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麻醉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是全麻还是腰麻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是全麻还是腰麻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是全麻还是腰麻髋部骨折,在医学领域被称为是老年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如果采取保守治疗的话,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最关键的是死亡率也会升高,所以针对髋部骨折患者首选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

而针对此类手术最常见的麻醉方式就是腰麻或者是全麻;从以往大量相关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采用腰麻的方式,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术后谵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等,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而具体针对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分析,以往有很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不同的麻醉类型结果差异进行探讨,但结果表明都存在一定问题或者是局限性,特别是针对两种麻醉方式的安全性以及对术后行走能力的影响,目前并没有较为明确的研究结果。

接下来,小编也主要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两种麻醉方式的选择做详细科普。

1.髋部骨折分析髋部骨折,属于一种临床疾病,主要是涉及到股骨位置并靠近骨皮附着处发生骨折的一种意外病症。

从临床诊疗数据和经验可以看出,基本上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都集中于五十岁或者五十岁以上的个体当中,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轻微创伤,比如骨质疏松症、慢性疾病、残疾时站立跌倒等因素所导致的骨折。

针对此病症的治疗,通过有效手术治疗方式,比如骨折部位固定、部分骨折固定、骨折位置全髋关节置换等,可以达到治疗目标,而且手术治疗的方式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髋关节骨折患者。

2.背景对于髋部骨折患者到底是选择腰麻还是全麻,有相关研究证实,相较于全麻来说,腰麻在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谵妄、并发症等方面有着比较理想的效果。

而且从以往RCT研究显示,根据不同的麻醉类型来判断的话,最终结果的差异性还是比较大,最关键的是有很多参与人员早在三十年前就投入研究,参与者数量少,或者不是为了评估住院期间以外的结果。

还有就是缺乏麻醉技术对术后独立行走恢复的研究,这种情况在于,有很多患者认为髋部骨折术后独立行走的恢复情况是首要任务,但是对这方面的麻醉技术评估研究或者是证明结果不是很好。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分析目的:探讨老年人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法及效果。

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8例,按照麻醉方案分为全麻组(38例)和硬膜外麻醉组(4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与术中意外发生情况。

结果: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85.0%(34/40)与全麻组89.47%(34/3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中意外发生率12.5%(5/40)明显低于全麻组36.84%(1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中行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于全身麻醉,对于老年患者较为适宜。

标签: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髋关节置换术是常见的骨科手术,患者多为老年群体,患者本身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手术风险大,且使用麻醉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的症状,对患者威胁较大[1]。

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要谨慎使用麻醉药物的方法。

为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较为适宜的麻醉方案,特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均≥60岁,所有患者均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年龄60~84岁,平均(67.3±2.4)岁,合并高血压52例,合并冠心病14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慢阻肺7例。

按照麻醉方案分为全麻组(38例)和硬膜外麻醉组(4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麻组::术前半小时给患者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100 mg或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0.3 mg/kg、咪唑安定0.1~0.2 mg/kg、维库溴铵6~8 mg/次、芬太尼2~3 μg/kg;并对患者插管供氧;通过芬太尼、咪唑安定等药物持续麻醉患者,采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摘要]目的对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其临床镇痛效果并做详细阐述。

方法在符合此次研究采纳、排除标准的前提下,以随机抽取法在我院择50例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征求其意愿下,以单双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小组,命名为实验组、参照组,以麻醉起效时间、药物使用量、患者各项生命表征变化、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通过对比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结果实验组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较为理想,麻醉起效快且药物使用量、不良反应均相对减少,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心率等各项生命表征均显优,镇痛效果良好且疼痛评分显低,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处理,可用P<0.05表达。

结论对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临床镇痛效果明显,在麻醉效果显优的同时,良好地控制了患者的各项生命表征指标,此项麻醉起效快且对其机体副作用随之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此项麻醉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了生活品质及生活质量,提倡推广,建议临床进一步实施应用。

