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排名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新中国成立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息息相关。
探析6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迁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外贸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政策的巨大变化(一)改革开放初期有管制的开放式贸易保护政策这一时期大致在1978年至1992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
由于经济体制从严格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变化。
该阶段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1982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为对外经济工作确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二是1986年“七五”计划的公开发表为对外贸易战略设计了明确的蓝图。
此外,我国在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中国在GATT的创始缔约国地位。
该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
(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对外贸易政策是在对外开放前提下,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之为有管制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
中美进出口1990-2010及GDP

世界贸易额1975-1985-1995-2000-2001-2005-2008-2010-2011美国出口额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大幅放缓(一)伴随着全球经济下滑,贸易也呈现回落的态势世界经济增长与世界贸易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而且通常贸易的波动要强于经济变化,因此,世界经济波动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对世界贸易有显著的影响(见图1)。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大幅跌至-10.4%,创下了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
201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世界贸易增长率大幅回升至12.6%,是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年度增长率(见表1)。
此后,2011年世界贸易又大幅下滑(见图2)。
鉴于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态势,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的贸易增速预测。
IMF2011年10月预测2012年世界贸易(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速将放缓至3.2%(4月预测3.8%,下调0.6个百分点),相当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3%:2013年小幅回升至4.5%(4月预测5.2%,下调0.7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危机前的平均增长。
同样,由于欧元区债务危机以及美国和中国增长乏力,世界贸易组织(WTO)下调了贸易预测,2012年9月WTO预测2012年世界货物贸易增长2.5%(4月预测3.7%,下调1.2个百分点),2013年货物贸易增长4.5%(4月预测5.6%,下调1.1个百分点)。
从较长时期考察,在2000-2007年间,欧洲、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服务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独联体和中东的服务出口增幅低于进口增幅,北美洲和非洲的服务进、出口增速大体保持一致。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各国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悬殊,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突出。
目前,全球服务贸易的85%左右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区。
2007年,世界服务出口前十位中除中国(排第7位)外均是发达国家;服务进口前十位中除中国(排第5位)外均是发达国家。
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分析

2009年美国货物贸易及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2009年进口1353.7亿美元、409.2亿美元和309.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7%、13.8%和10.4%,下降7.0%、15.6%和1.99%。
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市场的67.7%、76.3%和68.7%,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产品的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
美国主要进口商品构成(章)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美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章)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美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十大类商品及其国别/地区构成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数据

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自1990年以来,中国—东盟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
2004年,双方贸易额达1059亿美元,增长了35%。
东盟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且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
双方在相互投资、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等方面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中国商品近年虽大举涌入东南亚国家,但中国对东南亚的贸易仍属“入超”(贸易逆差)形势,譬如去年中国出口马来西亚总额为三十二亿美元,入口总额则是六十二亿美元,差距明显;中国主要向马来西亚购买了大量的棕油和橡胶等原产品。
昆明--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昆明--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二、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数据201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中非经贸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贸易是中非经贸合作最初的形式。
在1950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仅为1214万美元,1960年达到1亿美元,1980年超过10亿美元。
2000年迈上百亿美元台阶后,中非贸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200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508亿美元,自非洲进口560亿美元。
2000年至2008年,中非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3.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2%升至4.2%,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8%升至10.4%。
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到910.7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中非贸易呈现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
2010年1月至11月,中非贸易额达11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以轻工、食品、化工、土畜产等为主。
2000年以来,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出口显著增长,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大幅提高。
目前,机电产品占中国对非出口的比例已超过50%。
【转变】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行的贸易战略

【关键字】转变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行的贸易战略一、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买经济贸易发展速度迅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逐年增长,在世界贸易之林的排名也是大幅度跃升,外商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这些贸易大国的指标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在世界上确立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大国地位。
(一)进口贸易总额跻身世界前列2015年前三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807.8亿美元,虽然同比2014年下降6.9%,但仍位居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其中,出口额为10720.1亿美元,进口额为8087.6亿美元。
排名第二位的是美国,贸易总额是18705.9亿美元,第三位是德国,贸易总额是11901.5亿美元,其次,日本以6433.7亿美元的贸易总额占据第四。
(二)经济开放程度逐步提高(1)改革开放后,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规模大且增长速度快。
2003年中国进口突破40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在随后的四年时间中连续保持世界第三大进口国的地位。
并于2009年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
在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2)资本流入规模大。
从1985年的19.6亿美元到2011年的1160.11亿美元,大约增长了58.2倍。
2014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达到1196亿美元(其中不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首次超过美国的外国投资总量86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
二、中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一)目前世界的贸易形势受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拖累,2014年国际贸易增速依然低位徘徊。
发达经济体进口需求低迷;发展中国家贸易受到大宗商品价格疲弱、金融风险上升以及地缘政治危机的影响,贸易环境恶化。
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显示,2014年国际贸易量增长率只有2.8%,连续三年增速低于3%,也低于同期世界GDP的增长水平。
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出口增长率分别为3.3%和2.2%;进口方面,发展中国家增速为2%,低于同期发达国家3.2%的增长率。
全世界主要年份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额统计(2000-2012)

