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需求收入弹性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弹性视角下房产税对住房需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弹性视角下房产税对住房需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弹性视角下房产税对住房需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上海市为例罗菊(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住房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从需求价格弹性的角度出发,分析房产税对住房需求结构的影响,发现房产税开征对住房需求具有差异性效应,对消费性住房需求不会产生影响,对投资性住房需求起到抑制作用,对投机性住房需求有副作用。

借此,房产税应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减少住房的投资性需求;有效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供给;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登记系统,明确界定纳税人,引导房地产资源有效配置。

关键词:需求价格弹性;房产税;住房需求结构;上海市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19)06-0049-03收稿日期:2019-03-06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6C38);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备案课题(GJC1215087)作者简介:罗菊(1995-),女,贵州遵义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高房价、高需求、高供给、高空置率”等现象。

[1]为了改善这种住房需求结构不合理的现象,2011年1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往往承担新试新行的“排头兵”角色,在上海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引导房地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全国其他地方更有借鉴意义。

此前,有相关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了房产税对住房需求结构的影响,连宏萍、余有斌(2016)从公共视角的角度,况伟大(2009)从消费者———开发商模型视角,尹音频(2014)从上海房产税试点征收前后房地产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视角,分析房产税对住房需求的影响,但还没有学者考虑到住房在需求价格弹性上的差别,进而忽视了需求价格弹性差异对房产税的反应差异。

房地产市场供需分析案例

房地产市场供需分析案例

房地产市场供需分析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关键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人们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十分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房价的走势、购房者的利益以及经济的稳定。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分析进行探讨。

案例背景A市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大都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房地产市场的热点地区。

然而,在最近几年,由于一系列的政策调控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

供给方面分析首先,从供给方面来看,近年来,A市政府加大了对地产开发商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土地供应计划。

这导致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供应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另外,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选址上也更加谨慎,加强了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以提高供应的精准度。

这些措施导致了供应量的减少,从而影响了市场供给的状况。

需求方面分析其次,从需求方面来看,A市人口稳定增长,加上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同时,在金融政策的放松下,购房贷款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这导致了房屋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对于经济适用房和改善型住房的需求更加旺盛。

此外,随着年轻人独立居住的意识增强,对小户型住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供需关系分析基于上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供应量的减少和需求量的增加造成了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从而引发了房价的上涨。

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对于购房者来说,意味着更高的购房成本和更小的购房机会。

尤其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购房压力增大,对房屋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房地产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增加房屋供给量,以缓解市场的供应压力。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差别化的调控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进行分别对待,提供更多适合不同人群的住房选择。

中国商品房需求及收入弹性分析

中国商品房需求及收入弹性分析

中国商品房需求及收入弹性分析一、商品房的含义商品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经营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包括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经营的房屋,均按市场价出售。

其价格由成本、税金、利润、代收费用以及地段、层次、朝向、质量、材料差价等组成。

另外,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商品房是指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可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不受政府政策限制的各类商品房屋,包括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存量房)等。

商品房根据其销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销商品房和内销商品房两种。

商品房只是特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由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开发的,建成后用于市场出售出租的房屋,包括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而自建、参建、委托建造,又是自用的住宅或其他建筑物不属于商品房范围。

它是开发商开发建设的供销售的房屋,能办产权证和国土证,可以自定价格出售的产权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1998年以前,住房实行实物分配,住房是配给物,不是商品。

1998年我国实行全面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和商品房供给模式,房地产进入市场流通,成为商品。

所以我们在测算商品房需求弹性时,只有98年之后的数据才能拿来计算。

因为从那时开始。

商品房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商品。

二、需求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即Ed=(△Q/Q)/(△P/P)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划分为五类: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无限弹性。

三、商品房的需求弹性测算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数据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中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出商品房数量增长率与价格的增长率,进一步算出需求价格弹性(这里用的是弧弹性)。

如表一。

四、商品房的收入弹性测算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数据中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出商品房数量增长率与收入的增长率,进一步算出收入弹性。

中国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估计及其区域性差异

中国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估计及其区域性差异

中国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估计及其区域性差异中国的住宅价格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人担心房价高涨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困扰。

这就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住宅价格与人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即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估计及其区域性差异。

收入弹性估计是指住宅价格对人民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通常情况下,如果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大于1,意味着住宅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人民收入增长的幅度,这可能会给人民带来负担。

