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数据的基本特征

概括数据的基本特征
概括数据的基本特征

概括数据的基本特征

篇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也正是这一点促使该技术具备走向众多企业的潜力。

2001年,高德纳分析员道格·莱尼在一份与其2001年的研究相关的演讲中指出,数据增长有三个方向的挑战和机遇:量(Volume),即数据多少;速(Velocity),即资料输入、输出的速度;类(Variety),即多样性。

在莱尼的理论基础上,IBM提出大数据的4V特征?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第一,数量(Volume),即数据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多样性(Variety),即数据类型繁多,不仅包括传统的格式化数据,还包括来自互联网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第三,速度(Velocity),即处理速度快;第四,真实性(Veracity),即追求高质量的数据。

虽然不同学者、不同研究机构对大数据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广泛提及了这4个基本特征。

1、大容量

据马海祥了解,天文学和基因学是最早产生大数据变革的领域,2000年,斯隆数字巡天项目启动时,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望远镜,在短短几周内搜集到的数据已经比天文学历史上总共搜集的数据还要多;在智利的大型视场全景巡天望远镜一旦于2016年投入使用,其在5天之内搜集到的信息量将相当于前者10年的信息档案。

2003年,人类第一次破译人体基因密码时,用了10年才完成了30亿对碱基对的排序;而在10年之后,世界范围内的基因仪15分钟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量。

伴随着各种随身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人和物的所有轨迹都可以被记录,数据因此被大量生产出来。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网络节点是人,不再是网页,人人都成为数据制造者,短信、微博、照片、录像都是其数据产品;数据来自无数自动化传感器、自动记录设施、生产监测、环境监测、交通监测、安防监测等;来自自动流程记录,刷卡机、收款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互联网点击、电话拨号等设施以及各种办事流程登记等。

大量自动或人工产生的数据通过互联网聚集到特定地点,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政府、银行、商场、企业、交通枢纽等机构,形成了大数据之海。

我们周围到底有多少数据?数据量的增长速度有多快?许多人试图测量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2011年,马丁·希尔伯特和普里西利亚·洛佩兹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1986——2007年人类所创造、存储和传播的一切信息数量进行了追踪计算。其研究范围大约涵盖了60种模拟和数字技术:书籍、图画、信件、电子邮件、照片、音乐、视频(模拟和数字)、电子游戏、电话、汽车导航等。

据他们估算:2007年,人类大约存储了超过300EB的数据;1986——2007年,全球数据存储能力每年提高23%,双向通信能力每年提高28%,通用计算能力每年提高58%;预计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能达到约1.2ZB。

这样大的数据量意味着什么?

据估算,如果把这些数据全部记在书中,这些书可以覆盖整个美国52次。如果存储在只读光盘上,这些光盘可以堆成5堆,每堆都可以伸到月球。

在公元前3世纪,希腊时代最著名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竭力搜集了当时其所能搜集到的书写作品,可以代表当时世界上其所能搜集到的知识量。但当数字数据洪流席卷世界之后,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大量数据信息,相当于当时亚历山大图书馆存储的数据总量的320倍之多。

2、多样性

随着传感器、智能设备以及社交协作技术的飞速发展,组织中的数据也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它不仅包含传统的关系型数据,还包含来自网页、互联网日志文件(包括点击流数据)、搜索索引、社交媒体论坛、电子邮件、文档、主动和被动系统的传感器数据等原始、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格式变得越来越多样,涵盖了文本、音频、图片、视频、模拟信号等不同的类型;数据来源也越来越多样,不仅产生于组织内部运作的各个环节,也来自于组织外部。

例如,在交通领域,北京市交通智能化分析平台数据来自路网摄像头/传感器、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以及省际客运、旅游、化危运输、停车、租车等运输行业,还有问卷调查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4万辆浮动车每天产生2000万条记录,交通卡刷卡记录每天1900万条,手机定位数据每天1800万条,出租车运营数据每天100万条,电子停车收费系统数据每天50万条,定期调查覆盖8万户家庭等等,这些数据在体量和速度上都达到了大数据的规模。

发掘这些形态各异、快慢不一的数据流之间的相关性,是大数据做前人之未做、能前人所不能的机会。

大数据不仅是处理巨量数据的利器,更为处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多元化数据提供了可能。

例如,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意图,人类就必须要将需解决的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告诉计算机,使得计算机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工作,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

在以往,人们只能通过编程这种规范化计算机语言发出指令,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用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基于文本和语音的有效通信,为此,还出现了专门提供结构化语言解决方案的组织—语言数据公司。

自然语言无疑是一个新的数据来源,而且也是一种更复杂、更多样的数据,它包含诸如省略、指代、更正、重复、强调、倒序等大量的语言现象,还包括噪声、含混不清、口头语和音变等语音现象。

苹果公司在iPhone手机上应用的一项语音控制功能Siri就是多样化数据处理的代表。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字输入等方式与Siri对话交流,并调用手机自带的各项应用,读短信、询问天气、设置闹钟、安排日程,乃至搜寻餐厅、电影院等生活信息,收看相关评论,甚至直接订位、订票,Siri则会依据用户默认的家庭地址或是所在位置判断、过滤搜寻的结果。

为了让Siri足够聪明,苹果公司引入了谷歌、维基百科等外部数据源,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方面,未来版本的Siri或许可以让我们听到中国各地的方言,比如四川话、湖南话和河南话。

多样化的数据来源正是大数据的威力所在,例如交通状况与其他领域的数据都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据马海祥博客收集的数据研究发现,可以从供水系统数据中发现早晨洗澡的高峰时段,加上一个偏移量(通常是40-45分钟)就能估算出交通早高峰时段;同样可以从电网数据中统计出傍晚办公楼集中关灯的时间,加上偏移量估算出晚上的堵车时段。

3、快速度

在数据处理速度方面,有一个著名的“1秒定律”,即要在秒级时间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超出这个时间,数据就失去价值了。

例如,IBM有一则广告,讲的是“1秒,能做什么”?1秒,能检测出台湾的铁道故障并发布预警;也能发现得克萨斯州的电力中断,避免电网瘫痪;还能帮助一家全球性金融公司锁定行业欺诈,保障客户利益。

