯渊,曹操亲领大军至汉中。
一次,曹军运米至北山下,黄忠领兵去夺取,过时未还。
赵云领少数骑接应,中途突然和大队曹军遭遇。
赵云毫无惧色,突击其阵,将敌军打散。
赵云且战且退,曹军又汇合起来,追至赵云营寨。
赵云入营之后采用“空营计”,大开营门,偃旗息鼓。
曹军怀疑有埋伏,不敢进攻,急忙退走。
这时赵云令军士齐击战鼓,鼓声震天,并用劲弩在后面射击曹军。
曹军惊骇,自相践踏,大败而走。
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营寨,察看昨天作战的地方,不禁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于是大摆宴席,作乐喝酒欢娱直到天黑。
军中将士亦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拼音:yī shēn shì dǎn
[释义]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语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近义] 浑身是胆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马革裹尸(马援)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马革裹尸(马援)
摘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以及解释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马革裹尸(马援)
马革裹尸
[成语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
他年轻时当官。
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
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
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
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
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
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
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拼音:mǎgéguǒshī
[释义] 革:皮;皮革;裹:包。
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
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语出]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
[正音] 革;不能读作“ɡě”。
[辨形] 裹;不能写作“里”。
[近义] 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反义] 临阵逃脱
[用法]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作为军人;应以~为荣。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闻鸡起舞(祖逖)

[释义]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语出] 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辨形] 鸡;不能写作“机”。
[近义] 发奋图强 自强不息
[反义] 苟且偷安 自暴自弃
摘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以及解释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闻鸡起舞(祖逖)
闻鸡起舞
[成语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源自[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有那些呢?你知道暗昧?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故事,大家一起阅读吧!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碧血丹心
【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
形容十分忠实坚决。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顶天立地
【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
奋勇争先
【解释】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出处】《隋书·史祥传》:“公竭诚奋勇,一举克定。
”
气冲霄汉
【解释】霄汉:指天空。
形容气魄非常大。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
气壮山河
【解释】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出处】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四章:“又听到了你的朴朴实实、气壮山河的言谈了。
”
气吞山河
【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
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
知音未遇,抚琴空歌。
”
正气凛然
【解释】正气:刚正之气。
凛然:可敬畏的样子。
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大方就义
【解释】大方: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
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现在是四更时分,彭、刘、杨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大方就义了。
”
杀身成仁
【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
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杀身成仁,臣不如公子成父。
”
坚贞不屈
【解释】坚:坚决;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
意志坚决,
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