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远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9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6月设立西北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2006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10年2月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是国务院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新定位。

同时,根据西安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区域实际,经开区将通过建设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契机,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复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综合经济体,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

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国家将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将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目前规模最大、资金密集、技术含量最高的制造业聚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充分依托泾渭新城着力打造商用汽车、兵器科技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和中心区作为西安城市新中心的运营中枢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区域服务支撑、集聚辐射和创新引领功能,全力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产业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

自1993年建区以来,已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外向型的现代工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目前累计入区企业8000余家,外资企业100余家;36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英国BP、罗尔斯•罗伊斯,瑞士ABB,德国西门子、博世、蒂森克虏伯,法国塞维、阿尔斯通、瓦鲁瑞克、达能,美国可口可乐,日本日立、三菱、朝日,荷兰喜力等;16家大型中央企业——中国兵器集团、北车集团、中钢集团、中航集团、中交集团等;60余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台湾顶新、香港金威、江苏雨润、陕重汽、西部超导、金风科技、西部钛业、启源装备等。

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协作配套平台规划方案

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协作配套平台规划方案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协作配套平台规划方案【版本 1.0】软件有限公司2009年9月文件版本信息:相关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目录1.概述 ---------------------------------------------------------------------------------------------------------------- 31.1项目背景 ------------------------------------------------------------------------------------------------- 31.2服务定位 ------------------------------------------------------------------------------------------------- 31.3发展规划 ------------------------------------------------------------------------------------------------- 42.规划方案---------------------------------------------------------------------------------------------------------- 42.1建设目标 ------------------------------------------------------------------------------------------------- 42.2平台架构和组成---------------------------------------------------------------------------------------- 52.3后台管理功能 ------------------------------------------------------------------------------------------- 72.3.1基础信息管理 ---------------------------------------------------------------------------------- 72.3.2后台信息发布 ---------------------------------------------------------------------------------- 72.3.3后台信息审核 ---------------------------------------------------------------------------------- 72.3.4企业会员管理 ---------------------------------------------------------------------------------- 82.3.5推送服务管理 ---------------------------------------------------------------------------------- 82.3.6搜索匹配管理 ---------------------------------------------------------------------------------- 82.3.7链接管理----------------------------------------------------------------------------------------- 83.实施计划---------------------------------------------------------------------------------------------------------- 84.费用预算---------------------------------------------------------------------------------------------------------- 81.概述1.1项目背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6月设立国家级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

西安市开发区条例(2021年修正)-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95号

西安市开发区条例(2021年修正)-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95号

西安市开发区条例(2021年修正)正文:----------------------------------------------------------------------------------------------------------------------------------------------------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95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经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20年10月21日通过,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0年11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月18日西安市开发区条例(2002年11月27日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3年2月23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根据2010年7月15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2月22日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7年3月30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49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0年10月21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与服务第三章投资与经营第四章促进与保障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快开发区的建设,促进开发区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未来的西安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西安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西安的发展趋势
未来西安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经济发展:西安将继续致力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沿线城市合作,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经济。

2. 交通发展:随着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安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枢纽,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3. 科技创新:西安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4. 生态环境保护:西安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古城文化遗产,建设宜居城市。

5. 对外开放:西安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城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西安将在经济、交通、科技、环保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和进展,成为更具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化城市。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九区远景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2008-12-2214:58:51 来源:古城热线远景方案(2008年一2020年)将于2月中旬最终确定日前,西安市城市分区规划方案(2008年一2020年)已全面编制完成。

该远景方案是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依据西安市城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落实和深化了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细化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将为西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方案加大了分区规划编制力度,未央区、新城区、临潼区、阎良区、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灞桥区、长安区9个区在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绿化体系等方面各有鲜明特色,为西安提供了明确和详尽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了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评审,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必将有力地推动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同时给广大市民带来实惠。

即日起至2009年1月12日,方案在西安市规划局展厅(劳动南路178号)和各规划分局进行公示,市民可前往观看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预计约2月中旬此次规划方案将最终确认。

未央区■区域定位:西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教育、工业、物流、文物和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功能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河生态区、大明宫新区、草滩文教区、铁路北客站门户区、西咸共建区、六村堡空港区、行政商务区、未央湖度假区、汉城古遗址保护区、阿房宫古遗址保护区。

■文保规划:划定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要求;保护钟楼张家堡广场的视线通廊,大明宫遗址——汉城遗址的视线通廊。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行政中心,北客站新区,大明宫新区,大明宫建材市场新区,浐灞生态区,草滩大学城及未央路以东大学城。