关键词髋部骨折;高龄;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代谢日益缓慢,进而引发骨质疏松的现象,尤其老年人群病发率更是居于榜首,髋部骨折作为骨折类型中的高发种类,其老年人髋部骨折正在逐年递增,会导致患者机体疼痛感加剧,使其生活质量明显偏低,手术治疗作为髋部骨折治疗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质量。

本文就此展开讨论,简列数据,验证腰硬联合麻醉在此项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符合此次研究采纳、排除标准的前提下,以随机抽取法在我院择50例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征求其意愿下,以单双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小组,命名为实验组、参照组,50例高龄患者男女比例30:20,两组男女均衡,年龄均在(68.59±4.62)岁且知情此次研究目的,两组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细微(P>0.05),可对比。

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摘要: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探讨了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复合浅全麻--以下简称复合麻醉等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临床建议。

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以优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麻醉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复合麻醉,麻醉效果引言: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通常由于骨质疏松和跌倒等原因引起。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恢复髋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

在手术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复合麻醉。

全身麻醉提供了全身范围的无痛手术操作,但可能伴随着一些风险,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苏醒延迟、肺部感染和镇痛药物不良反应。

椎管内麻醉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可能出现较大的血压波动、术后尿潴留、头痛、术中清醒,长时间体位引起全身不适和焦虑等并发症。

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并提供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镇痛不够充分。

复合麻醉就能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全麻醉药的用量,有效降低全身麻醉引起的并发症,术后又保留了良好的镇痛效果,避免了全麻醉苏醒后疼痛引起应激反应。

针对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一致的观点。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高龄重症患者全髋置换术麻醉总结

高龄重症患者全髋置换术麻醉总结

高龄重症患者全髋置换术麻醉总结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苏晓辉南志宏李建生510500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危重患者手术时较为适宜的临床监测及麻醉方法。

降低麻醉风险,增加高龄危重患者的手术机会,提高其生存或生活质量。

方法高龄患者年龄最大的105岁,最小的79岁;均伴发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并肺气肿肺心病病史或脑梗塞病史,其中一例还伴发帕金森氏综合征。

ASA Ⅱ-Ⅳ级。

常规监测Bp、R、P、Spo2、ECG、ETCO2、CVP,必要时行桡动脉穿刺测压(MAP),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及时给以处理。

术毕给以术后镇痛。

实时记录各项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数据。

结果临床观察显示,所有病例术中的血液动力学较为稳定,尤其以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组较好。

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

讨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组织形态和脏器功能不断发生退行性变化。

高龄患者的常见病之一即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骨折,常常使高龄患者的生活甚至生存质量均有所下降,全髋置换术则可使这种情况得以明显改善。

但麻醉风险明显增加,因此。

根据老人的生理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显得非常重要,而妥善的麻醉管理则是提高老年病人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

高龄患者伴发的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慢支并肺气肿等疾病增加了麻醉处理的难度。

应尽量少用吸入全麻,减少或加重术后肺部并发症。

全髋置换术中出血较多,更使麻醉风险加大。

从临床可以观察到,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为一种较为适宜的方法。

由于术中有实时的CVP、MAP、ETCO2等项监测,能对术中的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准确的处理,较好的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为围术期的康复奠定了基础。

应为临床推荐用于高龄老年患者的一种麻醉方法。

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麻醉策略

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麻醉策略

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麻醉策略目的分析选择高龄患者髓部骨科手术最优的麻醉方式。

方法将96例高龄髋部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每组各32例。

A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B组患者使用腰硬联合麻醉,C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对比三组患者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A 组麻醉效果最好,达到100.00%,B 组次之,C组麻醉效果只有68.7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A组50.00%,B组21.88%,C组达到75.00%;术后肺部并发症A组达到12.50%,B、C两组都没有发生。

