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温度的概念,并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掌握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定义和特征。
2.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的三态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五、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或例子引入物质的三态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的思考。
2. 学习与讨论(2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物质的三态特征、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等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的兴趣。
3. 温度计的使用(15分钟)介绍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并比较室内外温度的差异。
4. 实验与观察(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将一块冰放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其融化的速度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梳理物质的三态特征、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七、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制作温度计,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液体的体积变化来测量温度。
2.引导学生探究冰的融化与凝固的条件、物质的沸腾与凝结的条件等。
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讨论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介绍三种态的特点和相互转化的条件。
2. 温度的测量:摄氏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读数方法,以及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知道三种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
2. 掌握摄氏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和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的识别。
2. 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样品。
2. 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存在的三种态。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包括如何正确放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等。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质的温度,记录实验数据。
6.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2.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放置、读取示数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简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答案:物质的三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放置温度计,保持温度计的示数在视线水平线上,读取示数时保持温度计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物质三态和温度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反思。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案

苏科版《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及特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四、方法指导实验、阅读、讨论、练习。
五、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第四章物态变化在“知识”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热现象,而且许多知识是理解地理课中的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在化学课中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也要用到,能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承担着进一步完善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能力和方法的任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更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等优良品质的好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体会成功的愉悦慢慢走向自主性学习的好材料。
本章开篇讲的是温度和温度计。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变化”进行的,“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师:多媒体展示“云、雨、雾、霜、雪、雹”等自然现象并说明它们实际都是同一种物质的“化身”——提问:这些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它们的体积、形状有什么特点?各种状态之间可以转换吗?各种状态形成的条件与什么有关?活动: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并不断加热,观察杯中冰的变化。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
阅读:酒精灯的使用:强调个别使用注意事项总结:多媒体展示:酒精灯的使用: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学教案

教案第一步:【解读课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第二步:【引领探新】【设置情境】播放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创设教学情境;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水的存在有哪些形态?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
一、物质的三态、酒精灯的使用请同学们认识酒精灯并配合课本P28信息快递“酒精灯的使用”尝试点燃和熄灭酒精灯,体验酒精灯的使用过程,谈谈你是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师: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的温度最高?师:掌握了酒精灯的使用之后,请同学们相互配合,完成课本P28“做一做”实验,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下的水,它们的形状、体积是否固定?师:除了水有三态外,其它物质也有类似的三种状态,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就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的。
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不同状态物质的例子二、温度计、温度的测量师:同学们已观看了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又进行了水的三态及特征的实验研究,这些物质的形成,物质三态的变化都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的呢?由此,你知道温度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吗?师生共同探讨:师:(出示温度计)对于温度计,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能否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1)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师:出示自制温度计,问: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师:把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里。
苏科版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设计意图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能够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温度的概念,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温度测量。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说出物质的三态,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并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难点是让幼儿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准确的温度测量。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物质三态的模型、温度计、热水和冷水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幼儿介绍了物质的三态,使用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
