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无种子维管植物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1年《植物生物学》考试试卷(1033)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1年《植物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50分,每题5分)1. 维管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答案:错误解析:维管植物是指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
凡是有维管系统的植物都称维管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蕨类和种子植物,不包括苔藓植物。
2.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极为退化,不能独立生活。
()答案:错误解析:被子植物的配子体极为退化,不能独立生活。
3. 疏花疏果是解决了“源大库小”问题。
()[兰州大学2011研]答案:错误解析:疏花疏果解决了“源小库大”的问题。
4. 液泡具有选择透性,且低于细胞膜。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膜均是由磷脂水分子构成的,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涂层液泡膜也一样具有选择藉性。
但是液泡膜限制离子进出的能力强,选透性高于微管。
5. 子囊果和担子果都是子实体。
()答案:正确解析:子囊体腔菌的子实体又称子囊果。
担子菌的子实体又称列兹涅古瓦通称果。
6. 金缕梅科和杜仲科是单种科。
()答案:错误解析:金缕梅科非单种科。
7. 姜科和兰科植物花的唇瓣都是由雄蕊变态而来的。
()答案:错误解析:8. 水霉和根霉都是由无隔多核菌丝体组成的。
()答案:正确解析:9. 哈钦松学派认为木兰科植物是最原始的。
()答案:正确解析:10.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大孢子叶球,后者有心皮。
()答案:错误解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就主要区别是前者种子凹凸不平,没有果皮包被,后者种子有果皮包被。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初生加厚分生组织答案:初生加厚分生组织又称初生幼苗增粗分生组织,是指在部分单子叶植物茎的纵切面的叶原基和幼叶的下面,有几层扁长形的细胞,和茎表面平行,进行平周分裂的增生细胞,起源于正常散生维管束柱外侧的薄壁组织细胞,使幼茎不断增粗的民间组织。
植物学基础形考册

植物学基础形考册植物学基础作业1绪论第⼀章第⼆章⼀、名词解释1.维管植物P6蕨类植物和种⼦植物的体内有维管组织的分化,统称为维管植物。
2.⾃然分类法P7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程度对植物进⾏分类的⽅法3.双名法P10瑞典分类学⼤师林奈创⽴的植物命名法:属名+种名+命名⼈姓⽒4.孢⼦体在植物⽆性世代中产⽣孢⼦的具⼆倍染⾊体的植物,称为孢⼦体。
5.配⼦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配⼦的具单倍染⾊体数的植物体。
6.世代交替植物⽣活史中,⽆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的相互交替。
7.⽣活史⽣物个体在⼀⽣中所经历的⽣发育全过程。
8.种脐P35种⼦从母体脱离时留下的痕迹9.种⼦休眠P38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却不能萌发的现象10.缠绕茎柔软不能直⽴,以茎本⾝缠绕在他物上⽽上升⽣长的茎类型11.攀援茎柔软不能直⽴,以特有结构攀援他物上升⽣长的茎类型,包括卷须攀援茎、⽓⽣根攀援茎、叶柄攀援茎、钩刺攀援茎、吸盘攀援茎等。
12.复叶P52⼀个也冰上长有两个以上叶⽚的叶称为复叶。
13.叶鞘P49叶基部扩⼤包围茎秆的部分。
14.分蘖P47⽲本科植物的⼀种分枝⽅式:⽲本科植物⽣长初期,茎的节短且密集于基部,每节⽣⼀叶,每个叶腋有⼀芽;当长到4-5⽚叶时,有些腋芽开始活动形成分枝,同时在分蘖节处向下形成不定根,这种分枝⽅式称为分蘖。
15.⼆强雄蕊P57雄蕊4枚,⼆长⼆短。
16.四强雄蕊雄蕊6枚,四长⼆短。
17.单体雄蕊雄蕊群所有雄蕊的花丝结合成⼀体,花药离⽣。
18.⼆体雄蕊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两组19.多体雄蕊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四组以上的统称为多体雄蕊20.聚药雄蕊花丝分离,花药连合⽣长21.单雌蕊P58⼀朵花中的雌蕊只由⼀个⼼⽪构成,成为单雌蕊。
22.合⽣⼼⽪雌蕊(复雌蕊)各个⼼⽪互相连合,组成⼀个雌蕊边缘胎座23.边缘胎座1⼼⽪1室⼦房,胚珠着⽣于⼦房的腹缝线上24.侧膜胎座P602⼼⽪以上合⽣⼦房,胚珠沿腹缝线着⽣25.中轴胎座多⼼⽪多室⼦房,腹缝线在中央连合成中轴,胚珠着⽣于中轴上26.下位⼦房整个⼦房埋于杯状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花的其他部分着⽣于⼦房以上花托的边缘上。
植物学名词解释

藻殖段:两个死细胞或者隔离盘之间的物质即藻殖段。
梯形接合:是水绵属植物有性生殖方式,相邻两条水绵丝状体相对细胞的一侧向外突起形成结合管。
外观上很像梯子,故称梯形结构。
菌丝:构成真菌的细丝是由场馆的细胞组成。
菌丝体:分枝或不分枝,有隔或无隔的菌丝交织在一起组成菌丝体(一个植物体所有菌丝的总称)子实体:许多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具有固定形状和结构的产生孢子的菌丝体成为子实体。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
