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但是通过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有的历史事件,原因和条件可以混为一谈,但是有的历史事件必须分清,原因就是原因,条件就是条件。
例如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源于英国?通常的解释是:英国的民主政治与科学革命。
1640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40多年的反反复复。
直到1688年才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框架:国会掌握了财政控制权、政治弹劾权、军事制驭权。
此后,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8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发生时,英国的民主制度已经成熟,并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基础。
可以讲,没有民主就没有工业革命。
1688年~1689年的光荣革命为建立有限的君主统治的观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这样的学说,扩展国家的权力只应该是为了保护人们天生的自由权利和他们享受财产的权利。
在这一学说的影响下,国会撤消了授予特别垄断权和干预自由竞争的旧法律。
重商主义的原则被继续用于和殖民地的交易,但是在国内的商业范围内,许多限制逐渐被取消。
民主政治对工业革命的催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工业主的利益得到有效的制度保护;阻碍工业发展的封建力量被摧毁;自由竞争的原则得到普及。
除了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的发生还有一个基本条件,即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想像的科学的力量,出现了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包括科学体系的革命、技术发明的革命、哲学体系的革命。
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革命在伽利略、牛顿、达·芬奇、哈维、波义耳、哥白尼、康德等巨人的推动下出现了。
科学革命推动技术发明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出来,从而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要素是金融创新上述两个条件只是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基础条件,核心的因素或者说只有英国才具备的发生工业革命的要素是:金融创新。
人们的创业积极性调动出来了,但资金从哪里来?英国的光荣革命不仅带来了政治上的民主制度,而且还带来了一场金融革命。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戈蒂耶第一个站出来热烈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此后乔治,桑、波德莱尔、福楼拜、左拉都对他赞誉有加。
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材料三该作品完成于1804年,是以在欧洲扫除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领袖拿破仑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贝多芬在作品扉页写了“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但是在作品完成的这一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贝多芬得知后非常气愤,就把这几个字改为:“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
”材料四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一科学成就?与此有关的人物分别是谁?图3是谁的作品?(2)材料二中巴尔扎克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文学家吗?请你写出一位文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一部。
(3)材料三描写的内容为贝多芬的哪一部作品?结合材料四中贝多芬的名言,谈谈贝多芬具有什么品质。
(4)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为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1)万有引力定律;生物进化论。
牛顿、达尔文、梵高。
(2)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任答一部即可)(3)《英雄交响曲》;贝多芬具有直面挫折,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精神。
(4)符合题意的两项即可。
可以从人性魅力;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直面挫折,意志顽强;富有创新精神的角度回答。
【史料及解析】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及解析】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高一的新生学人民版历史时,一定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能死记,但是一定要记死,首先必须记死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理解记忆都无从谈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才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不过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更大,因为他们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②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765—184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主要成就珍妮机(开始标志)、蒸汽机电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象征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力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的新交通工具火车、汽船飞机、汽车出现的新能源煤电力、石油出现的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大企业(垄断组织)科研与技术革新关系未结合真正结合发生的国家从英国向欧美国家扩展多个国家同时并举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
【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
首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王室、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大量土地被拍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落入富有的资产阶级手中。
此后,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通过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法令,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
地主夺得土地以后,或是把土地租给资本主义农场主经营,或是自己进行资本主义经营。
所谓资本主义经营,也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
于是,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
他们雇用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牲畜品种。
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出口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原料和粮食。
如一位名叫威斯康特的英国人在自己的农场上采用轮耕法,把每英亩小麦产量从10蒲式耳(1英式蒲式耳等于36.37升)提高到24蒲式耳。
又如罗伯特·贝克威尔采用科学饲养方法,1710~1795年间,使初生牛犊的体重平均从50磅增加到148磅,菜牛从370磅提高到800磅。
据统计,1700~1750年,英国小麦和面粉的出口增加了近一倍。
(2)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到处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6页)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农民家庭自己进行手工业生产,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生活资料,现在农业由农业资本家雇用农业工人生产,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就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训练及解析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李晓玲同学在课堂上记录了以下学习笔记,由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背景:英国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结果:推动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世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评价: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 美国独立战争C. 第一次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2.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求,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该材料可用来说明工业革命的( )A. 背景B. 内容C. 结果D. 影响3.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了工业革命的起点。
由此,英国工业革命最先进行技术革命的部门是( )A. 农业B. 交通运输业C. 棉纺织业D. 面粉加工业4.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一“革命性变化”的发明首先开始于( )A. B.C. D.5.美国工业革命的奠基者是塞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出生于英国。
1789年他去了美国,凭借记忆复制成功纺纱机,在罗得岛建立美国第一座机器棉纺织厂。
他逝世时,总财产被估算作近100万美元,控制着美国13家纺织厂。
