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璐:2018年进出口数据解读:进出口额创新高 但一些变化值得注意
30.51万亿2018年我国年度进出口总值再创新高

天津航海2019年第1期76一年四季几乎都有海雾存在,7月份雾最多,在成山头一带,4~8月份的月均雾日可达25天;3)近海海雾的日变化并不明显,远海海雾后半夜和傍晚最多,午后最少。
海雾持续时间相差很大,短则只有几分钟,长则可达几十乃至几百个小时;4)海大雾分可为冷锋前海雾型、倒槽顶部海雾型、均压场海雾型、海上高压后部海雾型、变性高压内部海雾型和弱低压海雾型等6类。
参考文献[1] 王彬华.海雾[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3:1~352[2] 吴洪,柳崇健,邵洁等.北京地区大雾形成的分析和预报.应用气象学报,2000.11(1):123~127[3] 崔晶,楮昭利.威海市沿海海雾的特点及预报.气象科技,2001,29(4):55~57[4] 邬正明.渤海及其口外的海雾[J]. 中国航海, 1965:42~51[5] 吴晓京,李三妹,廖蜜等.基于20年卫星遥感资料的黄海、渤海海雾分布季节特征分析[J]. 海洋学报,2015,37(1):63~72 [6] 曲平,解以扬,刘丼丼等.1988~2010年渤海湾海雾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4,33(1):285~293(上接第71页)3.2 航标配布黄浦江闸港位于大治河西侧,该水域弯头较大。
为引导船舶转向,在闸港弯头的浦东侧布设闸港灯桩。
闸港灯桩是六角形红白竖立条纹混凝土结构,灯高12.9m,射程5 n mile。
浦西侧的弯头约1 200m,在弯头上连续设置闸港警戒1#灯桩、闸港警戒2#灯桩、闸港警戒3#灯桩、闸港警戒4#灯桩、闸港警戒5#灯桩、闸港警戒6#灯桩等6座警戒灯桩,灯桩上游黄底白色双向箭头指示船舶安全航行。
从闸港灯桩至闵行灯桩约6.5 n mile,航道整体走向约235°,航道宽阔,通航条件良好。
本段布设145#、146#、147#等3座侧面标志灯浮标示航道边界,148#灯浮为警戒灯浮,警示浦西横泾河口与黄埔江在此交汇,应注意船舶航行安全。
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出口监测预警专题)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进出口8.37万亿元人民币,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年度新高,比上年(下同)增长13.3%,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
其中,对沿线国家出口4.65万亿元,增长7.9%;自沿线国家进口3.72万亿元,增长20.9%;贸易顺差9299.2亿元,收窄24.5%。
12月当月,我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7613.7亿元,增长6%。
其中,对沿线国家出口4395.8亿元,增长4.9%;自沿线国家进口3217.9亿元,增长7.7%;贸易顺差1177.9亿元,收窄2.2%。
2018年我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的主要特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9%,占64.7%;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5.5%,占18.4%。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1.2%,占46.4%;对俄罗斯进出口增长24%,占8.5%;对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部分中东国家进出口增势明显,分别增长23.2%、34%。
出口机电产品增长8.9%,占51.9%,其中手机、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27%和38.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0.9%,占19.8%。
进口主要为能源资源型产品,进口原油增长44.8%,占27%,进口天然气增长47.9%;进口机电产品增长15.2%,占28.1%。
初步分析,2018年我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与沿线国家政策沟通不断深化、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拉动增长。
2018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超过60个,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1,与沿线国家经贸活力进一步增强,提振了与相关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
2018年我国经济形势向好,制造业PMI均值为50.9%2,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需求增强且价格整体上涨,带动我国进口规模扩大。
值得关注的问题:部分国家单边主义抬头;CPTPP协议生效需密切关注。
2018年-2019年影响外贸情况分析

