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执业中药师历考试

合集下载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笔记完美打印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笔记完美打印

2.味极苦。
藻菌枳壳 吴茱萸 酸枣仁 小茴香 马钱子 牵牛子 栀子 槟榔 草果 豆蔻
1.蔷薇科植物。 2.呈倒卵形,略似花瓶状。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1.豆科植物。 2.嚼之有豆腥味。 1.豆科植物。 2.2 片子叶呈“S”形折曲并重叠。 1.豆科植物。 2.表面有细微网状皱纹。 1.芸香科酸橙的未成熟果实。 2.主产江西,习称“江枳壳” 。 1.芸香科植物。 2.略呈五角状扁球形。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 1.鼠李科植物。 2.扁圆形或便椭圆形,表面紫红或紫褐色。 1.伞形科植物。 2.为双悬果,背面有 5 条纵棱。有特异香气。 1.纽扣状圆板形。 2.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有丝样光泽。味极苦。 1.旋花科植物。 2.橘瓣状,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粘滑感。 1.茜草科植物。 2.有焦糖气,味微酸而苦。 1.棕榈科植物。 2.断面有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1.姜科植物。 2.具三钝棱,表面灰棕至红棕色,易纵向撕裂。 1.姜科植物。 2.表面有 3 条较深的槽纹。味辛凉略似樟脑。
2.堆置“发汗” 。 地黄 胡黄连 巴戟天 茜草 续断 天花粉 桔梗 党参 木香 白术 苍术 泽泻 香附 半夏 石菖蒲 川贝母 浙贝母 黄精 玉竹 土茯苓 麦冬 知母 1.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2.主产河南。四大怀药之一。 1.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 2.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叶柄残基,木部有 4-10 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 1.茜草科植物。 2.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易与木部分离。 1.茜草科植物。 2.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久嚼刺舌。 1.主产四川。 2.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 1.葫芦科植物瓜蒌的根。 2.富粉性。 1.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 “金井玉栏” 。 2.味微甜后苦。 1.桔梗科植物。主产山西。 2.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称“狮子盘头” 。支根段落处有黑褐色胶状物。 1.菊科植物。 2.主产云南。 1.菊科植物。主产浙江。浙八味之一。 2.有散在的棕黄色点状油室。嚼之略带粘性。 1.菊科植物。分茅苍术和北苍术。 2.茅苍术断面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称 “朱砂点” 。 暴露稍久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称 “起霜” 。 1.主产于福建。 2.断面富粉性,有多数细孔。 1.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2.燎去毛须,沸水中略煮或蒸透。 1.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2.类球形。断面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1.天南星科植物。主产四川。 2.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 1.百合科植物的干燥鳞茎。分松贝、青贝、炉贝。 (主产四川、西藏、青海) 2.外层鳞叶 2 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 。 1.主产浙江。浙八味之一。 2.分飞“大贝”和“珠贝” 。 1.百合科植物。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 2.分为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嚼之有粘性。 1.百合科植物。 2.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嚼之发粘。 1.百合科植物光叶菝契的根茎。 2.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粘滑感。 1.百合科植物。 “杭麦冬”为浙八味之一。 2.纺锤形,中柱细小。 1.百合科植物。主产河北。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部分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部分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部分中药鉴定学部分主要包括常用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鉴定学知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一般程序及方法;《中国药典》XXXX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鉴别有关的规定;各类中药材的概述和常用名词术语以及120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

熟悉: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产地、采收、加工、储存养护的概况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60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36种中药材的常见伪品(或掺伪品、混淆品、劣质品、代用品、人工合成品、培育品)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点。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概况;中药材拉丁名的命名原则;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O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

【考试内容】一、总论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2.掌握《中国药典》XXXX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材鉴别有关的规定,如精确度、药材取样法、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等。

3.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4.掌握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1)来源鉴定掌握中药来源鉴定的步骤、方法及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药用部位,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

(2)性状鉴定掌握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特点、步骤及内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

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3)显微鉴定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试剂选用,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鉴别。

(4)理化鉴定掌握中药的化学定性分析法,微量升华法,荧光分析法,显微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分光光度法。

