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超ESD适应症的早期胃癌

合集下载

2022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评价思考及展望全文

2022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评价思考及展望全文

2022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评价.思考及展望(全文)摘要随着内镜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陆续发布,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已成为早期胃癌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镜治疗对传统外科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上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同样风险与获益并存,外科医师提供的外科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保障,可以保证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病人的肿瘤学安全性和治疗安全性,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

在临床新技术的创新上,无论是内镜科医生或是外科医师,均应坚持严谨学风的精神,积极思考、钻研技术、循序渐进的创新模式,为我国胃癌病人建立更好的诊疗模式,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和更优的诊治体验,做出各自领域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癌症筛查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内镜设备和诊断技术的革新发展,我国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z EGC ) 的检出率逐年提高,而以内镜治疗和腹腔镜、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EGC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其5 年生存率>90% [l]0 EGC 的治疗手段呈现内夕济举多元化,理念更趋于微创和器官功能保护,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外科治疗方式已逐步取代传统开放手术;在符合特定适应证的前提下,内镜治疗在安全性和预后生存方面均达到满意效果,且较外科手术治疗更具独特的微创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已成为首选治疗方式[2-3 ]o这些使得EGC治疗的多元模式更趋于精准方向发展。

内镜切除手术作为内科外科化的治疗手段,其获得的成功使外科医师不得不承认外科手术已不再是EGC的专属治疗手段。

在EGC 内镜治疗获得迅猛发展的当下,外科医师如何加深对内镜治疗适应证、理念、方法、技术手段的理解,如何理性客观的看待内镜治疗发展趋势、取得的成果和所存在的问题,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和知识更新参与到合作共赢的治疗模式中,这些均是胃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1EGC内镜治疗的历史变迁和进展日本内镜学会于1962年最早提出了EGC的概念,这也源于当时纤维胃镜的应用,而随之而来的内镜下活组织检查更是给EGC的诊断准确率带来了质的提高。

胃癌早诊首选胃镜

胃癌早诊首选胃镜

胃癌早诊首选胃镜作者:陈洪兵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2肠胃疾病在生活中很常见,大多数人患有胃病的人都选择药物来缓解。

长时间胃不适加之药物的副作用会逐渐加重胃部疾病,严重的患者会导致胃癌出现。

提到胃癌让人很恐慌和害怕,认为这种疾病会威胁到生命安全,不能治愈,从而出现一些负面情绪。

为了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早期胃部需要采用胃镜检查时一定不要退缩。

胃癌让人恐惧,胃镜也让人心生畏惧。

大家都一致认为胃镜检查很难受,忍受不了。

因此,患者患有胃病时都很少采用胃镜检查。

不但耽误了病情治疗,还引发了其他身体疾病。

可见,胃镜检查的重要性。

为了防止胃癌发生早期胃镜检查必不可少。

那么,胃癌检查首选胃镜是主要的检查方式吗?一起来了解下。

1 哪些人群一定要做胃镜有医生建议胃不好最好选择胃镜治疗,胃镜检查能够及时详细的发现问题,并针对检查结果制有效的治疗方式。

很多人不选择胃镜诊断,耽误胃病治疗,导致胃癌发生的人群比比皆是。

医学界研究证明,目前为止胃镜是最适合胃部检查的方式。

胃镜的有势在在于,能够将肉眼不能查看的情况,进行放大,能细致的查看到胃粘膜,快速诊断疾病。

近年来,医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胃镜放大,超声胃镜,胃镜NBI染色等技术在不断的兴起和应用,病在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1 胃癌的家族病史的人群。

有胃癌的家族病史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胃部情况,必要时胃镜检查很重要。

尤其是年龄逐渐增大的患者,更应该选择胃镜检查。

有医学研究证明,胃癌的发生和遗传有直接且密切的关系。

因此,家族里面有胃癌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对于直系亲属有胃癌的人群更應注重胃镜检查 [1]。

1.2 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

胃部疾病不仅发生在年轻人身上,更多的中老年人胃部疾病属于多发群体。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很多功能发生变化,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的群体不在少数。

