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

合集下载

最新[苏州盘门三景是哪三景]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范文.doc

最新[苏州盘门三景是哪三景]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导语苏州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了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盘门景区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盘门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在唐宋年间曾是南北交通要冲,而且当时的瑞光禅院香火旺盛,因此而形成了商贸云集的繁华地区。

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打苏州,清军溃退纵火,使昔日繁华付之一炬,盘门逐步成为冷水盘门,但仍保存众多古迹涵丰富,景观独特。

盘门景区占地286公顷,早在1983年苏州市政府就立项改造盘门景区,1986年重建城楼,修复城墙及驳岸各300米;1988年起逐步修复了伍相祠;1990年整修加固了瑞光塔;为了加快盘门景区的建设速度,1997年,市政府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列入苏州市跨世纪重点实事工程之一。

盘门景区建设总投资历约2亿元人民币(除吴宫大酒店)。

整个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南面为闻名中外的水陆古城门,是由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设计和督造,是现今全国仅存的一座水陆城门,著名学者陈从周先生曾称道北看长城雄伟,南看盘门秀丽。

北面是由中新合资建造的五星级宾馆,耗资近十亿人民币的吴宫喜来登大酒店,目前是苏州档次最高,经营较好的酒店之一。

199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由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改造,通过近二年的建设,搬迁居民七百户,单位近十家,投资近二亿人民币。

目前已建成东部商市区,占地1公顷,仿明清古建群2万㎡。

中部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中央庭园占地113亩,投资近2亿元,自98年10月开工,至99年9月竣工,恢复、修缮景点二十几处。

西部为高档别墅区,依园傍水。

现已投资四千余万元,用于拆迁和基础设施改造,建成后高档别墅为70套,高档公寓2万㎡。

1999年建成开发的中央庭园,位于景区中部,传承“一池三山”的造园思想,园中挖地成湖堆山,水面与内城河连成一脉,水路贯穿景区各个景点,重建的塔园、丽景楼、四瑞堂、涛隐翠野及钟鼓楼、瑞光胜迹牌坊、白牛助役、白龟听禅、放生池、水上蓬莱、绿坪广场、双亭廊桥、碧波夕照、春水宫影、听枫拜月、千年夹石、蟠龙迎贵等二十多处重要景点,山池亭榭、湖光山影、绿地草坪、古树名花,和历史文物盘门水陆城门、瑞光塔、吴门桥等构成一个极富江南特色的盘门景区。

游苏州盘门三景

游苏州盘门三景

游苏州盘门三景游苏州盘门三景文/旻旻(图片源自网络)去年的四月底,随单位一众同事外出春游。

乘旅游大巴,沿京沪高速公路,抵达苏州城区。

由于咱这个单位有很多残疾人士,不宜登山涉水,故而这次苏州一日游只游两处景点:盘门三景和观前街。

顺带说一下,观前街属于苏州新城区,是昨天午餐后的内容;同时我觉得苏州的街市盛况再怎么繁华流丽也不及上海。

而久居闹市的我对于城市的喧嚣早已心生厌倦。

故而这里只提去年春游的第一个景点——苏州“盘门三景”。

盘门位于苏州城的西南角,古运河之畔。

由瑞光塔、盘门水陆古城门、吴门桥,此三者构成“盘门三景”。

苏州盘门是以瑞光塔、钟鼓楼及长廊、丽景楼、盘门水陆古城门、吴门桥等这些古迹为背景而建设的园林式景区,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

进入盘门景区,举世闻名的瑞光塔便第一个映入眼帘。

瑞光塔建于三国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重修于北宋(公元1004年),是一座七层八面的砖木混合结构的水利塔。

塔高53.57米,是盘门景区的最高建筑。

而之所以建塔七层,是因了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一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得。

