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影像语言(全课件)中国传媒大学

合集下载

影视视听语言ppt课件

影视视听语言ppt课件
• 【全景】 • 概念:被摄主体在画面内中被完全呈现出来,
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在实际拍摄中,这类景 别又被称为“人物全景”。
• 表现功能: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能带出 人物所处的环境,也可以用来塑造空间环境。
• 远景和全景拍摄的方向、视角将决定蒙太奇句 子里的其他景别的拍摄角度。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大远景】 • 概念:严格说来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
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待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 别。
• 表现功能:适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待背景, 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给 观众留下自由的想象空间。
• 一般来说,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 需要交待大环境,而结尾时是因为故事结束需要 将观众带出,场景的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
• 【中景】 • 概念:人物取到膝盖以上。 • 表现功能:既能交待环境,也专注于人物主
体的形体和表情以及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 是叙事性非常强的功能性景别。 • 中景的类型:两人的中景、三人的中景、三 人以上的中景(趋向于全景镜头,除非有其 他人在背景中)。过肩的中景镜头通常是标 准的双人镜头,这种镜头对于强调一个人控 制另一方有很好的表现力。 • 中景比较中性、平稳、客观,相对比较沉闷, 缺少感情色彩和视觉冲击力。
五、学习方法
• 讲授 • 影视作品观摩 • 课堂作业(影像化思维训练)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四、广告摄影
• 以宣传产品为商业目的的 摄影形式:汽车、房地产、 家用电器、食品、饮料、 服装、化妆品等。
• 目前主要用于书报杂志封面的装祯、 插图、装饰画、年历,或作为艺术 品出售。
• 最高品位的摄影,最纯粹的摄影。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以挂历为例
• 20世纪70年代:绘画:40%;摄影 作品: 60%;
• 80年代:绘画:20%;摄影作品: 80%;
• 70年代:绘画:10%;摄影作品: 90%;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图像的力量:
• 1.视觉冲击力; • 2.接收时间短——五步三秒。 • 3.信息量大——100M到1G,决
非文字可比。 • 4.效果是文字无法代替的。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课程中艺光线2
现在都有什么人在学习摄影
• 艺术院校:电影、电视摄影、编导、 制作;
• 新闻、宣传、旅游、编辑出版、印 刷制版;电子制作;平面设计、电 脑绘画、广告制作等。

电视影像语言(一)

电视影像语言(一)

电视影像语言(一)影像存在,传播的前提:形与义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整体>各部分之和影像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不是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影像是对现实生活的凝练和压缩(放大)。

表现的空间和空间本身不一样,那么镜头就没意义了,体现自身空间观时间观。

→每个人表现的空间不一样。

要素——→ 结构——→意对称,均衡结构对比呼应(电视画面法则)一个镜头和一个静帧不一样,要有叙事功能。

空镜→审美1,影像的基本要求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影调,线条,色彩音乐,音响,音效,人声(解说,采访)2,画面的形式法则(构图,对称,均衡,对比等)3,微观蒙太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逻辑,例如组词,组照中观蒙太奇——场面与场面组接的逻辑宏观蒙太奇——整片的逻辑组照的条件:首先是一张画面无法表现的;其次并列逻辑不构成组照。

4,造句:镜头观(从开机到关机的过程,时间纬度→叙事功能)5,场面调度:镜头拍摄中;编辑上6,片子的结构(起承转合),修辞方法一,影像的基本要求画面构成的划分:成分构成:主体,陪体,背景,前景要素构成:影调,色调,线条成分构成是画面的组成部分,协同构成画面的整体。

要素构成是对画面整体不同特征的表述,独立完成对画面构成的描述。

主体: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

它是画面构成的中心。

主体可以出现在画面中的任何位置,但一定要鲜明突出。

突出主体的方法:1,光影表现,主体放在光强些的地方。

2,位置,黄金分割,井字“九宫格”,景别合乎比例3,景深虚实法:焦距(主要),光圈(尽量不变,画面质量为代价调光源),物距4,视线引导:使画面更有层次电视画面中有:a,分切法,两个镜头之间构成视线引导逻辑。

b,运动镜头调动,摇下来,体现纽带关系。

5,色彩反差法:色别,色明度,色纯度,冷暖色系的对比6,线条反差法:线条布局对比运用,都是规则的,有一个不规则的。

7,朝向关系:面对观众的重要8,前后关系:靠近观众的重要(1,2同时存在时1>2)9,动静关系:动为主10,镜头长度:时间法:重要人物时间长,次要人物短11,景别主次选择:重要人物近景空镜:宏观;微观——特写“近景取其质(质:本质信息,主观意图),远景取其势(势:由具象产生,在具象之外,意在象外)”作为整体认识的主体:主体不一定是作为画面的某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存在,同时可以作为画面诸元素构成的整体存在。

