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物(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森林科普知识

森林科普知识

森林科普知识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氧气和天然资源,也扮演着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森林的科普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关注这片绿色的宝地。

一、森林的定义和分类森林通常指的是由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组成的一片较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根据树木的类型和气候条件,森林可以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

针叶林主要由针叶树组成,如松树、云杉等;阔叶林则由阔叶树组成,如橡树、枫树等。

二、森林的重要性1. 产生氧气: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2. 保护水源:森林可以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

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吸收雨水中的有害物质。

3. 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它们在森林中找到食物、避暑和繁殖。

森林的破坏将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4. 控制气候: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水蒸气,调节气候。

森林还可以减少地球表面的温度,缓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5. 提供天然资源:森林是重要的木材、纤维和药物来源。

此外,森林还提供了食物、栖息地和其他非木材产品。

6. 改善人类健康:森林中的树木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以净化空气,改善人类的呼吸系统健康。

此外,森林还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森林面临的威胁1. 森林砍伐: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森林火灾,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公顷的森林消失。

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壤贫瘠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2. 城市化和农业扩张:城市化和农业扩张导致了大量的森林破坏和碎片化,使得森林生态系统难以恢复和维持。

3. 非法伐木和盗猎:非法伐木和盗猎活动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4.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森林干旱和病虫害的增加,使得森林面临更大的威胁。

四、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和措施1. 加强森林保护意识:人们应该意识到森林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森林保护行动中。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园林树木是指被用于园林景观中的各种树木植物的总称。

树木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氧气、吸收噪音等作用。

由于树木种类繁多,因此对园林树木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下面将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及相关的名词解释。

一、树木的习性分类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落叶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有叶子,但在秋季时会逐渐脱落。

这种树木的枝干高挺笔直,经常可以看到高大的落叶乔木如枫树、榉树等,它们在秋天将园林装点得五彩斑斓。

2. 常绿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保持绿叶,如松树、柏树等。

常绿乔木给园林带来了一种恒久不变的绿色,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稳定和有序。

3. 软木树:这类树木的树皮比较软,可以剥离,例如橡树、杉木等。

软木树具有良好的保温和吸音效果,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常绿灌木:这类树木比起乔木来说形态较矮小,且呈丛生状,如常绿矮杉、红叶珊瑚等。

常绿灌木可以作为园林的隔离屏障,增加私密性,并形成有趣的景观。

5. 人工品种:这类树木是对某些树种进行改良培育得到的人工品种,如花冠花瓣丰满、花色艳丽的园艺树种。

这些人工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植物的品种,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二、树木的生态分类根据树木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以及生长环境的要求,可以将树木分为以下几类:1. 广域树种:这类树木生长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如松树、槐树等。

广域树种通常树形整齐,经济效益较高,在园林中广泛种植。

2. 局域树种:这类树木对土壤、气候和湿度等因素的适应性较差,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例如水生植物、荒漠植物等。

局域树种常常用于特定的景观区域,可以增加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3. 群落树种:这类树木喜欢生长在密集的森林群落中,它们彼此间会互相依存和支撑。

群落树种有助于固定土壤,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例如竹子、柳树等。

4. 植猴树种:这类树木常常被动物视为食物来源,它们的果实、叶子、树皮等部分都具有较高的食用或药用价值。

园林植物的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的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的名词解释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中使用的植物,旨在美化环境、增加自然氛围和提升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品质。

这些植物可以包括树木、灌木、草本、花卉和其他植物形式。

1. 绿化树木绿化树木是园林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通常具有高大的体积和壮观的树冠。