刚刚瞻仰完瑞光塔,咱一众人等循着脚下略显狭窄的盘门古道,跨进钟鼓楼。

耳畔时或传来声声钟响。

这钟声,隐隐然,悠悠然,低沉而雄浑,与游览的胜景同步,旋响旋止,复旋起旋落。

几乎每走几步,似乎盘门的每一棵苍幽的松柏深处都会传来这“铛、铛、铛、铛”的钟声。

这钟声,一波接一波。

一波一波地,摇漾着沉潜与幽静,给人以梦回唐代“夜半钟声”的幻觉。

这低沉雄浑的钟声,使得旅客悠闲的脚步也变得庄重起来。

循着脚下的盘门古道,仿佛倏忽间时空倒转,循着钟鼓楼里的晨钟暮鼓,悠扬的钟声仿佛要向全天下播告历史的悠长以及光阴的易逝。

越过瑞光塔,绕过钟鼓楼,步入楼后的长廊。

整条长廊呈一池三岛的格局。

走在古色古香的长廊上,可以远眺对面的吴中胜景:丽景楼。

丽景楼的外观是仿照南昌的滕王阁而建。

飞檐重阁。

三间三楼。

底部筑有3.15米高的高台。

苏州园林导游词

苏州园林导游词

苏州园林导游词苏州园林导游词(15篇)苏州园林导游词1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大家。

今天,就由我带大家去“人间天堂”——苏州观赏园林。

在车还没到古典园林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古典园林吧!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据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将近200处。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同时被称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四大名园。

”我们已经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是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和,明暗等比较手法。

大家可以好好去观赏了,不过也要注意卫生,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

狮子林变化多端,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五千米,就可以看见寒山寺了。

说到寒山寺,大家一定自然的想起《枫桥夜泊》里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吧?因为唐初有一个寒山的.和尚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现在在寺内存碑一方,上面还刻着《枫桥夜泊》一诗呢!好了,寒山寺到了,现在大家可以仔细观赏寒山寺了。

各位朋友,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我们明天再见!苏州园林导游词2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

中国有句老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名言吸引着千百万游客来苏州观光。

现在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

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

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

请大家好好观赏!……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以见到寒山寺。

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现在寺庙内有一方碑,上面刻着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苏州盘门三景介绍

苏州盘门三景介绍

苏州盘门三景介绍
苏州盘门三景是指苏州城内的三处著名景点,分别是盘门、山塘街和平江路。

以下是对这三处景点的介绍:
一、盘门
盘门位于苏州城北,是苏州城的北门,也是苏州城墙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

盘门建于元代,明代时曾经重修,现存的盘门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

盘门的门楼高大宏伟,门洞宽敞,门楼上刻有“盘门”两个大字,门洞两侧有石狮子和石雕花鸟,门楼内部则设有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城的历史和文化。

二、山塘街
山塘街位于苏州城内,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街区之一,也是苏州最具特色的商业街之一。

山塘街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街道两旁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小店和茶楼,是游客品尝苏州特色小吃和购买苏州特产的好去处。

此外,山塘街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苏州博物馆、平江书院等,是了解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平江路
平江路位于苏州城内,是苏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苏州最具特色的街道之一。

平江路两旁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街道宽敞,石板路面,是散步和欣赏江南水乡风情的好去处。

平江路两旁有许多茶楼和小店,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苏州小吃和购买到精美的苏州特产。

此外,平江路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平江府、平江书院等,是了解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以上就是苏州盘门三景的介绍。

这三处景点不仅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也是了解江南水乡风情和品尝苏州特色小吃的好去处。

苏州园林景观导游词

苏州园林景观导游词

苏州园林景观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最终来到了盘门三景,只见大门口有一头大石牛,它有两只尖尖的脚,四周都是鲜花,我猜想这头牛是不是立过什么功呢?往里走,就能观察一个装满许多硬币的铜鼎。

它的背面就是盘门三景之一,瑞光塔,我数了一下,共有七层,底层塔基最大,越往上越小,从远处看它的顶端,隐隐地有点往后倒的感觉,真令人担忧。

看了一下介绍,瑞光塔为宋代古塔,建于公元1020_年,高度约为53米,为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

再往里走,就是四瑞堂,堂中心立着一幅盘门胜景图,同学们纷纷在图上找到了我们所在的位置,这样一览风光的感觉真好!衬托着全景图的是一些奇形怪状的叶子,叶身上全是镂空的,就象被人工雕刻过一样,但我们全都认为是自然的,真是太奇妙了!在四瑞堂的左边是钟楼,钟楼内设了敲钟项目,“撞世纪唐钟,交世纪好运”。