由此可见()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所有发明都来自英国B. 英国的工业革命客观上带动了欧美其他国家C. 塞缪尔·斯莱特是纺纱机的发明者D. 美国的工业是后来居上,超过了英国6.“创客”源于英文Maker,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
这项发明()A. 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C. 将人类带入“铁路时代”D. 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7.如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B.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的增加C. 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8.1863年,英国一家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工厂不洁空气造成疾病,失去了两个孩子,发生此事件的原因很可能是()A. 蒸汽机的使用B. 计算机的使用C. 发电机的使用D. 汽车的使用9.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
高一历史文本素材 【史料及解析】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2)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如上述,早已停止由公社使用的土地,以及在半年内由公社使用的田地,自8月1日起由公社使用的草地、公社牧场与放牧地都交错在一起,使其各所有人均感不便,但若由各土地所有人和一切其他利害有关人等按其对土地不同的权利、份额和利益划分应得地段,将这些土地分割并以栅栏圈围,则对他们均将大为有利。
此种分割、划分地段并加圈围虽使一切有关方面均得其利,但必须在国会协助下执行。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解读】这份材料选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系列中,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这是1794年2月21日英国国会通过的诺克郡圈地法案的程序中部分内容。
这份材料说明,18世纪英国已经通过国会立法形式来推动圈地运动发展。
英国的牧羊业有悠久的历史,农民大多从事羊毛副业,为国内外呢绒工场提供羊毛,经营羊毛副业在英国农村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13、14世纪,英国农村出产的羊毛就大量供给欧洲大陆的佛兰德尔和意大利的佛罗伦斯等地的呢绒工业。
那时,有些领主强占公有土地(如牧场、荒地、森林、沼泽地等),用栅栏或者壕沟把这些土地圈围起来,从事养羊业,这就是英国早期的“圈地运动”,但是那时“圈地运动”还是一种局部现象.自15世纪新航路发现后,随着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呢绒工业得到更大发展,羊毛需求量急剧增加,羊毛价格日益剧增,于是养羊业便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事业,这样就掀起了英国的大规模圈地运动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大批的雇佣劳动者,和随之引起的国内市场扩大,二是必须有大量的资本。
这两个条件的实现,是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来完成的.英国圈地运动,首先,为商人积累了大量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原始积累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次,造成大量无地的贫苦农民被迫到牧场或者农业工场做工,从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破坏了英国农村的封建庄园制度,使英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封建剥削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和经营方式。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及解析(3)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及解析(3)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改编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1)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全球化的表现。
2.材料一进入14世纪,西欧开始出现新时代的曙光。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英国工业革命
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一、引言
- 简要介绍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背景和意义
二、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发展
1. 农业革命的影响
- 农业革命对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和人口增长的影响
2. 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 科学技术的突破对工业生产的推动
3. 商业和金融领域的创新
- 商业和金融改革对工业革命的促进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阶段与特点
1. 纺织业的革命
- 纺织工业的机械化与工厂化
2. 交通运输业的变革
- 蒸汽机的应用与铁路的兴建
3. 钢铁业的发展
- 高炉技术的革新与钢铁产业的崛起
四、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兴起
1. 市场经济与自由竞争
-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自由竞争的特点
2. 资本主义工厂体制的建立
- 工人和工厂主的关系变化以及劳动条件的改变 3. 资本主义的金融体系
- 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兴起
五、英国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
1. 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
-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
2. 帝国主义的推动因素
- 英国对其他国家的资源掠夺和殖民地扩张
3. 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 工业发展对社会阶层和生活习惯的冲击
六、结论
- 总结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注:以上提纲仅为参考,根据题目所提的具体内容需求,可适当增减、调整顺序。
涉及到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时,请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具体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但是通过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有的历史事件,原因和条件可以混为一谈,但是有的历史事件必须分清,原因就是原因,条件就是条件。
例如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源于英国?通常的解释是:英国的民主政治与科学革命。
1640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40多年的反反复复。
直到1688年才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框架:国会掌握了财政控制权、政治弹劾权、军事制驭权。
此后,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8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发生时,英国的民主制度已经成熟,并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基础。
可以讲,没有民主就没有工业革命。
1688年~1689年的光荣革命为建立有限的君主统治的观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这样的学说,扩展国家的权力只应该是为了保护人们天生的自由权利和他们享受财产的权利。
在这一学说的影响下,国会撤消了授予特别垄断权和干预自由竞争的旧法律。
重商主义的原则被继续用于和殖民地的交易,但是在国内的商业范围内,许多限制逐渐被取消。
民主政治对工业革命的催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工业主的利益得到有效的制度保护;阻碍工业发展的封建力量被摧毁;自由竞争的原则得到普及。
除了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的发生还有一个基本条件,即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想像的科学的力量,出现了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包括科学体系的革命、技术发明的革命、哲学体系的革命。
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革命在伽利略、牛顿、达·芬奇、哈维、波义耳、哥白尼、康德等巨人的推动下出现了。
科学革命推动技术发明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出来,从而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要素是金融创新
上述两个条件只是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基础条件,核心的因素或者说只有英国才具备的发生工业革命的要素是:金融创新。
人们的创业积极性调动出来了,但资金从哪里来?英国的光荣革命不仅带来了政治上的民主制度,而且还带来了一场金融革命。
正是这场金融革命为人们的创业和技术革命提供了融资渠道。
这场金融革命的意义基本上是被我们所忽略的。
光荣革命后的金融革命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政府信用的债券化。
光荣革命后,政府凭借着自身的可信性和承诺度,通过债务融资的数量一再上涨,1688年政府债务只有100万英镑,而到1697年则达到1670万英镑,增加了16倍;到1750年更是达到7800万英镑。
政府用这些资金做了大量的公共事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和海军建设。
债务的增加说明人们对于政府有充分的信心。
★各种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涌现出来,如特许公司、合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开始出现,个人储蓄业务开始发展起来。
18世纪伦敦的银行数量已经达到25个,到1750年达到30个。
★伦敦证券市场形成。
从18世纪初起,私人证券交易的数量约为340万英镑,到1710年则达到每年1100万英镑的规模,到1760年前后维持在700万英镑左右。
★各种金融业务的创新不断出现:借据可转让,票据贴现,原始股认购,股票交易。
这些新形式的金融工具满足了英国投资者进行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
于是英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