在商业领域,“快”也早已贯穿企业运营、管理和决策智能化的每一个环节,形形色色描述“快”的新兴词汇出现在商业数据语境里,例如实时、快如闪电、光速、念动的瞬间、价值送达时间。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吴甘沙认为,快速度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最大的区别。大数据是一种以实时数据处理、实时结果导向为特征的解决方案,它的“快”有两个层面。

一是数据产生得快。有的数据是爆发式产生,例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工作状态下每秒产生PB级的数据;有的数据是涓涓细流式产生,但是由于用户众多,短时间内产生的数据量依然非常庞大,例如,点击流、日志、射频识别数据、GPS(全球定位系统)位置信息。

二是数据处理得快。正如水处理系统可以从水库调出水进行处理,也可以处理直接对涌进来的新水流。大数据也有批处理(“静止数据”转变为“正使用数据”)和流处理(“动态数据”转变为“正使用数据”)两种范式,以实现快速的数据处理。

为什么要“快”?

第一,时间就是金钱。如果说价值是分子,那么时间就是分母,分母越小,单位价值就越大。面临同样大的数据“矿山”,“挖矿”效率是竞争优势。

第二,像其他商品一样,数据的价值会折旧,等量数据在不同时间点?价值不等。NewSQL(新的可扩展性/高性能数据库)的先行者VoltDB(内存数据库)发明了一个概念叫作“数据连续统一体”:数据存

在于一个连续的时间轴上,每个数据项都有它的年龄,不同年龄的数据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新产生的数据更具有个体价值,产生时间较为久远的数据集合起来更能发挥价值。

第三,数据跟新闻一样具有时效性。很多传感器的数据产生几秒之后就失去意义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超级计算机能够在日本地震后9分钟计算出海啸的可能性,但9分钟的延迟对于瞬间被海浪吞噬的生命来说还是太长了。

越来越多的数据挖掘趋于前端化,即提前感知预测并直接提供服务对象所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对绝大多数商品来说,找到顾客“触点”的最佳时机并非在结账以后,而是在顾客还提着篮子逛街时。

电子商务网站从点击流、浏览历史和行为(如放入购物车)中实时发现顾客的即时购买意图和兴趣,并据此推送商品,这就是“快”的价值。

4、真实性

在以上3项特征的基础上,我归纳总结了大数据的第四个特征——真实性。

数据的重要性就在于对决策的支持,数据的规模并不能决定其能否为决策提供帮助,数据的真实性和质量才是获得真知和思路最重要的因素,是制定成功决策最坚实的基础。

追求高数据质量是一项重要的大数据要求和挑战,即使最优秀的数据清理方法也无法消除某些数据固有的不可预测性,例如,人的感情和诚实性、天气形势、经济因素以及未来。

在处理这些类型的数据时,数据清理无法修正这种不确定性,然而,尽管存在不确定性,数据仍然包含宝贵的信息。我们必须承认、接受大数据的不确定性,并确定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点,例如,采取数据融合,即通过结合多个可靠性较低的来源创建更准确、更有用的数据点,或者通过鲁棒优化技术和模糊逻辑方法等先进的数学方法。

业界还有人把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从4V扩展到了11V,包括价值密度低(Value)、可视化(Visualization)、有效性(Validity)等。例如,价值密度低是指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在连续不间断的视频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一两秒。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

国际数据公司报告里有一句话,概括出了大数据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大数据技术通过使用高速的采集、发现或分析,从超大容量的多样数据中经济地提取价值。

除了上述主流的定义,还有人使用3S或者3I描述大数据的特征。

3S指的是:大小(Size)、速度(Speed)和结构(Structure)。

3I指的是:

(1)、定义不明确的(Ill-de.ned):多个主流的大数据定义都强调了数据规模需要超过传统方法处理数据的规模,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数据分析的效率不断提高,符合大数据定义的数据规模也会相应不断变大,因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2)、令人生畏的(Intimidating):从管理大数据到使用正确的工具获取它的价值,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挑战。

(3)、即时的(Immediate):数据的价值会随着时间快速衰减,因此为了保证大数据的可控性,需要缩短数据搜集到获得数据洞察之间的时间,使得大数据成为真正的即时大数据,这意味着能尽快地分析数据对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而已,没有必要神话它或对它保持敬畏之心,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篇二

说起,人们得第一反应是大,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

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而WiFi作为的当下最重要的流量入口,通过用户的上网行为采集大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从而进行一系列的变现行为,也成为了当下商业WiFi企业普遍采取的方式。

虽说如此,但是纵观整个WiFi产业,从最早的广告变现、流量变现到如今普遍使用的大数据、O2O等多种变现模式,大多数的WiFi相关从业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现,还是在在依靠资本苦苦支撑,撇开其他的变现模式不谈,WiFi行业大数据变现究竟路在何方?

正如上面所说,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那么我们就这四大特征一一进行分析:

第一、海量的数据规模。

大数据相较于传统数据最大的区别就是海量的数据规模,这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就商业WiFi企业所拥有的数据而言,即便整合一个商场或者商业中心所采集到的数据也很难达到这种“超出范围”的数据量,更不要说少有WiFi企业可以做到布点一整个商业中心,现在多数的商业WiFi企业还是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所得到的数据多是某一个门店或者单独营业个体的数据,并不能称之为大数据。所以要想收集海量的数据,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态势而言,最佳的选择是企业合作,

通过合作,集合多家企业的数据,填补数据空白区域,增加数据量,真正意义上实现大数据到大数据的跨步。

第二、快速的数据流转。

数据也是具有时效性的,采集到的大数据如果不经过流转,最终只会过期报废。尤其是对于商业WiFi企业来说,大多数商业WiFi企业采集到的数据都是在一些用户的商业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具备时效性,例如,采集到某位用户天在服装商场的消费行为轨迹,如果不能做到这些数据的快速流转、及时分析,那么本次所采集到的数据可能便失去了价值,因为这位用户不会每一天都在买衣服。快速流转的数据就像是不断流动的水,只有不断流转才能保证大数据的新鲜和价值。

