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证据》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毀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
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课时提升作业 十一 ﹡今生今世的证据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今生今世的证据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脑髓.(suí) 骨骸.(hái) 沧凉骄羞B.牲畜.(chù) 畜.牧(xù) 迷朦骄饰C.抹.杀(mǒ) 抹.布(mā) 袒露渺小D.恒.久(hénɡ) 亘.古(ɡèn) 倾泄训顺【解析】选C。
A.“髓”应读suǐ,沧—苍、骄—娇;B.朦—蒙、骄—矫;D.泄—泻、训—驯。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__________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__________的东西告别。
③他们要求自己在服务本领上,有一技之长;在服务态度上,一心一意;在对待不同企业上,一视同仁;在自我要求上,__________。
A.冲刷熟悉一尘不染B.冲洗熟悉一干二净C.冲洗熟知一尘不染D.冲刷熟知一干二净【解析】选A。
冲刷:水流冲击,使土石等流失或剥蚀;冲洗:用水冲,使附着的东西去掉。
前者是自然的水流,后者是人为的,从语境上看,应用“冲刷”。
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知:清楚地知道。
前者强调了解的状况,后者强调了解,从语境上看,应用“熟悉”。
“一干二净”形容干净整洁或一点也不剩,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洁净,应该用“一尘不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63544053 A.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是在以文学的形式凝聚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与情感,想象与创造一个新的未来,并描述出中华民族在一个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B.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今生今世的证据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今生今世的证据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篇一:今生今世的证据练习题及答案解析苏教版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今生今世的证据)筑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徘徊(páihuái)场院(chánɡ)辜负(ɡū)雨雪霏霏(fēi)......B.旖旎(yǐ nǐ)欷歔(xī)翘首(qiào)安然无恙(yànɡ).....C.悠邈(miáo)耄耋(màodié)谪居(zhāi)小人所腓(féi)..... D.牲畜(chù)骨骸(hái)搭讪(xiān)忐忑不安(tè)....提示:B项,“翘首”的“翘”应读“qiáo”;C项,“谪居”的“谪”应读“zhé”;D项,“搭讪”的“讪”应读“shàn”。
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几个大苇坑)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之势。
(2)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3)……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A.浩渺惆怅如果/即使B.浩渺徘徊因为/虽然C.渺茫惆怅因为/虽然D.渺茫徘徊如果/即使提示: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或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计。
惆怅:伤感、失意。
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也喻犹疑不决或事物在某一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第(3)句中,两处分别应填表示一般性假设的“如果”和表示让步、假设的“即使”。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几天气温突然降低,又加上雨下个不停,所以大街上熙熙攘攘,显得很冷清。
....B.在革命战争时期,有很多青年知识分子在党的教育下,走出了“象牙塔”,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走上了革命道路。
C.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有可能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14课《今生今世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4课《今生今世的证据》同步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________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________的东西告别。
③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________得一干二净。
A.冲刷熟悉脱落B.冲洗熟悉脱离C.冲洗熟知脱落D.冲刷熟知脱离解析:选A。
冲刷:水流冲击,使土石等流失或剥蚀;冲洗:用水冲,使附着的东西去掉。
前者是自然的水流,后者是人为的,从语境看,应用“冲刷”。
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知:清楚地知道。
前者强调了解的状况,后者强调了解,从语境看,应用“熟悉”。
脱落:附着的东西掉下来;脱离:离开某种环境和情况。
从句意看,应选“脱落”。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洋说:“家乡人的奋斗精神激励了我,家乡人的支持鼓励了我,让我踏踏实实....地一步步走到现在。
”B.很多文物在保护与破坏的拉锯战之间,变得面目全非....。
C.他们要求自己在服务本领上,有一技之长;在服务态度上,一心一意;在对待不同企业上,一视同仁;在自我要求上,一干二净....。
D.走在竹林深处,一阵秋风吹来,那些枯萎的竹叶似柔密的雨滴般飘散而下,悄无声...息.地落入了密林深处。
解析:选C。
“一干二净”形容干净整洁或一点也不剩。
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洁净,应该改为“一尘不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日本的海上巡逻机于2月2日下午2点左右,在日本青森县西南大约150多公里处发现正在航行的中国海军舰队。
B.那此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C.菲律宾虽然与中国在领土问题上有争端,但菲律宾也一直试图将该问题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分开处理,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练习题3.2.2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版含答案838