胃肿瘤手术中双镜联合的治疗效果分析

胃肿瘤手术中双镜联合的治疗效果分析

胃肿瘤手术中双镜联合的治疗效果分析作者:杨君胡聪祝大奇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5期杨君1胡聪1 祝大奇21.珠海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珠海 519000;2.珠海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广东珠海519000[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胃镜和腹腔镜双镜结合的方法在胃部肿瘤外科手术中临床使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共37人,将患者分为对比组18人和治疗组19人,治疗组中患者,在肿瘤切除术过程中加入胃镜和腹腔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性胃肿瘤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数据比对。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危险,但对比组中出现3例患者需进行2次手术摘除残余病变体,有4例患者在常规性切除手术后需要配合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对比来看治疗组具有患者的一次性治疗成功率较高,手术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少,病情恢复速度更快,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等显著优点。

结论在胃部肿瘤外科手术中,使用胃镜与腹腔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减小患者创伤面积,提高一次手术治愈的成功率,提高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受的痛苦,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应大力举而推之。

[关键词] 胃肿瘤;双镜联合;腹腔镜;胃镜;普外[中图分类号] R73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84-02[作者简介] 杨君(1962.7-),男,山东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方向的工作。

双镜联合指的是腹腔镜与胃镜相互结合使用,尤其是最近几年,微创手术大行其道,这使原本单一用途的影像医学与外科手术的协作性更紧密,使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有了映像学作为前提和支持,这样在治疗过程中就有了依据,手术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创口逐渐减小,疾病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早期胃癌ESD治疗

早期胃癌ESD治疗

泮泮托拉唑可稳定持久的维持胃内pH值
胃内pH
• 泮托拉唑输注后45min(中位数)胃内pH值即可达到6
8 • 输注后72小时的胃内平均pH值维持在5.6-7.1
7 6
5
4 3 2
1
0 0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68 72 时间(小时)
相对内镜 外科手术
ESD的基本操作
➢ 确定病灶范围
➢ 标记
➢ 环周切开
➢ 粘膜下剥离
➢ 创面处理
➢ 标本处理处理
胃不同部位ESD的操作方法
操作难易程度取决于病灶的 大小、部位、是否合并溃疡、是否有瘢痕形成


胃窦前壁腺瘤并高级别瘤变
操作简单安全,初学者从胃窦开始
胃角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胃角ESD
LVI
术后病理特点(60例)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粘膜内癌 粘膜下癌 中高分化
低分化或印戒细胞癌 阴性(20例)
26(43.3%) 29(48.3%)
5(8.3%) 24(39.3%) 11(18.0%)
随访结果
➢ 1例,手术治疗
高级 别瘤变 未能切除
➢ 6例为切缘阳性 ➢ 1例基底阳性(半年
后肺转移死亡) ➢ 3例失访 ➢ 2例手术治疗 非R0 ➢ 2例未行手术 切除者
体外提拉
体外钳夹技术
体内提拉技术
内镜外途径
标本处理
内镜治愈性切除的标准
达到完全切除(水平及垂直切缘均为阴性), 无血管、淋巴侵犯,且同时符合以下任一标准:
1)无溃疡性病变,>2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2)合并溃疡,≤3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3)无溃疡性病变,≤2cm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4)≤3厘米的分化型黏膜下癌(黏膜下浸润深度 <500μm)

腹腔镜、胃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胃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胃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体会鲍文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开腹手术,观察组为腹腔镜、胃镜联合根治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治疗时间,值得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20【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腹腔镜;胃镜早期胃癌;临床体会【作者】鲍文成【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三医院,辽宁抚顺 113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为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也为典型消化系统病症,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非常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越早越好,治疗越早,患者的5年后的生存率最高,一旦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患者的生存率非常低,应给予重视,手术治疗为该疾病的常用方法,不同的手术方法,疗效和预后存在一定差异性,如何选择手术方法成为了关键所在[1,2]。

本文为探讨腹腔镜、胃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31~65岁,平均(44.21±1.25)岁,病灶位置:胃体部肿瘤患者8例、全胃肿瘤患者4例、贲门和胃底部肿瘤患者10例、胃窦部肿瘤患者8例,肿瘤分型:I型患者5例、II型患者15例、III型患者1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1~66岁,平均(44.26±1.24)岁,病灶位置:胃体部肿瘤患者7例、全胃肿瘤患者5例、贲门和胃底部肿瘤患者11例、胃窦部肿瘤患者7例,肿瘤分型:I型患者6例、II型患者16例、III型患者8例。