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主要为全身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anesthesia strateg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orthopedic surgery. Methods 96 cases of elderly hip orthopedic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B,C three groups,each group 32 cases.Group A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group B patients with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group C patients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different anesthetic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situation were compared in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Group A of anesthesia was preferably,up to 100.00%,next was group B,and groupC was 68.75%;Complications during operation of group A was 50.00%,group B was21.88%,and group C was 75.00%;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groupA was 12.50%,groupB and groupC without complications.Data analysi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P<0. 05). Conclusion General anesthesia or epidural anesthesia is main methods for orthopedic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joint anesthesia,and the best anesthesia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Hip orthopedics operation;Anesthesia methods髋部骨科手术具有很大的创伤性和危险性[1]。

7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麻醉分析

7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麻醉分析

7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麻醉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

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7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进行麻醉观察。

结果本组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躁动等不适,未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和严重的呼吸抑制,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

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具有阻滞完善,肌松效果好,对循环呼吸干扰小等优点,是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失血多、术中易发生骨水泥并发症,且高龄患者多数合并各种基础疾病,更增加了该手术的麻醉难度。

笔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7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进行了麻醉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44例,女32例,年龄67~85岁,体重42~75 kg,ASAⅡ~Ⅲ级。

术前合并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12例,慢性肺气肿15例,冠心病25例;以上合并症术前均得到良好治疗。

1.2 麻醉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首选L2-3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4 cm,如穿刺不成功则选择L1-2或L3-4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4 cm。

用0.894%甲磺酸罗卡因行硬膜外阻滞,试验剂量3 ml,观察5 min后测麻醉平面,酌情追加3~10 ml,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T l0以下,间隔90~100 min追加0.894%甲磺酸罗卡因3~5 m术中酌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0.08 mg/kg,芬太尼1~2 g,使患者能浅睡为佳。

所有患者面罩吸氧 4 L/min。

记录麻醉前后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

2 结果本组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躁动等不适,未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和严重的呼吸抑制,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

麻醉后30 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虽有改变,但与麻醉前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临床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临床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68 例老年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脑膜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

结果:其中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和康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脑膜麻醉效果要优于全身麻醉,因此可在临床对脑膜麻醉应用进行推广。

【关键词】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3-029-01引言髋关节置换术是常见的骨科手术,患者多为老年群体。

病患本身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手术风险大。

手术创伤面积大,出血多,且使用麻醉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的症状,对病人威胁较大[1]。

因而对老年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要谨慎使用麻醉药物的方法,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我院通过不断总结置换手术中麻醉方法,在治疗老年髋关节病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我院接收的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抽取68 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1 例,高血压患者38 例,心脏病患者9 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4 例。

对照组中女13 例,男 21 例;年龄56-86 岁,平均(70.72±2.03)岁;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分别为12 例、18 例、4 例。

观察组中男14 例,女 20 例;年龄 58-84 岁,平均(71.72±1.01)岁;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分别为9 例、20 例、5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病症等基本资料差异小,即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麻醉方法分析目的探讨对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进行麻醉的最佳方法。

方法将本院接收诊治的72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研究组进行全身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显著34例,麻醉效果一般2例;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27例,麻醉效果一般8例,麻醉效果差1例。

结论对高龄患者进行髋部骨科手术的危险性极高,因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大量失血,手术对患者造成很大创伤,引起多种并发症,进行麻醉处理的方式要求特别严格,得当的麻醉方法能够保证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中与手术后的并发症出现几率。

[关键字] 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麻醉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增多,高龄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多进行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手术[1],因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以及其他并存症,尤其高龄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疾病的几率较高,在手术过程中进行麻醉处理要避免引发其他并存症,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对麻醉处理的要求较高。

进行麻醉处理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都要进行必要的临床与护理工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接收诊治的72例高龄髋部手术患者,其中男46例,女26例,平均年龄(74.3±2.5)岁。

全髋置换31例,单纯股骨头置换41例,合并高血压39例,冠心病25例,糖尿病8例。

将其成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发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其中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研究组行全身麻醉。

1.2 术前检查手术前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是应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出现危险问题进行紧急处理的必要准备,通过术前检查还可对麻醉处理进行准备与估算,避免麻醉手术过程中出现因准备不足造成的附加创伤。