电视影像语言(全课件)

电视影像语言(全课件)

• 全景用以交待人物的形体动作和动 作范围,人物是画面绝对的主体, 作范围,人物是画面绝对的主体, 环境只是一种造型的补充和背景 • 虽然人物带头带脚,但是切忌顶天 虽然人物带头带脚, 立地。 立地。 • 人物在画幅中位置直接决定了其运 动的方向和趋势, 动的方向和趋势,全景对光线的要 求准确、统一。 求准确、统一。
大远景(1/4高度 高度) 大远景(1/4高度)
远景(1/2高度 高度) 远景(1/2高度)
• 人物和环境的平衡关系得到改善, 人物和环境的平衡关系得到改善, 显然这是一种人物和环境并重的景 别,以谁为重点要视具体的内容而 定。 • 远景重在交待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远景重在交待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因此在拍摄时更应该注重环境对人 物的影响。 物的影响。 • 远景适合表达一种比较客观的人物 及环境的关系。 及环境的关系。
景别的镜头意义
• 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它替 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 代人眼成为镜头引导观众视线的外 在形式。 在形式。 • 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 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 开阔或拥堵, 开阔或拥堵,接近或疏远都在景别 中体现。 中体现。 • 景别是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的体现。 景别是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的体现。
特写
•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其他 作为整体一部分的构成元素。 作为整体一部分的构成元素。 • 特写给人接近感,利于表达一种抒 特写给人接近感, 情性或情绪交错的效果。 情性或情绪交错的效果。 • 特写不能交待环境,因此总是停留 特写不能交待环境, 在这个景别的段落, 在这个景别的段落,容易减弱画面 的空间感。 的空间感。
• 人物在镜头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 人物在镜头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 我们通常认为人物在这种景别中是 点缀的作用, 点缀的作用,环境的渲染意义更加 突出。 突出。 • 有利于表现空间距离感,因此更应 有利于表现空间距离感, 该突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该突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 意境的表达基本上以固定镜头为主, 意境的表达基本上以固定镜头为主, 产生静态美感,如果运动也要控制 产生静态美感, 节奏和速度,不宜过快。 节奏和速度,不宜过快。

中传广告学院课程(介绍) PPT课件

中传广告学院课程(介绍) PPT课件

2020/3/30
12
中传:
1.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 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2.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
3.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在六朝古都南京设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南广 学院。 4.校电视台、传媒博物馆等。
2020/3/30
8
• 南大:
• 广告综合实验室、广告摄影实验室、广告效果测评实验 室、模拟广告公司、融合应用传播实验室、4A大师论坛、 纽约广告奖媒体中心,另出版《中国应用传播研究》等。
• 力争未来5年内在“广告理论与广告发展史、应用传播实 务研究、广告效果测评、广告经营与管理、新媒体广告、 城市文明营销与政府公关、生活形态研究、市场调查与 分析”等几个方向上进行重点投入,努力形成一批方向 明确、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突出我们衢州,笔名“烂柯山人”。学者,作家,评论家。文学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关系系主任,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 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获北京市宣传 文2020/3/30
18
黄升民
广告学院院长 第一批留学早稻田大学的中国学生 。 广告界大牛!!! 可惜,他老人家早已不上课了〜
2020/3/30
19
Thanks~
3/30/2020
20
2020/3/30
13
广告系
广告公司为主(甲方、乙方)
公共关系
文化传播公司 广告公司 政府相关部门
网络与新媒体
注重实际操作(软件) 电视台、广告 公司 、文化传播公司等技术人员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笔记研究电视画面编辑,就是研究电视影像语言的表达方式,即如何用镜头(声音)语言叙事。

