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声音与生活》教学设计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声音1、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你听!(播放宝宝笑声)这是什么声音啊?(笑声)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在梦里笑出声来啦。
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猜猜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幼儿自由猜)(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小狗,小猫等)小狗怎么叫的?(幼儿模仿)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对吗?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可能在干什么?(洗手、小便、洗脸)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你听听宝宝坐的`什么车去上学了?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在宝宝们的小椅子下面有一个瓶子,瓶子有声音吗?(没有)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2、用瓶子装黄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请宝宝们装些黄豆进去,装完要将瓶盖压压紧喔,不然黄豆宝宝会掉出来的。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下面老师想请宝宝们来模仿这两种东西的声音,是什么呀?(大鼓、小鼓),我们一起用嘴巴来模仿一下,下面我们用黄豆宝宝来模仿一下把。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人耳如何接收和感知声音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如何接收和感知声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鼓等)、介质(如空气、水等)、接收器(如耳朵、声音传感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
例如,将一把尺子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尺子使其振动,学生能听到尺子发出的声音。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以及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可以设计为:将振动的物体(如尺子)放入空气中、水中,让学生观察和听取声音的变化。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提问学生:“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何?”等。
聆听声音的美妙——声音与生活的教案

关于“聆听声音的美妙——声音与生活”的教案声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让我们更加感知世界的多彩和美妙。
声音与生活密不可分,它着实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和启示。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让我们在聆听声音的美妙中,更加深刻的感受生活的魅力。
一、声音是什么?声音,是指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种形式的能量,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感知到的声波。
声音是一种波动,它由震源振动产生,通过传输介质的质量和弹性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强和分贝单位。
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二、声音与生活1、音乐剧音乐是源于生活的。
在生活中我们会把喜怒哀乐唱成歌,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音乐剧,则是将音乐完美体现到表演艺术中。
它是以歌唱、舞蹈、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
音乐剧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听觉、视觉上的享受,还有情感上的震撼。
例如近年来热门的音乐剧《猫》、《悲惨世界》等,它们从音乐中提取出了生活中的情感元素,把这些元素完美地呈现给大家。
2、广播节目广播节目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
大家可以通过广播了解到社会的动态、娱乐资讯以及各种知识。
广播节目之所以受众广泛,一方面是因为它覆盖面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感动。
例如感动中国、人民心声等广播节目,它们把生活中的点滴化为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感恩之心。
3、电影音效电影是大家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
它不仅仅是视觉、情感上的享受,更是声音上的感受。
电影音效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音效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影的观赏效果。
例如《泰坦尼克号》中,当电影船撞击冰山的时候,那种撞击声仿佛是撕裂空气一般,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当时船员的绝望和惊恐之情。
三、声音艺术的教学在声音与生活的联系中,声音艺术也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教学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他们了解不同类别的音乐,熟悉声音的表现力和情感的传达方式。
声音的利用(教案5篇)

声音的利用(教案5篇)经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经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趣味的声现象,明白了声的概念,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经过号角的回声能够确定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在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新课教学(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经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能够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能够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到达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能够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
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科学6、《声音与生活》教学设计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板书
设计
6、声音与生活
乐音:悦耳动听───心情舒畅(使人心情愉快)
声音
噪声:嘈杂───烦躁不安(对人有危害)
传递信息
减少噪声方法设置禁止鸣笛图标
汽车、摩托车消音器
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
马路两旁种许多树木保
会吸收声音的材料
“无噪声书房”选用
会反射声音的材料
2、板书课题:6声音与生活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多媒体图片,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
听到咯咯达的声音,你明白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听到收音机或者电视机广播的内容,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听到叮咚的敲门声,反映出什么呢?(学生回答)
看到这项技术,感悟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提问: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声音的作用。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
教学难点
减少噪音的办法。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播放音频:如“公鸡叫声、电话声、小猫叫声、狗叫声”等等。教师总结: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与人类有关的一切环境,大自然还创造了声音,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声音与生活。
2017-2018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活页
执教日期:年月日
第二单元
学校
五里铺小学
主备人
张航崇
执教人
张航崇
课题:
第六课《声音与生活》
课型
观察课
教学目标
用声音探究生活——声音与生活的教案

