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二冬图文详解
笠翁对韵 二冬1-3详解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三元及第的读书人有着极大的才华,当朝一品的大官每个月的俸禄非常多。
三元:古代的科举考试按层级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三次考试连得第一,就是连中三元,三元及第是古时读书人的最高荣耀。
垂钓客,荷锄翁。
垂钓客,垂杆钓鱼的人;荷(hè)锄翁,扛着锄头的老翁。
垂钓和荷锄是田园诗人和隐士常用的意象。
仙鹤对神龙。
仙鹤、神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灵物;
仙鹤,寓意延年益寿,常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明清一品官服上的图案就是仙鹤。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风冠上珍珠闪亮,螭带上玉石精巧。
凤冠,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代表了地位的尊贵;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二冬·其一
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晨对午,夏对冬。
晨,早晨;午,中午;Hale Waihona Puke ,夏天;冬,冬天。下饷对高舂。
下饷(xiǎng),下午饭;如戴叔纶《女耕田行》诗:“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唐朝金库里的钱能变成蝴蝶,延平津里的宝剑会变成龙。
【典故】金钱化蝶:唐朝唐穆宗时,宫殿前种了上千株牡丹,开放时香气袭人,穆宗夜宴,有无数黄白蝴蝶飞到花间,天明即飞去。人们张网捕捉,天明后发现这些蝴蝶都变成了金玉,后来打开金库,发现都是金库里的金银所变化。
笠翁对韵二冬(1)通俗详解

笠翁对韵通俗详解二冬(1)【原文】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注释】【下饷】饷(xiǎng),饭。
下饷,下午饭。
这里指下午。
【高舂(chōng)】古时,特别是农村,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晨大概在九点钟,第二顿饭在一点左右。
一般把12点后就称为下午,也叫下饷。
高舂就是午饭后舂次天早上的米,因为是石臼,工作量大,也很费时费力,必须提前准备次日的早餐。
所以髙舂指的是早上。
【青春对白昼】青,绿色。
春,春天。
白昼,白天。
【垂钓客】垂杆钓鱼的人。
这里可能指严光。
严光,字子陵,西汉末,东汉初人。
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建东汉即帝位后,他改名隐居。
光武帝召他到京师洛阳,邀请他一同临朝执政,给他平起平坐的权位,严光都推辞了。
归隐于富春山,耕钓自乐。
终身不仕。
富春江上游有著名的名胜子陵滩,滩的左岸峡谷中有子陵钓台,相传为严光归隐后钓鱼之处。
【荷锄翁】荷,担着,扛着。
陶渊明《归田园居》之三有“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此处“荷锄翁”应指陶渊明。
【凤冠】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
冠,帽子。
【螭带玉玲珑】螭(chī ),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是一种没有角的龙。
汉族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
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盘螭,则是他两两盘卷的样子。
螭带,带钩上雕有螭纹的玉带。
【三元及第才千顷】三元及第,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只有15人。
才千顷,形容人才学之广。
【一品当朝禄万钟】古代宰相为一品官爵。
禄,古代官吏的薪俸。
钟,古代称粮的容积单位。
万钟,极言其多。
【花萼楼间】花萼楼,唐代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天子玄宗建花萼相辉楼于长安兴庆宫之内,以表兄爱弟,弟敬兄,兄弟亲爱相扶之情。
笠翁对韵二冬图文详解

《笠翁对韵·二冬》第一段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明词义】下饷:饷(音响),饭。
下饷,下午饭。
这里指下午。
高舂:舂(音充),《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谓高舂。
”注云:“虞渊,地名。
高舂时始成,民碓舂时也。
”“至于连石,是谓下舂。
”注云:“连石,西山名,言将暝下,民悉舂,故曰下舂。
”注:“高舂,……民碓(音对,古时捣米的器具)舂时也。
”相当于现在的薄暮,也就是傍晚时分。
