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新源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
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特制定防治水管理规定: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一、防治水领导组组长:矿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矿总工程师(负责措施的审批、贯彻、落实)安全副矿长(负责防治水期间的安全工作)成员:安全生产调度室主任安全科科长机电科科长技术科科长通风科科长企管科科长办公室主任采掘技术员地质技术员测绘技术员机电技术员通风技术员综采队队长高档普采队长综掘队队长掘进二队队长运输队队长机电一队队长机电二队队长瓦检队队长皮带队队长维修队队长二、职责分工1、领导组负责中长期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
2、调度室主任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行动。
3、技术科地测技术员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
4、机电科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生产各队组队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
6、相关队组要协助好生产队组的工作。
7、安全科科长、企管科科长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三、具体规划(一)、矿区水文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华北陆台沁水盆地的西部边缘的零山背斜东翼,为隐伏岩溶区,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为广胜寺泉域,位于泉域的东侧补给径流区。
零山背斜轴部走向近南北,西翼受大断层影响仅零星出露碳酸岩盐,广泛出露的碳酸岩盐地层成为地下水的良好补给区,地下水向南运移。
按含水介质不同,可将区域内分为四大主要含水层组和三大主要隔水层。
(二)、矿井主要水害分析矿井现采2#煤层,其充水来源主要为①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水。
②开采产生的塌陷导通上覆含水层。
③2#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8砂岩。
富水性弱,一般无水害威胁,但应注意雨季的大气降水,总体而言,2#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涌水量正常为11-20m3/h。
(三)防治水规划由上所示,本矿井2#煤层的水害为裂隙水和大气降水,因此,本矿井的防治水规划主要从这两主面着手。
2024年煤矿地测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3篇)

2024年煤矿地测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____年即将过去,为总结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度,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____年工作计划提供依据,现将地测科____年度工作总结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地测科作为矿井生产的重要技术部门,主要负责矿山测量、矿井储量管理以及矿井防治水等工作。
其中,矿井防治水作为涉及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则是本年度的工作重点。
1、防治水方面为做好____年的防治水工作,我们在年初制定了《____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对年度防治水工作进行了初步安排,并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相关要求,逐步修改完善了矿井防治水的各项制度、台账、图纸等基础资料;根据矿井实际需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并对“____”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了长期规划。
同时,加强井下防治水工作,定期观测井下涌水变化情况,不断分析总结、积累经验,做好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工作;每旬对矿井进行防治水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下发防治水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落实。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已基本完善,符合矿井安全基础管理相关要求,井下防治水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经验,为今后继续开展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
2、矿井测量方面由于矿井长期停产,井上下测量系统已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因此需重建井上下测量系统。
现已联系禹州市煤炭局测绘大队对我矿近井点坐标进行校准,井田范围内地面测量及井下测量将于最近开展。
3、储量管理方面本年度没有开掘任务,储量仍与____年底停产前相同。
其中保有二1煤层资源储量____万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1b)+(122b)+(333)】____万吨。
剩余可采储量____万吨。
4、资料整理方面由于矿井长期停产,各种基础资料遗失过多,因此在本年度对各种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归档。
其中新建地测科各种岗位责任制、防治水管理制度;补充矿井防治水____种基础台账及矿井各种测量成果台账;修改矿井充水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各种图纸。
2023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2篇)

2023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为有效预防矿井水害,杜绝重大水灾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护国家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圆满完成____年矿井各项方针目标,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结合____煤炭有限责任公司____井矿井生产实际,特制定下发《____煤炭有限责任公司____井____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的理念,以____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省政府《____切实加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____若干规定》为契机,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
