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汪洙的诗句大全

合集下载

完整“神童诗”原文及解释,劝学述志五言绝句,浅显易懂必读收藏

完整“神童诗”原文及解释,劝学述志五言绝句,浅显易懂必读收藏

完整“神童诗”原文及解释,劝学述志五言绝句,浅显易懂必读收藏《神童诗》为宋代汪株所著。

汪洙,字德温,觐县人,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自幼能诗,被誉为“神童”。

他咏志劝学的作品被编录成集,称为《神童诗》。

但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

诗的内容除劝学述志而外,还有一些四季观赏、咏物抒怀之作,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所以历代以来在书塾中盛行流传。

以致后人仿此编了《续神童诗》、《千家诗》等类似读物,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诗中鼓励“少小勤学”、“男儿自强”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提倡的;诗人所描绘的“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这一代表了科举时代书生最高企盼的登龙门的理想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还具有当今学子努力奋进的积极意义。

但其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的剥削阶级思想和功名利禄观念,则是应该加以剔除和批判的。

神童诗原文,相关参考注解在正文下面:作者:汪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汪珠最为出名的诗句

汪珠最为出名的诗句

汪珠最为出名的诗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汪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汪珠的诗歌以其清新、雅致的风格和精巧、纯熟的文笔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汪珠诗选"。

汪珠最为出名的诗句之一便是"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句诗句用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始终无法停留的感慨,让人领略到了生活中美好事物无常的道理。

这句诗句在中国文学史上被广泛引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

另一句出名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诗描绘了长江之美,表现了汪珠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长江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美的景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而汪珠用朴实的文字、深沉的情感将长江的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诗人眼中的江水气势磅礴,悠悠不尽。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句诗句将人生比喻为梦境,诗人言语中流露出对人生短暂而又无常的感受,通过对江月的畅想和缅怀,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珍惜。

"销魂独倚五云梯,石鲸西倚右倚西"。

这句诗句以极其独特的形象描写了石鲸在海中"倚西倚东"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石鲸的身旁,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人间已知古如今,若到苏州即是春"。

这句诗句以苏州为背景,描绘了苏州独特的春景,展现了古今交融的风貌。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以其美丽的园林景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于世,而汪珠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了对苏州春天独有风情的赞美和感慨。

"西上篮杆,问道青山不答人。

"这句诗句描绘了诗人登山问道的情景,表现了对自然山川的崇拜和追溯。

在古代,登山问道是一种常见的修身养性之道,而汪珠将这一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了一种崇高而清高的人生追求。

宋代汪洙作品

宋代汪洙作品

宋代汪洙作品
摘要:
一、引言
介绍宋代汪洙的作品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汪洙的生平简介
1.生活时代背景
2.汪洙的成就与影响
三、汪洙的代表作品
1.《劝学诗》
2.《神童诗》
3.其他作品概述
四、汪洙作品的艺术特点
1.汪洙诗歌的文学价值
2.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
五、结论
对汪洙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其影响进行总结
正文:
宋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璀璨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人和作品。

汪洙作为宋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汪洙,字希文,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影响深远。

汪洙的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磅礴的史诗,也有婉约柔美的抒情诗。

他的诗歌在形式上讲究音韵和对仗,内容上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

汪洙的代表作品有《劝学诗》、《神童诗》等。

《劝学诗》是汪洙的一首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好学的诗作,诗中写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首诗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传达了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神童诗》则是汪洙以神童为主题的一组诗作,通过赞美神童的才华,表达了对优秀人才的渴望和期待。

汪洙作品的艺术特点在于,他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对比,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和感染力。

汪洙的诗歌还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还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汪洙作为宋代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绿竹古诗北宋汪洙解释

绿竹古诗北宋汪洙解释

绿竹古诗北宋汪洙解释
这首诗赞美了绿竹的品质与气节。

绿竹代表着坚韧、挺拔、长青,它虽不像花朵那般炫丽,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气质。

它不畏严寒酷暑,四季常青,这种精神被诗人所钦佩。

“居住的地方可以没有君子,但要种植松、竹、梅等像君子那样耐得住风霜寒冷的植物作为你的朋友。

”这句话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法经常接触到真正的君子,但我们可以通过种植这些具有君子气质的植物,来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君子的风范和品格。

“随着阵阵清风的抚摸而频频摇动,似乎是在每天向我报平安。

”这里的“清风”代表了自然界的和谐,而绿竹的“频频摇动”则仿佛是在与大自然对话,向人们报平安,传达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

总的来说,汪洙的《绿竹》通过对绿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韧品质与君子气节的崇敬,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和谐、平静生活的向往。

《神童诗》 (宋)汪洙 撰

《神童诗》 (宋)汪洙 撰

《神童诗》(宋)汪洙撰《神童诗》一卷,旧传宋代汪洙撰。

汪洙,字德温,鄞县人。

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

《通俗编》卷七文学类载,一次上级官吏听说他是神童而召见他,他穿一件很短的衫子去应见。

官吏便问他为什么衫子这么,他当即做诗回答:“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为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这一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明和才华。

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

全书辑诗34首,皆为五言绝句,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14首,都是劝学诗,极力宣扬读书可以做馆;第二部分为从《状远》到《四喜》5首,表现科举及第的得意;第三部分为从《早春》到《除夜》,通过的四时景致的描写,表达读书人的喜悦心情。

学习和读书无论是古是今,都是应大力提倡的。

但书中标榜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恐犹待商榷,及诗中所洋溢的春风得意而自以为是的思想,则是今天所不取,或者要批判的。

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

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

他写的《神童诗》,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

汪珠出身于县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能写诗,有神童之称。

他的“神童”称呼,始于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勤县县令带领全县举人、秀才去孔庙参拜孔子圣像。

