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C卷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xǐng)恬.静(tián)陨.石(sǔn)如履.薄冰(lǚ)B.行.辈(háng)凋.零(diāo)地壳.(ké)戛.然而止(jiá)C.糜.子(méi)锵.然(qiāng)埋没.(mò)黄发垂髫.(tiáo)D.神龛.(kān)斡.旋(hàn)绚.丽(xuàn)装模.作样(mú)2.(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湛蓝谅解横行霸道酣畅淋漓B.萦绕迁徙沁人心脾眼花瞭乱C.怅惘眷念有恃无恐黯然神伤D.携带委婉相形见绌应接不暇3.(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辩手的他,在反驳对方观点时,旁征博引,强词夺理....,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B.“停课不停学”期间,面对学习环境的改变,广大师生经历了不知所措....到应付自如的过程。
C.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复习中,不少同学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
B.自从拜登击败特朗普赢得大选,将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
C.电影《金刚川》的成功,是因为让观众从每个角色,每个场景,都能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必须胜利,一定打赢”的“金刚”之气的原因。
D.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5.(2分)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人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__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___;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①少一些争吵与冷漠②少一些指责与误会③少一些欺瞒与涣散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6.(2分)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B.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山东省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C卷

山东省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名篇《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奠定了他在现代散文作家中的地位。
B.孟子,战国时期人。
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C.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豪放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各部门要心无páng wù抓生产,合理tǒng chóu做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
3 . 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妙手偶得纵横绝荡不远万里以生殉职断章取意旁逸斜出不折不饶默默无闻错别字改正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槐香依旧①走在林荫道上,微风吹过,一阵槐香扑面袭来,馥郁芬芳,沁人心脾,我不禁驻足凝望。
②一串串白如玉的槐花缀满枝,繁盛极了。
近看,似一群形影不离、张着雪翅的蝴蝶,亮晶晶的翅膀上,微微地染着几抹淡淡的青绿;远看,如一串串令人垂诞欲滴的水晶葡萄,让人有种想要饱餐的冲动。
转而想到自己已是两鬓斑白,童趣全无,怕人瞧见留下笑柄,于是刚想伸出去的手又悄然缩回了。
③我小时候,每当四月槐花飘香,孩子们就会一饱口福。
也难怪,那时候温饱尚未解决,山花野果自然就成了孩子们的“点心”。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āi)粗糙(cāo)洗涤(dí)秉息敛声(bǐng)B.仲裁(cái)窒息(zhì)序幕(mù)抑扬顿挫(cuò)C.咆哮(páo)琐屑(xiè)曼延(màn)张目结舌(jiē)D.周济(jì)倔强(juè)瞻仰(zhān)烙绎不绝(luò)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人生路上,目的地_______重要,所谓实现目标是通向幸福的道路。
_______赶路途中的风景亦不可错过,有时不妨放缓脚步,冷静就难,淡定受喜,说不准能在欣赏到平日________的风景、捕捉到生活的美好细节之余,还能更利于________目标呢。
A.显然但漫不经心完成B.显然因熟视无睹达到C.固然但熟视无睹达到D.固然因漫不经心完成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ㅤㅤ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
A.“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
”这句话主干是“艺术根植土壤之上。
”B.“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用符号分析句子成分为: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C.“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
”“早在三千多年前”和“就”都是状语。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分)1.(6分)在2024年“探源中华文明,传承中国文化”活动月中,某学校组织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开展“走进博物馆”研学活动,同学们整理了河北博物院发展概况资料。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953年4月,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河北省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保定古莲花池院内,正式拉开了河北博物馆发展的帷幕。
1982年搬迁至石家庄。
此后,经过多次改、扩建,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正式对外开放。
扩建后的河博总建筑面积达53128平方米,展览面积22000余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
南区是扩建的新馆,北区为原有老馆,也是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两馆共同的轴线上,一个高大的玻璃大厅连接彼此。
俯瞰两区建筑,和谐统一,巍峨壮丽,成为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
参观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地区的最佳方式。
近年来,河北博物院从我省文物特点出发,撷取一颗颗明珠,串起河北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常设陈列:《石器时代的河北》《战国雄风——古中山国》等。
通过500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现代化展示手段,和每年举办的当代文化艺术、社会热点透视、国内外文物交流及其它各类临时展览,①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连绵延续的人类发展史,②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世事沧桑,云卷云舒,站在河博高大宏伟的建筑前,人们会被一种强大的气场所包围。
仿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式建筑向两边延伸而去,正门入口处巨大错金银双翼神兽四肢弓曲,利爪怒张,神秘而充满力量。
复行数步,穿过悠闲的鸽群,气势恢弘的建筑,将中山路上的喧嚣拒之“门外”,身心沉浸于宽敞安静的展馆中。
西汉长信宫灯、刘胜金缕玉衣、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甲】一件件文物历经岁月的洗礼,辗转来到我们面前,散发着夺目而迷人的芬芳。