2018年-2019年影响外贸情况分析201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4.62万亿美元,增长12.6%;其中,出口2.48万亿美元,增长9.9%;进口2.14万亿美元,增长15.8%;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收窄16.2%,创下最近7年来最优表现,成绩斐然。
然而,2018年12月份的外贸数据却是大幅低于预期。
一、2018年影响外贸情况的原因(一)全球经济增长趋弱导致中国出口持续承压。
12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指数为52.7%,较11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中国内需总体增速下降,工业生产活动承压导致相关进口减少,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49.4%,为2018年全年最低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持续走低,导致国内总需求减弱。
(二)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抢出口”效应开始消失。
根据中美贸易摩擦互加关税的清单,在每一轮关税落地前,清单涉及商品有较为明显的“抢出口”情况。
随着中美之间开始释放出贸易摩擦缓和的信号,“抢出口”现象明显减弱。
中国对美出口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回落幅度最大,达13个百分点。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主要进口商品降幅持续扩大。
12月份,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数量同比下降29.9%,延续了9月份以来的下降态势。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下降13.8%,较上月份回落10.2个百分点。
- 1 -(三)2018年末的外贸快速回落与2017年的高基数效应有关。
2017年12月中国进出口绝对量和增速分别是过去5年来同期高点,受基数抬升影响,对2018年12月的进出口增速形成较大压力。
二、2019年外贸情况分析2018年外贸前高后低,同时201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贸易形势很可能面临更多困难。
虽然压力很大,但是中国外贸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
(一)来自发达国家之外的区域占中国外贸比例逐渐加大。
2018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1.2%,双方贸易关系密切程度逐渐加深,未来将成为中国出口的增长点;中俄贸易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全国31省份2018年外贸数据年中看

全国31省份2018年外贸数据年中看作者:王红茹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3期东部多省份进出口总值超万亿元,中西部省份对外贸易增幅明显。
投资、消费、出口,通常被称作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这三者是对经济整体运行的一个直观反映。
外贸出口作为拉动我国GDP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是衡量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解读中国经济的切入口。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7月13日举办的海关总署2018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7.9%。
其中,出口7.5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4.9%;进口6.61万亿元,增长11.5%;贸易顺差9013.2亿元,收窄26.7%。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汇总并梳理了2018年上半年31个省份进出口总值、进出口增速两大指标,看看这些省份在外贸方面呈现出何种态势,又有哪些特点,并且是否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从进出口总值看,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山东、福建、天津、辽宁、四川。
除了中部的四川和东北部的辽宁各占一个席位,其他8省份均在东部。
在位列前10名的8个东部省份中,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5省份的进出口总值均在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合计进出口总额达9.52万亿元,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67.5%。
不仅是今年,记者查看自2014年以来每年进出口总值排名,发现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山东、福建、天津等省份也连续多年均是“座上宾”。
“这个格局至今都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起步,自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这得益于该地区自身的优势和国家财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以32397亿元的进出口总额仍稳坐头把交椅,不仅继续领跑全国,还比排名第二的江苏(20460亿元人民币),高出近六成。
2019高考政治总复习 时政热点教学课件: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共13张PPT)

用国外资源,带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
热点解读
3.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开放朝着 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 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热点解读 4.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外
总值30.51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9.7%。其中,出口16.42万亿元,
“2018年,我国外贸实现了稳定增长,并带动进出口规模达
到新的历史高点,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李魁文表示,2005年, 2018年,再创新高,超过30万亿元,比2017年的历史高位多2.7 万亿元。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10万亿元;2010年,超过20万亿元;
新闻播报
我国外贸发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商环境“好”。去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优 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外贸企业“多”。据海关统计,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由2017
年43.6万家提升到47万家,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提升。
增长动力“强”。从量、价因素来看,去年我国进出口增长数 量拉动因素更强。 质量效益“优”。主要体现在进出口更加均衡、区域发展更加
创新演练
1. 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9.7%。 其中,出口16.42万亿元,增长7.1%;进口14.09万亿元,增长 12.9%;贸易顺差2.33万亿元,收窄18.3%。对外贸易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我国外贸发展能够取得如此
成绩得益于(
时政速递
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国2018 年11 月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