【看图片】【知文化】我们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那么古人每天吃几顿饭呢其实,在秦汉以前,古人是只吃两顿饭的。
《墨子》中有一篇叫做《杂守》,其中就记载士兵们每天都是吃两顿饭。
上午太阳升至东南方的时候吃早饭,当时叫做朝食或饔(音yōng);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四点左右)吃第二顿饭,叫做“飧(音sūn)”或者“餔(音bū)食”。
古人对进餐的时间非常在意,《论语》中说:“食不时不食。
”意思是说:在不应该吃饭的时候,不能进餐。
如果进餐,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
当然,这样的行为也有例外,那就是对于军队。
行军打仗朝不保夕,首领常常会用进餐激励士卒英勇作战。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非常生气,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意思就是明天一早就犒赏士兵。
从时间上来讲,一大早就吃饭是有违礼数的,但是为了作战和鼓舞斗志的需要,也是可行的。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或者四餐。
同时,三餐也开始分为早饭、午饭和晚饭了。
汉代的早餐称为寒具,在唐代,寒具有点心之称,因此,早饭被称为早点,沿用至今。
午饭在古代被称为“中饭”或者“过中”。
由此可见,一日三餐的习惯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的。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明词义】青春:春天的芳菲。
白昼:明媚的阳光。
相关的诗句:《声律启蒙》总结出:“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
弹琴对结绶,白日对青春”。
•汉·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笠翁对韵二冬(1)通俗详解

笠翁对韵通俗详解二冬(1)【原文】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注释】【下饷】饷(xiǎng),饭。
下饷,下午饭。
这里指下午。
【高舂(chōng)】古时,特别是农村,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晨大概在九点钟,第二顿饭在一点左右。
一般把12点后就称为下午,也叫下饷。
高舂就是午饭后舂次天早上的米,因为是石臼,工作量大,也很费时费力,必须提前准备次日的早餐。
所以髙舂指的是早上。
【青春对白昼】青,绿色。
春,春天。
白昼,白天。
【垂钓客】垂杆钓鱼的人。
这里可能指严光。
严光,字子陵,西汉末,东汉初人。
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建东汉即帝位后,他改名隐居。
光武帝召他到京师洛阳,邀请他一同临朝执政,给他平起平坐的权位,严光都推辞了。
归隐于富春山,耕钓自乐。
终身不仕。
富春江上游有著名的名胜子陵滩,滩的左岸峡谷中有子陵钓台,相传为严光归隐后钓鱼之处。
【荷锄翁】荷,担着,扛着。
陶渊明《归田园居》之三有“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此处“荷锄翁”应指陶渊明。
【凤冠】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
冠,帽子。
【螭带玉玲珑】螭(chī ),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是一种没有角的龙。
汉族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
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盘螭,则是他两两盘卷的样子。
螭带,带钩上雕有螭纹的玉带。
【三元及第才千顷】三元及第,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只有15人。
才千顷,形容人才学之广。
【一品当朝禄万钟】古代宰相为一品官爵。
禄,古代官吏的薪俸。
钟,古代称粮的容积单位。
万钟,极言其多。
【花萼楼间】花萼楼,唐代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天子玄宗建花萼相辉楼于长安兴庆宫之内,以表兄爱弟,弟敬兄,兄弟亲爱相扶之情。
声律启蒙—《二冬》

声律启蒙—《二冬》第二节冬的第一部分春对夏,秋对冬。
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跫。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怡,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春夏秋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真难不倒我。
暮鼓和晨钟是什么东西啊?暮鼓是傍晚击鼓,晨钟是早上撞钟,他们都是寺庙里用来通知时间的。