回望历史,思索未来,身在其间,总会让人觉得莫名的笃定和心安,那是从岁月深处流淌而来的亲近感,亦是深厚历史底蕴赋与我们的文化自信。
湖北省十堰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湖北省十堰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七下·房山月考) 补充句子(1)夜久语声绝,________。
(2)人不寐,________。
(3)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4)重岩叠嶂,________。
(5)________,猿鸟乱鸣。
(6)在《石壕吏》中,点明事件的语句是: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2分)2. (32分)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写军队生活和阅兵场面。
B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写投入战斗。
C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写征战的场面。
D . 全词通过描写破敌成功的理想到老却落空的现实,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抨击了当权者偏安江左、不图进取的苟安国策。
(2)“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怎样的心情?(3)“可怜白发生”表现了怎样的心情?(4)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5)此词反映作者抱负的是哪两句?(6)本词描写的梦境有何特点?(7)这首词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3. (21分) (2018九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023学年巴中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巴中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卷(满分150分120分钟完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巴中市某中学到刘伯坚纪念馆,开展以“传播红色故事,传承红军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自古以来,中国就提倡知行结合,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徐霞客访遍天下名川大山,首先第一个编写出辉煌巨著《徐霞客游记》。
为了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巴中市某中学开展到刘伯坚纪念馆的研学活动。
刘伯坚祖籍是四川巴中平昌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
刘伯坚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保宁府尹曾邀他当苍溪县县长,但他婉言谢绝说:“不谋高官厚【lù】,志在求知报国。
”1920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赴法勤工俭学,走上革命道路,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jīng】典著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3月,在转移红军突围激战中,刘伯坚不幸被捕。
入狱期间,有人用卑鄙下流的手段辱骂他,有人撺掇他投降,但他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毫不动摇。
在狱中写下了《移狱》《狱中月夜》《带镣行》等诗歌,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宁死不【qū】、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xiáng】……”这首《带镣行》,用生命践行了“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刘伯坚被俘后,感人肺腑的写了四封家书。
刘伯坚烈士的家书,让人叹为观止。
信中饱含了一个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义为大义”的革命情怀,展现了他视死如归、一心报国的坚定信念和赤胆忠心。
向死而生,是刘伯坚烈士留给我们最悲壮的背影,生命尽头豪迈的革命气节跃然纸上。
刘伯坚一生的信念坚定和家国深情,温暖了我们的心房,打湿了我们的眼眶。
______他留给我们的是希望和嘱托,鼓励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填入【】内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高官厚禄金典卑鄙下流(bǐ)撺掇(duo)B.高官厚碌经典卑鄙下流(bì)撺掇(duō)C.宁死不曲安祥跃然纸上(yào)眼眶(kuāng)D.宁死不屈安详跃然纸上(yuè)眼眶(kuàng)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行结合B.正气凛然C.叹为观止D.赤胆忠心3.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的“读”“万里”“路”分别是动、数量词、名词。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凌.空(líng)浩瀚.(hàn)屏息敛.声(lǎn)B.绯.红(fēi)佃.农(diàn)藏污纳垢.(gòu)C.燥.热(zào)婆娑.(suō)触.目伤怀(chù)D.卑.微(bēi)格调.(diào)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阶砌旁边栽着几丛书带草,墙上曼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B.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俏的山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树林。
C.据后代文人考定,《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
D.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轮廓,也许正闪耀在黑暗之中。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他是一个和颜悦色....继承了父母的家业,在他的....的人,总能非常友好地对待身边人。
他在三十岁时白手起家领导下,他的公司变成了国际型的大公司。
做事一丝不苟....的他总能轻松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当然,在成功的路上,他也遇见了许多困难,但他那不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始终支撑着他向前走,寻找着更多的可能性。
A.和颜悦色B.白手起家C.一丝不苟D.不折不挠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校开展和筹划了一场趣味运动会,让同学们在这个冬天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B.经过了激烈的比赛,中国代表队在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中获得了冠军。
C.考生在考试前如果吃得太饱,可能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做题效率和考试状态。
D.学校此次的表彰对象,主要是面向参与过班级自主管理并且表现突出的学生们。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5.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桥墩.(dūn)辟.邪(pì)游逛.(ɡuànɡ)参.天耸立(cān)B.遒.劲(qiú)凌.空(línɡ)黏.土(nián)不辍.劳作(chuò)C.翰.林(hàn)翘.首(qiào)篡.改(chàn)恹.恹欲睡(yān)D.车辙.(zhé)炽.热(chì)猝.至(cù)利剑出鞘.(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愚钝婉如深恶痛绝暴风骤雨B.劳禄窒息油光可鉴旁逸斜出C.遁形娴熟屏息敛声婆娑起舞D.秀颀躁热春意盎然气宇轩昂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余孽。