电视编辑是视觉叙事的讲述者,视觉文章的结构者。

电视编辑的任务:讲清楚是基础,讲精彩是追求。

第一层次,“用镜头说话”——镜头我声音结构意义视:画面(影像),字幕,图表,动画,剪辑效果听:解说词,现场同期声,音效,音乐例:Discovery 中国人考试1. 解说词思维占主导,2.国际平台开场:考试场景(猜)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家长大赛证件特写——视觉化证明(影像的细节表达)主人公的形象表现更加明晰(家长)参与了创作的人会对内容有惯性思维的了解,但观众不是。

需要跳出思维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及环境因素的纳入例:匆忙赶路的过程中相对缓慢节奏的德国路人例:德国教学片,箱子的细节动作的关键部分的特写表现拍背影的多种方法(迎面而来,背面而去)例:《家有神童》开篇“宝宝日记”文字动态+跑动的主人公+字幕第二层次:获取影像的支持(拍什么,怎么拍——为编辑提供空间)影像获取:(1)现场捕捉+现场调度;(2)为主题/叙事寻找典型影像依托例:表达一个概念如全球化过程中的中西方新闻30分限塑令现场画面的捕捉十镜头的组接意识+背景的纳入第三层次:(记者/编导)有描述影像的能力:放大经典影像/细节例:《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张泉灵“碎”“红旗”1. 蒙太奇视听语言的基本技巧与结构的总称基本内涵:在影视制作后期结构画面式蒙太奇效果:侧重指在剪辑中能够产生特殊效果和深层内涵的艺术处理手段。

通过镜头组合或声画结合产生新的思想,意义,情绪等。

2. 编辑方法3. 编辑意识应贯穿创作始终“编辑?剪辑” 电视更多的是在现场状态中获取素材例:BBC教学片既要有环境又要有细节1. 影响电视节目编辑的双重因素A.直观自由的视听形象组合规律是新闻节目编辑的基础——视听表达逻辑B.大众传播特性是电视节目编辑必要考虑的因素——信息传播逻辑例:陕西卫视:华夏点击榜苏州台,施斌聊斋切入的角度例:唐山地震三十年祭1. 亲历者,回述历史2.孤儿的成长3.救援者,军队 2. 在报道中要考虑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注意各方面的平衡片头:小景别的动态表现(景别越小,动感越强烈)吸引力建构 1)必要场合的典型音效深夜电话—当事人的反应(特写)2)情绪剪辑,张庆洲话音落后镜头保持数秒3)细节 4)叠画表现时间感(街头车流)5)减少过多的接点,用解说词来结构,保持采访的完整保持画面的稳定,还原历史结尾:空镜,地震废墟的纪念地,断壁残垣,楼坠人亡……唐山地震前最后一张照片,街景采访:1.唐山作家,“历史不相信假设”2.三位科学家,感到遗憾和悲痛特写镜头:1.唐山火车站牌地震卡片震级地点等信息印刷抬头“我们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段落层次分明,分块安排,解说词串联+音效隔断形成反差情绪通过音乐和特写表达出来,站牌的象征意义例:世界遗产在中国----昆曲600年历史现实写照打破了历史的单调性一.读懂选题的内容和要求了解背景资料探求全片的精神实质 1. 查找“世界非物质遗产定义,弄清内涵与精神2. 了解人们的评价3. 为何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知识准备创作要求,进行知识储备,在解说中释放出来三.思考定位如何串起历史的点滴,关联和意义何在。

视听语言 光线和色彩 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视听语言 光线和色彩 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突出原则
在一个群体当中,谁最亮,谁最突出 三原则: 1、从背景中突出人物 2、从群体中突出主体 3、从整体中突出局部

营造情绪气氛
一、情绪类别 A、明亮的光线使人兴奋——亮调、高调 明亮的影调表达兴奋的情绪 B、低暗的光线使人压抑——低调、暗调 低暗的影调表达压抑的情绪

视听语言中色调的构成方式
2、调整控制 (1)利用滤色镜控制色调 (2)调整曝光 (3)利用色光照明控制色调 (4)利用“闪前”和“闪后”控制色调 (5)数字模式调整色调


4、逆光 大多时候图像是生动有力的黑色与光亮的部 分共存。对于在阴影中勾画出物体的外形明 亮轮廓的出现是非常有用的。逆光的另一种 特点是它能很好展示出透明,半透明属性以 及表现出沿着明亮的明缘的细节或纹理。对 于表现富有戏剧性的图像这种光是非常冲击 力。