重点项目:铁路北客站,地铁二号线,污水处理厂三处,城北供热中心,变电站9 处及立交桥6 处。

2020年西安高新区总体规划(草案)出台

2020年西安高新区总体规划(草案)出台

西安高新区总体规划(草案)出台作者::西安晚报添加日期:12年07月04日近日,由市规划局组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西安高新区新区总体规划(草案)》已完成,并在市规划展览馆及市规划局网站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据悉,去年11月14日,市政府同意了高新区的扩区请示,扩区控制用地规模为200平方公里,至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

业内人士认为,高新区新区规划建设,不仅是西安拓展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空间、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西安城市化进程,为市民提供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活新区的重要支撑。

绿地面积将超新区建设总控一半如今走在高新区,处处能感受到一种繁荣、一种方便、一种舒适、一种优美、一种和谐。

短短二十年,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一座生机勃勃的科技新城,成为现代西安的标志区。

高新区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片充满新意的“新区”。

根据《西安高新区新区总体规划(草案)》,高新区新区的规划定位为创新之城和科技之都,以培育国际化、外向型高端生产性服务职能为主,打造一个产业与居住互融,生态文化休闲与园区建设共赢的高科技创新型新城。

新区建成后,高新区面积将扩展至200平方公里。

东接西沣公路,南接新环山公路,北接西汉高速,西接户县县城。

根据规划,扩区范围内公共绿地、生态绿地、防护绿地、农林地总面积将达到104平方公里,超过总控制面积的一半。

据了解,新区将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形成绿水绕城,水网交织,绿核点缀的绿地系统,在规划区中心布局生态公园,沿市政廊道和交通性干道布局防护绿地,用地内部结合水系点缀小规模公园绿地,以营造生态宜居的新区环境。

20年发展高新区已成西安人居典范说到西安楼市,高新区无疑是当中的焦点。

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的高新区已经是连接西咸新区与西安市区的黄金要塞,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价值必将在短时间内有很大提升,加之20余年发展成熟的生活配套,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

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

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摘要: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证明,开发区的成立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

随着开发区由起步阶段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其发展方式已由单纯追求总量的扩张到更为注重质量的提升,内涵的丰富,可持续性的发展。

开发区工业经济的转型期恰恰是经济调整的机遇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更新观念、改革制度、创新管理,从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增强服务、塑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入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选取西安经济开发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其对西安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之利弊,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开发区经济活力利弊解决对策引言20世纪中叶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竞相建立了包括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批准设立经济特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后,各类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建立开发区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营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来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推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这些开发区的发展,引进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国家对这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赋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对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20年来,这些国家级开发区在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从体制创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真正体现了改革开放“试验区”和“排头兵”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始不同程度地走上以发展现代工业、吸收利用外资、拓展外资出口为主的道路。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开发区的创建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之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开放、发挥创新的重要窗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陕西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陕西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陕西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
•【公布日期】2000.02.13
•【文号】国办函[2000]18号
•【施行日期】2000.02.13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陕西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
(国办函[2000]18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恳请批准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请示》(陕政字(1999]68号)收悉。

经国务院领导同意,现函复如下:
一、同意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城北未央路两侧,南起南康村,北至张家堡,东至未央路东侧六百米沿线,西至朱宏路,规划范围总用地9.88平方公里。

三、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纳入西安市经济技术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设发展资金由你省自筹解决。

四、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吸收外资为主、出口为主和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方针,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五、要加强领导和管理,促进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二000年二月十三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开发区, 规划, 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1世纪初叶,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点实施的阶段,同时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确立未来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蓝图,根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署,结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西安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安市为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设立的。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坚实的基础。

截止1999年12月,开发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92项,总投资115.2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7.18亿美元(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占60%),实际进资已经超过6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4.08亿美元。

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已使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可基本满足各类项目建设的需要。

目前入区项目开工113个,竣工投产项目68个,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和生物工程、食品饮料以及新材料为主要行业和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结构。

1999年,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5亿元,工业产值31亿元,工业增加值9亿元。

在西安市历年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中,经济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不仅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将会在政策、项目等方面向西部倾斜,还将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这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西安位于西部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和前沿阵地。

而作为西安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自然会在大开发的热潮中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并率先得到大发展。

所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审时度势,科学筹划,研究确立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十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一)总体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工业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坚持和发展“巢凤相成、滚动发展、高大名洋、求实创新”的建区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包括外地资金)的水平和质量;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区域服务和保障功能,将一个崭新星的、功能齐全的、外向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在21世纪初叶展现在古城人民的面前。