第三、多样的数据类型。

大数据的第三特征就是数据类型的多样性,首先用户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单一的行为数据是不足以描述用户的。目前WiFi行业对大数据的使用多是通过分析用户轨迹,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由此进行用户画像,从而实现精确推送。但是单一的类型的数据并不足以实现用户画像,例如,笔者之前了解过一些企业可通过用户某一段时间的在某一区域内的饮食数据,并由此在用户进入这一区域的时候推送相关信息,但是这一信息只是单纯的分析了用户一段时间的饮食数据,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现阶段的身体状况、个人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等等,所以这种推送的转化率也就可想而知。

第四、价值密度低。

大数据本身拥有海量的信息,这种信息从采集到变现不要一个重要的过程——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实现大数据从数据到价值的转变,但是众所周知,大数据虽然拥有海量的信息,但是真正可用的数据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从海量的数据中挑出一小部分数据本身就是各巨大的工作量,所以大数据的分析也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只有集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析能力于一身的云计算才能完成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而很遗憾的是,目前WiFi行业中的绝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云计算的能力。

以上四点,既是大数据的特征,也是影响WiFi行业大数据变现原因,这些因素对于大多数的WiFi企业来说很难单独解决,所以才需要全行业、甚至与多个行业的合作来完成。当然大数据本身也是具有价值的,WiFi企业可以通过出售大数据变现,只是,相比于多方合作最获取的大数据价值而言,单纯的出售所得到的价值真的是太少了。

篇三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业界通常用4个V(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特征。

一是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截至目前,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1PB=210TB),而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1EB=210PB)。当前,典型个人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为TB量级,而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EB量级。

二是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这种类型的多样性也让数据被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这些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价值密度低(Value)。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以视频为例,一部1小时的视频,在连续不间断的监控中,有用数据可能仅有一二秒。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成为目前大数据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是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根据IDC的“数字宇宙”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35.2ZB。在如此海量的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

数据仓库设计指南

数据仓库设计指南 在一般的数据仓库应用系统中,根据系统体系结构的不同,数据仓库设计的内容和范围不尽相同,并且设计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的两幅图示分别表示带有ODS的数据仓库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和不带ODS的数据仓库应用系统体系结构。本文将说明两个体系结构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造成的设计方法的不同,并且重点介绍带有ODS的体系结构中数据仓库的设计方法。GV1 =p}` 在数据仓库的设计指导思想中,数据仓库的概念定义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仓库概念规定了数据仓库所具有的几个基本特性,这些特性也正是对数据仓库设计结果进行检验的重要依据。M)_m= }d 根据Bill.Inmon的定义,“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库系统”。_R)tJ Ro 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是数据仓库体系结构中的一个可选部分,ODS具备数据仓库的部分特征和OLTP系统的部分特征,它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当前或接近当前的、不断变化的”数据。4\&P~kI 一般在带有ODS的系统体系结构中,ODS都设计为如下几个作用:#:1< R\H6m 1)在业务系统和数据仓库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层。[t"C/;S! 一般的数据仓库应用系统都具有非常复杂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存放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应用之中,从这些业务系统对数据进行抽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ODS用于存放从业务系统直接抽取出来的数据,这些数据从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都与业务系统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在抽取过程中极大降低了数据转化的复杂性,而主要关注数据抽取的接口、数据量大小、抽取方式等方面的问题。,8mPV{U KU 2)转移一部分业务系统细节查询的功能 Cr

数据库表和数据库关系的实现

第五讲数据库表和数据库关系的实现 5.1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表的字段、声明程序中的变量时,都需要为他们设置一个数据类型。目的是指定该字段或变量所存放的数据类型,以及需要多少空间。 5.1.1整型:可以用来存放整数数据的字段或变量。有bigint、int、smallint、 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完全相同,一般建议使用numeric。 使用numeric或decimal时,必须指明精确度(即全部有效位数)与小数点位数,例如:numeric(5,2)表示精度为5,总共位数为5位,其中3位整数及2位小数。若不指定,则默认值为numeric(18,0)。精确度可指定的范围为1~38, 取其“近似值”。例如:23456646677799变成 2.3E+13,此类数据类型有float 和real两种。注意:使用float和real类型,若数值的位数超过其有效位数的限

其中varchar及text的实际存储长度会依数据量而调整。如:varchar(10)表示最多可存储10字节,但若只填入5个字符,那么只会占用5字节。char与varchar 最多只能存储8000个字符,若数据超过此长度,请改用text类型。 在使用char及varchar时必须指定字符长度,例如char(50)、varchar(50); 的数据与字符串类型相当类似,Unicode字符串的一个字符是用2个字节存储,而一般字符串是一个字符用1个字节存储。此类数据类型有nchar、nvarchar、ntext。 在使用nchar及nvarchar时必须指定字符长度,例如nchar(50)、nvarchar 据多用16进制表示,而且要加上0x字头)。此类数据类型有binary、varbinary 与image,其特性分别相当于字符串类型的char、varchar、text。image类型还可以用来存放word文件、excel电子表格、以及位图、GIF和JPEG文件。 使用binary及varbinary时须指定字符长度,例如binary(50)、varbinary(30);若未指定,默认值为1。Image类型则不必指定长度。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高级)学习笔记汇总

2011年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学习笔记第一章 1.1.1 系统架构师的概念 现代信息系统“架构”三要素:构件、模式、规划;规划是架构的基石,也是这三个贡献中最重要的。 架构本质上存在两个层次:概念层,物理层。 1.2.1 系统架构师的定义 负责理解、管理并最终确认和评估非功能性系统需求,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架构,对整个软件架构、关键构建、接口进行总体设计并澄清关键技术细节。 主要着眼于系统的“技术实现”,同时还要考虑系统的“组织协调”。 要对所属的开发团队有足够的了解,能够评估该开发团队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目标和资源代价。 1.2.2 系统架构师技术素质 对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有良好的把握。 1.2.3 系统架构师管理素质 系统架构师是一个高效工作团队的创建者,必须尽可能使所有团队成员的想法一致,为一个项目订制清晰的、强制性的、有元件的目标作为整个团队的动力; 必须提供特定的方法和模型作为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必须避免犹豫,必须具备及时解决技术问题的紧迫感和自信心。 1.2.4 系统架构师与其他团队角色的协调 系统分析师,需求分析,技术实现 系统架构师,系统设计,基于环境和资源的系统技术实现 项目管理师,资源组织,资源实现 由于职位角度出发产生冲突制约,不可能很好地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架构,并澄清技术细节,扫清主要难点。 所以把架构师定位在项目管理师与系统分析师之间,为团队规划清晰的目标。 对于大型企业或项目,如果一人承担多个角色,往往容易发生顾此失彼的现象。 1.3 系统架构师知识结构 需要从大量互相冲突的系统方法和工具中区分出哪些是有效的,那些是无效的。 1.4 从开发人员到架构师 总结自己的架构模式,深入行业总结规律。 几天的培训不太可能培养出合格的软件架构师,厂商的培训和认证,最终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市场,培养

