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一、名词解释1、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3、学习动机:推动、引导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4、成就动机:个体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图在学习‎、工作、创造上取得‎成功的动机‎。

5、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6、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7、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二、填空题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肌体内部处‎于缺乏状态‎或不平衡状‎态)2、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

3、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关系)。

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难度越‎大,动机的适中‎水平越低;学习难度越‎小,动机的适中‎水平越高)6、兴趣的品质‎(指向性、广度、稳定性、效能)。

7、根据倾向性‎,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8、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诱因)三、判断题1、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个性‎和谐的发展‎。

(错)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关系。

(错)3、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对)4、只有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错)5、对个体来说‎,做任何事情‎,动机的适中‎水平是一样‎的。

(错)6、动机和活动‎之间是一致‎的,是一一对应‎关系(错)四、选择题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 D )。

A、动机B、政治C、法律D、机体的不平‎衡2、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 C )。

A、尊重需要B、审美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认知需要3、马斯洛认为‎,人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为(A )。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识记:1、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2、个性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在出生后就立即形成的,而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3、个性的特征: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社会性、个性的个别性。

4、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识记: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2、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研究小学儿童需要发展时,一般将需要分为四种:活动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

4、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心理动力。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

5、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6、根据兴趣的起因,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兴趣的持久性,把兴趣分为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

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第一层生理的需要,第二层安全的需要,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必须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2、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的状况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各类需要层次的强度趋向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的。

(1)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

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包括游戏活动需要和活动需要。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

他们开始注重活动的结果,更喜欢对抗性、竞争性的活动,并对智力活动也日益感兴趣。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 精神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求知
需要、娱乐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需要 物质需要:如住房要求干净、舒适,衣着要求漂亮、
时髦等。
我饿!!
想让人陪!!
一、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1.理论提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1943年他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主要有五种 基本需要,这五种基本需要是由低层 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并彼此联系形成 一个系统。
•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 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 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 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西方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结构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二)卢特卡尔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三)艾森克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例如,我们有性欲的 冲动、有贪生怕死的冲动、有贪图享受的冲动等。本我的活动 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一时的满足。
需要
动机
行为
诱因
结论:人缺乏什么就会追求什么
一、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需要: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有 关的需要。如饮食需要、运动需要、休息需要、睡眠 需要、排泄需要、配偶需要、生育需要等
社会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 成就需要、社会赞许需要、求知需要等

个性倾向性名词解释

个性倾向性名词解释

个性倾向性名词解释个性倾向性是指每个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具有的潜能,或称个性特征。

它具体表现为每个人独有的、稳定而典型的心理特征。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与生俱来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个性倾向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别表现在人的幼年、童年和成年时期。

1。

在个性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教育和社会。

2。

一个人的先天气质类型,大体上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3。

个性倾向性的形成与心理活动的实践密切相关,在个性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

如何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看个性发展,成人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言传身教,二是严格要求,三是暗示引导。

5。

儿童的个性倾向性是随着身心发展逐渐形成的,它不仅表现出年龄特征,还呈现出不同的顺序性。

6。

婴幼儿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顺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游戏。

7。

根据儿童个性倾向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8。

9。

个性倾向性是指每个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具有的潜能,或称个性特征。

它具体表现为每个人独有的、稳定而典型的心理特征。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与生俱来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1。

性格在心理学上也叫做人格。

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

人格包括人格的动力、态度、气质和性格。

人格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13。

早期良好人格发展的标志:自主性增强;责任感增强;主动性增强;情绪稳定性增强;友爱行为增多;适应能力增强。

13。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1、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是心理发展的产物。

日常讲的个性是指人的个别性、特殊性或个别差异。

2、一的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以自己特有的速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反应的强弱)、稳定性(反应持续的时间长短)、指向(心理活动指向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即外向还是内向)、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能力的表现。

这些表现既与个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验有关,也与个人的生理素质有关。

个性的个别性突出表现为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

3、世界观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形成的观点体系,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价值观使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观点和信念。

价值观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等,影响着价值判断。

4、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动机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两类。

5、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是由高到底发展的。

6、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的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