(5)含量测定掌握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挥发油测定法及浸出物测定法等。

5.熟悉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6.熟悉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贮藏等知识和技能。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模拟题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模拟题
解决方法:推广 中药标准化,保 证中药质量和疗 效的稳定性,加 强中药临床研究, 提高中药疗效的
科学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鉴 定将更加精准和快速
中药鉴定将更加注重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
中药鉴定将更加注重安全 性和有效性
中药鉴定将更加注重国际 化和标准化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鉴 定学模拟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中药鉴定学基础 知识
中药材的鉴定
中药饮片的鉴定
中药制剂的鉴定
中药鉴定的实际 应用
添加章节标题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 识
中药鉴定的目的:确保中药 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鉴定:对中药进行鉴别、 鉴定和评价的过程
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性状鉴 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
农药残留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或液 相色谱-质谱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平板培养法或液体培 养法
气味:气味、味道等
化学成分:有效成分、杂 质等
炮制工艺:炒、炙、煅等
外观:色泽、形状、大 小、表面特征等
质地:硬度、韧性、密 度等
安全性:重金属、农药 残留、微生物等
贮藏条件:பைடு நூலகம்度、湿度、 光照等
中药制剂的鉴定
生物鉴定法:通过生物实 验方法进行鉴定,如生物 活性测定、DNA分析等
经验鉴定法:根据中药鉴 定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进行 鉴定
综合鉴定法:结合多种鉴 定方法进行综合鉴定,以 提高鉴定准确性
确保中药样品的完整性和 真实性
遵循中药鉴定的操作规程 和标准
注意中药鉴定的环境条件 和设备要求
确保中药鉴定人员的专业 素质和技能水平
遵守中药鉴定的安全规定 和防护措施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科目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科目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科目执业中药师考试科目为: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含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临床中药学、中成药学和方剂学;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四科。

国家在中药生产和中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

凡从事中药(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在其关键岗位必须配备有执业中药师资格的人员。

中药专业人员通过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依法独立执行业务。

赢得执业中药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说明已具有执业中药师的水平和能力,其证书做为依法提出申请领办中药生产、经营或单一制继续执行业务的依据。

国家人事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管理非政府拟定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撰写培训教材,创建试题库及考试命题工作。

按照培训与考试分离的原则,统一切割并非政府备考培训。

人事部负责管理非政府核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试题。

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考试工作展开监督、指导并确认合格标准。

执业中药师报考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准许在我国境内劳动力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者出席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大专学历,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5年;2、获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八十3年;3、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硕士学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1年;4、获得药学类、中药学类有关专业适当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年限适当减少1年。

1、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考科目);2、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不含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别学;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临床中药学、中成药学和方剂学;4、中药学综合科学知识与技能。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鉴定学1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鉴定学1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
前言
中药鉴定学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定、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现考试题型有A型题(最佳选择题,即单选题)、B型题(配伍选择题)和X型题(多选题)三种。

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中中药鉴定学占60分。

现对于大部分中药材后附有饮片的性状鉴定,考生不必紧张。

饮片的特征与原药材类似,即饮片的表面(上下切面)特征与原药材断面特征一样,周边特征即原药材的表面特征,气味与原药材一致或略有改变,即增加炮制辅料的味道,如姜、醋味等。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内容庞杂、规律性差、大量内容需死记硬背的特点。

因历年来的考题中曾出现过较细、偏的内容,虽占分很少,但还是建议考生首先要系统浏览教材(即《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鉴定学部分》)。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讲座,明确各章节的学习要点及大纲要求掌握的程度,然后还需做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做练习题时,对完答案后一定要对着书理解本题的内容,同时在书上划出对应的考点。

需要强调的是,有人习惯先做题、再读书,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及具体的情况,结果是一样的,不必拘泥形式。

最后,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您的备考带来极大的帮助、能为您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预祝大家复习顺利,成功通过考试!
第1页。