哈哈,就像现在的闹钟一样。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观山去看看山,玩水是去玩玩水,对吗?嗯,这么理解也没错。
其实观山玩水和游山玩水一样,就是在山水之中旅游啦。
我最喜欢旅游啦。
绿竹是不是绿色的竹子?苍松就是金色的松树?我在公园里看到过。
没错,他们都是四季常青的植物。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冯妇虎,叶公龙,这是什么动物啊?它们啊不是动物,是两个小故事。
冯妇虎讲的是古代有一个大力士,叫冯虎。
他力气大到能打老虎。
这名字听起来是个女的,其实是个壮汉。
后来做了读书人,决定要当个善良的人。
不杀生了,就发誓不再打虎了。
可有一天,冯妇?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群人在追一只老虎,但没有人敢靠近,他忍不住又卷起袖子和老虎打了起来。
他忘了自己发誓不打老虎啦。
也许他是想为民除害。
不过,这种行为确实被一些读书人嘲笑了,说他这么做违背自己的誓言,所以寓言冯妇搏虎。
来形容一个人,只是表面变了,实际上还是和从前一样。
)(我记住了。
叶公龙说的是叶公很喜欢龙。
屋里到处都是龙的花纹。
真龙听说有人这么喜欢他,就跑到叶公冢去了。
结果叶公竟然害怕地扭头就跑,看来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
是啊,后来叶公好龙变成了成语。
用来形容有些人自称喜欢什么事物,可实际上根本不喜欢。
甚至还有点儿害怕它。
不喜欢,还假装喜欢,真奇怪。
)(蝴蝶应该是飞舞的蝴蝶,鸣蛩又是什么呢?鸣蛩就是鸣叫的蟋蟀。
蟋蟀叫起来叽吱叽吱的,可好玩儿啦。
不错后面两句的小动物你认识吗?)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嗯,是小燕子和大黄蜂。
笠翁对韵二冬通俗详解

【原文】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注释】【薄】意同淡。
【暮鼓对晨钟】暮鼓晨钟本身合起来就是一个成语,本指寺院僧众撞钟击鼓。
后用指言论警策,发人深省。
【山茶】不是指的山茶花,而单单就是指茶,因为茶叶大多是在山中种植的,所以说山茶。
【石菊】指的是岩石之中的菊花。
【烟锁】烟雾笼罩的意思。
一般指渡口,江河水面之类。
【云封】云雾阻碍,一般指高山之上,或者蓝天上。
【金菡萏,玉芙蓉】菡萏、芙蓉都是荷花的别称,金菡萏,玉芙蓉说的是身上的玉佩、金器之类。
【绿绮】绿绮:注释1:乐器名。
相传汉朝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赐给他绿绮琴。
注释2:用以代称音色材质具佳的琴。
【青锋】青绿色的剑锋,指宝剑。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汤,热水。
宿,夜晚。
早汤,早上的醒酒汤。
宿酒,隔夜仍使人醉而不醒的酒力。
继,继承。
饔,熟食。
【唐库金钱能化蝶】唐朝的时候,唐穆宗喜欢牡丹,在宫殿里面种了好多牡丹。
有一天晚上,唐穆宗召开宴会,观赏牡丹,酒宴上忽然飞来许多蝴蝶,有金色的,也有白色的,吸引了好多人去捕捉。
人们带着这些蝴蝶回到了家,结果发现这些蝴蝶全都变了,变成了金叶子和银叶子,原来,这些都是金库里的钱所变化的蝴蝶。
【延津宝剑会成龙】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叫做张华,他很有能力,治理国家也很有自己的一套。
有一次夜里,他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观察星空,发现夜晚的天空上,那二十八个星宿里面,其中斗宿和牛宿之间,有一道白色的光,就像一片白气,过去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
他就找来一个占卜师,名叫雷焕,咨询他是怎么回事?雷焕说我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斗牛之间的这道白光,是剑气,就是宝剑的精魂所在。
它的位置应该是在丰城。
于是张华就任命雷焕为丰城的县官,寻找宝剑。
雷焕到达丰城之后,经过了很多调查,终于在一个监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剑,上面锈迹斑斑,暗黑无光,但是,剑身上面有很多纹路,显示这个宝剑很锋利。
笠翁对韵解读《二冬》 ppt课件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
【薄】意同淡。 【晨钟】:清晨的钟声。 【暮鼓】:鼓楼晩间报时的鼓声 【暮鼓对晨钟】暮鼓晨钟,本 指寺院僧众撞钟击鼓,后遂用 指言论警策,发人深省。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山茶】山茶花是中国传 统十大名花之一,世界名 花之一。山茶花也是云南 省省花,浙江省金华市和 温州市的市花。 【石菊】二字今读阳平, 古均为入声字,石属陌韵 ,菊属屋韵。石菊是葡萄 牙的第二国花,又名石竹 、绣竹。葡萄牙第一国花 是薰衣草。
荷锄翁:荷(音赫),担着 ,扛着。陶渊明有“晨兴理 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 。此处荷锄翁恐指陶渊明。
仙鹤对神龙:是一种类比的句子,本身讲究押 韵,从这句上来看,没有实际的意义,另一种 说法是龙对凤,鹤应该对喜鹊???
