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8高考语文一轮: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

2018高考语文一轮: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

2018高考语文一轮: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课外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庇.护(pì)塞.子(sāi)堵塞.(sè)B.鬓.角(bìn)鬃.毛(zōng)修葺.(qì)C.伯.父(bó)喋.血(dié)间谍.(dié)D.混沌.(dùn)啼.叫(tí)锲.而不舍(qiè)【答案】A【解析】A项,“庇”应读“bì”。

2.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修葺荒惚芳椒镜中衰鬓B.江皋嘉期缤纷逍遥法外C.酌酒遗赠联袂三顾频烦D.哀宛迂缓偕逝出师未捷【答案】C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与佳期.兮夕张匪我愆期.B.思公子..王孙把扇摇..兮未敢言公子C.帝子..降兮北渚临帝子..之长洲D.遗.余褋兮澧浦采之欲遗.谁【答案】D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愁:使……发愁袅袅..兮秋风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B.与佳期兮夕张.张:张设罗帐观流水兮潺.湲.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C.擗.蕙櫋兮既张擗:剖开缭.之兮杜衡缭:缠绕D.捐.余袂兮江中捐:捐献搴汀.洲兮杜若汀:水中平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捐:丢弃。

5.与“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答案】D【解析】D项,运用了夸张手法,题干中的句子和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比喻。

6.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引用了鲍照《拟行路难(其二)》的诗句,请引用《拟行路难(其四)》的诗句拟写下联。

上联:“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婉转深沉,流露弃妇哀怨悲苦意。

下联:【答案】示例“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磊落诗才,尽泄寒士慷慨激愤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2021学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八)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溪沙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注] ①朱敦儒(1081-1159),宋代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tuò):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解析:选AC A项,“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灭亡的悲情;C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人教版)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

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

②差池:形容燕子飞时尾翼舒张的样子。

《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本词描写燕子形神俱似,活灵活现,达到了“穷妍极态”的境地,请结合“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一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本词用人格化的描写将双双燕的心理、神情写得惟妙惟肖,观察细腻,用词精当。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生动地写出了燕子双双飞舞、戏弄春光的情景。

“飘然”绘出燕子轻盈的体态与舞姿;“快拂”,在花梢上飞快掠过。

既有快活、无忧无虑之意,也反衬了闺中人的忧伤。

“红影”紧承“花梢”而来,又与“翠尾”相衬映,色彩十分鲜明。

“分开”的翠尾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掠过“花梢”,有力而艺术。

上句写轻快,下句写矫健。

至此,双双燕的形象十分丰满突出。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试析“燃”字的妙用。

【参考答案】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从而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

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同时也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

1.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示例1)“长”字用得最好。

“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

(示例2)“畏”字用得最好。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钟声一响,朋友就要告别这里了。

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凄楚。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 大聚焦)2.2.2语言的赏析 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 大聚焦)2.2.2语言的赏析 新人教版

语言的赏析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11分)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考查语言)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炼字。

首先明确是比较“健”和“弱”、“明”和“昏”,意思截然相反。

炼字讲究字词不离诗句,而且还要考虑诗人在其中寄寓的情感。

答案见仁见智,但必须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属比较鉴赏。

江苏省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教师版

第一节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一、懂点诗歌基本常识(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 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 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 句抒情(主)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抒情(主)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

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2.名词活用作形容词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曛”,日落时的余光。

这里是“昏暗”的意思。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题训练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题训练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题训练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考点穿透】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是历年高考的钻石考点,高考全国课标卷和各省市卷,每年会直接或者间接考查,预测高考也会考查。

古代诗歌的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既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主要的鉴赏方法。

说它是一个重要内容,是因为高考就这方面本身会直接设置试题,2013年高考有4套试卷直接考查鉴赏语言,2012年高考有3套试卷直接考查语言鉴赏;而且诗句综合鉴赏也要涉及语言鉴赏。

说它是一个重要方法,更是因为通过鉴赏语言能够帮助我们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形象和意境!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一、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1.清新自然。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一句一景,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色彩绚丽,境界开阔,语言清新生动。

2.质朴无华。

如渊明旳诗,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3.华美绚丽。

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4.简洁明快。

如白居易旳诗,大多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委婉含蓄。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6古代诗歌阅读六古代诗歌阅读综合练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6古代诗歌阅读六古代诗歌阅读综合练

课时质量评价(二十六)古代诗歌阅读(六)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练(建议用时:8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题。

落叶送陈羽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暂”字表明了两人偶然相遇但马上又要分别的境况。

B.“悄悄深夜语”写出了两人友情的深厚、交谈的热烈。

C.“悠悠寒月辉”寓情于景,以月夜之寒冷衬托出情谊之深切。

D.尾联描写了两人泪眼相对、依依惜别的场景,给人以画面感。

D解析:尾联的意思是,谁说年轻人的分别都是泪眼相对、依依惜别呢,表达出的是分别时的旷达。

2.诗中“落叶”和“断蓬”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人以“落叶”和“断蓬”比喻自己与陈羽二人漂泊不定的境况;②形象地描写了两人同为游子漂泊无依的境遇;③传达出彼此之间惺惺相惜的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庆清朝史达祖坠絮孳萍,狂鞭①孕竹,偷移红紫池亭。

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

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撺断绿阴成。

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

荀令②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枉自销凝。

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

便觉寸心尚老,故人前度③谩丁宁。

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

【注】①狂鞭:迅猛生长的鞭笋。

②荀令:三国时曹操的谋士荀彧。

东晋习凿齿《襄阳记》载,东汉荀彧性喜香,常将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处三日有香气。

③前度:前次。

3.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写词人在暮春时节游览之景,引出了下片回忆,词人想到过去同故人一起游玩,却枉然。

B.“别样芳情”写出了词人对春去之后,绿树成荫、“乳鸦稚燕”莺歌燕舞的夏初之景也有着喜爱之情。

C.“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一句渲染一种荒凉枯败之景,让词人顿生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感喟。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词由景到情,由现在到回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

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

鉴赏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

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

“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南宋]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意味无穷。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①[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九)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 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解析:选BE 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项,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2)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摇”“滴”二字用得极好。

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

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至的回味。

解析:选BC B项,“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C项,“比喻”错,应该是拟人。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

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

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③前!
[注] ①四垂天:天幕从四面下垂。

②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③尊:同“樽”,
古代盛酒的器具。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

“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B.“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

“拍”字形象地描绘出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表现了春水的生命力。

C.“白发戴花君莫笑”中“白发”泛指老人。

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

D.“六幺催拍盏频传”一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

E.“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借醉人的春光和春酒来排解内心的郁闷和不平。

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解析:选BC B项,“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错,应该是春水的“动”与天幕的“静”相互映衬。

C项,“‘白发’泛指老人”错,应该是词人自指;“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错,应该是表现出词人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

★(2)有人认为“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出”字用语不当,应该用“荡”字才符合实际情形。

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出”字用得好。

“出”字既符合秋千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状,又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阴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而“荡”则无此丰富的意蕴。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解析:选CE 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项,“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答:
解析: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词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

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