术前检查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对高龄患者的心血管、呼吸系统、脏器官功能以及髋部骨折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患者的病史与并存症进行预后准备,对患者的意识情况进行判断,检查可进行CT扫描、超声诊断、心电图监视、血尿化学分析、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血压检查、心脏核素扫描以及生化分析等[2],对进行髋部骨科手术前可以治愈的并存症进行快速治疗,可降低手术风险的并存症进一步进行控制,对麻醉反应过大的并存症进行麻醉处理风险分析,不可进行麻醉手术的患者暂缓进行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提倡适当的活动,锻炼心肺功能,呼吸不畅或困难的患者可进行吸氧治疗,对于有脑卒中或脑梗死的患者要加强监护,注意心电图症状,病情严重则暂缓手术;有脏器官严重受损或生理功能紊乱的患者可以进行积极治疗的应尽快治疗,确保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全身处于最佳状态;手术前注意患者意识变化与情绪变化,高龄患者对手术预期判断不佳,对手术结果悲观,可进一步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临床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普及相关知识。

1.3 麻醉处理1.3.1 麻醉准备患者在进行麻醉处理前应充分准备好麻醉处理所需要的各项要求,患者麻醉前12 h应禁止饮食,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压检查,进行抗感染处理,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应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准备心电图监视,血氧饱和度测量,对患者呼吸频率进行紧密监测,手术室内进行氧气准备,麻醉前进行静脉输液,做好急救准备,保持手术环境的安全与安静。

1.3.2 麻醉选择麻醉方法应主选对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产生较小影响的方法,麻醉持续时间不宜较长,应该保持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快速苏醒,在手术中可进行控制,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麻醉主要选择的麻醉方法是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麻醉前患者不可使用麻醉药物,麻醉位置选择应在髋部骨折的下体的上侧卧体位,对麻醉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3]。

1.3.3 麻醉方法[4-6] 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主要是对髋部骨折处进行连续的硬膜外穿刺,患者保持侧卧位,进行硬膜外穿刺时选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对麻醉平面进行控制,其他麻醉药物为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溶液,穿刺成功后将针内针放入腔内,针头向患处,麻醉效果不佳将患者平卧可追加注入浓度为1.5%的利多卡因,浓度为0.9%的氯化钠,药量均为5 mL,血压较低的患者进行麻黄素与多巴胺治疗,心率不齐或波动较大的患者进行阿托品治疗。

研究组:全身麻醉的对象主要是患者有多种并存症且情况严重,麻醉前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过程中进行面罩吸氧,进行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药物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配置,患者体重每公斤选用1 mg异丙酚、0.1 μg瑞芬太尼、0.1 mg维库溴铵以及0.05 mg咪达挫仑,其中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后停止注入,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1.3.4 麻醉效果分析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后对麻醉的起效与失效时间与手术时间进行分析,对麻醉平面与肌肉松弛程度进行观察,在麻醉过程中对血压、患者心跳频率与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麻醉效果较好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对疼痛基本无感觉,术后恢复意识快速,患者入睡时间与手术时间相差较小,患者手术过程中呼吸顺畅,无抑制,血氧饱和度比麻醉前要高。

1.3.5 麻醉效果判定对麻醉效果进行判定,效果显著: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完全无疼痛感;效果一般: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有轻微疼痛感,对手术进程不产生影响;效果差: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感觉到明显的疼痛感,手术无法继续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麻醉数据进行处理,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显著34例,麻醉效果一般2例,并发症6例;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27例,麻醉效果一般8例,麻醉效果差1例,并发症9例,两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43,P=0.048<0.05)。

见表1。

3 讨论3.1 髋部骨折分析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是高龄患者骨折的常见类型,引起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高龄患者的骨质疏松,高龄患者髋部骨密度较以往年龄段大大降低,股骨上端结构较以往较差,高龄患者肌肉弹性下降等均容易造成高龄患者出现髋部骨折,临床对髋部骨折进行预测主要根据患者骨密度,因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量出现不同的流失,患者动脉钙化增强等,对高龄患者的骨密度测量部位主要选择髋部,以三角测量的方式精确骨密度。

