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各专业介绍

合集下载

长安大学专业介绍(针对女生)

长安大学专业介绍(针对女生)

长安大学专业介绍(针对女生)夺情书生编本书生毕业后,有一次受一位准备报考长安大学的小姑娘之托,凭借私人交情,向40+不同专业的女生咨询(长安大学一共大约70个本科专业,很多专业几乎没有女生就读,能认识那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突出一个广撒网)。

靠谱的答案大概也就以下20个左右,不想让它沉寂在我电脑里,拿出来与准备报考长安大学的小姑娘们分享一下。

都是毕业后的学姐亲身经历后的感叹,不乏各人偏激观点,仅供参考。

运输管理系交通运输:这个要选好专业,可能要花钱跑动。

多数人是按学习成绩选专业的。

每年预科快结束的时间,长安大学会给专业的名额。

几乎什么专业都有。

以前是这样的,现在不知道怎么样。

以前郑州的时间,就是几乎靠钱选好专业的。

现在在宁夏,不知道,正规不正规。

有汽车学院的,车辆工程和还有交通运输方面的,都不错。

也有道路桥梁什么的,这几年不知道。

女生适合的有,交通运输管理。

这个专业真的不错,交通运输管理。

(这个是当年的称呼,现在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运输管理系交通运输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我只是想说广播电视编导戏剧文学这两个专业基本上很难找工作全部是靠家里关系才能混下去全部思想政治教育:……不要报我这个专业,不然她会后悔的。

我这个专业除了个别老师,其他的都是坑,系主任尤其是。

所以,慎选什么都好~不要考虑我们专业啦~知道都没有必要知道~~市场营销:我们是汽车学院的市场营销,课程主要是汽车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有就是管理类销售类等很杂的东西。

我们专业一般就业都是进了车企或者是机械行业。

男生基本是做销售,女生是管理岗位。

就业不太好。

销售的都不要女生。

专业的女生比较多,适合女生选但是真的不好。

很多同学都是调剂的,汽车的情况估计都差不多,不讨厌技术的话去车辆工程吧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工程)(这个是汽车学院的,我们学校好像有三个学院有这个专业):女生较多,就业情况绝大多数是汽车企业,还有就是保险公司。

我们的主要课程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交通工程学、交通设施设计、交通运输学、交通心理学、道路交通安全学、人机工程学、汽车诊断与维修、公共课都要上,还有就是计算机C语言、机械基础。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汽车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CollegeofAutomobileEngineering学院简介汽车学院的前身是西安汽车机械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大、中专班,1951年起招收了七届学生,1958年西安公路学院建校,同时汽车系成立,并设立本科专业开始正式招生,1981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西安公路学院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1998年10月汽车系更名为汽车工程学院,2000年12月更名为汽车学院。

五十多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外国留学生近万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和20多个国家与地区。

学院现下设交通运输系、车辆工程系、市场营销系、交通安全系、物流工程系、汽车服务工程系、机电与动力工程系和交通运输研究院(下设运输安全研究所、运输规划研究所、物流研究所、快速货运和车辆研究所、危险品运输研究所、智能运输研究所、运输能源研究所、运输产业研究所、车辆检测维修技术研究所、机电与动力研究所)、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以及车辆结构实验室、运输工程实验室等教学、研究、实验机构。

学院现有交通运输(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车辆工程(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工程)、市场营销、物流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车辆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博士点、硕士点)、交通新能源与节能工程(博士点、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硕士点)、物流工程管理(硕士点)等学科。

学院车辆工程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商用车辆运用与制造领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汽车设计》、《汽车运用工程》和《发动机原理》等是陕西省精品课程。

2023高考_长安大学专业介绍

2023高考_长安大学专业介绍

2023长安大学专业介绍
2023长安大学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4.9车辆工程4.8土木工程4.7交通工程4.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7交通运输4.8国际经济与贸易4.4自动化4.7建筑学4.7工程机械4.7
长安大学优势专业推荐
本科类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
法学 | 思想政治教育文学
汉语言文学 | 英语 | 日语 | 新闻学 | 广告学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工学
工程力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 工业设计 | 车辆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通信工程 | 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测绘工程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地质工程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下水科学与工
程 | 矿物加工工程 | 交通运输 | 交通工程 |环境工程 | 建筑学 | 安全工程| 工程造价管理学
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 土地资源管理 |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 电子商务艺术学戏剧影视文学 | 广播电视编导 | 环境设计长安大学优势专业推荐。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College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学院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公路学院道路材料教研室、工程机械学院材料系、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学科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一个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在材料表面工程、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实力较强,交通材料方向研究和开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层次高。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5%,高级职称教师占56%。

部分教师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校级教学名师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拥有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名。

学院目前设置的本科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及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建有道路材料工程、热加工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功能材料四个专业实验室。

部分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或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应届生研究生录取率超过20%。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2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过千万元。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4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9部,申报国家专利24项。