遵循“预测预报、超前探查、综合治理、安全评估、验收审批”的二十字防治水工作程序,构建“管理、投入、科研、培训”并重的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防治水系统建设,抓好防治水各项工作,完成防治水安全和科技项目。
二、工作目标1、杜绝水害伤亡事故及重大非伤亡事故。
2、矿井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保持三级水平,争取达二级水平。
三、____机构1、成立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矿井的防治水工作。
矿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矿总工程师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领导组组长:(矿长)常务副组长:(技术负责人)副组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成员。
(安全管理科科长)、(通风瓦斯科科长)(生产技术科科长兼探放水队队长)、(机电运输科科长)、(调度室主任)、(采煤队队长)、魏华(采煤队副队长)、(采煤队副队长)(掘进队队长)、(掘进队副队长)、(掘进队副队长)、(运输队队长)、(运输队副队长)、(运输队副队长)、(通风队队长)、(通风队副队长)、(通风队副队长)、(机电队队长)、(机电队副队长)、(机电队副队长)。
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

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和原则本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核心目标是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有效预防和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全面提升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水害风险评估针对矿井的地质条件、水文环境以及历年水害发生情况,我们将开展全面的水害风险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结合现场实地勘查,对水害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和科学评估,为后续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三、防治水措施规划基于水害风险评估结果,我们将制定详细的防治水措施规划。
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固和维修矿井防水设施、优化排水系统、建立水位监测系统、实施地下水控制等。
同时,我们还将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应急预案制定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我们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预案将明确应急组织架构、救援流程和资源配置,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资源和技术支持为确保防治水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防治水技术和装备,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六、监督与评估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防治水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防治水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确保防治水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七、培训与教育为提高矿井员工的防治水意识和技能水平,我们将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
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开展实地演练、编写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普及防治水知识,提高员工应对水害事故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防治水工作,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八、合作与交流我们深知防治水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2024年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1、矿必须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矿井防治水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2、分管技术的矿领导要组织有关人员制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计划、年度防治水计划以及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3、矿有关部门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周边矿井、老窑以及本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积水情况,并在矿井水文地质图上明确标出其位置、范围和积水情况。
4、建立井下水文观测站,定期进行矿井水动态观测,异常情况下要作出水害预报。
5、建立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有关台帐,做好详细记录。
图纸、资料、数据要妥善保存,不经过领导批准,不得对外。
6、采掘工作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指导方针,矿要成立探水队伍,具备必要的探水设备。
7、抓好雨季“三防”工作,矿每年在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成立“三防”领导小组,作出“三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8、必须备有一定的防治水应急物资、设备、材料。
动用后要及时补充。
9、严禁采动矿井防水煤柱,如周边已无水患,必须采动时,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采掘。
2024年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二)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的进步,矿山开采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由于矿井防治水管理不善,严重影响了矿山的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2024年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旨在加强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监管,提高矿山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制定矿井防治水管理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监管,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矿井防治水管理的法律框架,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措施,并将其纳入相关法律体系中。