我们都用手摸了一下,冰凉凉,很光滑,用手小扣,也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后来,朱沁宜的爸爸买了一张票,这让我们兴奋不已,一连敲了三下,“咣!咣!咣!”的声音在钟楼内回荡!和钟楼相对应的是四瑞堂右侧的鼓楼,鼓名叫平安大鼓,直径2.1米,是宋元丰二年(1079年)所制的牛皮大鼓,听说敲一下可祈求天下太平!和四瑞堂相呼应的则是一座宏伟的大殿“雄甲三吴”,中间是一方漂亮的湖泊。

湖泊四周有很多柳树,湖泊上横跨着一座九曲桥,湖泊名叫“白龟池”,这中间还有个典故呢!在湖泊旁“爬”着一只听禅乌龟,白龟长得很大,它伸长着脖子,聚精会神地在听禅讲法,听的好仔细哦!白龟的前面正端坐着圆照禅师,手里正捏着佛珠,在给大家讲法。

再往前走,在草丛中隐隐地有一口井的身影,这是一口唐朝时的井,井里的水很混浊,想必是很久没有使用了。

唐井的介绍更是被草遮掩了大半,假如不认真看很难发觉。

我们走上九曲桥,白龟池里的鲤鱼们仿佛占了许多灵气,长得又肥又大,个个摇头摆尾的,似乎在跳舞,它们个个张着圆润的嘴巴,仿佛在大合唱,再看看旁边的人,才发觉原来争着吃鱼食呢!我和队员们也去买来鱼食,抢着喂鱼。

盘门三景导游词_盘门导游词

盘门三景导游词_盘门导游词

盘门三景导游词_盘门导游词盘门三景导游词篇一“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

“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520__年)。

虽经历代多次改筑,但位置基本未变。

由于吴国在辰位,越国在已位,因此刻林木作蟠龙镇北,面向越国,以示吴国征服越国之意,故名“蟠门”。

后因水萦回交错,改称“盘门”。

历史上盘门一带的繁华仅次于阊,胥二门。

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其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已绝无仅有。

今城垣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建。

相传,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曾绕城巡视,并登城楼眺望。

“盘门”水陆城门并峙气势雄伟。

陆城门分内外两重,内外两道城垣构成迷长约20米的方形瓮城。

古时战守,诱敌至城下,从城上放箭、坠石,宛如“瓮中捉鳖”,全歼入侵之敌人,内城门北面左侧有和条坡度约为20度的城墙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铺成的宽阔平台。

在此能看到整个陆门、水门、瓮城面区和结构的全貌。

为适应古代防御战而设置的锯齿形雉碟、女墙、射孔、闸口、关石、开井(防火用的设置)及眺望台俱在。

正在的城楼是1986年重建,飞檐翘角,巍然耸立。

城楼前方。

架着三尊土炮。

重现昔日吴都的风貌。

与陆城门毗连的两道水城门,是沟通西南角城内外的唯一水路通道。

内外两道水城门全用花岗岩石构筑,高大的城门洞,可容两船并列而过。

每重门都在巨型闸门以控制水流。

不难想象,当年盘门双重水陆城门照临大运河,车马出入城关彩幡飘扬,船只进出水门扳舵击桨的繁盛景象。

“盘门”水城门遗迹是研究我国古代政防工事极在价值的实物资料,是一座适应水乡城市的城堡建筑。

“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

今桥为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因此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之意,而为桥名。

桥横亘于波滚滚的大运河上,桥洞高大,木船可扬帆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单拱石桥。

盘门导游词优秀范文

盘门导游词优秀范文

盘门导游词优秀范文盘门座落于苏州古城区西南隅的盘门景区,拥有久负盛名的瑞光古塔、绝无仅有的水陆城门、享誉海内外的吴门古桥,分别为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盘门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盘门导游词1“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

“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514年)。

虽经历代多次改筑,但位置基本未变。

由于吴国在辰位,越国在已位,因此刻林木作蟠龙镇北,面向越国,以示吴国征服越国之意,故名“蟠门”。

后因水萦回交错,改称“盘门”。

历史上盘门一带的繁华仅次于阊,胥二门。

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其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已绝无仅有。

今城垣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建。

相传,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曾绕城巡视,并登城楼眺望。

“盘门”水陆城门并峙气势雄伟。

陆城门分内外两重,内外两道城垣构成迷长约20米的方形瓮城。

古时战守,诱敌至城下,从城上放箭、坠石,宛如“瓮中捉鳖”,全歼入侵之敌人,内城门北面左侧有和条坡度约为20度的城墙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铺成的宽阔平台。