与美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的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不少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Colle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学院简介信息工程学院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以及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领域,具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以及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具有交通信息工程、智能交通、车辆电子技术等专业特色。

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

本科专业(专业方向)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另外,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硕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0人,其中教授19人(含兼职教授3人,其中外籍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3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

在现有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4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75%。

学院下设6个系(部):计算机科学系、交通信息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3个实验室(实验中心):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研究所(研究开发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交通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中心、长大交技智能交通研究所,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教学与研究工作成绩显著。

长安大学有哪些专业

长安大学有哪些专业

长安大学有哪些专业学院专业科类拟招计划数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理工18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国防生)理工 5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桥梁工程)理工20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理工15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基地班)理工10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理工10交通工程理工 5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理工15交通工程(机场工程与总体设计)理工 6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管理)理工12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理工30车辆工程(实验班)理工10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理工20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国防生)理工 5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工程)理工 5市场营销理工 5热能与动力工程理工20汽车服务工程理工10物流工程理工15工程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工90机械电子工程理工35交通建设与装备理工25工程机械(新专业)理工10经济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管理)理工25 工商管理理工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工 4国际经济与贸易理工 5电子商务理工 5物流管理理工15会计学理工15会计学文史16统计学理工10财务管理理工 5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理工20自动化(交通信息与控制)理工16自动化(轨道交通)理工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工20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工20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理工20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工1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理工19电子信息工程理工20通信工程理工25软件工程理工25网络工程理工10测控技术与仪器(新专业)理工17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质工程(工程地质)理工10 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理工10地质工程(实验班)理工10勘查技术与工程理工20地球物理学理工10测绘工程理工35遥感科学与技术理工8安全工程理工15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学理工20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理工20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理工18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理工 5土地资源管理理工8矿物加工工程理工10地理信息系统理工10旅游管理文史 5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理工100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管理)理工30工程造价理工35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理工 3给水排水工程理工25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理工25化学工程与工艺理工25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工18环境科学理工 6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理工8建筑学院建筑学(五年制)理工30城市规划(五年制)理工15艺术设计艺理8艺术设计艺文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工36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工10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工20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理工2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及电子材料)理工10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文史13思想政治教育文史13法学文史10公共事业管理文史8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广告学文史10新闻学文史10汉语言文学文史16广播电视编导艺文38广播电视编导艺理17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工 5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工 5工程力学理工10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史8日语文史 5招生计划合计1562少数民族预科理工 5西安科技大学专业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建筑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CollegeofArchitectualEngineering学院简介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专业资料室、计算机中心;设建筑工程系、工程管理系2个系;有建筑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建筑工程实验室2个实验室;有长安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冷弯型钢结构研究中心、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建筑结构与抗震研究所、地基基础研究所、建筑技术经济研究所等6个研究机构;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三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设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土木工程专业在全校率先进行专业评估,2007年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土木工程专业被国家确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

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等高级职称46人。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100余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20余人。

学院在钢结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混凝土结构及结构抗震、结构强度理论、混凝土基本理论及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现代施工技术与管理、土力学与基坑支护、基础工程、基本建设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房地产估价等方面具有优势。

学院科研成果辉煌,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公开发表科研及教学研究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文章70余篇。

多年来,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具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级培训资质,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建设厅建设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计师、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培训点,同时也是陕西省建设厅造价员、施工员、质安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岗位证的重点培训点之一。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学院简介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学院可在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3个一级学科领域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地质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质工程、第四纪地质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地质、地质工程、第四纪地质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地质、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第四纪地质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应用化学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等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3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8个本科专业,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院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

实验室总面积接近9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2000多万元,拥有国土资源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国土开放研究实验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水排水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中心长安大学分中心以及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市政与暖通、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3个实验中心。

学院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211工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原位试验场地。

同时,学院先后建立了陕西蓝田县汤峪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宝鸡市自来水公司、西安市曲江水处理厂、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陕西省安装公司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等10个校外科研实习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本专业培养公路、城市道路及一般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与管理,常用桥梁设计与施工及交通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方面的基本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或城建部门从事本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桥梁工程)本专业培养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铁路、城市与地铁桥梁的设计、施工、监理、维护与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城建或其它部门的交通基建系统,从事桥梁工程方面的勘测、设计、施工、监控、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本专业培养公路隧道工程与岩土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从事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部门或城建部门从事公路隧道工程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科研、施工及养护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基地班)本专业培养具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岩土工程等学科领域内的宽泛的基本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的优秀、尖端型人才。

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桥梁设计、公路隧道与地下结构勘测设计及施工、养护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本专业学制六年,本科阶段学制4年,硕士阶段学制2年。

成绩合格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或城建部门从事本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本专业面向国际工程市场和国内外资贷款项目建设的需要,培养既掌握道路、桥梁及隧道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入学前有良好的英语基础。

在基础课程培养阶段,将进一步强化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在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培养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方式授课。