除骨质疏松导致高龄患者出现髋部骨折外,高龄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多出现摔倒的情况[7],由于患者身体平衡性较差,髋部骨强度下降,一旦患者摔倒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髋部骨折。

经多相研究表明,高龄患者出现髋部骨折还与患者的性别、吸烟与饮酒情况、运动量、病史与药物治疗影响等相关,一般女性高龄患者出现髋部骨折情况较多,这种要是因为女性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较男性高龄患者而言下降较快[8],而吸烟与饮酒的高龄患者较不吸烟、不饮酒的高龄患者而言出现髋部骨折的几率增加,多参见晨练与其他运动的高龄人出现髋部骨折的几率较小,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与安眠药的高龄人群出现髋部骨折的几率增加。

3.2 髋部骨折治疗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前多进行牵引治疗,主要是为了减轻患者的骨折疼痛,降低手术难度,客观上也减轻了麻醉的难度[9]。

牵引治疗主要分骨牵引与皮肤牵引,而由于患者出现髋部骨折的原因不同,进行治疗的方式选择也不一样,主要进行闭合与切开复位的治疗方式,闭合复位治疗髋部骨折的适用性较差,采取切开复位的方式可以尽量减少剥离,通过牵引透视,对髋部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而固定方式主要包括内固定与外固定,患者不同情况固定的方法不一样,选择手术的方法也大同小异,而麻醉处理只能根据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需要进行处理,要求操作准确、无附加创伤与影响[10]。

3.3 并发症处理高龄患者在髋部骨折手术后常见多种并发症,患者在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循环系统均有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因面罩呼吸后对外界环境适当较差出现呼吸抑制或肺炎的情况,应在麻醉失效以后继续进行吸氧治疗[11];由于麻醉药效对患者造成的遗留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收到影响,部分患者存在短暂意识模糊、意识障碍等情况,应注意临床脑电图监视,有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处理,根据患者病情尽快治疗;在麻醉过程中以及麻醉准备前患者的循环系统受到抑制,患者心血管功能降低,出现心律不齐与血压异常的情况,可开服心血管类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尽量避免患者的情绪波动,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12]。

综上,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麻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使用何种麻醉药物以及何种麻醉方式,因麻醉导致患者的脏器官功能减低、不良的药物反应、血压异常、呼吸不畅、异常出血等情况要认真复查,术后对患者进行跟踪监视,确保患者恢复良好。

对于髋部骨折的麻醉处理提倡进行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结合的麻醉方法,在麻醉及手术治疗过程中要尽量少用药,对手术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不可忽视;患者手术后注意营养恢复,及时进行营养补充,加强活动锻炼,增强心血管功能。

[参考文献][1] 但伶,黄燕,季道如.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观测[J].重庆科大学学报,2006,31(3):419-421.[2] 张向明,张普国,方有刨,等.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6):1876-1877.[3] Xu YG,Cuo QL,Cheng JH.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post-extubation respiratory support under deep anesthesin in hyper tension patients[J].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2006,31(3):434-436,440.[4] Anaya DA,Nathens AB.Thrombosis and coagulation,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prophylaxis[J].Surg Clin North Am,2005,85(6):1163-1177.[5] 钱建学.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82-83.[6] 杨新平,卢健芳,钟飞焱,等.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手术麻醉1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0-231.[7] 毛文虹,李树人.2516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总结[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3):459-463.[8] 夏俊杰,金晓均,龚清,等.68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东南国防医药2008,10(1):10-12.[9] 胡根香,杨冬青,任黎栋,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3):3136-3137.[10] Urwin SC.General versus regional anaesthesia for hip facturesurgery:a rec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Br J Anaesth,2000,84:450-455.[11] 夏昌兴.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7):2690-2691.[12] 苏瑞鉴,覃子忠.老年髋部骨折及相关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02,8(6):431-4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