相反,如果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小于1,住宅价格上涨的幅度小于人民收入增长的幅度,这可能更容易被人民接受。

根据一些研究,中国的住宅价格收入弹性估计值较高,这意味着住宅价格相对于人民收入的增长上涨幅度更大。

这主要是由于供需失衡、土地供给不足以及投资回报率较高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一些城市房价虚高、投资投机需求等也是导致住宅价格收入弹性较高的原因之一。

然而,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并不是在全国范围内都一样,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一般来说,一线城市和部分热门二线城市的收入弹性较高,因为这些城市面临着更大的人口压力和供需失衡。

相反,一些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弹性较低,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住宅价格相对较低,人民收入增长相对较快。

此外,政府的调控政策也会对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产生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目的是抑制住宅价格过快上涨,保障人民的居住权益。

这些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降低了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

总的来说,中国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估计较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稳定房价,保障人民的居住需求,推动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样,需要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住房供给,以满足人民对居住的需求。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平衡住宅价格与人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住宅价格的收入弹性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也是衡量房价与人民收入之间关系的重要参数。

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案例分析

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案例分析

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房地产企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投资和管理的公司,他们的盈利能力是衡量其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以某房地产企业为例,分析其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一、公司简介某房地产企业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中国某一线城市,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销售和投资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住宅、商业地产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房地产项目。

二、盈利能力分析1. 营业收入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体现在其营业收入上。

通过对比公司近三年的营业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

以某房地产企业为例,其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亿元、12亿元和14亿元。

从数据上看,公司的营业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其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较为稳健。

2. 盈利水平盈利水平是衡量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公司的盈利水平可以通过净利润、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等来反映。

以某房地产企业为例,其近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2.5亿元和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0%、32%和35%,净利润率分别为20%、21%和22%。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盈利水平较为稳定,且呈现增长趋势。

这说明该企业在市场运作和成本控制上做的比较好,盈利能力较强。

3.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

以某房地产企业为例,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0%、38%和35%。

从数据上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逐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在不断提高。

三、影响因素分析1.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繁荣期,人们的购房需求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销售业绩也会随之提升;而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介绍:某房地产公司要制定一个住房的长远规划,根据研究资料,租房的需求收入弹性是0。

8-1。

0之间,买房的需求收入弹性在0。

7-1.5之间,估计今后10年内每人每年平均可增加收入2%—3%,需要掌握的是10年后居民住房需求(租房、买房)的增长数量。

二、案例分析目标:由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城镇住房的生产与消费快速步入“市场导向”时代,作为房地产企业只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政策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积极把握民众的住房需求变化,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短、中、长期规划,应对市场竞争,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此次案例分析,我组主要是根据“住房需求的收入弹性是住房消费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居民住房(购房和租房)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这一关键因素,通过对济南市(假定城市)住房需求情况、租房需求收入弹性、买房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增加比例等因素的分析,为某房地产公司制定一个住房的长远规划.三、案例分析:(一) 1。

0210=121.81。

0310=134。

3也就是说10年后居民收入增加了21.8%—34。

3%。

(二) 根据£=(ΔQ/Q)/(ΔI/I),故ΔQ/Q=£(ΔI/I)(1)租房0.8*21。

8%=17。

44%1。

0*34。

3%=34.3%(2)买房0.7*21。

8%=15。

26%1。

5*34.3%=51.45%(三) 假设案例时间为2011年,同时10年内其它因素影响不大:(1)租房ΔQ1=520*17。

44%=90。

688万平方米ΔQ2=520*34。

3%=178.36万平方米即ΔQ租房的区间为(90.688,178。

36)(2)买房ΔQ1=780*17.44%=136。

032万平方米ΔQ2=780*34。

3%=267。

54万平方米即ΔQ买房的区间为(136.032,267。

54)(四)住房需求曲线租房需求的收入弹性曲线住房需求的收入弹性曲线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时,缺乏弹性,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时,具有弹性,是高档品、奢侈品”这一规律,我们结合上述图表进行分析,获得:对租房为主要需求的民众来说,需求弹性在0。

房价上涨的动力源 缺乏弹性的住房需求

房价上涨的动力源 缺乏弹性的住房需求

房价上涨的动力源缺乏弹性的住房需求2010年08月26日 06:58房价上涨的动力源缺乏弹性的住房需求有一段时间,股市火了,相应的房地产市场的热度看似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赞成股市与楼市的”跷跷板”原理,也就是说,股市和楼市分属”跷跷板”的两头,压低了一端就会造成另外一端的上升,所以,当股市出现下滑趋势时,就连普通股民都可以对楼市做出一把预测,预测楼市这下肯定要火了。