关系数据库设计

目录 一 Codd的RDBMS12法则——RDBMS的起源 二关系型数据库设计阶段 三设计原则 四命名规则 数据库设计,一个软件项目成功的基石。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数据库设计其实不那么重要。现实中的情景也相当雷同,开发人员的数量是数据库设计人员的数倍。多数人使用数据库中的一部分,所以也会把数据库设计想的如此简单。其实不然,数据库设计也是门学问。 从笔者的经历看来,笔者更赞成在项目早期由开发者进行数据库设计(后期调优需要DBA)。根据笔者的项目经验,一个精通OOP和ORM的开发者,设计的数据库往往更为合理,更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如果追其原因,笔者个人猜测是因为数据库的规范化,与OO的部分思想雷同(如内聚)。而DBA,设计的数据库的优势是能将DBMS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能够使用SQL和DBMS实现很多程序实现的逻辑,与开发者相比,DBA优化过的数据库更为高效和稳定。如标题所示,本文旨在分享一名开发者的数据库设计经验,并不涉及复杂的SQL语句或DBMS使用,因此也不会局限到某种DBMS产品上。真切地希望这篇文章对开发者能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帮助笔者查漏补缺。 一?Codd的RDBMS12法则——RDBMS的起源 Edgar Frank Codd(埃德加·弗兰克·科德)被誉为“关系数据库之父”,并因为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81年获图灵奖。在1985年,Codd 博士发布了12条规则,这些规则简明的定义出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的理念,它们被作为所有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方针。 1.信息法则?关系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都用唯一的一种方式表示——表中的值。 2.保证访问法则?依靠表名、主键值和列名的组合,保证能访问每个数据项。 3.空值的系统化处理?支持空值(NULL),以系统化的方式处理空值,空值不依赖于数据类型。 4.基于关系模型的动态联机目录?数据库的描述应该是自描述的,在逻辑级别上和普通数据采用同样 的表示方式,即数据库必须含有描述该数据库结构的系统表或者数据库描述信息应该包含在用 户可以访问的表中。 5.统一的数据子语言法则?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可以支持几种语言和多种终端使用方式,但必须至少 有一种语言,它的语句能够一某种定义良好的语法表示为字符串,并能全面地支持以下所有规 则:数据定义、视图定义、数据操作、约束、授权以及事务。(这种语言就是SQL) 6.视图更新法则?所有理论上可以更新的视图也可以由系统更新。 7.高级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把一个基础关系或派生关系作为单个操作对象处理的能力不仅适应 于数据的检索,还适用于数据的插入、修改个删除,即在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中数据行被视 作集合。 8.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不管数据库的数据在存储表示或访问方式上怎么变化,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 保持着逻辑上的不变性。 9.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对表做了理论上不会损害信息的改变时,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会保持逻辑 上的不变性。 10.数据完整性的独立性?专用于某个关系型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必须可以用关系数据库子语言定 义,而且可以存储在数据目录中,而非程序中。

数据库系统原理(2018年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B、B、A 简答题 1.请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P27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记录符号,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数据库即存储数据的仓库,严格意义上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2.请简述早数据库管理技术中,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数据共享性高 数据冗余小 易于保证数据一致性 数据独立性高 可以实施统一管理与控制 减少了应用程序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 3.请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含义。 P31 答: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工程的,对应了数据的三级抽象。 两层映像是指三级模式之间的映像关系,即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4.请简述关系模型与网状模型、层次模型的区别。 P35 使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 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 概念单一,统一用关系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C、C、D 简答题 1.请简述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P48 答: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是使用关系数据模型组织数据。 2.请简述什么是参照完整性约束。 P55 答:参照完整性约束是指: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 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空值,要么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对应。 3.请简述关系规范化过程。 答:对于存在数据冗余、插入异常、删除异常问题的关系模式,应采取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关系模式的方法进行处理。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规范化过程。 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选择题 B、C、C 简答题 1. 请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P66 需求分析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2. 请分别举例说明实体之间联系的三种表现情形。 P74 一对一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举例:班级与班长,每个班只有一个班长,每个班长也只在一个班内任职。 一对多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举例:班级与班级成员,每个班级对应多个班级成员,每个班级成员只对应一个班级。 多对多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有M个实体与之联系。举例:授课班级与任课教师,每个

关系数据库中

1关系数据库中,主键的正确描述是(D )。 (A) 创建唯一的索引,允许空值(B) 允许有多个主键的 (C) 只允许以表中第一字段建立(D) 为标识表中唯一的实体 2以下不适合创建非聚集索引的情况是(A )。 (A) 表中包含大量重复的列值(B) 带WHERE子句的查询 (C) 经常需要进行联接和分组操作的列(D) 表中包含大量非重复的列值 3使用视图的作用有4个,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A )。 (A) 导入数据(B) 定制操作 (C) 简化操作(D) 安全性 4叙述A:当视图被撤消,不会对基表造成任何影响。叙述B:不能改变作为计算结果的列。关于对以上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 叙述A错误,叙述B正确(B) 叙述A正确,叙述B错误 (C) 都正确(D) 都是错误的 5语句:select 10%7 的执行结果是(D )。 (A) 7 (B) 1 (C) 70 (D) 3 6下列关于关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已创建关联的两个表中的关联字段数据 可能完全不同(B) 可在两个表的不同数据类型的同名字段 间创建关联 (C) 可在两个表的不同数据类型的字段间创 建关联(D) 可在两个表的相同数据类型的不同名称 的字段间创建关联 7用UNION合并两个SELECT查询的结果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两个SELECT语句必须输出同样的列数(B) 将来自不同查询的数据组合起来 (C) 两个表各相应列的数据类型必须相同(D) 被组合的每个查询都可以使用ORDER B Y子句 8查询所有目前年龄在24岁以上(不含24岁)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年龄),正确的命令是()。 (A) SELECT 学号,姓名,年龄=YEAR(GETDA TE())-YEAR(出生日期) FROM 学生 WHE RE YEAR(GETDATE())-YEAR(出生日 期)>24 (B) SELECT 学号,姓名,YEAR(GETDATE())- YEAR(出生日期) 年龄 FROM 学生 WHE RE YEAR(GETDATE())-YEAR(出生日 期)>24