用声音探究生活——声音与生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声音环境保护的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不同乐器和自然界中的声音。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3. 声音的接收:介绍人耳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声音如何被听到。
4. 声音与生活:分析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讯、娱乐、教育等。
5. 声音环境保护:介绍声音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声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声音与生活的关系,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声音基本概念、实例和图片的PPT。
2. 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耳机等。
3. 小组讨论题: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关于声音与生活的小组讨论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的声音实验,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3. 分析生活中的声音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4.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声音与生活的关系,提出改进措施。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和思考声音的应用和环保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声音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改进措施。
七、教学拓展1. 参观音频设备制造企业,让学生了解声音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6声音与生活》word教案(2)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声声音与生活一、教学目标: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2.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4.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材料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声音作用的文字图片资料.有关噪声危害与减少噪声的文字资料。
2.课时安排:1课时完成。
三、教学过程:(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活动目标:1.能举例说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能把自己知道的声音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交流。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实施过程:1.可两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开始时,教师提问: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3.教师对于活动提出要求: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4.学生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5.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多媒体音像资料等到方法,加深学生对声纳.乐音.噪声等内容的理解。
启发学生思考:噪声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少噪声。
评价建议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填写下表,进行自评。
(二)减少噪声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噪声。
2.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危害。
3.了解人们利用技术和设备减少噪声的办法。
4.能把自己想出的减少噪声的办法告诉给别人,同时也能学习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用声音探究生活——声音与生活的教案

用声音探究生活——声音与生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环保、声音与健康等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3.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听到声音,包括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 生活中的声音: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如交通、音乐、自然界的声音等。
5. 声音与环保:探讨声音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音的基本原理和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问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声音原理、生活声音、环保案例等方面的PPT。
2. 实验器材:如音叉、水盆、乐高等,用于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视频资料:选取与声音相关的视频,如音乐表演、交通噪声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声音基本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声音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声音实验,如敲击音叉,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产生。
2. 讲解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 演示声音的传播:利用实验器材展示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4. 讲解声音的接收:详细讲解人耳如何听到声音,包括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声音,并分析其特点。
七、课堂活动1. 声音接力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传递声音的方式进行接力比赛,增强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声音性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声音与我们的关系而设计的。
通过‚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减少噪声‛及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知道声音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可以使我们心情愉快或烦躁;帮助学生懂得噪声的危害及减少噪声的方法。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和一个拓展内容。
活动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声音的作用。
活动2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拓展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能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危害。
3.了解一些人们利用技术和设备减少噪声的办法。
4.能综合运用有关材料性质和物体发声、传声等知识和技能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
5.对‚无噪声书房‛使用材料的性质附加文字说明。
教学重点:了解噪声的危害并懂得怎样减少噪声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声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收集有关噪声危害与减少噪声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声音作用和噪声危害的挂图和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声导入课题:
1、激趣导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动物的叫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悦耳的音乐。
(学生发言)
2、上课的时候同学们怎么能够不约而同地走进课室呢?(学生发言)铃声
3、课间操时,大家又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要踏步呢?(学生发言)进行曲
4、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随机揭示课题《声音与生活》
教师揭题: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声音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可以帮助我
们认识周围的世界,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有关声音的问题,好吗?
二、学习新课:
1、播放1分钟的柔和音乐和1分钟的飞机尖锐的轰鸣声。
教师提问:‚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2、通过感受以上两种声音,学生小组讨论‚是不是每一种声音都是对人有好处的?‛,
再进行交流、汇报。
3、由学生总结,声音有好有坏。
即可以分为两类:乐音和噪声。
4、把三个故事发到每个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噪声的严重危害‛
故事1:在建造上海南浦大桥时,由于打桩机噪声达150分贝,而且昼夜不停,
造成周围农舍猪圈内的猪全部死亡。
故事2:20世纪50年代,有一架飞机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作低空飞行,其
轰鸣声使地面上一栋完好的楼房倒塌,因为噪声超过了150分贝
故事3:某一飞机场的附近有一个养鸡场,10000只鸡中,因为飞机的轰鸣声音造
成死亡的有6000只,幸存的4000只中,有的羽毛全部掉光,有的不再
下蛋。
5、学生阅读讨论后汇报噪声的严重危害,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多媒体音像等方法,
加深学生对‚噪声‛的理解,知道噪音的单位是分贝。
6、噪声不仅对动物影响很大,对人也是如此,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下的人会神经衰弱,
烦躁不安,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7、师问:‚那么我们是不是对噪声一点办法都没有呢?你想到那些消除生活中噪音的办
法呢?‛
8、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我们可不可以运用我
们学过的知识将噪声降到最小程度呢?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信息:
〃质地柔软,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皱纹的材料(如地毯、海绵、棉布等)容易吸收声音;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的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容易发射声音。
9、各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小结
10、‚各小组都讨论得很好,各个代表也讲得很有道理。
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无噪声
书房’,比一比谁设计的书房最能达到减少噪声的效果,最适合我们学习。
‛
11、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
12、‚小结:今天大家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准备怎样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发言,
由学生来得出结论。
三、课外延伸
1、把设计好的书房介绍给爸爸妈妈,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再改进设计。
2、到图书馆借阅《十万个为什么》(环境科学方面),查阅有关噪声的知识,写成一篇小文章。
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乐音:悦耳动听——心情舒畅
声音
噪声:嘈杂———烦躁不安分贝
减少噪声环保
吸收声音的材料
‚无噪声书房‛选用
会反射声音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