(二)主要发展目标总的说来,到2002年,开发区将基本完成9.8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配套,使其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到2005年,基本完成规划范围内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使外向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的雏型初步显现出来;到2010年,开发区将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力争成为国家中西部地区最大最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到2002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高科技产品产值达到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累计招商引资的规模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额累计达到10亿美元,税收达到3亿元,开发区常住人口和产业人口将达到6万人。

━━到2005年,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0亿元,工业产值18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达120亿元,高科技产品产值达100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实现税收5亿元,名牌产品20个,招商引资的规模达到45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20亿美元,区域人口达到1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万人。

━━到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00亿元,工业产值500亿元,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无,招商引资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50亿美元,商贸服务业收入30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人口规模15万人。

(三)发展战略方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确保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应着力实施以下六大战略: 1.超前发展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调整、大思路、大政策,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机遇,对开发区来说,就是要采取超前发展的战略思想,考虑未来5~10年的发展空间,超前规划,超前建设。

2.“三为主一致力”战略。

国家在创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就制定了“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产品以出口创汇为主,并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科技术产业”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正确的战略方针。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后,仍要坚持贯彻执行此项战略。

3.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的战略。

招商引资工作是开发区的生命线,投资的规模、水平和质量决定着开发区未来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尤其是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的投资,依然是开发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4.产业结构优化协调的战略。

开发区未来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与其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和高科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开发区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坚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5.大规模、大产业的战略。

经济开发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大规模、大产业、大经济,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应继续坚持大规模、大产业的指导思想,积极引进大项目,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6.东西部合作的战略。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在机制创新、管理模式、项目建设等各方面都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签。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我们要坚持东西部合作的战略方针。

在东西部的合作中除了项目、技术方面的合作以外,西部地区还要利用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形式,积极向东部开发区学习。

三、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规划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根据总体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围绕六大战略,开发区在未来10个内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是:(一)超前规划,超前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1.在众多的投资因素当中,投资环境一直是吸引国内外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加入WTO,给外商以国民待遇,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强。

对地外内陆的经济开发区来说,良好的投资环境,更是竞争的根本。

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年均增长1亿元,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2002年,开发区现有9.88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到2005年,上述区域内的所有配套服务设施将更加完善,可完全符合国内外投资者的要求,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创造一个高标准的投资环境。

2.在完成现有范围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后,开发区将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进行第二期开发建设。

开发范围将在现有北至城运村、东至未央路以东600米的基础上,向北延伸至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向东延伸至太华路,在主干道两侧超前规划建设高档次公建设施,在城运村以北至绕城高速公路之间规划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在太华路与主干道之间加大房地产开发建设力度。

(二)坚持“三为主一致力”方针,合理规划、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园区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和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体系,并已初具规模。

根据“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的要求,开发区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相对集中,逐步建立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1.继续发展壮大开发区主导产业,根据现代化产业结构的要求,结合行业特征,在开发区内相对集中,合理规划,建立和发展机电工业园、医药工业园和食品工业园等三大主导工业园区,力争在5~10年内形成50~100亿元的规模。

2.随着开发区大开放步伐的加速,为更好地满足外向型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开发区内规划设立出口加工园区,将出口创汇型企业相对集中,采用海关监管的办法,简化程序,为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

━━到2002年,开发区企业出口创汇额可达2亿美元;━━到2005年,出口创汇额可达5亿美元;━━到2010年,出口创汇额可达10亿美元。

3.开发区现有蓝田、闫良、未央、泾河等4个工业园区,根据开发区的总体产业部署,结合各园区各自的优势和现有的产业规模,进一步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规划:━━闫良工业园区以航空制造,汽车及其附件制造工业为主。

━━蓝田工业园区以农牧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工业为主。

━━泾河工业园区以精细化工和机电一体化工业为主。

━━未央工业园区以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为主。

(三)加快以世界500强企业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工作,保持开发区投资建设的快速增长投资是促进和拉动开发区区域经济实力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为确保开发区未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保持开发区投资规模和水平的快速增长。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为开发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确保投资增长的高速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1.在新的历史机遇条件下,来自国内国际的投资都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开发区在招商引资策略上必须根据形势进行调整。

在未来10年内,开发区将围绕全区产业规划,扩大投资领域,采取内外资并举的策略,以项目的技术含量和规模经济作为主要标准,设法拓展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使开发区的招商引资规模达到年均30%的增长速度(其中:引进合同外资额年均增长25%,外资实际到位年均增长20%,引进外地资金年均增长40%,外地资金实际到位年均增长30%)。

━━到2002年,累计招商引资的规模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额累计达到10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累计达到7亿美元,吸引外地资金50亿元人民币,外地资金实际到位达到30亿元人民币;━━到2005年,开发区招商引资的规模达到45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20亿美元;━━到2010年,开发区招商引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50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