同配生殖:由形态、大小和行为方式相思的配子的融合。
异配方式:这种生殖类型中,两种配子形态相似,大小和行为方式不同。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
有胚植物:高等植物在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有组织分化,生殖器官为多细胞,合子发育时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所以又叫有胚植物。
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有维管系统,所以两者合成维管植物。
隐花植物:因不开花不结果所以叫隐花植物。
孢子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都是用孢子繁殖所以叫孢子植物。
卵式生殖:大配子不在游动形成卵,小配子可游动生成精子,卵和精子大小、形态均不同,这样的两个配子融合。
颈卵器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而裸子植物也具有退化的颈卵器,因此三者合成为颈卵器植物。
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群种内个体间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指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在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形态结构造成生理功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该种群就爱称为某种植物的一个亚种。
变种:在同一生态环境的某些植物,在形态分布及生态等方面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则这些植物为原植物的变种。
变型:在形态变异,但看不出存一定的分布,仅是零星分布的个体。
品种: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人类所发现的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的变异植物。
双名法:每种植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文组成,第一个单词是属名,为名词。
给植物分类

给植物分类
植物是指那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不具有运动能力的生物,是
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和
遗传关系,可以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下面将逐一介绍几大主要分类。
1.维管植物:维管植物是指具有纤维素质壳的细胞组成的导管,
在植物体内形成支持和输送水分及养分的系统,使得这类植物能够呼
吸和供给营养。
维管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
物包括松树、石松、铁索梅等,被子植物则包括花草树木等。
2.非维管植物:非维管植物则包括苔藓和蕨类植物等,缺少导管
和木质部,因此不能形成坚强的支持和输送系统,它们广泛分布于湿
地和热带雨林等环境中,有些种类可以作为地被植物使用。
3.单子叶植物:以单子叶为特征的植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莲藕等,它们的叶子呈条状或椭圆形而且并列排列,还有它们的
生长点在叶基部,新的叶子从基部长出,与叶柄呈V型。
4.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则特别常见,包括了几乎所有的花卉、果树和蔬菜等,这类植物的特征是叶子分成两半,呈对称形状,叶脉
呈网状分布,花多数是由四个或者五个花瓣聚形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注意到植物所属的种类、科和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我们对其生长和管理方式的了解,所以掌握植物分类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维管植物名词解释

维管植物名词解释维管植物是指具有维管束系统的植物,包括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维管束系统是由导管和木质部组成的,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木质部则提供支持和保护作用。
导管是维管植物中的重要器官,它们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导管分为两种类型: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的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它们是由木质素和纤维素等物质构成的。
韧皮部的导管则负责有机物质的运输,它们由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构成。
木质部是维管植物的另一个重要器官,它们提供植物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木质部由木质素和纤维素等物质构成,这些物质使得木质部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
木质部分为两种类型:原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是由幼嫩的植物细胞分化而来的,它们主要负责植物的支撑和保护。