其实,事情并非完全如此。

对于住宅的需求,我们必须把它分开来看,一部分是居住的需求,一部分是投资的需求,这两种需求是一个交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一切自住式购买都是一种投资行为,但并非所有的投资行为都来自住。

但就其购买动机而言,自住与投资这两种购买行为,却是泾渭分明的。

真正与股市挂钩的是楼市中的投资行为,而绝非那些楼市中的自住型客户——曾经一段时间北京楼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股市在火爆上涨,受其影响北京高档房的投资型客户急剧减少,造成了高档住宅的整体滞销,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使是在此时,北京普通住宅的需求依然强劲!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住宅市场中哪些需求是可调控的,而哪些需求是不可调控的。

首先,根据梁小民先生所著的《微观经济学》一书所指出的“需求(DEMAND)这个词是指一种物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整个关系”,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其全称又叫做需求的价格弹性,它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如果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下降,那么弹性就大于零,当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时,弹性小于1。

当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时,需求弹性是1。

如果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弹性就大于1。

当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与1之间时,需求是缺乏弹性的(INELASTIC),弹性大于1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LASTIC)。

当弹性无限时,需求称为完全弹性(PERFECTLY ELASTIC),当弹性等于0时,需求称为完全无弹性(PERFECTLY INELASTIC)。

房地产需求收入弹性案例分析

房地产需求收入弹性案例分析

课程: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二)题目:需求收入弹性应用案例班级:2011春季班第2组组长:刘芳执笔:赵延康成员:扈琮琮赵玉娟王绪强二〇一一年五月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价涨量增”的局势,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宏观调控连出重拳,全国房价涨声一片”的奇怪现象。

对此,经济界不少学者用房产不是普通商品而是一种随着价格上涨销售量增加的特殊商品予以解释。

房地产除了耐久性、异质性、相对缺乏弹性,在消费(使用)过程中,还能给持有者“居住”的消费需求满足外,还能给其带来“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的满足。

一、房地产需求分析我们先从消费者需求因素进行分析:1、商品的性质: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商品市场有本质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房地产产品在地理位置上的固定性。

房地产市场是分散化、本地化的、由相关市场组成的市场。

房地产产品不是标准化的商品。

市场的细分过程可以以某些消费者特征为基础进行。

首先可以按照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特征对市场进行细分,其次,也可以按照消费者的经济特征对市场进行细分,其中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消费者的收入状况。

再有,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也可用于市场进行细分。

可以按照消费者的态度、偏好、品味和行为将其划分不同的人群。

另外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还可对具有相同收入和年龄的消费人群做进一步的划分。

房地产市场是有两类不同的参与人群构成的。

一群是市场的需求方,由那些能够并愿意购买商品的个体组成,表现为市场中的消费者。

另一类人群是市场的供给方,由那些能够并愿意生产、制造用于销售的产品的个体所组成。

每个房地产子市场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且独特的需求和供给特征。

房地产产品的价格可能从0元至某个有限价格不等。

在每个价格水平上,会有不同数量的家庭对此产品产生兴趣。

此种价格—数量关系表示在下表中。

在交割的价格水平上,例如图中的P M点,没有任何家庭对此种住宅产生兴趣。

在0元价格水平上,社区中家庭中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住宅数量较大,表示为Q M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二)题目:需求收入弹性应用案例班级:2011春季班第2组组长:刘芳执笔:赵延康成员:扈琮琮赵玉娟王绪强二〇一一年五月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价涨量增”的局势,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宏观调控连出重拳,全国房价涨声一片”的奇怪现象。

对此,经济界不少学者用房产不是普通商品而是一种随着价格上涨销售量增加的特殊商品予以解释。

房地产除了耐久性、异质性、相对缺乏弹性,在消费(使用)过程中,还能给持有者“居住”的消费需求满足外,还能给其带来“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的满足。

一、房地产需求分析我们先从消费者需求因素进行分析:1、商品的性质: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商品市场有本质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房地产产品在地理位置上的固定性。

房地产市场是分散化、本地化的、由相关市场组成的市场。

房地产产品不是标准化的商品。

市场的细分过程可以以某些消费者特征为基础进行。

首先可以按照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特征对市场进行细分,其次,也可以按照消费者的经济特征对市场进行细分,其中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消费者的收入状况。