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不必具有的性质是什么

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不必具有的性质是( ). A. 数据项不可再分 B. 同一列数据项要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C. 记录的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D. 字段的顺序不能任意排列 优质解答D.字段的顺序不能任意排列 1).Access数据库属于(C)数据库。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面向对象模型 2).打开Access数据库时,应打开扩展名为(B)的文件。 A)、mda B)、mdb C)、mde D)、DBF 3).已知某一数据库中有两个数据表,它们的主关键字与主关键字之间是一个对应多个的关系,这两个表若想建立关联,应该建立的永久联系是(B)。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多

D)、多对一 4).下列(B)不是Access数据库的对象类型? A)、表 B)、向导 C)、窗体 D)、报表 5).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不必具有的性质是(D)。 A)、数据项不可再分 B)、同一列数据项要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C)、记录的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D)、字段的顺序不能任意排列 6).下列对于Access2000(高版本)与Access97(低版本)之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通过数据转换技术,可以实现高、低版本的共享. B)、高版本文件在低版本数据库中可以打开,但有些功能不能正常运行. C)、低版本数据库文件无法在高版本数据库中运行. D)、高版本文件在低版本数据库中能使用,需将高版本转换成低版本. 7).不能退出Access 2000的方法是(C)。 A)、单击"文件"菜单/"退出" B)、单击窗口右上角"关闭"按钮

C)、ESC D)、ALT+F4 8).Access在同一时间,可打开(A)个数据库。 A)、1 B)、2 C)、3 D)、4 9).对表中某一字段建立索引时,若其值有重复,可选择(D)索引。 A)、主 B)、有(无重复) C)、无 D)、有(有重复) 10).创建表时可以在(C)中进行。 A)、报表设计器 B)、表浏览器 C)、表设计器 D)、查询设计器 11).不能进行索引的字段类型是(A)。 A)、备注 B)、数值 C)、字符 D)、日期

数据库系统概论模拟题 含答案

1.数据库系统是采用了数据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 C ) A.系统分析员 B.程序员 C.数据库管理员 D.操作员 3.下面列出的数不清管理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 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D Ⅰ. 人工管理阶段 Ⅱ.文件系统阶段 Ⅲ.数据库阶段 A.Ⅰ和Ⅱ B.只有Ⅱ C.Ⅱ和Ⅲ D.只有Ⅰ 4.下列4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C)。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度高 D.数据独立性高 5.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应有程序 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 )。 A.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7.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C )。 A.模式与外模式 B.模式与内模式 C.三级模式之间的两层映像 D.三层模式 8.要何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A )。 A.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像 B.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C.模式 D.三级模式 9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 C ) A.模式 B.物理模式 C.子模式 D.内模式10.下述( D )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完整性约束说明 B. 定义数据库模式 C.数据库安全 D.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11.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它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 )。 A.层次模型 B.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12.区分不同实体的依据是( B )。 A.名称 B.属性 C.对象 D.概念 13.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3个要素分别是

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 表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收藏 可以在数据库图表中的表之间创建关系,以显示一个表中的列与另一个表中的列是如何相链接的。 在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中,利用关系可以避免多余的数据。例如,如果设计一个可以跟踪图书信息的数据库,您需要创建一个名为 titles 的表,它用来存储有关每本书的信息,例如书名、出版日期和出版社。您也可能保存有关出版社的信息,诸如出版社的电话、地址和邮政编码。如果您打算在 titles 表中保存所有这些信息,那么对于某出版社出版的每本书都会重复该出版社的电话号码。 更好的方法是将有关出版社的信息在单独的表,publishers,中只保存一次。然后可以在 titles 表中放置一个引用出版社表中某项的指针。 为了确保您的数据同步,可以实施 titles 和 publishers 之间的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关系可以帮助确保一个表中的信息与另一个表中的信息相匹配。例如,titles 表中的每个书名必须与 publishers 表中的一个特定出版社相关。如果在数据库中没有一个出版社的信息,那么该出版社的书名也不能添加到这个数据库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表关系,请参阅: 定义表关系 实施参照完整性 定义表关系 关系的确立需要通过匹配键列中的数据(通常是两表中同名的列)。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关系会将一个表中的主键(它为每行提供了唯一标识)与另一个表的外部键中的某项相匹配。例如,通过创建 titles 表中的 title_id(主键)与 sales 表中的 title_id 列(外部键)之间的关系,则销售额就与售出的特定书名相关联了。 表之间有三种关系。所创建关系的类型取决于相关列是如何定义的。 一对多关系 多对多关系

数据仓库-系统设计说明书

归一大数据平台 数据仓库 系统设计说明书受控不受控

修改变更记录:

目录 1引言 (5) 1.1文档编制目的 (5) 1.2背景 (6) 1.3词汇表 (6) 1.4参考资料 (6) 2总体设计 (7) 2.1软件体系结构 (7) 2.2系统运行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运行体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程序/模块对应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系统物理结构 (7) 2.4技术路线 (8) 3系统接口设计 (8) 3.1用户接口 (8) 4子系统/模块设计 (8) 4.1数据仓库 (8) 4.1.1ODL(操作数据)层设计 (8) 4.1.2BDL(数据仓库)层设计 (10) 4.1.3IDL(宽表)层设计 (11) 4.1.4PDL(应用)层设计 (12) 4.1.5PUB(维度)层设计 (15) 4.1.6数据导出设计 (16) 5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 (17) 6外部存储结构设计 (17) 7故障处理说明 (17) 8尚需解决的问题 (18)