5、下方光位:下亮上暗、反常。 因为在这种照明下通常看到的阴影是颠倒的, 所以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也会产生一种怪 异的景像。
视听语言中色调的构成方式
一、拍摄前 1、总体立意 片子的色彩基调决定于创作者在构思过程中 脑海里呈现出来的银幕形象总的色调特征, 是由导演、摄影师、美术师共同研究制定的。

视听语言中色调的构成方式
2、局部场景,空间设计 一部影像作品可以由几个色调组成,它们服 从于整体基调设计,从不同的方面组合成单 元。

色调

色调是人眼彩色视觉的第二种特征,从物理 学概念的角度称为波长,与波长相对应的心 理学概念是色调,它反映色彩的类别。
色彩
形状的作用——传递信息 色彩的作用——传递情绪 A、长波色,暖色 B、短波色,冷色

影视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版本

影视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版本

影视视听语言第九章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电视文艺节目类型包括:电视文艺信息报道,电视文艺实况转播,电视综艺晚会,电视专题晚会,电视文艺专题,音乐电视,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电视散文等。

电视文艺不同的样式因节目性质的要求,体现出了视听语言中再现、表现、或再现与表现并存三种基本方式。

第一节视听元素在电视中的运用第二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基本样式一电视文艺信息报道这是对文艺动态消息的一种新闻报道,新闻消息的视听语言非常有特色,所以基本采用正常光线,正常视点下拍摄的,不同景别的固定镜头组接的方式。

为了增加娱乐性,它刻意运用了一些只有在电视文艺语境下才能使用的元素,如有意地晃动镜头,快速推拉,色彩、构图的变形夸张等等;电视文艺信息报道的视听语言主要完成任务时间的还原与在线,视听语言多为再现和叙事形式。

二电视文艺实况转播这是一种对文艺演出节目客观传播的节目样式。

主要依靠多极为的导播和切换来完成;这类节目的视听语言样式为:在正常视点下的机位和正常光线下对正在演出的文艺节目和正在进行的文艺活动进行记录。

摄像机运动速度适中,并按照不同机位和不同景别进行组接。

它以唱词和动作的间隙及段落为切换点,有同期声还原,必要时有解说。

三电视文艺纪录片电视文艺纪录片是以文艺为题材的记录片,既是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又是文艺节目的一种样式除了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外,还需要对相关的文艺演出进行记录。