文本15今生今世的证据——留住我们的根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箴言(jiān)采撷.(xié)风尘仆.仆(pú) 处.变不惊(chǔ)B.思忖.(cǔn) 羞赧.(nǎn)雕栏玉砌.(qì) 不容置喙.(huì)C.菲.薄(fěi) 毗.邻(pí)拈.轻怕重(diān) 掎.角之势(jǐ)D.拜谒.(yè) 隽.永(jùn)栉.风沐雨(zhì) 恬.退隐忍(t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烟诟划痕骨骸仓皇奔逃B.瘸腿领受缭亮悄无声息C.打夯漫长树杈虚无之途D.篇幅惦念内函踏踏实实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________之势。
②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________,有留恋,有惋惜。
③________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________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A.浩渺惆怅如果/即使B.浩渺徘徊因为/虽然C.渺茫惆怅因为/虽然D.渺茫徘徊如果/即使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B.我走的时候,我还曾经不知道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03+(十一) 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版含解析.doc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今生今世的证据[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________之势。
②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________,有留恋,有惋惜。
③________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________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A.浩渺惆怅如果/即使B.浩渺徘徊因为/虽然C.渺茫惆怅因为/虽然D.渺茫徘徊如果/即使【解析】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无边。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或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惆怅:伤感、失意。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喻犹疑不决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第③句中,两处分别应填表示一般性假设的“如果”和表示让步、假设的“即使”。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周围人的一些不经之谈....根本不会改变他的意见,也不会影响他的情绪。
②苹果公司于2016年9月发布了新一代iPhone 7手机,但从对消费者的调查来看,人们却对此反应平平,由此可见,iPhone 系列已经不再是炙手可热....的手机了。
③在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从史前时代至今,与食物有关的故事成为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④接下来,孝子们就敛声屏气....,等待娘舅家的质询了。
在这种情况下,娘家的人多少总要提点意见,向孝子们发难。
⑤印度南部的一个小村,几乎每家都出了一名小偷,“贼村”之名不胫而走,为洗刷恶名,全村居民宣誓要改.弦更张...。
⑥明朝末年,上至皇帝、藩王,下至文武百官,巧取豪夺,鱼肉百姓,弄得有天无日....,世道不像世道。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⑥ D.③④⑤【解析】①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此处使用正确。
②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今生今世的证据 学案(含答案)

今生今世的证据学案(含答案)文本16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核心素养目标1.思维把握文本内容,突破难点。
2.审美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任务情境刘亮程曾说过“故乡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某个处所,它跟经度纬度无关,跟土地肥瘠无关,跟贫富无关它只跟人的心灵相关,是远离之后难以割舍的眷恋,是五步一回头的伤感,是对韶华不再.生命流逝的慨叹,是追怀往事的怅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他的思乡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
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
1全文分为三部分,概括前两个部分的大意,填在图中处。
2作者认为故乡的内涵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填在图中处。
答案1证据是什么为什么寻找2生命的见证精神的归宿微任务活动一通读文本,把握内容1.本文的题目是“今生今世的证据”,这些“证据”有哪些作者为什么视这些事物为“证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整体上看,是指自己所怀念的生活过的村庄。
具体而言,从第1段看,指那些“曾经拥有的事物”,包括院墙.树.圈棚.炉灶。
从第2段看,指“那些熟悉的东西”,包括草.土墙.房子.门洞.窗口.烟道.锅头.破瓦片.泥皮.烟垢.灰.划痕.朽木和铁钉等。
从第6段看,指旧房子.路.尘土.人.牲畜.风。
从第8段看,指大红公鸡.黑狗.一缕夕阳概括起来,作者无非是想告诉我们,所谓的“证据”就是家乡的一草一木。
2作者之所以将这些事物视为“证据”,是因为它们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生活的物化,承载着“家园情结”和“寻根意识”。
2.作者为什么要寻觅“今生今世的证据”在作者的心目中,“故乡”意味着什么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因“以往的生活”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以往的生活”找不到依凭,而人的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内心的生存”就会产生空虚和漂泊感,“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今生今世的证据》阅读答案

《今生今世的证据》阅读答案《今生今世的证据》阅读答案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
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
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
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
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
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
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
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
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
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
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
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
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
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
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
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
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
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
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
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
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
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
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
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第一段中,作者将自己不懂得珍惜曾拥有的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实用主义的评价标准和
喜新厌旧的心态。
B.文中提及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只是诸如鸟声、榆树、土墙、炉灶、月光等可看、可听、
可触的有形之物。
C.本文笔触细腻、细节生动、善用修辞,第二段就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丰
富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