编写指南: 本模板力图给出系统设计阶段可能包括的基本信息,重点在于和需求分析文档相联系。描述系统整体情况。如果某个章节在项目或当前阶段中无法描述,则可保留其标题,注明“不

数据库定义表之间关系(带图)

如何定义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 特别说明 数据库的正规化是关系型数据库理论的基础。随着数据库的正规化工作的完成,数据库中的 各个数据表中的数据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在设计关系型数据库时,最主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将数据元素如何分配到各个关系数据表中。一旦完成了对这些数据元素的分类,对于数据的操作将依赖于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将这些数据通过某种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例如,如果你不知道哪个用户下了订单,那么单独的订单信息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但是,你没有必要在同一个数据表中同时存储顾客和订单信息。你可以在两个关系数据表中分别存储顾客信息和订单信息,然后使用两个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可以同时查看数据表中每个订单以及其相关的客户信息。如果正规化的数据表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的话,那么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则 是建立这些基础的基石。 出发点 下面的数据将要用在本文的例子中,用他们来说明如何定义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通过Boyce-Codd Normal Form(BCNF)对数据进行正规化后,产生了七个关系表: Books: {Title*, ISBN, Price} Authors: {FirstName*, LastName*} ZIPCodes: {ZIPCode*} Categories: {Category*, Description} Publishers: {Publisher*} States: {State*} Cities: {City*} 现在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如何在这些表之间建立关系。 关系类型 在家中,你与其他的成员一起存在着许多关系。例如,你和你的母亲是有关系的,你只有一位母亲,但是你母亲可能会有好几个孩子。你和你的兄弟姐妹是有关系的——你可能有很多兄弟和姐妹,同样,他们也有很多兄弟和姐妹。如果你已经结婚了,你和你的配偶都有一个配偶——这是相互的——但是一次只能有一个。在数据表这一级,数据库关系和上面所描述现象中的联系非常相似。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关系: 一对一:在这种关系中,关系表的每一边都只能存在一个记录。每个数据表中的关键字在对应的关系表中只能存在一个记录或者没有对应的记录。这种关系和一对配偶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要么你已经结婚,你和你的配偶只能有一个配偶,要么你没有结婚没有配偶。大多数的一对一的关系都是某种商业规则约束的结果,而不是按照数据的自然属性来得到的。如果没有这些规则的约束,你通常可以把两个数据表合并进一个数据表,而且不会打破任何规 范化的规则。

数据挖掘试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单选题 1. 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掘的哪类问题?(A) A. 关联规则发现 B. 聚类 C. 分类 D. 自然语言处理 3. 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的任务?(C) A. 频繁模式挖掘 B. 分类和预测 C. 数据预处理 D. 数据流挖掘 4. 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据相分离?(B)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分析 D. 隐马尔可夫链 6. 使用交互式的和可视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探索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A)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11.下面哪种不属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D) A变量代换B离散化 C 聚集 D 估计遗漏值 12. 假设12个销售价格记录组已经排序如下:5, 10, 11, 13, 15, 35, 50, 55, 72, 92, 204, 215 使用如下每种方法将它们划分成四个箱。等频(等深)划分时,15在第几个箱子内?(B)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13.上题中,等宽划分时(宽度为50),15又在哪个箱子里?(A)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16. 只有非零值才重要的二元属性被称作:( C ) A 计数属性 B 离散属性C非对称的二元属性 D 对称属性 17.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特征选择的标准方法:(D) A嵌入 B 过滤 C 包装 D 抽样 18.下面不属于创建新属性的相关方法的是:(B) A特征提取B特征修改C映射数据到新的空间D特征构造 22. 假设属性income的最大最小值分别是12000元和98000元。利用最大最小规范化的方法将属性的值映射到0至1的范围内。对属性income的73600元将被转化为:(D) A 0.821 B 1.224 C 1.458 D 0.716 23.假定用于分析的数据包含属性age。数据元组中age的值如下(按递增序):13,15,16,16,19,20,20,21,22,22,25,25,25,30,33,33,35,35,36,40,45,46,52,70, 问题:使用按箱平均值平滑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第二个箱子值为:(A) A 18.3 B 22.6 C 26.8 D 27.9 28. 数据仓库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 数据仓库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新的数据内容; B. 捕捉到的新数据会覆盖原来的快照; C. 数据仓库随事件变化不断删去旧的数据内容; D. 数据仓库中包含大量的综合数据,这些综合数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进行重新综合. 29. 关于基本数据的元数据是指: (D) A. 基本元数据与数据源,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应用程序等结构相关的信息; B. 基本元数据包括与企业相关的管理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大数据仓库建设方案设计

第1章数据仓库建设 1.1数据仓库总体架构 专家系统接收增购项目车辆TCMS或其他子系统通过车地通信传输的实时或离线数据,经过一系列综合诊断分析,以各种报表图形或信息推送的形式向用户展示分析结果。针对诊断出的车辆故障将给出专家建议处理措施,为车辆的故障根因修复提供必要的支持。 根据专家系统数据仓库建设目标,结合系统数据业务规范,包括数据采集频率、数据采集量等相关因素,设计专家系统数据仓库架构如下: 数据仓库架构从层次结构上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数据采集:负责从各业务自系统中汇集信息数据,系统支撑Kafka、Storm、Flume