然后,我教幼儿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特别强调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幼儿多次进行实际操作,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认为本次活动效果良好,幼儿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也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但在下次活动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操作细节,确保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我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幼儿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本次活动的基础。
在活动中,我使用了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对于三态之间的转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我需要在活动中多次重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三态之间的变化。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教幼儿如何正确地使用温度计,包括如何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值等。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主要以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以及温度的测量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
2. 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特性,温度的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冰块、水、酒精、温度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 讲解:讲解物质的三态概念,解释物质之间转化条件。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水和酒精的冷却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5. 实践: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温度计,了解其使用方法。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活动重点:物质三态的特性,温度的概念。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三态和温度的应用。
通过这个教案,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次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实践环节,我选择了温度计作为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操作,了解其使用方法。
我特别强调了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读数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技巧。
最新2.1《物质的三态_温度的测量》教案

三、体温计
1、构造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2、量程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3、使用方法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四、小结
创设情境,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各组分类比赛,要求学生说出分类标准。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根据分类总结各种物态的特点。
讲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演示实验,叫学生尝试,由此引入温度概念。目的:让学生亲身体会,理解温度记这一测量工具学习的必要性。
1、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常见的有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4、温度计构造: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均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做1摄氏度。记做1℃,用符号t表示。
课题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2、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结合实验仪器,介绍实验用的温度计、家庭常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观察自己试验台上的温度计构造。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温度计使用经历总结比照两种温度计。目的:教学生学会比照总结学习。
引导学生总结。
小组讨论并答复:同一种物质可以有固态、液态、气3种状态存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学案

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案【学习目标】1.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各有什么特征?完成课本P312.会正确使用酒精灯;3.常用温度计的构造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摄氏温标是怎样规定的?5.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温度?【预习自测】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特征1.演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1)应用酒精灯______给物体加热。
(2)应用_______点燃酒精灯.(3) 熄灭酒精灯要用_______盖灭。
(4)酒精在桌上燃烧,要用________盖灭。
2.知道水具有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那不同状态下的水,它们的形状与________有关。
二)温度、温度计1)温度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a.温度计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b.温度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温度计的单位:____简称_____符号____。
d摄氏度的读数: 5℃读作_________,-5℃读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常用温度计测温度)学生阅读教材P32后总结:a.测量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测量范围)和______(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_________;c.当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______;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4)摄氏度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为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100℃,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叫_________。
三)体温计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特殊点: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管径细且略有弯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1、通过观察(或复习回顾),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
2、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即温度的测量)。
2、难点:(1)归纳不同状态下的水的形状体积的特点。
酒精灯的使用让学生观察酒精灯,教师提问:有谁知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2)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4)万一酒精外溢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一.课前复习与预习:1.像木块、石块那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 ;像水那样会流动的物体叫做 ,像空气这样会在空中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 。
(小学科学课本内容)2.怎样将水变成冰?盛于盆中的水在烈日下逐渐消失,水到哪里去了?此时属于什么状态?4.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固态物质有:; 液态物质有:; 气体物质有: 。
5.调查了解下列温度值:(1)人体的正常温度值;(2)本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3)人感觉较为舒适的气温;(4)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和冷藏室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分别为。
6.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这个事实说明。
(必须亲自体验)二.课堂自学与交流:1.常温下的水呈态,温度降低,可以使水结成冰而成为态;温度升高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而成为态。
可见,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与它的有关。
2.观察教材P31图2-6所示的常用普通温度计及其实物,了解它的构造:常用温度计是一根粗细(均匀/变化)、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下端有一个,内装小量的,玻璃管的外壁标有。
