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使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2.园林:在一定的地块内,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3.温度的三基点:每种植物生长发育都有最低、最适、最高温度,这就是温度的三基点。
4.秋色叶树:凡在秋季叶子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
5.常色叶树: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片常年呈异色,而不必分春秋季的来临,特称为常色叶树。
6.纯式花相:指树木在开花时,叶片尚未展开,全树只见花不见叶的表现形貌。
7.衬式花相:指树木在展叶后开花,全树花叶相衬的一类表现形貌。
8.适地适树:是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各生态环境条件来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9.花坛: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10.花境: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是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11.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12.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攀缘植物来美饰建筑物的一种绿化形式,由于这种绿化是向立面发展,所以叫做垂直绿化。
二.判断题:复习资料第一章P68――――1,3,4,7。
复习资料第二章P71――――4,5,7,10。
复习资料第三章P73――――2,3,4,6,7,8,9,11。
复习资料第四章P75-P76――――1,2,3,4,5,6,7,8,9,10,11,12,13,14。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目标和环境要求,在园林空间中规划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色彩、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达到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综合。
1.合理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基于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念和目标,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需求,尊重自然法则,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要尽量选择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序列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变化规律,将植物按照个体和群落的大小、形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特征进行序列排列,营造出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4.色彩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理,将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色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5.形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形态的协调和变化,将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园林造景风格相统一,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6.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植物,如防风、遮阳、净化空气等。
7.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价格、生长维护成本和景观效益,选择适合园林预算的植物,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8.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选择容易繁育、生长迅速、抗病虫害、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植物的损耗和更新成本。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但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原则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衡和选择,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效益。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园林设计是一门涉及景观规划、植物配置、园艺技术、土地利用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它包含了丰富的专业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
1.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指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园林布局、景点区位、人流动线、功能分区等,以达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满足人们需求的目的。
2.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合理选择和布局植物种类和数量,使其能够美化环境、营造景观效果、满足功能需求。
3.园艺技术:园艺技术是指园林设计中所涉及的植物种植、养护、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它包括了土地改良、播种、施肥、灌溉等种植技术,以及修剪形态、修剪周期、病虫害识别等养护技术。
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将园林设计应用到具体的土地上,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园林建设和功能需求。
它包括对土地的分析评估、功能要求、设计方案、施工技术等。
5.景点区位:景点区位是指在园林设计中确定景点所在的位置和布局。
它需要考虑景点的核心功能、景观效果和人流分布等因素,以便营造出良好的游览体验和景观效果。
6.人流动线:人流动线是指游客在园林设计中的行走路线。
它包括主要通道、观景点、休息区等位置的连接,需要考虑人流量、游览顺序、景点流线、安全和便利等因素。
