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写读后感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ppt
瓜藤
膝盖
波涛
欢腾
漆黑
寿命
课堂演练
滕— ( )( )
二、加部首构成新字,再组词。
曼— ( )( )


朵— ( )( )

漫过 漫天
藤萝 瓜藤
躲雨 躲过
寿— ( )( )
罗— ( )( )


火— ( )( )

萝卜 藤萝
波涛 海涛
消灭 灭火
上节课,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了冰心奶奶的三首短诗,也初步体会了这三首现代诗的特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感受这三首短诗的魅力吧!
第二课时
互动课堂
繁星(七一)
听老师来读这首短诗,你来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名师总评
天上繁星点点,照耀着辽阔的大地,宽广的大海,美丽的小花、小草……繁星如诗,生命如歌,让我们走进冰心的《繁星》,一起感受诗歌中景色的美好和挚爱的力量吧!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代表作: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哺育了几代青少年。
整体感知
繁星 (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没有韵脚
格式不一
繁星(一三一)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韵脚:ang
读出反问语气。
格式不一
繁星(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写读后感》同步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写读后感》同步学案

写作“学写读后感”【写作导航】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书、学习一篇文章或读了一首诗之后,把所产生的感想、体会和收获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

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

可以直接摘抄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

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

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

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

对原文进行的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

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总之,应从文中提炼出新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深刻又颇具新意的读后感。

【例文引路】“零零后”与阿廖沙读罢《童年》,钻入我脑海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比较:我和阿廖沙比童年;第二个问题是一段回忆:我从童年到少年的美好时光;第三个问题是一段思考:作为“零零后”,我真正要的是什么。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便点出所读之书《童年》,然后通过三个问题切入主题。

阿廖沙,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接受残酷的命运:4岁丧父,10岁失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每天被仇恨和争斗包围,一颗弱小的心灵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痛苦!可是,他依然顽强乐观地面对每一天,把生活里的阴霾化作滋润自己成长的雨露。

而作为“零零后”的我,吃过的苦头如下:自己独自一人在家时害怕得打哆嗦,手上划破一个小口就嗷嗷大哭向妈妈哭诉,初中入学军训时汗流浃背……和阿廖沙比起来,我的这些苦头简直就是“小儿科”!这一比,我觉得自己要好好学习阿廖沙的坚强勇敢,不能做一个又“面”又“软”的“零零后”。

阿廖沙的生活里也有阳光和温暖,那就是外祖母。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定义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 指导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结构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2. 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3.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4. 优秀读后感案例分析5. 写作实践和修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结构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读后感的定义、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了解优秀的读后感是如何写的。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分析优秀读后感文章。

3. 讲解写作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5. 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写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度、条理性和表达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分享心得和互相学习的程度。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读后感写作指导书籍或教材,供学生参考。

2. 案例文章:收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文章,用于分析和示范。

3. 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案例文章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讲解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

【导语】《学写读后感》是部编⼈教版⼋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

第⼆,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收束全⽂。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导学⽬标】 1.了解读后感的⼀般写作思路和⽅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课时计划】 2课时第⼀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课时完成学⽣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成问题 ⾼尔基说:“书籍是⼈类进步的阶梯”。

在⼈⽣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照亮了我们蒙昧的⼼灵,指引着⼈⽣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本书、⼀篇⽂章、⼀⾸诗、⼀段语录,当我们看完⼀幅画后,我们的⼼灵会产⽣⼀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篇读后感。

例⽂引路掌握要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九世纪有两奇⼈,⼀个是拿破仑,⼀个就是海伦•凯勒。

”最近我读了⼀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以爱,给⼈以光明,给⼈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类⽣命的⾳乐!”的确,知识的⼒量是⽆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