荷兰
2331 2183 5743 5164 6671 5990 6558 5907
波兰
317 490 1597 1780 1887 2106 1834 1960
俄罗斯
1056 447 4006 2486 5220 3238 5293 3354
西班牙
1153 1561 2544 3270 3066 3766 2922 3322
捷克
291 320 1330 1267 1629 1521 15659 5235 6097 5965 7200 5691 6737
德国
5518 4972 12589 10548 14740 12549 14071 11674
意大利
2405 2388 4473 4870 5233 5588 5002 4859
土耳其
278 545 1139 1855 1349 2408 1525 2365
乌克兰
146 140 515 609 685 826 685 846
英国
2854 3481 4160 5911 5025 6737 4684 6804
澳大利亚
639 715 2126 2016 2704 2437 2568 2609
以色列
314 377 584 612 678 758 632 755
日本
4792 3795 7698 6941 8232 8554 7986 8858
韩国
1723 1605 4664 4252 5552 5244 5479 5196
马来西亚
982 820 1986 1646 2281 1875 2274 1966
尼日利亚
210 87 840 442 1145 560 1140 510
2009-2010中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916.39
49.6%
1,022.71
47.6%
1,161.34
46.3%
979.1 46.2%
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
单位:亿美元
2010年上半年
中国出口总值 欧盟 7,050.9
1,407.3
1,245.2 551.1 45.4%
美国
日本 合计出口份额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5、外贸出口和顺差依旧由外资主导
4、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下降明显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 增长普遍放慢或衰退,消费和进口需 求明显下降。由于中国外贸仍更多依 赖于发达国家市场,受影响也较大。 2009年,在我国前10大贸易伙伴中, 进出口几乎全部是两位数的降幅,仅 与澳大利亚保持了微弱增幅。 在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对美国 的贸易表现优于对欧盟和日本 。
-19.4
-12.5 -15.7 -7.0 -12.8 -27.4 -20.8 -7.2 -6.1 -24.9
-3.6
-4.8 -13.1 -8.8 -32.6 -8.5 -17.0 5.4 -32.3 -5.3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单位:%
美国 欧盟 日本
2009年各国经济增长率 -2.6 -4.1 -5.2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贸易增长走势
单位:%
2008 Q4 进口 世界
2009 Q1
2009 Q2
2009 Q3
2009 Q4
2010 Q1
22,072.7
出口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进口
进出口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出口与进口增长率(%) 出口 2002 2003 2004 22.3 34.6 35.4 进口 21.2 39.9 36.0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75.9
123.23 191.85 291.65 369.49 441.8 574.6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179.15
1461.75 2052.6 2253.369 2652.98 3696.846 4917.511
1730.53
1844.6 2302.1 2414.065 3021.287 4047.552 5496.65
9296
5510 5507 4801
德国
日本 法国 荷兰
20503
11315 10260 9454
7
8 9
意大利
比利时 韩国
4047
3699 3635
荷兰
意大利 比利时
4462
4103 3510
英国
意大利 比利时
8312
8151 7209
10
英国
世界
3511
香港
世界
3477
韩国
世界
6866
国际贸易
第一章
第一章
复出口(Re-import ) 复进口(Re-export ) 净出口(Net Export) 净进口(Net Import) >
进口量 <
称为 称为
净出口 净进口
当某种商品
出口量
净出口与净进口是以数量来反映一国某 种商品在国 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的。
三、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分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进行(不 通过第三国)的商品买卖行为。
国际贸易
第一章
五、按贸易方式分
一般贸易(General Trade) 一般贸易是指国境内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 口货物的交易形式,但投资设备、捐赠等除外。 加工贸易(Process Trade) 加工贸易是指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装配之后再行出口的贸易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世界各国货物对外贸易额排名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估计,2009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为248950亿美元,比2008年的323650亿美元下降23.1%。
其中,出口(包括转口贸易)123180亿美元,同比下降22.7%;进口(包括欧盟内部的进口及进口再出口)125770亿美元,同比下降23.4%。
分地区来看:
北美洲出口16021.5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13.0%;进口21663.45亿美元,占比17.2%。
南美洲出口4632.00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8%;进口4407.00亿美元,占比3.5%。
欧洲出口49981.5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40.6%;进口51466.85亿美元,占比40.9%。
独联体出口4382.3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6%;进口3301.60亿美元,占比2.6%。
亚洲出口38669.00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1.4%;进口36547.00亿美元,占比29.1%。
其他地区出口9484.11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7.7%;进口8383.00亿美元,占比6.7%。
从对外贸易总额来看,世界贸易前20强依次是:
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俄罗斯、墨西哥、印度、中国台湾、瑞士、澳大利亚。
从出口总额来看,世界出口前20强依次是:
中国、德国、美国、日本、荷兰、法国、意大利、比利时、韩国、英国;
中国香港、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墨西哥、西班牙、中国台湾、沙特阿拉伯、瑞士、马来西亚。
从进口总额来看,世界进口前20强依次是:
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中国香港;
韩国、加拿大、西班牙、新加坡、印度、墨西哥、俄罗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瑞士。
从贸易盈余额来看,世界顺差前20强依次是:
中国、德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荷兰、爱尔兰、挪威、韩国、科威特、马来西亚;
日本、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伊朗、新加坡、巴西、比利时、泰国、瑞士、阿根廷。
从贸易赤字额来看,世界逆差前20强依次是:
美国、英国、印度、法国、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中国香港、葡萄牙、埃及;
摩洛哥、罗马尼亚、黎巴嫩、越南、波兰、墨西哥、约旦、菲律宾、白俄罗斯、保加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