【知文化】
• 隐士和隐逸文化 • 隐士:就是隐居而不当官的知识分子。一般是指有
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却不去做官也不作努力的 人,他们隐居山林之中,或乡村之中,垂钓江边或 砍柴山中。 • 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 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尽管 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但六朝隐士 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 隐逸诗:对隐居生活由衷赞美和吟咏的诗歌。
谢谢老师们的倾听
李渔
主讲:高明莉
二冬.其二
讲解:高明莉
二冬.其二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hàn)萏(dàn),玉芙蓉。绿绮(qǐ)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yōng)。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dài)宗遥望, 儿孙云封:本身没有意思。是告 诉学写诗的人怎样对对子。“烟锁 ,平仄,主谓词组,云封,平仄, 主谓词组;这是学诗的基本功练习 。
笠翁对韵二冬(2)图文详解

《笠翁对韵·二冬》第二段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
【明词义】【薄】今读阳平,古入声字,药韵,意同淡。
【暮鼓对晨钟】宋欧阳修诗:“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
”暮鼓晨钟,本指寺院僧众撞钟击鼓,但杜甫有“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的诗句,后遂用指言论警策,发人深省。
晨钟:清晨的钟声。
暮鼓:鼓楼晩间报时的鼓声。
【看图片】南京鼓楼西安钟楼寺庙右边的鼓【知文化】晨钟暮鼓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排列,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
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
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
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敲钟击鼓,确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但是并不在除夕之夜作为除旧迎新之举,而是每天早晚撞击。
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
佛教传人,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是集众(僧徒)参禅的寺规。
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
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
老百姓都习以为常。
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犯的人称为“犯夜”,要受拘禁。
在汉魏时期,报时方式却是晨鼓暮钟,恰恰与唐代相反。
汉代击鼓迎晨,是因为鼓声振奋,催人劳作。
天干地支天干地支产生于殷商时期,天干地支纪年法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笠翁对韵·二冬》第一段
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明词义】
下饷:饷(音响),饭。
下饷,下午饭。
这里指下午。
高舂:舂(音充),《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谓高舂。
”注云:“虞渊,。
高舂时始成,民碓舂时也。
”“至于连石,是谓下舂。
”注云:“连石,西山名,言将暝下,民悉舂,故曰下舂。
”注:“高舂,……民碓(音对,古时捣米的器具)舂时也。
”相当于现在的薄暮,也就是傍晚时分。
【看图片】
【知文化】
我们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那么古人每天吃几顿饭呢?