它的基本语言样式是:正常视点下的机位,正常光线和色调下的图像,较长的镜头和较慢的摄像机运动,采用同期声,对画面不确定因素适度解说,没有特技手法的切换编辑。

它所运用的视听元素中,不包括音乐、音响。

如有,声源往往是片中记录的对象本身发出的。

四电视文艺专题片电视文艺专题的基本语言方式是:画面既有正常视点机位、正常光线色彩下记录现实生活镜头,也有造型性强表现主观感受和认识的拍摄内容。

画面平均长度较短,一般在五至七秒左右。

摄像机运动速度根据主题、情绪表达的需要确定,常常快速地推拉摇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与影像传播
四、影像传播发展的原动力 • 影像和影像传播的发展,其基本动力是人类 对信息传播人性化的渴望。 • 人性化传播以技术为前提,以信息为基础。 表现为在传播过程中以更加接近人类自身的 信息感知方式,调动人类所有的认知潜力去 感知的传播方式。 • 影像传播发展的历史,也暗合了保罗· 莱文森 “补偿性媒介”的观点。
电视影像语言
(绪论)
本章内容提要
一、影像的界定和意义 二、影像符号与影像传播 三、影像传播的形态和分期 四、影像传播发展的原动力和未来走向
影像的界定和意义
一、什么是影像? 它是物质世界在人类感官中的对应物,是 人认知世界的通道。当人们通过技术手段 模仿和复制了这种知觉感知模式,影像也 就被人类复制,物化,成为一种传播信息 的符号。因此,影像不同于绘画,它是对 物质世界原生态的忠实复现。或者说它就 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镜像。
• 人物在镜头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 我们通常认为人物在这种景别中是 点缀的作用,环境的渲染意义更加 突出。 • 有利于表现空间距离感,因此更应 该突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 意境的表达基本上以固定镜头为主, 产生静态美感,如果运动也要控制 节奏和速度,不宜过快。
大远景(1/4高度)
远景(1/2高度)
角度
——摄影者的思路
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
• 距离关系,也就是画面透视关系。 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反之 越小。 • 方向关系,画面的背景关系。镜 头的方向变化是丰富的、随意的, 但是要有内容。 • 高度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常认为 的仰拍、俯拍、平视。
距离变化与画面容量范围
• 拍摄距离直接影响着画面的容量, 也就是说画面容量来自于拍摄点与 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变化。 • 概括地说,选择拍摄距离就是根据 创作意图选择表现主题对象,或者 表现环境。 • 区分距离关系的重要标志是景别。 • 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除了实际的拍 摄距离外,还包括镜头焦距的变化。
影像的界定和意义
二、影像的意义
1.影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
影像首先应该提供的是信息。因此,我们 反对影像过分形式化的倾向。
2.影像的真实性是其信息传递的前提,作 为影像存在的本原力量,忽视真实性的做 法是危险的。
影像与影像传播
三、影像作为符号 • 影像语言具有符号化的本质特征。 • 影像语言通过对影像符号的解构和重组, 形成符号化的表达系统。 • 影像语言所提供的是一种规范和中介,是 人类交流的重要形式。
• 人物和环境的平衡关系得到改善, 显然这是一种人物和环境并重的景 别,以谁为重点要视具体的内容而 定。 • 远景重在交待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因此在拍摄时更应该注重环境对人 物的影响。 • 远景适合表达一种比较客观的人物• 影像语言的符号形式具有具象化的特点 • 影像语言具有“本质直观”的语言特色 • 影像语言的元素具有过程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 影像语言具有格式塔式的整体性 • 影像语言带来立体化的认知体验 • 影像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影像与影像传播
三、影像传播 影像的符号化是影像传播的前提。
景别的镜头意义
• 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它替 代人眼成为镜头引导观众视线的外 在形式。 • 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 开阔或拥堵,接近或疏远都在景别 中体现。 • 景别是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的体现。
景别的分类
• 我们通常对景别的分类有如下的原 则: •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称之为五级景别。 • 当然我们也有更加细化的分类方式: •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 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称之为九级景别。 • 当然还有一个满景的概念。
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画面成分的划分
• • • • 主体: 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 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主体可以出现在画面的任何位臵, 但是一定要鲜明突出。
画面成分的划分
• • • • • 陪体: 它是与主体有紧密关系的对象。 它的作用包括帮助主体揭示主题。 均衡画面,使画面更富有形式美感。 渲染气氛,使画面更自然,富有生 活气息。
运用影像这种直观的具象化符号进行的信 息传播就是影像传播。
影像传播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回 应自身的感知方式,对信息的传播载体和 传播模式的改造。
影像与影像传播
三、影像传播的发展历程 • 岩画到绘画——影像传播的史前史 • 影像在史前史阶段对逼真和神韵的不同追求, 造就了日后的信息传播和艺术传播。 • 摄影的出现——影像传播的先行者 • 电影的出现——影像传播规则的制订者 • 电视的出现——影像迈向信息传播主流 • 数字影像的出现——传播模式的互动与多元
• 环境: • 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 物、空间。 • 它的作用在于:说明事物所处的地 点、时间、季节等。 • 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 • 有助于表现一定的情调和气氛。 • 烘托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画面成分的划分
• 前景: • 它是指主体前,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 它没有固定的样式和位臵,可以出 现在四边、四角,也可以是框形或 者遍布画面;可以是实像,也可以 是虚像。 • 前景的装饰作用和视觉冲击力,以 及对纵深的表现力是其优势所在。
影像的构成要素
• 色调: • 它是指的画面中形成的色彩的整体 基调。 • 色调的作用在于对主题表达进行潜 移默化的影响。 • 形成构图中的形式美感。
影像的构成要素
• 线条: • 它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 • 线条构图的形式可以包括辐射形构图、 一字形构图、直角构图、三角形构图、 斜线形构图、垂直构图、框式构图等。 • 按照字母的分类又有“L”形构图 、“O” 形构图、“C”形构图、“V”形构图、 “S”形构图。
画面成分的划分
画面成分的划分
• • • • • 背景 它是画面中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在于说明所在的环境。 突出主体所在的位臵。 丰富画面的层次。
影像的构成要素
• 影调: • 它是在摄影画面中一系列不同等级 的黑、白、灰的表现。 • 影调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的表 现。也可以分成硬调和软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