次生木质部则是由成熟的植物细胞再生而来的,它们主要负责植物的增粗和增强。
维管植物的种子是它们繁殖的重要方式之一。
种子是由植物的胚珠和雄性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
种子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三部分,种皮是种子的外层,它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胚乳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储存了种子所需的养分;胚芽则是种子的发芽部分,它包括了植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特征。
蕨类植物是另一类重要的维管植物,它们具有类似于种子植物的维管束系统。
蕨类植物的导管和木质部构成了叶脉和茎,它们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和支持作用。
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繁殖和无性生殖,孢子繁殖是指通过孢子繁殖新的蕨类植物;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根茎、匍匐茎等器官繁殖新的蕨类植物。
维管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植物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等,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维管植物的研究和保护,保护好维管植物,也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维管束植物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主要生活在陆域环境,通常这些植物是绿色植物、具有胚胎且个体较高大。其体内具专 供运输物质的组织,液体在这些组织中可作快速的流动,而达到运输的目的,这些组织就是维管束组织。因此,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又被称为维管束植物或高等植物,而苔藓、地衣、菌类、藻类植物则被称为非维管束植物或 低等植物。
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毯果状(strobiliform),称孢子叶毯。孢子叶毯单生或多个聚生成各式毯序,通常都 是单性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雄蕊)聚生成小孢子叶毯(雄球花),每个小孢子叶下面生有贮满小孢子(花粉) 的小孢子囊(花粉囊)。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它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都比裸子 植物复杂。根、茎、叶的内部组织结构更适应于各种生活条件,生殖器官也具有更成功的繁殖能力,所以,自新 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现已知的被子植物约有1万多个属,20多万个种,种的数量占植物界的一半 以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而且,如今仍不断有新的种类被发现;在台湾则约有4000多种。
2.被子植物的胚珠是包藏在由单一个心皮(大孢子叶)或由几个心皮结合而闭合起来的子房之内,比裸子植 物的开放心皮和胚珠裸露要复杂而完善得多。
维管植物

单中柱:中央圆柱状木质部,外为圆筒状韧皮部 星状中柱
编织中柱
管状中柱(siphonostele):中央具髓,蕨类植物
双韧管状中柱
外韧管状中柱
网状中柱(dictyostele):真蕨类植物 真中柱(eustele):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散生中柱(atactostele):单子叶植物
横切面上看,中柱的木质部、韧皮部被分割成一束;每一束中 央为木质部、韧皮部包围一周,韧皮部多围为内皮层。
在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之间有一些特殊 类型: ① 多体中柱:柱心为多个单体中柱; ② 多环管状中柱:两个或两个以上呈同心环状排列的 管状中柱; ③ 多环网状中柱:两个或两个以上呈同心环状排列的 网状中柱; ④ 具节中柱:具关节结构的中柱,在节间处存在中央 空腔和原生木质部空腔而在节处则为实心,蕨类木 賊属(Happochaete)
1、 原生中柱:
(1)单中柱(单体中柱):中央由圆柱状木质部组成,无髓部,
外侧为圆筒状韧皮部,最简单,最原始的中柱类型,最早见
于泥盆纪化石中。 (2)星状中柱:木质部向四周长出辐射排列的脊状突起。 (3)编织中柱:木质部的中柱分裂成许多小而分离的片状,互 相平行或辐射状排列,其间为韧皮部,木质部、韧皮部镶嵌 排列。 原生中柱常见于裸蕨、石松及其它一些植物的幼茎中,有时 见于根中。
中柱类型横剖面图解
4、真中柱:木质部和韧皮部
并列成束,多个束形成一
圈,由外韧管状中柱形成。
多数裸子植物多数被子植 物的种属此类。 5、散生中柱:木质部、韧皮 部并列成束,散生于茎内, 韧皮部在外侧。主要存在 于单子叶植物中。
中柱类型的发生、分化及演化,与髓的形成作用密切 相关
10.1非维管植物

1)通过叶状体或个体局部死亡而以类似分株的方式 )通过叶状体或个体局部死亡而以类似分株的方式 叶状体或个体局部死亡而以类似分株 2)产生各种形式的无性胞芽 )产生各种形式的无性胞芽
1.体型: 1.体型: 叶状体 体型 2.假根: 2.假根: 单细胞 假根 细胞中有叶绿体, 3.孢子体特点: 3.孢子体特点: 孢子体特点 细胞中有叶绿体,似动物角 孢子体世代为两个世代提供养分