最新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最新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中药鉴定学试卷一、概念题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A.2倍数B.3倍数C.4倍数D.5倍数E.6倍数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A.根及根茎类中药B.全草类中药C.果实种子类中药D.皮类中药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A. 太子参B. 党参C. 明党参D. 南沙参E. 北沙参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A. 石细胞B. 结晶C. 纤维D. 导管E. 油室碎片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A.星点B.云锦状花纹C.朱砂点D.车轮纹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A.人参B.甘草C.黄连D.黄芪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A.蓝色B.红色C.绿色D.紫色E.黄色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A.油细胞B.油管C.油室D.树脂道E.蜜腺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A. 磁石B. 自然铜C. 朱砂D. 雄黄(二)多选题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A.《中国药典》B.《卫生部药品标准》C.地方药品标准D.中药志E.中药鉴定学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的药材有(AB):A. 厚朴B.杜仲C. 延胡索D.丹皮E.人参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A.黄连B.厚朴C.黄柏D.五味子E黄芪4.“四大怀药”是指(BCDE)A. 金银花B.山药C.地黄D. 菊花E.牛膝F. 当归5.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的药材是(ABE)A.黄芩B.丹参C.泽兰D.佩兰E.茺蔚子6.用水提取后,取提取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可产生持久性泡沫的药材为(ABCE):A.人参B.三七C.桔梗D.苦参E.柴胡7.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ABC)A.腺毛B.花粉粒C.非腺毛D.草酸钙方晶E.油细胞8.何首乌具有以下哪些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ABD)A.含蒽醌类衍生物B.块根有异常维管束C.根茎有异常维管束D.含卵磷脂E.含生物碱9.马钱子的性状特征有(ABD)A.扁圆形纽扣状或扁长圆形B.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C.外表光滑无毛D.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10.茯苓的描述正确的是(BC)A.气芳香,味苦涩B.含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C.多孔菌科真菌干燥菌核D.含草酸钙方晶得分评卷人三、填空题1.绿壳砂连壳晒干,称(壳砂);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并上白粉,称(砂仁)。

2024年度中药鉴定学试题完整版

2024年度中药鉴定学试题完整版

黄连与黄柏的鉴别
两者在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等 方面有所不同,需通过仔细观察 和比较进行区分。
熊胆与猪胆的鉴别
两者在性状、气味等方面相似, 但成分和功效不同,需借助理化 鉴别方法进行区分。
2024/3/23
16
伪劣中药识别技巧
A
观察外观性状
注意药材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特征等是 否与正品相符,有无虫蛀、霉变等现象。
熟练掌握中药鉴定常用的实 验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使 用、制片技术、理化鉴别方
法等。
多进行实验操作练习,通过 反复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实 验技能水平。
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训练 ,注意实验细节和操作步骤 的准确性,提高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
2024/3/23
25
关注行业动态,拓展知识面和视野
关注中药鉴定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行业 动态,了解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鉴定 中的应用。
03
02
详细描述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组织、细胞、 内含物等微观特征的方法。
列举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如细胞壁结构、 细胞内含物、淀粉粒、导管等。
04
分析显微鉴别法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和作用 。
2024/3/23
13
理化鉴别法
介绍理化鉴别法的原理 和应用范围。
详细描述使用化学试剂 或仪器对中药进行成分 分析的方法。
2024/3/23
10
03 鉴别方法类试题
2024/3/23
11
性状鉴别法
01
描述中药的外观、颜色、质地 、气味等特征。
02
列举常见的性状鉴别方法,如 观察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 特征、断面特征、色泽、气味 等。
03
分析不同药材在性状上的差异 及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部分中药鉴定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鉴定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2.我国历代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重要本草著作
3.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4•中药鉴定的依据、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中药鉴定的方法及中药鉴定的内容
5•《中国药典》<2018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药材鉴定有关的规定
6.各类药材及饮片鉴定常用的名词术语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7.120种常用药材及其饮片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真实性鉴定<包括性
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安全性检测<包括有毒、有害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残留农药,黄曲霉毒素等的限量检查)、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纯度检查、浸出物、含
量测定等),带“ *”药材的伪品及其主要鉴别特征,17种附药的内容。

8.60种常用药材及其饮片的来源、化学成分、真实性鉴定<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要点、理化鉴别)、安全性检测<包括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检查)、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纯度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和5种附药内容。

9.52种常用药材及其饮片的来源、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和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等)。

10.20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各论植物药类
动物药类
矿物药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