及传统的ETL采集工具。 数据存储:本系统提供Hdfs、Hbase及RDBMS相结合的存储模式,支持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数据分析:数据仓库体系支持传统的OLAP分析及基于Spark常规机器学习算法。 数据服务总线:数据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总线服务,实现对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对外提供数据服务。 1.2数据采集 专家系统数据仓库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外部数据汇集、内部各层数据的提取与加载。外部数据汇集是指从TCMS、车载子系统等外部信息系统汇集数据到专家数据仓库的操作型存储层(ODS);内部各层数据的提取与加载是指数据仓库各存储层间的数据提取、转换与加载。 1.2.1外部数据汇集 专家数据仓库数据源包括列车监控与检测系统(TCMS)、车载子系统等相关子系统,数据采集的内容分为实时数据采集和定时数据采集两大类,实时数据采集主要对于各项检测指标数据;非实时采集包括日检修数据等。 根据项目信息汇集要求,列车指标信息采集具有采集数据量大,采集频率高的特点,考虑到系统后期的扩展,因此在数据数据采集方面,要求采集体系支持高吞吐量、高频率、海量数据采集,同时系统应该灵活可配置,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灵活配置横向扩展。 本方案在数据采集架构采用Flume+Kafka+Storm的组合架构,采用Flume和ETL 工具作为Kafka的Producer,采用Storm作为Kafka的Consumer,Storm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及时对问题指标进行预警。具体采集系统技术结构图如下:

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 数据源 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泉。通常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存放于RDBMS中的各种业务处理数据和各类文档数据。外部信息包括各类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等等;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数据仓库的真正关键是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仓库的组织管理方式决定了它有别于传统数据库,同时也决定了其对外部数据的表现形式。要决定采用什么产品和技术来建立数据仓库的核心,则需要从数据仓库的技术特点着手分析。针对现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清理,并有效集成,按照主题进行组织。数据仓库按照数据的覆盖范围可以分为企业级数据仓库和部门级数据仓库(通常称为数据集市)。 OLAP(联机分析处理)服务器 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予以组织,以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其具体实现可以分为:ROLAP(关系型在线分析处理)、MOLAP (多维在线分析处理)和HOLAP(混合型线上分析处理)。ROLAP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均存放在RDBMS之中;MOLAP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均存放于多维数据库中;HOLAP基本数据存放于RDBMS之中,聚合数据存放于多维数据库中。 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数据仓库系统通常是对多个异构数据源的有效集成,集成后按照主题进行重组,包含历史数据。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不再修改,用于做进一步的分析型数据处理。 数据仓库系统的建立和开发是以企事业单位的现有业务系统和大量业务数据的积累为基础的。数据仓库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只有把信息适时的交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使用者,供他们做出改善业务经营的决策,信息才能发挥作用,信息才有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复习题

2014-2015-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四、析题与计算题(共30分) 请同学们在考试时不要将复习资料带入考场!!! 单选题 1. 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掘的哪类问题?(A) A. 关联规则发现 B. 聚类 C. 分类 D. 自然语言处理 2. 以下两种描述分别对应哪两种对分类算法的评价标准?(A) (a)警察抓小偷,描述警察抓的人中有多少个是小偷的标准。 (b)描述有多少比例的小偷给警察抓了的标准。 A. Precision, Recall B. Recall, Precision A. Precision, ROC D. Recall, ROC 3. 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的任务?(C) A. 频繁模式挖掘 B. 分类和预测 C. 数据预处理 D. 数据流挖掘 4. 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据相分离?(B)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分析 D. 隐马尔可夫链 5. 什么是KDD?(A) A.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B. 领域知识发现 C. 文档知识发现 D. 动态知识发现 6. 使用交互式的和可视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探索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A)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7. 为数据的总体分布建模;把多维空间划分成组等问题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B)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8. 建立一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根据已知的变量值来预测其他某个变量值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C)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9. 用户有一种感兴趣的模式并且希望在数据集中找到相似的模式,属于数据挖掘哪一类任务?(A)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B、B、A 简答题 1.请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P27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记录符号,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数据库即存储数据的仓库,严格意义上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2.请简述早数据库管理技术中,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数据共享性高 数据冗余小 易于保证数据一致性 数据独立性高 可以实施统一管理与控制 减少了应用程序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 3.请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含义。 P31 答: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工程的,对应了数据的三级抽象。 两层映像是指三级模式之间的映像关系,即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4.请简述关系模型与网状模型、层次模型的区别。 P35 使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 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 概念单一,统一用关系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C、C、D 简答题 1.请简述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P48 答: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是使用关系数据模型组织数据。 2.请简述什么是参照完整性约束。 P55 答:参照完整性约束是指: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 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空值,要么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对应。 3.请简述关系规范化过程。 答:对于存在数据冗余、插入异常、删除异常问题的关系模式,应采取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关系模式的方法进行处理。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规范化过程。

关系数据库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1、外码: 2、主码: 3、候选码: 4、主属性: 5、非主属性: 6、元组: 7、E-R图 8、自然连接: 9、一个关系只有一个() A、候选码 B、外码 C、超码 D、主码 10、在数据库设计中用关系模型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的结构是 ()。 A、层次结构 B、二维表结构 C、网状结构 D、封装结构 11、在一个关系中如果有这样一个属性存在,它的值能惟一地标识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称这个属性为()。 A、候选码 B、数据项 C、主属性 D、主属性值 12、在关系代数的专门关系运算中,从表中选出满足某种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 ()。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扫描 13、关系模型的关系运算是以关系代数为理论基础的,关系代数最基本的操作是()。 A、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连接 B、并、差、笛卡尔积、除和连接 C、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 D、并、差、笛卡尔积、除和投影 14、关系代数中的θ连接操作由()操作组合而成。 A、π和σ B、σ和× C、π、σ和× D、π和× 15、关系数据模型()。 A、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 :1联系 B、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n联系 C、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n联系 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 16、设关系R1、R2的属性个数不同,但都包含有出自相同域集的一个属性,则它们可以进行的关系代数运算为()。