这些树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庇荫和净化空气。

著名的绿化树木包括梧桐、法桐、香樟和松树等。

2. 街头花卉街头花卉是在城市的街道和公共场所种植的花卉植物。

这些花卉通常以鲜艳多彩的花朵和丰富的花期而受人喜爱。

常见的街头花卉包括康乃馨、丁香、郁金香和牵牛花等。

3.观赏花草观赏花草是以其较小的体积和美丽的花朵而闻名的园林植物。

它们通常用于装饰花坛、花池和庭院等区域。

观赏花草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玫瑰、牡丹、向日葵和菊花等。

4.攀爬植物攀爬植物是能够攀爬墙壁、栅栏和其他结构的植物。

它们以其华丽的攀爬方式和叶片的密集结构而受人喜爱。

常见的攀爬植物包括藤蔓、爬山虎和常春藤等。

5.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水中或靠近水边的植物。

它们适应于湖泊、池塘和水道等水域环境。

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减少水污染,提供生物多样性和增加水域景观的美感。

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荷花、睡莲和香蒲等。

6.灌木灌木是一种比树木矮小但比草本植物更高大的植物。

它们通常具有分枝和丰富的叶片,可以形成较为密集的绿色屏障。

灌木不仅可以提供庇荫和隐私保护,还能改善环境声音和空气质量。

常见的灌木包括花楸、金叶女贞和紫叶李等。

7.森林植被森林植被是指生长在森林中的植物群落。

这些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植被通常分为苔藓植被、地被植被和乔木植被三层。

它们合作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保护了土壤和水源,并提供了众多的资源。

著名的森林植被包括杉木林、橡树林和松树林等。

园林植物的使用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可以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让人们在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这些植物还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一章 森林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森林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森林的基本知识一树木的基本知识木本植物分两类:乔木和灌木1 乔木和灌木的定义(1)乔木: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

(2)灌木: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

2 两者的区别(1)高度;(2)主干是否明显。

3 乔木的基本构造粗略的可分为:树根、树干(Stem)、树冠(Branch) 。

详细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其中,根、茎、叶被称为树木的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被称为树木的繁殖器官。

(1)根的分类和结构(2)茎的分类和结构其中,木质部还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3)叶的分类和结构(4)花的分类和结构(5)种子的分类和结构4树木的生长发育树木的生长包括其高生长、直径生长和材积生长。

树木的发育包括:幼年期:从种子发芽到树木的第一次开花结实这一段时期,称为幼年期;青年期:从树木的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大量开花结实之前这一段时期,称为青年期;壮年期:从树木大量开花结实之前到结实开始下降这一段时期,称为壮年期;衰老期:从树木结实开始下降直至枯死这一段时期,称为衰老期。

二森林资源(Forest resources)的概念1 广义: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于森林、林木、林地而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

2 狭义:指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

三森林(Forest)的概念1 森林的概念森林是一个以乔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面积、空间和密度;在林木之间,林木与各种生物之间,以及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并能影响周围环境的不断发展的统一体。

2森林的特点(1)寿命长:几十到几百年。

(2)成份复杂:植物(乔、灌、草、层间植物)、动物、微生物(菌类)。

(3)体积庞大(占有一定的面积和空间)、类型多样。

(4)具有天然更新能力,也可以人工栽培。

(5)森林内部及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6)森林是一个植物群落,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3林木生长在森林里的树木包括立木和倒木,其中立木分为活立木和枯立木。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 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 以上 ( 含0.2)的乔木树种( 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 1 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 2 厘米 ( 含 2厘米 ) 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 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 ~ 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 3 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 ( 含经济灌木树种 ) 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 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 (3 年内 ) 未成林地和封育 (5 年内 ) 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20120610)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20120610)

《森林环境》各单元部分练习的参考答案1单元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森林林分郁闭度密度(二)填空1.森林的组成,主要就是指乔木树种的组成,根据树种组成,可将森林划分为单纯林和混交林。

2.森林的层次是指森林中各种植物成分所形成的垂直结构,通常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三个基本层次。

3.按照林层或林相一般可将森林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4.森林中生长着一些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如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等,称其为层间植物或层外植物。

5.按照森林的起源,可将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类。

6.森林按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7.通常将生态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1.大量树木聚合在一起就是森林。

(×)2.森林是受环境强烈影响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森林。

(√)3.人工林有较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比较均匀整齐,树种较单纯,多为单纯林。

(√)4.北方寒冷的地区易于形成复层林,温暖湿润的南方易形成单层林。

(×)5.天然林不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6.林分密度大,其郁闭度也大,但郁闭度大的林分,其密度有时并不大。

(√)7.不同树种,龄级期限的长短是不同的,主要是根据树木生长的快慢确定年龄范围。

(√)8.在相同年龄时,林分越高,说明立地条件对该树种越适合,林地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地生产力越高。

(√)9.一般按林分平均高(H)和林分年龄(A)来确定森林的地位级。

(√)10.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有规律的联系和统一。

(√)11.有垂柳生长的地方,常常指示其生长环境的土壤水湿,表示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四)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 A )的树干,一般高大、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长,树冠较小,且多集中于树干上部。

森林培育重点整理

森林培育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1、林木生长: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2、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3、森林生产力:是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

分为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

4、森林生产潜力: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称为气候生产。

5、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真县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有值力。

包括天然林的培育、次生林的经营和人工林的培育6、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0.0667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米以上(含2米)的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米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m米以上的林带。

7、森林资源:包括林木、林地在内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它环境资源。

其中林地为基础,林木为主体。

8、天然林:通过自然力量形成的森林。

9、人工林:利用人类的力量形成的森林。

10、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11、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12、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得的高产水平。