替吉奥胶囊联合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替吉奥胶囊联合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海峡 药学 2018年 第 30卷 第 3期
替 吉奥 胶 囊 联 合腹 腔镜 与 胃镜手 术 治 疗 早期 胃癌 患 者 的效 果 观察
李冬冬,姚 燕丽(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 永城 476600)

摘 要 :目的 探讨替 吉奥胶 囊联合腹腔镜 与胃镜手术 治疗早期 胃癌 患者的近远期效果 。方 法 将 94例 早期 胃癌 患者按 照随机数 字表分 为手
1.4 统计 学分析 将 SPSS 14.0软件 作为统计 学分 析工具 , 计量资料均采用 “X±s”形式描述 ,且均利用 t检 验 ;计数 资料 均采用 “%”形式描 述 ,且均 利用 检验 ;等 级 资料 则利 用秩 和 检验 。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2.1 手术 优 良率 比较 联 合组手 术效果 分布 与手术 组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且 前者 手术优 良率 远高 于后者 (P <0.05)(见 表 1)。
术后 6个月和术后 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O.05),但术后 2年和术后 3年联合组的生存率远高于手术组(P<O.O5)。结 论 将替 吉奥胶
囊联合腹腔镜 与 胃镜 手术 用于早期 胃癌 患者的临床 治疗 中不仅 能够改善 手术效果,还 可提升 生活质 量和远期 生存率 。

关 键 词 :替 吉奥胶 囊;腹腔镜 ;胃镜 ;早期 胃n(% )
联合组 和手术 组 ,联 合组共 有 47例 受试 者 ,其 中男 29例 、女
18例 ,年龄 41—80岁 ,平 均 (56.1±10.1)岁 ,临 床分 期 :I a
期 16例 、I b期 31例 ;手术 组共 有 47例 受试 者 ,其 中男 27
例 、女 20例 ,年龄 40—78岁 ,平均 (55.8±9.9)岁 ,临床分期 :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通讯: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胃肠外科046000摘要:目的:分析对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者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EsD手术治疗。

结果: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失血量等观察组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整块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2组相比差异小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70%、10.81%,P<0.05。

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行EsD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其疗效相当,然而ESD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胃癌;早期;EsD;腹腔镜手术;价值胃癌为近年来高发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与其疾病确诊时的临床分期等因素紧密相关,早期胃癌患者病变范围往往仅仅局限在黏膜层或位于黏膜下层,在该阶段进行妥善诊治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给予早期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切除病灶,取得良好预后,然而该手术的创伤性高,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使得临床应用受限[1]。

近年来微创外科医疗理念不断发展和普及,在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微创手术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如腹腔镜手术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均是具有代表性的微创治疗方案。

以下将进一步探究此两种手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实际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病例选取自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均确诊为早期胃癌,共计74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37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7例;年龄分布于41~83岁,均数(59.8±2.5)岁;肿瘤直径为9.5~22.6mm,均数(14.5±1.6)mm。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8例;年龄分布于42~82岁,均数(59.7±2.6)岁;肿瘤直径为9.3~22.8mm,均数(14.4±1.7)mm。

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魏茂华【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双镜联合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14例胃肠道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双镜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禁食时间均短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创口出血、创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高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治疗中实施双镜联合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手术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患者临床疾病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4【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息肉;早期癌变肿瘤【作者】魏茂华【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肠道息肉是胃肠道临床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如不及时进行控制治疗,将会发展为早期癌变肿瘤[1]。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提升,胃肠道息肉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2]。

临床中针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以内镜为主,但是实际治疗中内镜的应用难度较大。

为此我院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14例胃肠道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胃肠道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双镜联合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14例胃肠道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7例,男28例,女29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39.6±5.2)岁;诊断胃肠道息肉患者39例,早期癌变肿瘤患者18例;研究组57例,男26例,女3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7.8±5.1)岁;诊断胃肠道息肉患者38例,早期癌变肿瘤患者19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