A、R1∩R2 B、R1∪R2 C、R1 - R2 D、R2 17、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实体和记录是数据世界的术语 B、实体和属性是信息世界的术语 C、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反映到信息世界,用“物理模型”来表示 D、实体联系有四种情况:1:1联系,1:N联系,N:1联系,M:N联系 18、对关系数据库来说,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一列的分量是同一种类型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B、不同列的数据可以出自同一个域 C、行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但列的顺序不能任意交换 D、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19、设关系R有R1个元组,关系S有R2个元组,则关系R和S连接后的关系有()个元组。 A、R1+R2 B、≤R1+R2 C、R1×R2 D、≤R1×R2 20、在通常情况下,下面的关系中,不可以作为关系数据库的关系的是( )。 A、R1(学生号、学生名、性别) B、R2(学生号、学生名、班级号) C、R3(学生号、班级号、宿舍) D、R4(学生号、学生名、简历) 21、设有关系R和S,在下列的关系运算中,()运算不要求R和S具有相同的目数,也不要求对应属性的数据类型相同。 A、R∪S B、R∩S C、R-S D、R×S 22、对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采用同样的数据结构表达的数据模型为()。 A、网状模型B、关系模型C、层次模型D、非关系模型 23、关系模型中,一个码是()。 A、可以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由一个或多个属性组成,其值能够惟一标识关系中一个元组 D、以上都不是 24、下列实体类型的联系中,属于1:1联系的是()。 A、教研室对教师的所属联系 B、父亲对孩子的亲生联系 C、省对省会的所属联系 D、供应商与工程项目的供货联系 25、在基本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列顺序有关 B、属性名允许重名 C、任意两个元组不允许重复 D、列是非同质的 26、现有如下关系:患者(患者编号,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单位)医疗(患者 编号,医生编号,医生姓名,诊断日期,诊断结果)其中,医疗关系中的外码是()。 A、患者编号B、患者姓名 C、患者编号和患者姓名 D、医生编号和患者编号 27、设关系R和关系S的目数分别是4和5,元组数分别为7和9,则R和S自然连接所得关系,其目数和元组数分别为()。 A、9和16 B、20和63

数据仓库技术制定方案

数据仓库制定方案 在当下的数据仓库系统安全控制模块中,我国数据仓库安全分为不同的等级。总体来说,我国的数据仓库安全性是比较低。为更好的健全计算机数据仓库体系,进行数据仓库安全体系的研究是必要的。很多软件都是因为其比较缺乏安全性而得不到较大范围的应用,归根结底是数据仓库安全性级别比较低。为满足现阶段数据仓库安全工作的需要,有利于数据仓库保密性的控制,保证这些数据存储与调用的一致性。 当前数据仓库安全控制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可用性的分析,从而有利于避免数据仓库遭到破坏,更有利于进行数据仓库的损坏控制及其修复。其次为了保证数据仓库的安全性、效益性,也离不开对数据仓库整体安全性方案的应用。最后必须对数据仓库进行的一切操作进行跟踪记录,以实现对修改和访问数据仓库的用户进行追踪,从而方便追查并防止非法用户对数据仓库进行操作。 2.1数据仓库安全整体规划 本方案通过对电力行业敏感信息泄露安全威胁的分析,对数据仓库安全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通过全系列数据仓库安全产品相互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形成整体的防护体系,覆盖了数据仓库安全防护的事前诊断、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制定严密可行的实施计划,整个工程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公司质量控制部利用ISO9000质量管理规范对工程的软件开发及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立完善的软件开发和工程实施的文档体系。对程序进行测试,对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严密的测试,并不断完善在测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这过程中质量控制小组将全程参与,确保软件质量。 需求调研是数据仓库开发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调研的过程中能否真实、准确地描述客户的需求,对于数据仓库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客户沟通不够导致对同一个事物的描述或者理解有分歧和差异,或者调研过程中流于表面文字,而没有进入实际的操作,都可能造成在需求调研的过程中造成对需求不精确的理解。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需求调研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造成较大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质量。为此我们为需求调研工作分配了充裕的人力的时间,制定了完善的调研方案,对需求调研的深度和广度做了规

数据库表关联

特别说明数据库的正规化是关系型数据库理论的基础。随着数据库的正规化工作的完成,数据库中的各个数据表中的数据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在设计关系型数据库时,最主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将数据元素如何分配到各个关系数据表中。一旦完成了对这些数据元素的分类,对于数据的操作将依赖于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将这些数据通过某种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例如,如果你不知道哪个用户下了订单,那么单独的订单信息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但是,你没有必要在同一个数据表中同时存储顾客和订单信息。你可以在两个关系数据表中分别存储顾客信息和订单信息,然后使用两个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可以同时查看数据表中每个订单以及其相关的客户信息。如果正规化的数据表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的话,那么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则是建立这些基础的基石。 出发点下面的数据将要用在本文的例子中,用他们来说明如何定义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通过Boyce-Codd Normal Form(BCNF)对数据进行正规化后,产生了七个关系表: Books: {Title*, ISBN, Price}Authors: {FirstName*, LastName*}ZIPCodes: {ZIPCode*}Categories: {Category*, Description}Publishers: {Publisher*}States: {State*}Cities: {City*} 现在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如何在这些表之间建立关系。 关系类型在家中,你与其他的成员一起存在着许多关系。例如,你和你的母亲是有关系的,你只有一位母亲,但是你母亲可能会有好几个孩子。你和你的兄弟姐妹是有关系的——你可能有很多兄弟和姐妹,同样,他们也有很多兄弟和姐妹。如果你已经结婚了,你和你的配偶都有一个配偶——这是相互的——但是一次只能有一个。在数据表这一级,数据库关系和上面所描述现象中的联系非常相似。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关系: 一对一:在这种关系中,关系表的每一边都只能存在一个记录。每个数据表中的关键字在对应的关系表中只能存在一个记录或者没有对应的记录。这种关系和一对配偶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要么你已经结婚,你和你的配偶只能有一个配偶,要么你没有结婚没有配偶。大多数的一对一的关系都是某种商业规则约束的结果,而不是按照数据的自然属性来得到的。如果没有这些规则的约束,你通常可以把两个数据表合并进一个数据表,而且不会打破任何规范化的规则。 一对多:主键数据表中只能含有一个记录,而在其关系表中这条记录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记录相关,也可以没有记录与之相关。这种关系类似于你和你的父母之间的关系。你只有一位母亲,但是你母亲可以有几个孩子。 多对多:两个数据表里的每条记录都可以和另一个数据表里任意数量的记录(或者没有记录)相关。例如,如果你有多个兄弟姐妹,这对你的兄弟姐妹也是一样(有多个兄弟姐妹),多对多这种关系需要引入第三个数据表,这种数据表称为联系表或者连接表,因为关系型系统不能直接实现这种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