在她19个⽉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的⽣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礼,直⾄她的莎莉⽂⽼师⾛进了她的⽣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灵的眼睛,得以与⼈沟通。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写读后感》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2.培养学生发表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书本《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学写读后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和学生讨论一下读后感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导入课文《学写读后感》,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一下问题:(1)作者通过阅读什么书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2)作者对《红与黑》这本书的评价有哪些?2.讲解课文,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讨论写读后感的要求和技巧(10分钟)1.让学生讨论一下写读后感的主要要求和技巧,并记录在黑板上。

四、写读后感(2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独立阅读。

2.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要求和技巧,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

五、分享读后感(10分钟)1.让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写读后感的收获和困惑。

课后作业:写一篇自己对一本喜欢的书的读后感,并交给老师检查。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二)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学习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3. 能够运用说明文的顺序写作法撰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1. 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 复习学生对于说明文的了解,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文是用来做什么的?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2. 阐释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说明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出门旅行回来,我的手机里也几乎全是图片,很少用 文字去描绘看到的美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很惭愧。 于是,图片的绫罗绸缎逼视着文字的衣衫褴楼,到哪里再去 找古人这般深入人心的字句呢?
解析:第一段文字首先
,由读后感受引发相反联想。
第二段文字
,谈相似的经历相反的行为。而两处画线句,
则都点出了现实生活的真实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当然,联系生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 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 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 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 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 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 写作实践
请你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写一段相似或 相反的文字,并简要点出所联生活的意义。 (8分钟) 策略提示: 依感受联想生活,扣感受点评意义。
第四步: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篇末首尾呼应,再次点题,使 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卒章显志,使 文章在主题上得到升华,意蕴深长。
无论走多远,不要忘记是从哪里出发,所 以,关照开头,写出漂亮的结尾。
写作任务
“南苑风”文学社刊物打算开辟一 个“悦读悦美”专栏,推出大家在阅读 中的独特发现和新颖看法……请你积极 参与到《小石潭记》或《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的阅读中来,将你的独特发现和 新颖看法,写成一篇读后感,向“悦读悦 美”专栏投稿。
文体知识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 篇文章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 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 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 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2)从齐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写读后感
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书 香盐城”微信公众号为了促进全民阅读 ,开展以“吐读书真知,生笔下云烟” 为主题的“我读经典”读后感征文比赛 ”活动。方方同学想参加这一活动,但 是她困惑于如何写读后感,同学们能不 能教教她怎样写读后感?
PART 01
什么是读后感?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也触动着每个儿女最柔软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推开现实大门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 裂,摧倒生命无数!汶川,一个让人听到它便无限悲痛的地方。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留下了这一幕幕 壮丽的背影。在楼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仅有15个月大的孩子。她用精神肉体筑成了一 座永摧不毁的堡垒。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纹丝不动。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竟在母亲的庇护下安静 地睡着了!母亲最后留下的背影,那样艰难却又那样坚强地匍匐着,守护着她身下挚爱的幼小生命。这是生命中 最亮丽的背影,留给世人最伟大的母爱芬芳! 背影,无数的背影。抗洪抢险时,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泛滥的生死关头,日夜兼程赶 赴灾区。他们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不留下一个姓名,只留下一个个在洪水中浴血奋战着的背影,那样疲倦却又 那样巍然的背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背影,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无论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挚情感,那是自然赋 予人类最美的情感——爱!
或许,我的理解力可能还没这么强,读完全文,我首先领悟到的是:不要扼杀儿童爱玩的
天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爱玩游戏,而几乎每一个大人都极力反对儿童玩耍,鲁迅先生另一篇作
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见一斑,不仅是古代、近代,连当代也有这样的事,甚至更 “昌盛”。就拿我家从前住的那幢大楼来说,三天两头就听见琴声,不是提琴,便是钢琴,还 有古筝。我还经常听说三四岁的稚童围棋下得如何出神人化。我真不明白,难道有那么多的莫 扎特、嵇康……在我们身边吗?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亲手扎一只风筝,让它在蓝天下遨游吗? 难道没有人敢站出来,稍稍反抗一下吗?难道中国的下一代需要那么多音乐家与优秀棋手吗? 这样看来,鲁迅那位瘦弱的小兄弟还是很自由,很勇敢的呢。