其实,在秦汉以前,古人是只吃两顿饭的。
《墨子》中有一篇叫做《杂守》,其中就记载士兵们每天都是吃两顿饭。
上午太阳升至东南方的时候吃早饭,当时叫做朝食或饔(音yōng);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四点左右)吃第二顿饭,叫做“飧(音sūn)”或者“餔(音bū)食”。
古人对进餐的时间非常在意,《论语》中说:“食不时不食。
”意思是说:在不应该吃饭的时候,不能进餐。
如果进餐,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
当然,这样的行为也有例外,那就是对于军队。
行军打仗朝不保夕,首领常常会用进餐激励士卒英勇作战。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非常生气,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意思就是明天一早就犒赏士兵。
从时间上来讲,一大早就吃饭是有违礼数的,但是为了作战和鼓舞斗志的需要,也是可行的。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或者四餐。
同时,三餐也开始分为早饭、午饭和晚饭了。
汉代的早餐称为寒具,在唐代,寒具有点心之称,因此,早饭被称为早点,沿用至今。
午饭在古代被称为“中饭”或者“过中”。
由此可见,一日三餐的习惯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的。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明词义】
青春:春天的芳菲。
白昼:明媚的阳光。
相关的诗句:《声律启蒙》总结出:“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
弹琴对结绶,白日对青春”。
•汉·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意即春季降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
•三国·曹植的《侍太子坐》:“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意思是太阳发出白光,照耀着青春大地,及时的落雨压住了飞扬的飘尘。
•唐代·陈子昂《题李三书斋》有:“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
•明洪武年间林宽有诗:“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清朝袁枚一首题为《苔》的诗中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看图片】
【知文化】
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
岁寒三友: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
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明词义】
垂钓客:垂钓客,垂竿钓鱼的人。
垂钓客可能指的是严光。
光,字子陵,西汉末、东汉初人,光武帝刘秀的老友,刘秀即位,曾请他出来做官,他不肯,归隐于富春山中,耕钓自乐,富春江上有子陵滩,相传为他的垂钓处。
严光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北宋《》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荷锄翁:荷(音赫),担着,扛着。
陶渊明有“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
此处荷锄翁恐指陶渊明。
【知文化】
隐士和隐逸文化
隐士:就是隐居而不当官的知识分子。
一般是指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却不去做官也不作努力的人,他们隐居山林之中,或乡村之中,垂钓江边或砍柴山中。
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隐逸诗:对隐居生活由衷赞美和吟咏的诗歌。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明词义】
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帽子,上面有用贵金属和宝石等做成凤凰形状的装饰。
旧时妇女出嫁也用做礼帽:~霞帔。
螭带:螭(音吃),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
螭带,带钩上雕有螭纹的玉带。
玲珑:指物体精巧细致。
如:小巧玲珑
【看图片】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明词义】
三元及第:封建科举考试,乡试第一称解(音借)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连续考得三个第一,就是所谓连中三元,三元及第。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才千顷:形容人才学之广。
《元史?黄溍传》有“澄湖不波,一碧万顷”的说法。
这里用“千顷”,可能是出于平仄的需要。
一品当朝:古代宰相为一品官爵。
禄万钟:禄,古代官吏的薪俸。
钟是古代称粮的容积单位,每钟盛六斛四斗,万钟极言其多。
斛(音壶),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以五斗为一斛。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明词义】
花萼楼:萼(音鄂),花萼的简称。
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冠。
花萼楼,为唐明皇所建,兄弟五人曾宴乐其间。
仙李盘根:“仙李盘根大”是杜甫的一句诗。
唐朝皇族姓李,杜甫用这句诗比喻皇族子孙繁衍,江山永固。
调国脉:调脉,本指中医诊脉治病。
调国脉,是说治理国家,左右国家的命运。
古人曾有“上医医国”的说法。
沉香亭:沉香亭,唐禁苑中的一座亭台。
娇杨擅宠起边风:娇杨:指杨玉环(贵妃)。
擅宠,即专宠,排挤掉别人,使皇帝只对她一个人欢心。
这两句讲的是:唐明皇早年宠爱杨贵妃,日夜同她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他曾命人在沉香亭旁遍植牡丹,花开时,同杨妃到亭上饮酒赏花。
李白有《清平调》三首,就是咏此事的,其中第三首是:“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不久,安禄山从渔阳起兵叛乱,唐王朝自此走上了下坡路。
下联末句的起边风,就是指安禄山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