其次,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加违法行为的风险和惩罚力度。
二、建立矿井防治水工作机构为了加强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组织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矿井防治水工作机构。
该机构应具备权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管理人员,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确保矿山的防治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矿井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年度防治水计划编制提纲

《矿井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编制提纲一、编制规划的必要性二、矿井概况、规划期采掘工程接续安排包括矿井隶属关系、地理位置、设计生产能力、主要开采煤层、开采深度、开采方法、生产接续安排。
三、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煤层、构造、岩浆岩侵入情况、陷落柱发育情况、含水层、隔水层、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化学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四、矿井充水条件包括充水水源(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空水、含水层水)、充水通道(断层、陷落柱、裂隙、封闭不良钻孔)、充水强度(涌水量大小、构成及与大气降水的相关性)。
五、矿井基建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规划期内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可能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如巷道过断层、陷落柱探放水、注浆加固、防(隔)水煤岩柱计算与留设问题,工作面顶板水威胁其安全回采预疏放问题、预防煤层底板突水的底板注浆加固或改造问题。
六、地面防治水工程包括建立地面疏水、防水、排水系统;疏通防洪沟、泄洪隧洞;砌筑拦洪坝;充填地表裂缝、塌陷坑;河床铺底、排水沟渠防渗处理;报废井筒的填实封堵。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解决地面防治水问题。
七、井下探防水工程井下探防水包括探防老空水、断层水、陷落柱水、含水层水封闭不良钻孔水。
应根据采掘工程所涉及的范围,提前编制探防水设计,编制探放水技术路线,确定探放水手段、方法,确定钻探工程量、疏排水时间,彻底解除巷道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水害隐患。
八、防(隔)水煤岩柱计算及留设九、井下隔离设施一般包括水闸门、水闸墙,要按规定设置。
十、注浆堵水工程一般包括井筒地面预注浆、井筒工作面预注浆、井筒壁后注浆、底板注浆加固、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帷幕截流等。
十一、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十二、煤矿防治水技术保障系统1、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2、水文地质信息系统3、突水水源快速判别系统4、矿井防治水工作管理制度(包括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制度等)5、矿井水害事故应急救援十三、规划期分年度防治水工程项目、工程量十四、规划的专题研究报告十五、规划期分年度防治水资金估算及总资金估算《矿井年度防治水计划》编制提纲一、对上年度实施《防治水规划》、《防治水计划》的总结。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政策,有效的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一、计划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防治水规定》3、防治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4、2012年生产经营计划5、贵州省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6、防治水示范矿井验收标准二、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生产一线各科室科长、各区队长、技术员下设探放队队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司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韩书亭任办公室主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水灾隐患。
办公室成员:生产科地质人员与相关科室人员三、矿井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贵州省县城北,距县城直线距离73km,隶属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xx乡镇公路相连,至x,至火车站16.5km,至市区约133km,距xx市130km。
矿井投资修建的一条新公路与xx相连,距xx镇6.5公里。
矿井运输以公路为主,交通较为方便。
四、矿井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矿区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地势总体东高、西低,矿区以西地区出露碳酸盐岩,属岩溶谷地地貌。
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部双山山头,海拔标高1466.50m。
最低位于矿山北西杨几咀北部一带,海拔标高约950m左右。
最大相对高差516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
2、气象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7℃,日极端最低气温-8.6℃,日极端最高气温34.5℃,7月平均温度22.7℃。
年平均降水量1057.1mm,雨季多集中在5~9月,年均发生暴雨2~3次,多在5~7月。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暴雨等。
3、地表水矿区位于乐坪背斜东翼。
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
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

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工作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矿井安全生产问题逐渐凸显。