再有,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也可用于市场进行细分。

可以按照消费者的态度、偏好、品味和行为将其划分不同的人群。

另外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还可对具有相同收入和年龄的消费人群做进一步的划分。

房地产市场是有两类不同的参与人群构成的。

一群是市场的需求方,由那些能够并愿意购买商品的个体组成,表现为市场中的消费者。

另一类人群是市场的供给方,由那些能够并愿意生产、制造用于销售的产品的个体所组成。

每个房地产子市场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且独特的需求和供给特征。

房地产产品的价格可能从0元至某个有限价格不等。

在每个价格水平上,会有不同数量的家庭对此产品产生兴趣。

此种价格—数量关系表示在下表中。

在交割的价格水平上,例如图中的P M点,没有任何家庭对此种住宅产生兴趣。

在0元价格水平上,社区中家庭中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住宅数量较大,表示为Q M点。

在0价格水平上的需求数量并不是无限大,是因为其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1)家庭的总数量是有限的;(2)有些家庭会因为面积太小、价格太低或者离工作地点太远,而不愿意购买此种的住宅;以及(3)即使住宅的购买价格为0,有些家庭也无法负担拥有住宅所有权所需缴纳的其他费用。

在曲线两端点间每个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会有一定数量的家庭愿意且能够购买此种住宅。

例如在P A价格水平上此种住宅的需求量为QA。

而当价格降到PA水平以下,住宅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因为有更多的家庭愿意且能够购买此种住宅。

需求关系可以简单表示为可能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比关系。

如果价格下降,需求量就会增加。

2、替代品。

每一种类型的房地产都有若干种替代品,因此每种类型的住宅都会替代品市场变化的影响。

考虑某种特定类型的住宅,称为X 类住宅,其替代品为前提及的其他可供选择的住宅类型,统称为Y 类住宅。

当这些住宅替代品的价格因为其子市场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而上涨时,X 型住宅的需求就将增加。

这是因为Y 型住宅价格的上涨导致某些消费者由于收入或贷款方面的考虑,无法接受此类住宅,因此,当Y 型住宅的价格相对于X 型住宅上涨时,某些消费者就会从Y 型转向X 型住宅,从而导致X 型住宅潜在购买者数量的增加。

X 型单元需求的上升3、住户的年龄构成:不同年龄段的住户倾向于选择不同类型的住宅。

年轻的住户,即18-30岁年龄段的住户倾向于租住住宅,而中年住户则倾向于选择购买住宅。

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户的年龄构成也会发生变化,单身住户因为婚姻而形成多人住户,年轻住户成为中年数量住户,这些伴随着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都会改变未来的住房需求。

此外,住户从一个地理区域到另一个地理区域的搬迁也会造成两地年龄构成的变化。

一般而言,户主为年轻人的住户以及单身住户搬迁的几率更大,因此,搬迁目的地出租单元和小户型住宅市场的需求将增加,相应地,迁出地此类市场的需求将下降。

4、住户收入:确定收入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需要两个步骤。

首先,分析人员必须明确收入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其变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大部分住户的收入来源于工薪。

随着收入增长,低等级品德需求将降低,中等级的需求可能上升或降低,而高等级的需求将增加。

消费者从一个子市场进入相邻的一个更高档次的子市场,这种变化表现为代表更高品质的住宅子市场的需求增加,同时较低品质子市场需求降低。

但在某一特定的住宅子市场中,通常不会因为个别消费者购买住宅绝对量的增加而导致需求的增加。

当收入水平提高到之前的两倍时,一般的消费者并不会在城市北郊购买两栋二手、中等规模的独户独栋住宅,而会在相同区域购买更大的住宅或新的住宅,或者将多余的钱转而其他地理区域购买第二居所或度假居所,而这已经属于另一个子市场的范畴了。

5、信贷情况:房地产商品的一个经济特征就是,其价格通常是一般消费者年收入的若干倍。

一般而言,消费者必须借钱来置办房产。

因此,房地产贷款资金的可及性和贷款的相关财务款项也是市场中的重要决定因素。

对于需求方而言,如果贷款利率降低或者贷款期限延长,都会降低月还款额而使更多的消费者进入市场,成为潜在的购买者。

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购买力将提高。

此外,当要求的首付额下降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因此,任何以上三种变化的发生都会造成需求增加。