7、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促进儿童取得较好的成绩。

8、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兴趣与能力有关,受理想、志向和世界观的调节。

9、儿童兴趣稳定性的发展为他们保持良好的认知定向、知识积累和技能形成提供了保证。

10、志向是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职业志向上。

11、小学儿童的价值观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的特点。

儿童的自我评价是在同伴交往中形成和校正的。

简答1、个性的特征。

1)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个别性的特征。

2)心理的成熟水平保证了个性的稳定性,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

3)个性包含着人的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的特性,是一种整合(即综合)的结果。

4)个性所体现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的。

心理学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述

心理学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述

8
• (4)尊重的需要
• 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自身的对 于实力、成就、胜任感、自信、独立等的期望,这是自尊 的需要;第二是对于地位、声誉、名望、赞赏等的愿望, 这是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充分发挥自己
的潜能,成为所期望的人物的倾向。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
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
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 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 6
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 生理性需要:指个体维持生存和繁衍种族的需要。 – 社会性需要: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 (二)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4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的生平
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1908—1970)是人本主义 心理学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父母是从俄国移居美国 的犹太人。 1951年马斯洛应邀担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 教授兼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开始对健康人或自我实现者 的心理进行研究,出版了《动机与人格》(1954)和《存在 心理学探索》(1962)。这两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奠定了人 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967年,马斯洛被推选为美国 心理学协会主席。1970年,因心脏病去世。
2 5
(五)认知理论
• 1、期待价值理论
– 这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 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第九章个性倾向性——个性的动力系统教学目的:1.识记个性、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动机的功能2.了解青少年动机、兴趣的特点;兴趣的品质;需要的特点3.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个性的特征。

4、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概念、层次理论、动机的激发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内容如下:在个性的整体心理结构中,个性倾向性是一个动力系统,处于核心的地位。

它是人的个体意识的积极性的表现,能充分反映出人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方式。

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这一章将首先对个性作以综述,然后对需要、动机和兴趣作以比较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个性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与结构(一)个性的定义在心理学中,个性是个分歧最大的概念。

个性(或人格)这一概念是19世纪由德国唯心主义心理学家斯特恩首先创造出来的,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具有体验的个人的科学,其中,每一体验都有相应的模式,即有目的性的人格。

”可是,究竟什么是人格?它的性质是什么?应包括哪些内容?在心理学上至今仍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综合国内对个性的不同理解,我们把个性概念解释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现象,当它们结合在一起,完整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其表现形式、基本品质、发展水平都呈现着个人的特点,这种在个人身上具有独特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人的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它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子系统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个体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

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

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和基础;动机是个性发展的内驱力;兴趣是认识倾向的表现形式,是个性发展最现实、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理想、信念、世界观是人意识到的需要系统,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它指导着人的行动,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心理学之个性心理倾向性

心理学之个性心理倾向性
第十章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目录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三节 小学生的动机
第一节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概述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一)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 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 个体倾向性被认为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
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人倾向;
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
诱因是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
阿特金森又进一步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 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 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 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二、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归因理论
(一) 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
行为的冲动力量,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
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
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
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的可能性。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
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
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
决定的。即: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四) 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一、名词解释
1、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3、学习动机:推动、引导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4、成就动机:个体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图在学习、工作、创造上取得成功的动机。

5、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6、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7、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二、填空题
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肌体内部处于缺乏状态或不平衡状态)
2、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

3、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关系)。

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难度越大,动机的适中水平越低;学习难度越小,动机的适中水平越高)
6、兴趣的品质(指向性、广度、稳定性、效能)。

7、根据倾向性,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8、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三、判断题
1、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个性和谐的发展。

(错)
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关系。

(错)
3、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对)
4、只有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错)
5、对个体来说,做任何事情,动机的适中水平是一样的。

(错)
6、动机和活动之间是一致的,是一一对应关系(错)
四、选择题
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 D )。

A、动机
B、政治
C、法律
D、机体的不平衡
2、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 C )。

A、尊重需要
B、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认知需要
3、马斯洛认为,人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为(A )。

A、生理需要
B、友谊需要
C、安全需要
D、心理需要
4、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个目标的动力是(B)。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价值观
5、小李认为,这次期末成绩考的好的原因是自己的比别人强。

这说明小李的归因属于( D )。

A、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B、内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C、外在的稳定的归因
D、内在的稳定的归因。

6、小王认为,这次数学竞赛中失败的原因是自己的运气不好。

这说明小王的归因属于( A)。

A、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B、内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C、外在的稳定的归因
D、内在的稳定的归因。

7、小张认为,这次英语未能过级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

这说明小张的归因属于(B )。

A、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B、内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C、外在的稳定的归因
D、内在的稳定的归因。

8、小红认为,心理学没考好是因为老师出的题太难了。

这说明小红的归因属于( C )。

A、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B、内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C、外在的稳定的归因
D、内在的稳定的归因。

9、对学生的成败归因,应把(B)在首位。

A、能力
B、努力程度
C、运气
D、任务难度
10、小谢很想和外国人交流,所以,上英语课时他非常的认真。

这说明小谢对英语的兴趣属于(B)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低级兴趣
D、物质兴趣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12、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E
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
13、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D理想
14.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B)
A.生理型与社会性
B.高级和低级
C.长远与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
五、简答题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尊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2、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A、明确学习目的;B、提高教学艺术;C、严格要求增加外界压力;D、利用学习反馈,
强化学习动机。

3.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 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