在此能看到整个陆门、水门、瓮城面区和结构的全貌。

为适应古代防御战而设置的锯齿形雉碟、女墙、射孔、闸口、关石、开井(防火用的设置)及眺望台俱在。

正在的城楼是1986年重建,飞檐翘角,巍然耸立。

城楼前方。

架着三尊土炮。

重现昔日吴都的风貌。

与陆城门毗连的两道水城门,是沟通西南角城内外的唯一水路通道。

内外两道水城门全用花岗岩石构筑,高大的城门洞,可容两船并列而过。

每重门都在巨型闸门以控制水流。

不难想象,当年盘门双重水陆城门照临大运河,车马出入城关彩幡飘扬,船只进出水门扳舵击桨的繁盛景象。

“盘门”水城门遗迹是研究我国古代政防工事极在价值的实物资料,是一座适应水乡城市的城堡建筑。

“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

苏州盘门三景简介

苏州盘门三景简介

苏州盘门三景简介
苏州盘门群,风景秀丽,是苏州的标志性景观,与苏州园林并称“鱼米之乡”。

盘门三景,指的是苏州盘门群中的三处风景:“灵岩洞观景”、“芙蓉峰林寺”和“拂竹岩苑”。

首先,说说“灵岩洞观景”。

灵岩洞面积约 6.7公顷,深处有大小洞穴,石壁上的壁画与山林、水面的美景和谐相融,景色秀丽,光影斑斓,是众多游客络绎不绝的名胜胜地。

其次,是“芙蓉峰林寺”。

它位于灵穆山的芙蓉峰上,山上的林寺里满山遍野的松杉,依山而建,古朴典雅,构成了独特的景观。

林寺下的绿水川流绕山腰,清澈可见底,沿岸植物丛生,景色宜人。

最后,说说“拂竹岩苑”,它位于高家峰上,岩壁上纹理分明,洞穴遍布,与植物的结合,景色多姿。

山上的竹林犹如一片片绿色的帷幔,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

苏州盘门三景之所以迷人,自古以来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古朴典雅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值此春日,不妨走访苏州盘门三景,全身心沉浸在美丽的自然风光里,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最美好的祝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后的四瑞堂,名取自传说:北宋时候有一个叫圆照的大和尚在寺里放生池边谈经说法,真是惊天地泣鬼神,道理说透,此时“法鼓自鸣,枯竹爆青,灵龟出水,宝塔放光:,四瑞齐祥。

如今我们在法师说法的地方重建了”四瑞堂“以资纪念,在三层高台建筑基石上烘托出纪念馆的庄重,同时用高低上下的廊连接着钟楼、鼓楼,在凝重中不乏生动。

一弯清流南行,柔和了建筑的曲直。

而从庭院的西南角小桥上远眺,秀挺的瑞光塔如同一管墨笔架在砚台似的四瑞堂上,到也十分应景,符合苏州文化古城的特性了。

对面的丽景楼是占据全园的制高点,重檐歇山。

遥想当年“学丘崇建,雄威甲于诸楼”,“雄家6三吴”的气魄和豪奢的吴宫生活,巍峨的丽景楼完全成了“琼楼玉宇”的实在形体了。

而台前阶下的月台,呈八卦形,难道是五子胥“象天法地”的占星?抑或是馆娃宫女临流照影、偏偏起舞的地方?背面在喜来登主楼的映衬下渐近渐低,廊桥两翼生凤,有亭翼飞天,三孔拱桥下在湖石上常年跳动着二阶小落差瀑不;在最低处,一平桥飞渡水榭平缓的舒展,显得水面愈加开阔。

在建筑空间上构思奇巧工整,使园内外的景致连成一体。

而南面则以一座低矮的丛桂小山似院墙般稍作阻隔,更多的却是为了增加景深,牵引我们的视线一直到最尽头的盘门城墙和城楼。

几乎不做更多的人工雕琢,以绿地自然伸展,成为街中的城隅、吴宫高楼到盘门城楼的一个缓冲区。

【由北绕行,经丽景楼,出南部庭院门,经过明清商业街,上盘门城楼】盘门是苏州仅存的水陆城门,始建于春秋吴王阖闾元年(公元514年),使2500年前的苏州古城的八座城门之一。