7.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指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园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比如游览区、休闲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区等。
它可以根据园区的整体布局、景观要求和人流分布等进行合理划分。
8.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指在园林设计中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植物、鸟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它包括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手段,以保护珍稀植物、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9.环境美化:环境美化是指通过园林设计,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营造美丽和舒适的园区。
它可以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规划、景点布局等手段,创造出有特色和魅力的景观效果,使人们身心舒畅。
10.景观效果:景观效果是指园林设计所创造的美学效果和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经济研究分类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经济研究分类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指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和环境条件,在园林中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植被布置,以达到美化环境、营造景观氛围的目的。
植物的配置需要考虑其功能、观赏价值、生态特性和适应性等因素。
根据经济研究的分类,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经济价值类:这类植物主要是指具有经济效益的植物,如果树、经济林木等。
它们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为人们提供食物、木材等物质资源。
2. 观赏价值类:这类植物主要是指具有美丽花朵或独特形态的植物,如花卉、观赏乔木、观叶植物等。
它们被用于增添园林景观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3. 生态功能类:这类植物主要是指具有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如防风固沙植物、净化空气植物、保护地下水植物等。
它们在园林中的配置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 文化价值类:这类植物主要是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植物,如传统园林中常见的古树名木、文化园林中的特色植物等。
它们的存在可以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
当进行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上述不同类别的植物,以达到综合利益的平衡和最佳的园林效果。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及意义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及意义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使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园
与“鱼”景。
也有不少以专类植物为主的公园,如成都望江公园,面积11.8hm2,是我国最大的竹景为主的公园,全园以乡土竹种——慈竹为主,辅以刚竹、毛竹、观音竹、苦竹、孝顺竹、佛肚竹、箬竹等,形成美丽的竹景特色。
桂林七星公园以桂花为主进行植物造景,全园遍植桂花,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及
丹桂等品种,仲秋时节满园飘香。
植物除了能创造人类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的生态环境。
随着世界人口密度的加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城市中建筑林立,工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正在污染着环境;城市温室效应愈来。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
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中文名园林植物配置外文名LandscapePlantingArrangement类型材料作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材料配置分类植物间配置;园林其他要素间配置园林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建筑、水的搭配: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
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
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
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
1、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
园林植物配置

1.园林植物配置:利用职务并结合其他素材,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出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及发挥生态功能的需要。
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景观作用、生态作用、社会作用、经济效益。
3.空间类型: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动态空间。
4.香花植物:丁香、桂花、月季、玉兰、樱花。
5.植物配置当下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存在问题,1.忽视了植物配置的作用;2.过度种植,盲目移植3.过分重视,过分修剪成规则几何形态。
发展趋势:1.乡土景观或乡土植物的配置应用;2.生态景观与生态廊道的提出;3.自然式植物配置6.相生植物:玉米大豆、牡丹芍药、紫罗兰葡萄;相克植物:栎树榆树;葡萄花椒。
阳性植物:木棉,芒果,杨、柳、桦、油松;阴性植物:红豆杉,铁杉,三尖杉、麦冬、吉祥草。
耐干旱:垂柳,石楠,紫藤;耐水湿:垂柳、旱柳、紫藤。
既耐旱又耐水:松柏类、垂旱柳。
7.植物配置中艺术原理的应用:1.统一的原则,品种,重复配置; 2.调和的原则;3.均衡的原则;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5.比例和尺度的原则。