100种 100种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五、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所有植物的生命周期由两个世代交替过程所组成
孢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 孢子(
In:三纲——苔纲、角苔纲、 In:三纲——苔纲、角苔纲、藓纲 ——苔纲 1.植物比较矮小: 不具备维管组织 1.植物比较矮小: 不具备维管组织 植物比较矮小 2.物质运输的方式:渗透扩散 2.物质运输的方式: 物质运输的方式 3.生活环境:潮湿地带或热带雨林 3.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 为主, 4.生活史 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为主 生活史: 4.生活史: 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为主,孢子体 寄生在配子体 配子体上 寄生在配子体上,后者提供各种养分 5.受精:两性器官:精子器( 5.受精:两性器官:精子器(♂:精子)和颈卵器 受精 );因为其受精作用需要连 (♀:卵细胞);因为其受精作用需要连 续不断的水膜
苔纲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三、苔纲植物的适应性特征:地钱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1.体型:身体扁平,较小, 1.体型:身体扁平,较小,茎叶体苔和叶状体苔 体型 2.假根: 无色, 2.假根: 无色,单个束状细胞 假根 3.分布: 丛生 3.分布: 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0种 1150种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四、楔叶纲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木贼
1.茎 1.茎: 分节、起棱、中空 分节、起棱、 2.叶 2.叶: 小型鳞状轮生叶 3.生殖结构 生殖结构: 3.生殖结构: 孢子叶球, 孢子叶球,球果生长在不进行 光合作用的茎顶端
孢子 叶球
15种 15种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五、真蕨纲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桫椤
1.大小: 1.大小: 差异大 大小 2.孢子体: 2.孢子体:三部分 孢子体 根状茎:具有储存淀粉的功能 根状茎: 根:从根状茎的节上开始生长 复叶,由羽叶和叶柄组成, 叶:复叶,由羽叶和叶柄组成,有分支叶脉 3.生殖结构 孢子囊群(叶的背面) 生殖结构: 3.生殖结构:孢子囊群(叶的背面) 11,000种 11,000种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二、裸蕨纲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松叶蕨
1.植株: 有茎,假根, 1.植株: 有茎,假根,无叶 植株 2.孢子囊: 枝端, 2.孢子囊: 枝端,圆形 孢子囊
6种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石松/ 三、石松纲植物的适应性特征:石松/卷柏
1.生殖结构: 1.生殖结构: 生殖结构 孢子叶球,棒状或穗状 孢子叶球, 2.茎 2.茎: 茎,向上或匍匐生长 3.根: 从茎的基部开始 3.根 生长 4.叶 4.叶: 小型
§10.2 无种子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
GAC
回顾1: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回顾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原丝体 单倍 体孢 子n 孢子 体 配 子 体 幼小孢 子体 受 精 雌雄配 子体
在颈卵器中,合子发育成胚,再逐 在颈卵器中,合子发育成胚, 步发育成孢子体
颈 卵 器
精 子 器
颈卵器
精子器
一、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无性生殖
苔藓植物:环境干燥时会断裂成碎片, 苔藓植物:环境干燥时会断裂成碎片,环 境适宜时重新生成新的原丝体和配子体。 境适宜时重新生成新的原丝体和配子体。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利用根状茎无性繁殖
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蕨类植物的是( 1.下列不是蕨类植物的是( A ) 下列不是蕨类植物的是 A.地钱 B.石松 B.石松 C.桫椤 D.木贼 A.地钱 C.桫椤 D.木贼 2.右图中表示的是 右图中表示的是( 2.右图中表示的是( B ) A.叶状体 B.原叶体 C.假根 D.原丝体 C.假根 D.原丝体 A.叶状体 B.原叶体 3.右图中表示的世代是( 3.右图中表示的世代是பைடு நூலகம் B ) 右图中表示的世代是 A.孢子体 B.配子体 C.双倍体 D.孢子 A.孢子体 B.配子体 C.双倍体 D.孢子 4.右图中不含有的是( D ) 右图中不含有的是( 右图中不含有的是 A. 颈卵器 B. 精子器 C.假根 D.孢子囊群 假根 孢子囊群
5.右图 中表示的结构是( C ) 右图2中表示的结构是 右图 中表示的结构是( A. 原叶体 B. 精子器 C. 颈卵器 D. 原丝体 6. 右图 中?表示的细胞是( A ) 右图2中 表示的细胞是( A. 卵细胞 B.精子 C.体细胞 D.双倍体孢子 精子 体细胞 双倍体孢子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蕨类植物的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