为了适应春秋后期激烈的诸侯争霸战,吴王阖闾命令大臣五子胥修筑新城。

五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古城姑苏山东北0里的江南平原上,筑起了一座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池,称“姑苏城”,
史称“阖闾大城”。

苏州古城周长47里,立陆门八座,“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座,“以象地之八卦”,“八门皆通水陆”。

原为板筑土城,只在水关等处用石头和砖木砌成;五代吴越国时代才用砖砌城墙,里外开有壕沟;元代政府和张士诚小朝廷都十分注意驻防,加厚了城墙,加深了壕沟,马可波罗曾惊叹这座“美得惊人的城市”;清兵南下毁城后在康熙年(1622年)重修,留6门,城垣45里;民国(1928年)时增辟了金门;可惜的是在958年“大跃进”运动时,大部分城墙城门被拆,只剩下盘门保留了水陆城门的样式。

但是苏州城“古为全国第一”,历经战火洗礼,大体如旧,对照藏于苏州文庙的宋代的苏州地图——《平江图》碑,其城市规模、结构、位置,与现在苏州城基本相符,苏州古城成为研究春秋古城的活动标本。

《吴越春秋》记载:吴在辰,其住龙也;所以城门上屋盖反宇,勾心斗角,屋面成凹曲状,而屋脊两侧盘曲相绕似龙角。

而盘门位踞古城西南,门朝东南,因门上刻有蟠龙,以镇蛇位的越国,初名“蟠门”;后因“水陆相半,治泗屈曲,谓之盘也”,改称“盘门”。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苏州古城的“三双”格局:水陆相邻、河街并行、前街后河的双棋盘格局,水陆双城门,双护城河。

怪不得,著名学者陈从周教授说:北看长城,南看盘门。

我想,不管从建筑学、风水学的角度看盘门,还是从城市规划、攻防战略上看,盘门无疑浓缩了古代吴文化的精髓,高度体现了苏州先民的智慧。

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盘门不但水陆两门并列,还同时包括两道陆门和两道水门,这在全国已是绝无仅有的。

两道陆门间构成翁城,城墙陡峭,城门中间有通天狭道,作为盘门提升、开闭闸门之用,易守难攻;水门设水闸和栅门,用绞盘启闭,两门之间有暗道相通,既是重要的防御设备,又能控制入城水势。

城墙上还有雉堞、女墙、绞石关等古代防御设施。

我们刚才上城门的坡道是以前上
城楼的唯一通道。

这样的一个实体是我们研究古代攻防工工事颇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南面旗杆上飘扬着吴王的旗帜,和我们身后新翻新的重檐歇山门楼显示出那个时代壮观的景象,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到阖闾大城的威仪。

【在水门的上部,向东南看吴门桥】
城墙的内外两侧我们注意到有并行与城墙的两道护城河,内护城河有水门联系着护城河。

古运河上往来频繁的舟楫送来鱼迷之乡的富足,同时它是联系苏州城和京城的漕运枢纽。

三十公里以西的太湖得以通过苏州城的护城河和四十公里以北的长江联系了起来,把江南天朝和遥远的京都联系了起来。

几千年来,送走了负箕北上踏上仕途的学子,带来了科举失意夜泊枫桥作证。

看尽了锦帆的意气风发,长子胥先生不瞑目的惨烈,迎来送往早吴王城的门口,吴门桥在沉寂了半个世纪以后,重新听到了机帆船的卜卜声,船工吭哟坑哟的装卸声,渔家盘点收获欢快的声音,还有河两岸的居民推着的自行车、主动车、摩托车上下桥的声音。

一切都在今天苏州的繁华图了。

吴门桥地处要津,气势雄伟;它和外水门前小巧的平梁石桥——水关桥,一圆一方,相得益彰。

吴门桥始建于宋代元丰七年(1084年),原为三孔桥;现在的桥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桥长66.3米,拱顶离正常水位9米,跨径16米,南坡49级台阶,北坡48级,是苏州最大的单孔石拱桥之一。

传统的“盘门三景”——瑞光塔、盘门古城门、吴门桥,在现代的今天,小康的苏州,以它独有的方式让我们追忆过去,展望将来,如同滔滔运河水东流,宁静、自在。

灵动,永远滋润着吴地江南,人间天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