其中,矿井水害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制定一份全面、科学、有效的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矿井水害防治体系,提高矿井水害预防和应对能力,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水源调查与监测水源调查:对矿井周边水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了解水源的水位、水量、水质等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水位监测:在矿井关键区域设置水位监测点,实时监测水位变化,确保及时掌握矿井水害动态。
水质监测:定期对矿井水进行取样分析,了解水质变化,为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防水设施建设防水闸门:在矿井关键区域安装防水闸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阻断水源,保护矿井安全。
排水系统:对矿井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无阻,满足矿井排水需求。
防渗处理:对矿井周边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外部水源渗透入矿井,降低矿井水害风险。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编制: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编制矿井水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应急措施和救援力量配置。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矿井水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效率。
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培训:对矿井职工进行矿井水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应急能力培训:针对应急预案,对职工进行应急能力培训,提高职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监督检查与考核监督检查:定期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考核评估: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工作成果进行量化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科技创新与研发新技术研究:关注国内外矿井水害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合本矿井的先进技术。
自主研发:鼓励和支持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矿井水害防治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政策,有效的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一、计划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防治水规定》3、防治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4、2014年生产经营计划5、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6、防治水示范矿井验收标准二、组织机构组长:聂成明副组长:马新生成员:李伟杰曲道中崔新鹤刘煶玉周志下设探放队队长:肖志刚成员:程玉郭柏华学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司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李大岩任办公室主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水灾隐患。
办公室成员:生产科地质人员与相关科室人员.一、位置与交通矿区位于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东南40km,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东北60km,牤牛海煤田1区115~100勘探线之间(在矿区东部资源储量核实区的103~106勘探线之间),行政隶属科右中旗准太本苏木。
其地理坐标如下:东经:121°54′30″—121°57′00″,北纬:45°11′45″—45°12′55″矿区西北距突泉县城40km,有公路相通。
从突泉县向北沿111国道距乌兰浩特140km;向南距通~霍铁路白音胡硕火车站60km。
交通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图1-1-1)。
井田对应地表为草原丘陵地带,无建筑物。
二、自然地理与区域经济1、地形地貌核实区地处牤牛海泡子南3km草原丘陵地带,海拔标高185m~190m,相对高差为5m左右2、水系牤牛海泡子(鱼场)与核实区之间有一丘陵相隔,两者之间无水力联系。
3、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大,年最高气温+40.4℃,年最低气温-30.2℃,年平均降水量440mm,多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820mm。
常年刮四至五级以上的西北风,大风日为38天,最大风速17m/s;霜冻期6~7个月,无霜期146天,最大冻土深度2.0m。
4、地震依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对照《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00),地震裂度为Ⅵ度,为弱震区,近年来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一、矿区地质特征(一)地层根据矿区地质图及钻孔揭露,跃胜煤矿矿区及附近一带出露地层基本和区域地层一致,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P)浅变质岩系,侏罗系中~下统(J1-2)含煤岩系、侏罗系中统付家洼子组(J2f)中性火山岩及第四系(Q)。
详见区域地层表:表1-2-1。
核实区位于万宝~牤牛海坳陷带内,其走向北西,东北侧为镇西~大泡子隆起,南侧为瓦力营子隆起,西侧被马鞍山~六户镇构造岩浆带所切割。
东北部边缘分布有中、下侏罗统团结、红旗、万宝、裕民、兴安堡、长春岭、黑顶山等煤矿,南缘为牤牛海煤田。
(二)构造根据钻探和物探资料,本区岩煤层总体产状西侧近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倾角20°;东侧近南北走向,向东倾斜,倾角20°~30°,沿走向和倾向上均有不同程度波状起伏;103-106线间,地层产状比较稳定,115线与107线附近推测有走向为北北东断裂构造,它使断层东侧地层急剧抬升,致使基底地层出露,产状急变,上部煤系沉积终断。
核实区东端煤系地层见有滑动构造及破碎带。
层间滑动可能造成煤层产状局部复杂,对煤田开发有一定影响。
据钻孔资料破碎带多见于无煤段,对煤层影响较小。
(三)岩浆岩区内酸性~超基性岩浆岩均有出露。
1. 燕山早期侵入岩体:主要有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岩体与闪长岩体(δ52)及斜长花岗岩体(γο52)。