8.植物配置的应用形式:孤植:构图的中心,体现个体美,诱导树(河流河泾的转弯处)如,雪松银杏玉兰。
对植:构图的起点。
纪念性(常绿尖叶树种,如松柏。
)入口(桂花。
广玉兰、银杏、国槐龙爪槐);丛植,体现群体之美,要求,平面为林缘线设计,立面为林冠线设计,列植,群植。
9.花坛:按照整形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园林设施。
按形态分,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按表现形式分,花丛花坛和模纹花坛。
大小,广场的1\3到1\5,高度,直径的1\4到1\6。
颜色,红白黄。
10.花镜:以树丛、树群、矮墙、绿篱或建筑物作为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
11.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安全性、实用性、宜人性、私密性、公共性、边界性。
12.树形的应用:伞形树:龙爪槐;卵圆形:法桐13.道路绿化重要性:1人流、车流进行分流。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园林植物造景是指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进行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景观环境。
以下是一些园林植物造景常用的名词解释:1. 景观设计: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布局和组合,以及地形、水体、建筑等元素的调配,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景观环境。
2. 植物配置:指选择适合特定场地和气候环境的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3. 主景:在设计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景观元素,通常体现为树木、灌木等高大的植物。
4. 辅助景:在主景的基础上设置的低矮植物景观,如花坛、花境等,用于衬托主景,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5. 场地改造: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包括平整地面、开挖水体等,以适应植物造景的需要。
6. 绿化工程:通过在场地中植入植物,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美化景观的工程。
7. 植物材料:选择用于造景的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坪等,根据其特点和用途进行合理配置。
8. 植被覆盖率:指植物在场地上所占据的面积比例,一般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景观设计的效果。
9. 通道设计:指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设置的人行道、小道等通道,以便人们游览和观赏景观。
10. 配墙绿化:指在围墙、护坡等建筑结构上进行绿化,增加周围环境的美感和生态效益。
11.花坛绿化:指在园林场地中设置的盛放花卉的矮墙或花盆,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
12. 园林配套:指园林植物造景中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如灯光、喷泉、休息座椅等。
13. 异速生长:指在植物造景中,为了增加立体感和层次感,选择具有不同生长速度的植物进行搭配。
14. 配色原则:在园林植物造景中,通过选择适合的植物颜色和搭配方式,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
15. 水景设计:将水体(如池塘、溪流等)融入到园林植物造景中,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动态效果。
以上是园林植物造景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这些名词在中小型园林设计中会经常用到,通过使用合适的植物材料和艺术手法,可以创造出美丽而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造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美学功能,配置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造景的类型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3美学法则: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4. 植物造型: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者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
5植物造景的科学原则:A遵循生态学原则(适地适树、乡土树种、群落、竞争与演替):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来外来数种: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
实用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吸尘杀菌、绿化欣赏等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代表性强:能够体现当地植物区特色;文化性强:历史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乡土树种繁殖容易、生产快、应用范围广,安全、廉价、养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设计中比例不应小于70%。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B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C园林绿地总体布局一致,与环境协调D植物栽植要有合理的密度E遵循艺术规律F遵循植物的功能属性的原则G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的原则
6植物的属性:植物的精神属性美:承载中国文化传统(松:长生不老;桂:祥瑞植物)植物的功能属性美:(一)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素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获取太阳能,并使之能为食物链所用(二)杀菌(三)通风防风(四)净化污水(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水(七)减弱噪音(八)改善小气候(九)保持水土
植物的空间属性美:利用植物创造空间和组织空间、拓展空间。
植物的观赏属性美:a植物的造景功能(主景、障景和引景、框景与透景)b植物的统一和联系功能c植物的强调和标示功能d植物的柔化功能
简答绘图
1植物与其它造景元素的关系(绘图说明)