要求学生熟悉国际工程市场广泛使用的设计标准、施工规范,以及境内的外资贷款项目管理惯例,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在外语语言环境下从事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以及工程咨询的能力。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工程项目和外资贷款项目的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及咨询监理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交通工程本专业培养具备公路与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组织、交通管理与控制方面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交通调查与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后评价、投资分析等决策层面的工作技能和公路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交管设施、公交设施、安全设施、机电设施等工程层面的设计、运营维护与施工技术,能在交通部门、规划部门或公安部门从事公路交通与城市道路的规划、监理、设计、科研及组织管理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除完成工科基础课程学习外,主要学习交通运输工程导论、交通工程导论、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及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及停车管理、道路经济与管理、交通工程设施监理检测与养护等专业知识。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轨道线路和场站设计、轨道交通组织运营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能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计、运营管理、工程施工等单位,从事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运营与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及管理高级人才。

本专业学生除完成工科基础课程学习外,主要学习交通运输工程导论、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工程勘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线路工程、场站规划设计、结构工程、运营组织及管理、信号及列车运行控制、建设项目管理及概预算等专业知识,并进行课程设计及专业实习。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交通工程(机场工程与总体设计)本专业培养机场工程与总体规划设计、交通工程设计与管理方面的高中级技术及管理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机场工程、机场规划与设计、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机场规划与设计、施工监理、机场内部及周边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组织及交通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并能在交通规划、设计、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机场等从事相应工作。

本专业学生除完成工科基础课程学习外,主要学习机场总体规划与设计、机场道面工程、机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机场空侧及路侧交通设计、交通设施设计、机场内部交通流组织及诱导、机场运营管理体制等专业知识。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管理)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公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公路工程管理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管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系统掌握工程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公路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具有分析和解决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和国际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能力,具备公路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后,主要在交通和城建部门从事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组织、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现代公路养护管理等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教学和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汽车学院车辆工程本专业旨在培养汽车设计与制造、管理及营销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力学、计算机、机械学、电子技术及工业自动化等基础知识;学习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车身工程、专用车辆设计、汽车制造工艺、汽车试验及性能检测、汽车电控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等专业知识;学习车辆营销、汽车标准法规、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及交通工程概论、交通安全工程等专业拓展知识。

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的汽车工程领域的高级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汽车制造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试验与检测、汽车营销和汽车制造管理工作;可在国家机关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规划管理工作,也可在贸易和保险部门从事汽车贸易和保险业务工作,还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车辆工程(实验班)本专业为汽车工业培养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的汽车工程领域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力学、计算机、机械学、电子技术及工业自动化等基础知识;学习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车身工程、专用车辆设计、汽车制造工艺、汽车试验及性能检测、汽车电控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等专业知识;学习车辆营销、汽车标准法规、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及交通工程概论、交通安全工程等专业拓展知识。

本专业学制六年,本科阶段学制4年,硕士阶段学制2年。

成绩合格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

毕业生主要在汽车制造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试验与检测、汽车营销和汽车制造管理工作,可在国家机关、汽车及机械管理部门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规划管理工作,也可在贸易和保险部门从事汽车贸易和保险业务工作,还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本专业旨在培养汽车运用工程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及车辆设计的理论和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运输系统规划与组织管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安全技术、机电控制理论与技术、运输市场学、物流学、交通运输学、智能运输系统、汽车检测诊断理论与维修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科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具有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企业设计与管理、运输组织管理与运输市场开发、市场营销与车辆售后服务、汽车诊断理论与技术、汽车维修与机务管理的能力和汽车运用理论与技术的试验、研究、设计能力。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交通运输行业、汽车制造行业、物质流通行业和其他大中型工商企业从事运输装备与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开发、运输市场开发、交通运输规划与组织管理、汽车市场开发与营销、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汽车检测诊断和技术保障等工作,也可以在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工程)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交通安全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交通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力学、电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课程,以及道路交通安全学、汽车安全工程、汽车理论、交通心理学、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交通工程、智能运输系统、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城市交通管理等专业课程。

同时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有汽车驾驶实习、汽车结构实习、交通工程实习、交通事故处理实习、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车辆保险实习以及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实习等实践性环节。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家与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道路运输企业、汽车制造企业、保险公司、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交通安全领域的设计、管理、规划、开发、科研和教学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市场营销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对外贸易公司、学校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现代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及规则,学习相关的汽车、工程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

能运用计算机等各种现代化手段从事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工作,具有市场营销的调查研究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机械、电子等方面的知识。

毕业后,主要在政府机关、工商管理部门、国内大中型企业、外资及合资企业、进出口公司、贸易公司、保险公司、大专院校等从事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热能与动力工程本专业旨在培养汽车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汽车机电液控制一体化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理论;并且学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器与电子、汽车电器及电子系统设计、汽车电液控制、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基础、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从而使学生成为集热、机、电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