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岩体:太本站至索金布勒格分布有7个岩体,侵入于上~中下侏罗统地层,面积均<1.5 km2,岩体分异较差,部分岩体含铬铁矿,但规模较小。
闪长岩体(δ52):仅见有3个形状不规则的岩体,分布于西北部及中部,出露面积0.45~3km2,侵入于中侏罗统付家洼子组及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
斜长花岗岩体(γο52):呈椭圆形分布于东南部,面积约0.15 km2。
其可能与钻探揭露的深部岩体相关,岩体侵入侏罗系中~下统含煤段,上覆地层不清。
2. 燕山晚期脉岩类主要有花岗斑岩、闪长岩、闪长玢岩、辉绿岩和安山玢岩等,呈脉状侵入侏罗系地层。
沿北西西向、北北东,近南北方向展布,脉岩间相互关系不清,其形成先后难以确定。
(四)含煤地层及含煤性牤牛海煤田1区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按岩性组合分为下部砾岩段(核实区内缺失砾岩段)及上部含煤段;上部含煤段以湖沼相沉积为主,含可采煤层。
含煤段:厚度大于300m,共含煤层6层,平均总厚度 9.45m,含煤系数1.9%;含可采煤层3层,平均总厚度 4.85m,可采含煤系数 1.6%。
其可采煤层编号为2-3①、2-3②、3-1煤层稳定程度为不稳定类型;煤层(核实区东部)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20°~30°。
(二)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1)煤的物理性质:核实区煤的颜色为黑色,条痕褐色,条带状及线理状结构,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光亮型及光亮型,半暗型及暗淡型较少。
煤岩成分以镜煤为主,丝炭不常见,镜煤多呈均一状,具沥青~蜡状~玻璃光泽,贝壳状、参差状断口、脆性强,内生裂隙较发育,其物理特征为密度值较低,电阻率值较高;属低~中变质弱粘煤。
2)煤岩特征:煤岩组分中主要为镜质组(含量48.20~73.50%)、半镜质组(含量0.22~7.76%)、丝质组(含量0.30~31.15%)。
无机显微组分主要为粘土组、硫化物组成分,个别有氧化物组和碳酸盐组成分。
显微煤岩类型多属亮型和暗亮型煤,镜煤最大反射率为7.9~8.5%,属微镜煤和微镜惰煤。
变质阶段属Ⅱ,相当弱粘煤阶段。
2、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1)化学性质:本次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共利用了煤芯煤样测试成果43个,各可采煤层煤芯煤样测试结果如下:3-1煤层为中灰(MA)、特低硫(SLS)、中挥发分(HV)不粘煤;2-3②煤层为中灰(MA)、特低硫(SLS)、中挥发分(HV) 不粘煤;2-3①为中灰(MA)、特低硫(SLS)、中高挥发分(MHV)弱粘煤,煤层灰分无明显规律。
各煤层煤类煤质牌号以不粘煤为主,其次为弱粘煤,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基于煤矿开采现状,同时根据矿方提供,由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科研所进行了测试,,其分析结果见表1-2-2。
表1-2-2 跃胜煤矿可采煤层煤芯煤样测试结果一览表由表1-2-2可知,该区煤浮煤干燥基挥发份Vdaf >37%,粘结指数GR.I 为0~1.09,个别为29,Pm为73~82%,煤质牌号以不粘煤为主,少量弱粘煤;其用途可作为民用煤及工业用煤。
2)工艺性能:本区煤的干燥基挥发分一般>30%,多为38~43%,为中高挥发分(MHV)及高挥发分(HV)煤;粘结性(焦碴特征)2~5,空气干燥基弹筒发热量(Qb,ad)18.45~26.73MJ/kg;原煤干基全硫(St,d)0.08~0.23%,平均值均<0.14%,各煤层均为特低硫分(SLS)煤;原煤干燥基磷分(Pd)0.008~0.26%,平均0.017%,属低磷分煤;煤灰成分SiO2 51.05~64.85%。
煤的焦油产率(T g):3.30~5.02%,为低油煤;灰熔点T1 1315~>1500℃,一般>1380℃;T2 l350~>l500℃,一般>1400℃;T3 1390~>1500℃,一般>1500℃。
(三)煤的可选性评价:报告未进行煤的可选性试验与评价。
(四)煤的风化和氧化:报告仅依据探矿工程资料说明风氧化带情况。
本区原煤水分在不同深度基本近似,数值多在1.5~5%之间,属高水成分;精煤水分、粘结性、焦油率统计,整个矿区均基本相似。
经分析认为本区煤风氧化程度不明显。
仅深度20m以上略受影响,但对煤质影响并不大,风氧化作用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潜水面较高,煤层被封闭,而使其得到保护。
(五)工业用途根据煤质特征、工艺特性,本区煤适合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三、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1、区域水文地质概述本区含水层可概括为基岩裂隙含水层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两大类。
前者又可分为层状岩类裂隙含水层和块状岩类裂隙含水层。
中部及北部的玄武岩,属透水而不含水的岩层。
1)基岩裂隙含水层(I)a.层状岩类裂隙含水层(IA)分布于煤田的北部和中部。
标高在180~250m之间。
含水层主要为上侏罗统宝石组酸性火山岩和中侏罗统付家洼子组中性火山岩及二叠系变质砂岩、中下侏罗统砾岩及泥质岩石。
该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匀,因岩性、裂隙发育程度不同而异。
一般风化裂隙带较为富水,涌水量(民井)一般为0.1~0.2L/s。
渗透系数为 1.5~16.6m/d。
个别地段(MJ60)由于构造破碎的影响,民井涌水量5.28L/s,渗透系数96.7m/d。
地下水矿化度为0.2~lg/L。
PH值7.7~8.5。
F含量1.4~7.5mg/L。
水化学类型:酸性火山岩内Na含量较高,为HCOa-Na 型或HCO3-Na-Ca型;中性火山岩区Ca、Mg含量较高,为HCOa-Ca-Mg型或HCO3-Na-Ca-Mg型。
地下水位标高180~220m,埋深随地形而异,低处一般为0.5~3.0m,高处可达10m,水位变化幅度1m左右,多为潜水。
该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邻区含水层补给。
地下水总流向与地形吻合,自西北流向东南。
b.块状岩类裂隙含水层(IB)主要为区内超基性岩体,分布于索金布勒格泡南和牤牛海南及东侧,标高200~225m,富水地段为风化裂隙带,涌水量(MJ88民井)为0.4L/s,渗透系数6.1m/d。
地下水矿化度0.51g/L,PH值7.5~8.2。
F含量2.2mg/L,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
2)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Ⅱ)主要分布于区内南部和西部,东北部的河谷中也有小面积分布。
覆盖于侏罗系中下统含煤地层及部分火山岩之上。
厚度一般2.5~15m,由北向南厚度逐渐增大,局部达40余m。
按岩性大至可分为三层:表层主要为亚砂土及亚粘土,厚度l~3m;中部为砂砾石层夹亚粘土薄层,局部有细砂土,该层中普遍含泥质,厚度3~5m;底部为亚粘土含砾石,厚度3~6m。
含水层主要为中部含泥的砂砾石,渗透性和富水性较弱,且不均匀。
南部钻孔单位涌水量0.3~0.9L /s·m,渗透系数8~23m/d;西部钻孔单位涌水量1.25~2.33L/s·m,渗透系数38~46m/d。
此外,表层亚砂土向东及南增厚,该层渗透性差,民井(MJ51)涌水量仅0.013L/s,渗透系数为0.17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