建筑与植物的关系:A植物陪衬建筑,突出主体建筑B建筑与植物组成和谐的山水气氛C植物丰富建筑的立面、平面构图艺术D植物季相的变化使建筑赋予活泼生动E植物与建筑组成具有意境的空间F通过植物的陪衬烘托,增加建筑空间景深G通过漏窗洞沟通室内外H植物与建筑具体应用方式
水体与植物的关系:植物增加水体静态美感、幽静、幽深、含蓄为主。
植物配置常突出山体形态,或利用植物配置区别水面空间。
植物与场地:A垂直绿化B弱化C广场栽植
2各类型植物在空间层次上的作用及用法
层次指构成植物群落的各水平层。
大中型树木:其树干暗示空间,但却不围合空间,它们构成的空间有冠盖,没有围墙,从水平视线上,视野开阔。
乔木可作为主景,也可以构筑室外空间的顶棚,这样的空间像户外入口门廊、户外起居及娱乐空间,作如人休息、放松、聚会的好地方,树木的空间间距、树冠的冠幅、树木分枝点的高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会影响室外空间的顶面围合程度。
乔木处于主景位置乔木形成顶棚
高灌木构成视线的屏障或通过自身与其他植物相结合形成围合空间。
高灌木可以构成视线的屏障高大灌木形成封闭空间
矮灌木在相邻空间设有屏障的情况下暗示了空间的分离。
上图
地被植物是指高度不超过1英尺的藤蔓植物,低矮的1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它们同样能暗示空间的边界。
地被植物暗示空间的变化
复杂的植被用以增加单调
组合的多样性。
地被植物与灌木、乔木的
作用有所不同
3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纹理)是指植物直观的光滑或粗糙程度,它受到植物叶片大小和形状、枝条的长短和疏密及干皮的纹理等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质感粗糙的植物特点:叶片大、枝干大、分枝少、生长习惯宽松,与质感细腻的植物组合时,它们占主导地位,可作焦点,质感粗糙的植物往往可使景物趋向赏景者,从而造成某种幻感,使空间显得狭窄和拥挤,因此狭小的空间,必须慎用。
中等质感的植物常作为背景反衬那些质感细腻质感粗糙的植物,也是一种调和过渡的感觉形态。
细腻质感的植物叶小而浓密,生长紧密饱满,效果更好。
可使景物远离赏景者的动感,从而造成观赏者与植物间的可视距大于实际距离的幻觉。
适合运用在紧凑狭小的空间中。
4举例: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应用特征
乔木:松:常绿乔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耐寒、耐旱、耐瘠薄,冬夏常青
桂花:常绿阔叶乔木。
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香气袭人
香椿:叶有特殊气味,花芳香,嫩芽可食
槐树:具暗绿色的复叶,圆锥花序,花黄白色,有香味
梧桐:树皮绿色、平滑,叶心形掌状,花小,黄绿色
合欢:羽状叶,花序头状,淡红色
枣:花小,黄绿色,核果长圆形,熟后暗红色或栗褐色
鹅掌楸:树冠伞形,叶片形似马褂,花黄绿色,杯形
梅:花先叶开放,白色或淡粉色,芳香,冬春之际开花
七叶树:树皮灰褐色,长方片状脱落,花白色,蒴果黄褐色
银杏:树冠圆锥形,叶扇形,于长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
灌木:牡丹:叶为2~3回羽状复叶,花单生枝顶,大型。
紫、深红、粉、黄、白、豆绿
月季:小叶宽卵形,表面有光泽。
花单生或几朵簇生,深红、粉红至近白色
连翘:枝开展,髓部中空,叶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花单生或数朵生于叶腋迎春:枝条拱形下垂,花单生于叶腋,先叶开放,苞片小,黄色
紫丁香:叶广卵圆形,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花冠堇紫色。
小叶女贞:枝条铺散,叶椭圆形,叶缘略向外翻卷,圆锥花序,花白色,芳香茉莉:单叶对生,薄纸质,聚散花序,通常花有3朵
锦带花:小枝具2棱,花1~4朵成聚伞花序,花冠玫瑰红色
六道木:老枝具6条沟棱,花2朵生于小枝顶端,花冠高脚蝶形,白色、淡黄色
金银木:小枝髓褐色,叶卵状椭圆形,花腋生,浆果,红色
看图
1乔木种植方式的模式图及说明
两株配合:树木的大小、姿态、动势可以不同,但树种要相同,距离不大于两树冠直径的1/2,应符合多样统一原理。
三株配合:最好选用同一树种,但大小、姿态可以不同,栽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一般要求平面为不等边三角形,一大一小者近。
中者稍远较为自然。
如果选用2个树种,最好用的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其中大中者的是一种树,距离稍远的小者是另一种树,与大者接近。
四株配合:可分为3:1两组,组成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单株为一组选中偏大者为好,若选用2种树,应一种树3株,另一种树1株。
1株者为中、小号树,配植于3株一组中。
五株配合:可分为3:2或4:1两组,任何三株树栽植点都不能在同一直线上,若用2种树,株数少的2株树应分植于两组中。
六株以上的配合:由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个基本配合形式组合而成,不同功能的树丛,树种配置要求不同,庇荫树丛,最好采用同一种树。
用草地覆盖地面,并设天然山石作为坐石或安置石桌、石凳,观赏树丛可用两种以上乔、灌木组成。
2据风向、气候、小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某空间植物类型及种植方式的影响(湿度、光照、通风、防风;院子、公共建筑物前后)
风:各地都有当地的盛行风向,根据风向确定植物类型和种植方式。
通风:通过设置风道引导新鲜凉爽的空气进入,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园林绿地与道路、水系结合时构成风道的主要形式,就城市而言,进气通道的设置一般与城市主导风向成一定夹角,并以草坪、低矮的植物为主,避免阻挡气流的通过,而城市排气通道则应尽量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防风:利用防风林降低风速,阻挡风沙或海风的侵袭。
防风林的防风效果与林带的结构以及防护距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疏透度为50%左右的林带防风效果最佳,而非林带越密越好。
另外,防风林的方向和位置还可以促进气流的运动,改变风的方向。
小气候:指基地中特有的气候的条件,即较小区域内的温度、光照、水分、风力等的综合。
每个基地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气候条件,它是由基地的地形地势、方位、植被以及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形状、大小、高度等条件决定。
改善小气候:a降温:遮阴,避免阳光直射b增湿: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c影响地表、地下径流:枝叶截留雨水、根系吸收水分d影响风速:通风和防风e杀菌、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
环境:湿度:空气的湿度影响植物配置。
光照: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
根据太阳高度角、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可以确定建筑物、建筑物投下事的阴影范围,从而确定日照分区。
全阳区和半阴区适宜大部分阳性植物栽植,全阳区多采用带植,群植来创造凉爽的林下空间,半阴区多采用孤植等。
全阴区带植、丛植耐阴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