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正如电影中美军将领所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
永远无法打败他们。”
直接引述
看完电影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帧帧不怕牺牲、 奋勇抗敌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再次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和 平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如今我们虽生活在国泰民安的 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先辈们用甘于奉献、 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毛 主席所说:“这一仗真不想打,但是为了将来国家几十年、一 百年和平发展,又不得不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 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而拼死战斗的战士们,才是我们心中真 正的英雄。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年仅十七岁的保尔作为一名骑兵 英勇杀敌。在激烈的战斗中,保尔头部不幸为一片弹片所伤, 昏迷了十三天。可醒来后每次换药时,他毫不畏缩,只是把 身体挺得像绷紧了的弦,没有呻吟,没有抱怨,直到疼得昏 过去。
记得小时候,我的手曾被锅把手烫了一下,疼痛难忍, 我不禁落下泪。保尔那么重的伤,需要怎样的毅力才能挺住! 看到这里,我才初次体验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为了民众的生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去抢筑一条铁路。保尔比别人更艰辛,在寒冷的秋冬,他的 皮靴底和鞋帮分了家,冰冷的雨水浸透薄薄的衬衫,睡在没 有门窗的水泥地上,大家紧紧地挤着,想用体温相互取暖。 衣服冒热气了,但从未干过。冷风不断地透过破门窗吹进来。 保尔和伙伴们以无比的顽强忍受饥饿痛苦,路基一天天向森 林深处伸展……
有“感”而发
紧扣“感”点从原文中找到引发感想的原因,抓住要点 适当引述,能统领后文,这才是好的引述。
3.“感”点集中明晰。 “感”点来自研读作品的感触,也是作者的观点。必须明晰 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示例: 《〈老人与海〉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
学写读后感
1.了解读后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时,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时,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都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录下来,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二、认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三、读后感写作指导
(一)写作注意点
1.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小说,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的社会现象,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有这么深刻的印象等等。

2.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3.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来写。

4.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二)具体方法
1.题目格式。

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有感”,为副标题。

也可直接写“读《×××》有感”或“《×××》读后感”。

2.基本思路。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2)概——概括文本主要内容,做到简练、重点突出。

(3)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表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作一番挖掘。

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句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结尾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克服常犯的毛病:①大量引述原文,②脱离原文空写“感”,③内容杂乱无中心,④感受认识太肤浅。

四、实战演练
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参考范文:
《流浪地球》观后感
中国首部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突破了45亿票房,成为2019年春节的一个话题。

故事讲的是,未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实施了庞大的地球逃亡计划:用2500年时间奔向比邻星。

故事就发生在地球逃脱了太阳引力,即将进入木星轨道时期。

我喜欢看科幻故事。

之前看的许多故事一般是以宇宙飞船一样的小规模,或者是宇宙舰队般的大规模逃离,“轻装”逃走,似乎是正常思维下的一般选择,而这部科幻片却是把地球搬走!影片上一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漆黑的宇宙背景下,地球带着一束长长的气体尾巴,缓缓向前移动着……
这种设想真可谓“前所未有”!
在惊叹此种设想新颖之余,我心中升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会这样设计情节?为什么不选择人类“只身”逃离而非得把地球一块儿带走?
我想,这跟中国人的性格有关系。

我们相信努力的力量,相信勤能补拙,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相信团结的力量,人心齐泰山移;我们是爱家、恋家的民族,“穷家难舍”“叶落归根”“狐死首丘”,故土难离。

但有趣的是,这世界上许多事情,也真
的是因为相信才最终成功的:因为相信邪不压正,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才能最终胜利;这个世界也是因为许多善良人们的同心协力而改变的:因为一代代中国的团结奋斗,中国才成了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个世界,也是因为爱家爱亲人,才有了灵魂的憩息所,精神的动力源。

《流浪地球》,了不起;中国,了不起!愿我们的国家、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继续秉承相信努力、相信团结、爱家爱国的精神,变得更为强大,更为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