13、林种:按照森林功能而划分的森林种类。

14、林业区划: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分别研究其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林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探索其允许的或可能的林业生产规模、最佳布局和对现状进行调整的必要措施。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森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植物组织。

维管束(vascular bundle):是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叶和幼茎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

胞间连丝(plasmodesma):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

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一连接两细胞内质网的连丝微管。

分生组织(meristem)定义: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原生质(protoplasm ):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

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脂质。

原生质分化产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个原生质团。

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组成。

原生质体(protoplast )定义: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真菌或细菌细胞。

细胞器(organelle):细胞器是细胞内各种膜包被的功能性结构,是真核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之一。

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

其中,叶绿体和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第二单元: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植物根的总合称为根系。

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定根:主根,侧根和纤维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胚根生长出来的,有固定的生长部位。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是植物的茎或叶上所发生的根。

大多数情况下,不定根的发生是由于植物器官受伤或激素、病原微生物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因此表现为植物的再生反应。

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植物的胚、茎端或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的结构。

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组织组成。

初生结构是低等维管植物和草本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吸收、光合、蒸腾和生殖等重要功能。

次生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裸子植物,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某些蕨类植物中,由根和茎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产生的结构。

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 ):定义:位于叶子表皮下方排列整齐的一层或多层柱状细胞。

含叶绿体多。

【栅栏组织(palisade cell),又称栅栏细胞或栅状细胞,是叶肉组织中的一群细胞。

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片之中。

乃因应光合作用而特化出来的细胞。

1. 属于薄壁细胞--利于各种物质的进出,特别是使植物易于吸收光线。

2. 内含大量的叶绿体。

3. 各个细胞排列紧密,呈现栅状,即其名称之来由。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殖器官单雌蕊:根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和结合方式不同,又可将雌蕊划分为单雌蕊和复雌蕊两大类。

在一朵花中仅由一个心皮组成的称为单雌蕊,多数雌蕊群有多个心皮。

复雌蕊:一个复雌蕊的心皮数目常和花柱、柱头、子房室等的数目以及果实外形或开裂情况相关,因此可借此判断复雌蕊的心皮数目,但不能作为绝对的判断标准。

真果: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这类果实称为真果.真果的结构比较简单,外为果皮,内含种子。

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

【真果与假果的区别在于假果的果实还包含由花托,雌蕊,花被基部发育而成的部分。

】单果:由一朵花的一个成熟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

(按照果实的形成特点,可以把果实分为三大类: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的质地和结构不同,又可把【单果】分为(肉质果)和(干果)两类。

聚合果:是指一朵花的许多离生单雌蕊聚集剩余花托,并与花托共同发育的果实。

聚花果:又称花序果、复果(multiple fruit),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

区别:(聚花果)也称花序果、复果,是指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聚合果)是果实的一种也称作聚心皮果,指单一果实由两个或多个心皮及茎轴发育而成。

完全花与不完全花:根据花的构造状况,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在一朵花中,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花第四单元:植物的呼吸作用自由水(free water):又称体相水,滞留水。

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

束缚水(bound water):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不能自由移动,具有较低的蒸汽压,在远离0℃以下的温度下结冰,不起溶剂作用,并似乎对生理过程是无效的水。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

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指有机碳化合物经彻底或者不彻底氧化,所脱下来的电子经部分电子传递链,最后传给外源的无机氧化物(个别是有机氧化物)并释放较少能量。

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一种方式第五单元: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是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它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光化学反应。

光合链(photosynthetic chain):光合链,即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链。

由光合作用的原初光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电子在众多的电子传递体中,按氧化还原电位顺序依次传递的途径。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 TP的过程称光合磷酸化。

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 ):是所有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该处“细胞”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但并非所有这些细胞都能运行完整的光呼吸)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

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

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是指光合作用的固定二氧化碳(或产生氧)的速度。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所谓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

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累积干物质。

第六单元:植物的水分代谢水势(water potential ):定义:在恒温恒压下,一偏摩尔溶积的水与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

渗透作用(osmosis):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吸胀作用(imbibition):亲水凝胶吸附水分子,并使其膨胀的过程。

第七单元:植物的矿质营养微量元素:植物体除需要钾、磷、氮等元素作为养料外,还需要吸收极少量的铁、硼、砷、锰、铜、钴、钼等元素作为养料,这些需要量极少的,但是又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元素,叫做微量元素。

第八单元: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乙烯(ethyne,ETH)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

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

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和脱落等。

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length of day and night)。

也有人给光周期现象下了个广义的定义,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而控制生理反应的现象。

营养生长(vegetative growth ):定义:植物营养细胞的增殖生长。

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

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等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