在三跪九叩之后,县令忽然发现大殿墙壁上,用木炭写有这样一首诗: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

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下边落款题有九龄童汪洙的名字。

县令环视大殿,不光殿宇破败不堪,孔子和颜回圣像也都缺额少肩,实在有损尊严,自觉羞渐。

但转而一想,九岁孩童怎能写出这样诗来?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讽刺于我?想到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听,这汪洙是何等样人,叫他前来见我。

”汪殊的父亲叫汪元吉,就在县里当小吏。

因家境清贫,汪殊就帮家里牧鹅,利用晚上和牧鹅空隙读书写字。

初春的一天,汪洙赶着一群白鹅到野外去放牧,他见孔庙前青草茂盛,便让鹅吃草,自个在大树下读起书来。

汪洙《神童诗》原文及注释教案资料

汪洙《神童诗》原文及注释教案资料

汪洙《神童诗》原文及注释《神童诗》原文及注释北宋·汪洙【原文】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满朝朱紫贵③,尽是读书人。

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④;三冬今足用⑤,谁笑腹空虚?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朝为田舍郎⑥,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⑦,男儿当自强。

6、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⑧;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莫道儒冠误⑨,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⑩,穷亦善其身⑪。

8、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⑫,朱紫佐朝廷。

9、古有《千文》义⑬,须知后学通;圣贤俱间出⑭,以此发蒙童⑮。

【注释】①尔曹:你们。

指学童们。

②立身:自立成人。

③朱紫:指达官显贵。

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芽紫色官服。

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④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

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

⑤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

⑥田舍郎:农夫、村夫。

⑦“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

语出《史记•陈涉世家》。

⑧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

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

语出《礼记•儒行》。

⑨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

借指以读书为业。

⑩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

⑪穷:事业不发达。

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

语出《孟子•尽心上》。

⑫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

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

⑬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

⑭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

⑮发:启发。

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

【原文】10、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①;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②。

11、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③。

12、大比因自举④,乡书以类升⑤;名题仙桂籍⑥,天府快先登⑦。

13、喜中青钱选⑧,才高压俊英⑨;萤窗新脱迹⑩,雁塔淡书名⑪。

《神童诗》全文及注释解析

《神童诗》全文及注释解析

《神童诗》全文及注释《神童诗》为宋代汪株所著。

汪洙,字德温,觐县(今浙江宁波)人,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自幼能诗,被誉为“神童”。

他咏志劝学的作品被编录成集,称为《神童诗》。

但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

诗的内容除劝学述志而外,还有一些四季观赏、咏物抒怀之作,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所以历代以来在书塾中盛行流传。

以致后人仿此编了《续神童诗》、《千家诗》等类似读物,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诗中鼓励“少小勤学”、“男儿自强”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提倡的;诗人所描绘的“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这一代表了科举时代书生最高企盼的登龙门的理想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还具有当今学子努力奋进的积极意义。

但其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的剥削阶级思想和功名利禄观念,则是应该加以剔除和批判的。

【原文】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满朝朱紫贵③,尽是读书人。

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④;三冬今足用⑤,谁笑腹空虚?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朝为田舍郎⑥,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⑦,男儿当自强。

6、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⑧;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莫道儒冠误⑨,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⑩,穷亦善其身⑪。

8、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⑫,朱紫佐朝廷。

9、古有《千文》义⑬,须知后学通;圣贤俱间出⑭,以此发蒙童⑮。

【注释】①尔曹:你们。

指学童们。

②立身:自立成人。

③朱紫:指达官显贵。

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芽紫色官服。

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④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

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

《神童诗》全文及注释解析

《神童诗》全文及注释解析

《神童诗》全文及注释《神童诗》为宋代汪株所著。

汪洙,字德温,觐县(今浙江宁波)人,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自幼能诗,被誉为“神童”。

他咏志劝学的作品被编录成集,称为《神童诗》。

但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

诗的内容除劝学述志而外,还有一些四季观赏、咏物抒怀之作,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所以历代以来在书塾中盛行流传。

以致后人仿此编了《续神童诗》、《千家诗》等类似读物,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诗中鼓励“少小勤学”、“男儿自强”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提倡的;诗人所描绘的“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这一代表了科举时代书生最高企盼的登龙门的理想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还具有当今学子努力奋进的积极意义。

但其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的剥削阶级思想和功名利禄观念,则是应该加以剔除和批判的。

【原文】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满朝朱紫贵③,尽是读书人。

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④;三冬今足用⑤,谁笑腹空虚?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朝为田舍郎⑥,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⑦,男儿当自强。

6、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⑧;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莫道儒冠误⑨,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⑩,穷亦善其身⑪。

8、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⑫,朱紫佐朝廷。

9、古有《千文》义⑬,须知后学通;圣贤俱间出⑭,以此发蒙童⑮。

【注释】①尔曹:你们。

指学童们。

②立身:自立成人。

③朱紫:指达官显贵。

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芽紫色官服。

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④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

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诗人汪洙的诗句大全
1.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汪洙《神童诗》
2.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汪洙《神童诗》
3.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
4.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汪洙《神童诗》
5.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汪洙《神童诗》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汪洙《神童诗》
7.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汪洙《神童诗》
8.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汪洙《勤学》
9.春到清明好,晴添锦绣文。

——汪洙《神童诗》
10.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汪洙《神童诗》
11.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汪洙《神童诗》
扩展阅读:汪洙的著作
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五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

就有当时的塾师们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

《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

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汪洙成年之后,淹贯博洽,熟悉经史。

然而经多次考试,均未能考中。

一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得以考中进士,任明州府学教授。

由于汪洙为人淳正,是一位好教师,随从他听课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

正由于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到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给予了较高的优待。

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