6、净新增住户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区域中的住户数量将由于多种原因发生变化。

首先,孩子们达到适婚年龄(大多数为25岁)并选择与其父母分开居住,当一个年轻人建立一个独立的物理实体时,一个新的住户就产生了。

其次,讲有许多住户迁入该城市区域。

这些新增的住户同样需要居住空间,并因此而导致需求增加。

在结婚和迁入人口导致新住户形成的同时,现有住户数量也将因住户迁出城市区域、死亡或若干成年人选择合住在一个单元里而减少。

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住户单位减少的数量,必须从新增住户数量中扣除,从而得到住户净增量。

如果得到的结果是正值,就讲导致住宅需求量的上升。

7、所有权成本:房地产所有者需要承担与物业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开销,如房产税、维护和维修费用、设施费(包括暖气、冷气、自来水和垃圾处理费)等等。

消费者不可能在不支付这些补充开销的情况下使用住宅。

当所有权成本数量下降时,市场需求就会上升。

即使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所有权成本也将允许更多的潜在购买者进入市场。

8、对未来的预期:住宅市场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的需求水平。

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是未来的住宅价格和贷款利率。

如果这两个变量中的任何一个将在下一个时期预期增加,则消费者将更有可能在当前进行消费。

这种消费结构的时间变化(如果发生的话)将导致当前需求水平的提高和未来需求水平的下降。

消费者能够基于上述预期进行购房的前提条件是,消费者应当拥有必要的首付款和现行贷款利率下足够的收入水平。

9、季节性:需求水平将随季节变化:基于以下原因,住户在夏天的住宅变化将比其他季节更频繁;他们希望在搬迁时不打断子女的就学安排;5-10月结婚的较多,因此形成的新住户也较多。

一般而言,其中第一个原因只会影响自有住宅市场,但上述两个原因都会对租赁市场产生影响。

二、房地产价格上涨对房地产需求的影响分析当房地产价格上涨时,表现为个体或社会财富中货币资产效用的下降和房产效用的提高。

按目前国内投资市场,股票市场风险太大,一般老百姓望而却步,而房产却有保值增值的功效,在房地产价格节节攀高的刺激下,老百姓以货币换房产的意愿就更强烈。

因此,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表现是,随着房产价格的上升,销售量不断增长。

但这种“价涨量增”并不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变动,而是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变动,而是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随着时间的流动不断地向上移动(以及预期价格上涨)所导致的房产效用提高的被动性因素,从购房者的角度看,还有由于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货币持有量提高进而财富拥有量的增加的主动性因素。

三、住房需求收入弹性的理论分析1、住房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以下简称“收入弹性”) 是指住房需求的百分比变化与家庭收入的百分比变化的比值,这个数值很好地度量了收入变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 用公式表达为:I E =I I Q Q ∆∆其中Q 为住房需求量,△Q 为新增的住房需求量 ,I 为家庭收入,△I 为增加的家庭收入,I E 为收入弹性。

当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 时, 我们称之为缺乏弹性, 反之为弹性充足。

2、 家庭收入增加的预计假设今后10年的每人每年平均可增加收入率为2%-3%,因此10年后,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率约为:若每年增加2%,则10年后可增加到(1+0.2)10=1.219 ,10年后人均年收入增加21.9%若每年增加3%,则10年后可增加到(1+0.3)10=1.344,10年后人均收入增加34.4%取其中间值,则估计得到10年后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为:28.2%3、新增的住房需求量的预计① 快速城市化,创造首次置业需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城市建设,更直接刺激了住宅需求,这种需求的表现形式以首次置业为主。

根据2010年11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

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1.35%。

假按此速度计算,未来十年全国城市人口增量将超过23030万人。

(由于城镇户籍人口的增长除了人口迁移方式外,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张导致一些村镇,甚至整个县级区域并入城市管辖范围,在这种城市扩张模式下,大量的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他们所居住的房子也纳入了城镇住房的统计范围,这部分所谓的“城市化”人口并没有增加对城市住宅的需求,在每年1800-2000万新增城镇人口中,约有500万人属于这种情况。

)这就意味着,未来十年约有17273万新增人口,约5758万个家庭需要新增住房需求,户均面积90平米,则其总需求为51.8亿平方米左右。

②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带来改善型需求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带来改善型需求。

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环境下,预计未来十年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依然可以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

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住宅需求提供了支付能力,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一直随着收入的增长而稳步提高。

另外,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住宅消费将步入加速升级阶段,早在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