C.如今社会,就已经验证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只有当你足够强大,整个世界才会对你和.颜悦色...。
D.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
B.由于爱心团体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C.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D.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客观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这本书发行时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红星照耀中国》以客观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C卷一、基础题 (共5题;共17分)1. (4分)(2017八上·镇江月考) 默写。
(1) 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
(3)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________,________!(4)像春蚕在咀嚼桑叶,________,像山泉在呜咽,________。
2. (4分)(2013·宿迁) 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依次填写)。
成功没有定律,有人早慧,有人则大器晚成;有人平步青云,有人则曲径通yōu________;有人“华山一条路”登lín________绝顶,有人则中途易辙________看到了另一番美景……但不论哪种情况,都需要有坚韧之志和耐得寂寞之定力,也需要变通之智和化苦水为佳酿________之诗意情怀。
3. (2分)(2017·深圳模拟) 下列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在周敦颐笔下,莲是虽出淤泥却一尘不染的谦谦君子。
B . 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这一计划,国人感到义愤填膺,表示强烈抗议。
C . 那火烧夫家的情节便渐渐被人们从记忆中删除了,那十里红妆的典故讲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D . 上周末,掀起全民朗读热潮的“朗读亭”流动到深圳图书馆,图书馆外深圳爱书之人络绎不绝,很多人纷纷前去体验。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B . 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C . 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D . 心灵是一剂药,上帝和凡人都参与了它的配制。
5. (5分) (2018七上·江门期中) 仿写。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溪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香暖香的阳光。
二、阅读题 (共4题;共29分)6. (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③比行百里始奋迅 ________④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译文:________②然非精洁则不受。
译文:________(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
7. (12分) (2017七下·市中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孔子责政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
②壹:表猜测语气,相当于“好像”之类。
③舅:丈夫的父亲。
④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何为不去也/一狼径去B . 而曰:“然”/泯然众人矣C . 苛政猛于虎也/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D . 孔子过泰山侧/及鲁肃过寻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3)本文是怎样巧妙揭露“苛政”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8. (7分) (2017九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
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
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báshè。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
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
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
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
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
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
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
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
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
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
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文字有改动)(1)根据拼音写汉字:bá shè________(2)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 . 因为所以B . 一方面一方面C . 即使也D . 要么要么(3)上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4)怎样追求优秀,作者在4-6段提出了三条建议:________。
(5)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A . (俄国)门捷列夫: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B . (英国)赫胥黎: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C . (法国)大仲马: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D . (爱尔兰)萧伯纳: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
9. (6分)活在人类的心里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
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
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
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
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
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农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
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
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
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
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
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
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