3.温度计上的标度采用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首先规定的。
标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具体规定如下:(1)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作为0度,记作0℃;(2)以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作为100度,记作100℃;(3)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叫做1 。
4.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的性质工作的。
5.普通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阅读课本P32)。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和。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与被测物体接触,在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的和接触。
(3)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不必)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相平。
6.使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时,有如下步骤:①选取适当的温度计;②等待一段时间;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④用手摸一下热水杯,估计待测热水的温度;⑤按要求正确读数并记录;⑥取出温度计。
正确操作程序的步骤排列应该是。
7.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判断,教材P32图2-7所示的几种操作方法中哪个对?哪个错?8.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做体温计,用体温计测体温时,一般都是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再读数的。
这是为什么呢?(可在教材中寻找答案)9.如图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
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来工作的。
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
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三.当堂练习与反馈矫正:1.0℃的水和0℃的冰,两者相比较()(A)0℃的冰要冷一些(B)0℃的水要冷一些(C)冷热程度相同(D)物态不同,无法比较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给体温计消毒(B)用寒暑表测量开水的温度(C)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应紧贴容器的壁和底4.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病人,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和37℃(B)37℃和38℃(C)38℃和39℃(D)37℃和39℃5、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是℃。
6、如图 11 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2);(3) 。
7、从冰箱中取出饮料放置在室内,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知,第 20 min 时,饮料的温度为 ℃,室温为 ℃,饮料温度上升的速度越来越 。
1. 在家中完成教材P32“做一做”活动,并将结果填入教材P33的表格。
应注意下列几点:①实验前,可先从温度计上读出室温,体验一下人在此温度下的感觉,再以此作为标准,通过手触摸,认真估测冰块、自来水和温水的温度,②在测冰块的温度时,应尽量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屑,以便于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能与冰充分接触;③要严格按要求正确使用温度计,并马上记下测量结果,然后与估测温度进行比较,以提高自已的估测能力。
2. 阅读《教科书》P33~34“生活·物理·社会”部分:①温室效应加剧的恶果;(2)②热岛效应。
3. 完成《教科书》“WWW ”中的P34第2题和P35第4 题。
4.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
几点说明与想法:1.小学科学课中已学过的知识有:固体、液体、气体、物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
2.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其必要性不大,因为小学科学课本已有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都已观察过,所以好像没有必要在课上安排此活动了。
有关“酒精灯的使用”问题,小学科学课本第九册也有介绍或已使用过,可安排在“汽化与液化”一节作学习与练习。
课本中所述“通常情况下,人们将水的三种状态称为水的三态”,如改为“水的三种状态简称水的三态”好像显得更为简洁明了。
3.有一些图片(如体温计)应用多媒体投影为好。
4.课后练习安排了45分钟时间可能多了一点,农村中学的学生认真做课外作业的不多。
如有可能(课时充裕)改为课内完成更好。
附录:一.有关本节内容的物理课程标准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例1:观察周围的物质,根据形状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2: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这些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释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的液体会有不同。
例3: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历年中考题选2009中考题选25、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不用,2009年綦江市中考题,2009版《分类精粹》P8第25题26、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正确的是不用,2009年恩施州中考题,2009版《分类精粹》P8 第26 题27、图2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
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不用,2009年恩施州中考题,2009版《分类精粹》P8第27题28、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课后,2009年山东枣庄市中考题,2009版《分类精粹》P8第28题2008年包头市中考题,2008版《分类精粹》P7第21题3、目前一些国家正在流行甲型H1N1病毒,医生是通过检查人的体温来诊断是否被感染。
普通人的正常体温是,现有一位疑似病例他的体温是38℃,读作。
不用,2009年新疆中考题,2009版《分类精粹》P6第3题?、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 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
如图11 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2);(3)。
作业,2009 年江西省中考题,71、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于1593 年发明的。
早期的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一个玻璃泡,使用前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
如果你是发明者,请你根据以上的提示,说说接下来该如何使用这样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例题,2009 年湘西州中考题,2009 版《分类精粹》P13 第71 题答案:测温时将玻璃泡与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由于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玻璃管中的液柱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
2008中考题选1、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B)-6℃(C)-6℃(D)-16℃不用,2008 年广安市中考题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课后,2008年包头市中考题,2008版《分类精粹》P7第21题2009年山东枣庄市中考题,2009版《分类精粹》P8第28题3、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作业,2010 年《自主练习》P17 第5 题,2008 年枣庄市中考题,2008 版《分类精粹》P7 第22题2007中考题选(已校对与选用)3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给体温计消毒(B)用寒暑表测量开水的温度(C)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应紧贴容器的壁和底2007 年湖南岳阳市中考题,2007 版《中分类精粹》P8 第31 题1、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 随时间t 变化关系的是()图像题,2007 年盐城市中考题,2007 版《中分类精粹》P9 第 48 题2006中考题选(已校对与选用)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当堂反馈,2007 年中考复习作作业,2007 版《初中物理作业本》P88 第 7 题2006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题,2006 版《分类精粹》P7 第 24 题2007 版《课时作业本》P40 第1 题2、家庭中,要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措施中较为合理的是 ( )(A )用酒精棉球擦洗 (B )用沸水煮(C )用自来水冲洗 (D )高压消毒不用,2006 年福建省中考题,2006 版《分类精粹》P7 第 25 题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和认清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