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这一节内容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提高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3.人口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表、视频等,直观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4.进行课堂操练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课堂操练和巩固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一些人口增长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人口增长和分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巩固(10分钟)对课堂操练的知识点进行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影响和人口问题的解决,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
学生: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学生:随着普查人口数量的增多,文
盲的人数却逐年减少,文盲占总人口
的比例(即文盲率)也逐年减小,证
明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国家还应注
重人口素质的提高。
学生:二胎政策的开放主要是为了解
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新课学习
1、教师讲解(中国人口分布基本情况)
a、黑河到腾冲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材料分析)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表,分析中国人口现状反映的问题。
(总结)是的,国家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应该提高人口素质,只有两者相结合,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才能更好的持续发展。
(思考)近几年来,在计划生育初见成效的时期,国家又开放了二胎政策,这是为什么呢?
(自主学习)Mary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忧?你能收集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告诉Mary吗?请同学们阅读导学案及教材41--43页的内容,根据提示,概括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总结)从同学们描述的这些基本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人口多,增长快。
(自主探究)这样的国情,对Mary的入住带来了哪些影响?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人口过多或者过少带来的问题?为什么?将小组的意见总结起来,3分钟后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来阐述你的答案。
2、过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
三、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四、人口的分布:以黑河腾冲为界的人口地理界线
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效果分析
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以读图分析为主,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辩论阐述,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人口问题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人口的概念、世界人口分布等基础知识,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我国人口的具体数量、增长速度以及人口问题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的特点,掌握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的特点。

2.难点:人口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人口问题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人口问题的本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案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人口问题案例,准备供学生讨论的材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这么快?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众多的人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人口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口问题时,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口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学会分析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口问题。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直观展示中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案例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同时,介绍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众多的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众多的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众多的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 掌握人口统计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 理解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的背后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表展示来引起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你们身边有多少人?你们所在的城市有多少人口?为什么有些地方人口多而有些地方人口少?2. 学习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15分钟)首先,展示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的图表,并辅以文字说明,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人口增长的原因:- 高出生率- 降低死亡率- 国际移民人口增长的影响:- 增加了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和压力- 影响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迅速?为什么一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最后,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3.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20分钟)首先,通过世界地图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并解释为什么一些地区人口稠密,一些地区人口稀少。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表,分析过去数十年来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最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人口分布的影响。

例如,人口密集的地区对资源的需求更大,对环境的压力更大,人口稀少的地区可能在发展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4. 学习人口统计方法(15分钟)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途径和工具进行人口统计,如调查问卷、人口普查等。

并解释为什么人口统计对国家的规划和发展非常重要。

5. 拓展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人口数量很大?是否会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什么问题?- 为什么一些国家的人口在减少?是否会对这些国家的未来带来什么影响?- 你认为人口增长应该受到怎样的调控?6.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通过简要总结,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

-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掌握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图表观察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探讨人口问题及对策,提升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环境观。

-激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与现状。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与人口相关的图片或数据,引发学生对中国人口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中国人口数量通过具体数据说明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

3.中国人口增长分析-展示人口增长曲线,讲解不同阶段的增长特点及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4.中国人口分布特点-结合地图和数据,分析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特点。

-引导学生探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当前中国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7.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人口政策的资料并进行简单分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 》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 》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众多的人口》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人口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特点等知识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人口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和问题。

3.准备好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人口数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会发生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然后,通过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使学生理解人口分布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的人口增长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4.巩固(5分钟)通过回答问题、讨论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我国人口特点、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增长因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教案:众多的人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问题,主要围绕我国众多的人口展开。

教材的章节为《社会》第六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众多的人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析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以及探讨合理的人口政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3. 培养学生理解并尊重国家的人口政策,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以及探讨合理的人口政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人口众多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3. 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如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等。

4. 例题讲解: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人口问题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合理的人口政策。

8.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众多的人口板书内容:1. 我国人口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2. 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资源紧张、环境污染。

3. 合理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答案:我国人口政策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两条人口政策的具体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答案:晚婚、晚育:提倡年轻人晚婚晚育,有利于国家控制人口数量,同时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

少生: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家庭减少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轻国家和社会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
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
策。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比较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

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 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 年),占世界1/5 ,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 •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
是美国人口的4. 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
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
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
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
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

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
曲线的坡度很小。

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

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
线上升,到2000年达12 . 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

解放后,我国由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
会主义建设中。

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
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197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59%特别是1960〜1970
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
总数1875万。

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
长率开始下降。

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 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
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讲述)人是生产者,祖国的一切成就都是人民生产劳动的结晶。

但同时人也是消费者,
而且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而作为生产者的时间却是有限的,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
动能力,是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

正如表中所列内容,我国每年的新增财富中,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

人口数
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承转)那么人口应如何发展呢?我国是怎样做的呢?
请大家读P ii页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1 . 10 “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把实
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
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2. 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
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

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
我国的粗文盲率为6. 72%比1990年下降了9. 1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三方面问题。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