中国2018 年11 月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9年第1期自2018年3月下旬美国挑起对中国的贸易争端以来,各方对于这场争端始终保持着关注,对于这场争端最终的走向,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也有着许多猜测。
2018年12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11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
数据远低于预期值,较此前几个月的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来看,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11月份的数据似乎是一个转折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渐渐显露出来了。
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失速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11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00.8亿美元,其中进口贸易额1826.7亿美元,出口贸易额2274.2亿美元,三者同比增速分别为4.3%、5.4%、3%,较9月、10月同比增长速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就像是踩了一脚刹车。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出现了增长失速的现象。
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年占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两成左右。
11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出现明显下滑,与中美贸易摩擦脱不开关系。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彼此征加关税,使得出现了企业抢关税时间窗口的现象,不少企业都抢在关税落地之前,大量备货,这使得中美贸易摩擦反而短时间内增加了双方的进出口贸易额。
然而从长期来看,随着抢关税窗口期现象的消失,真实的中美贸易情况将会逐渐显现出来。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份进出口数据来看,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已经冒出了头。
11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贸易同比增长速度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比下滑25.04%。
实际上从9月、10月份开始进口贸易额已经出现轻微的负增长。
出口方面,11月份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速度也出现了掉头向下的趋势。
当然11月份数据出现大幅下滑,可能也部分受到了此前企业抢关税时间窗口导致透支了后面的消费额度,使得11月份的数据更加难看。
重要贸易地普遍疲软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除了美国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导致进出口贸易额增速大幅下滑,中国其他的几个主要贸易地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大幅增长

龙源期刊网
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大幅增长
作者: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9年第03期
据商务部官网2月12日消息,2018年我国服务出口增速创8年来新高,12月当月进出口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全年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2355.2亿元,增长22%;出口368亿元,增
长14.4%。
技术服务出口1153.5亿元,增长14.4%,进口839.2亿元,增长7.9%。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了2018年全年我国服务贸易有关情况。
2018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明显提升。
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增幅较大,高端生产性服务需求和出口竞争力同步增长。
据介绍,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进出口使用费大幅度增長,表明我
国对高端生产性服务需求仍然旺盛,同时高端生产性服务出口竞争力也在提升。
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出口监测预警专题)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进出口8.37万亿元人民币,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年度新高,比上年(下同)增长13.3%,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
其中,对沿线国家出口4.65万亿元,增长7.9%;自沿线国家进口3.72万亿元,增长20.9%;贸易顺差9299.2亿元,收窄24.5%。
12月当月,我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7613.7亿元,增长6%。
其中,对沿线国家出口4395.8亿元,增长4.9%;自沿线国家进口3217.9亿元,增长7.7%;贸易顺差1177.9亿元,收窄2.2%。
2018年我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的主要特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9%,占64.7%;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5.5%,占18.4%。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1.2%,占46.4%;对俄罗斯进出口增长24%,占8.5%;对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部分中东国家进出口增势明显,分别增长23.2%、34%。
出口机电产品增长8.9%,占51.9%,其中手机、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27%和38.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0.9%,占19.8%。
进口主要为能源资源型产品,进口原油增长44.8%,占27%,进口天然气增长47.9%;进口机电产品增长15.2%,占28.1%。
初步分析,2018年我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与沿线国家政策沟通不断深化、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拉动增长。
2018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超过60个,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1,与沿线国家经贸活力进一步增强,提振了与相关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
2018年我国经济形势向好,制造业PMI均值为50.9%2,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需求增强且价格整体上涨,带动我国进口规模扩大。
值得关注的问题:部分国家单边主义抬头;CPTPP协议生效需密切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进出口数据解读:进出口额创新高但一些变化值得注意
史璐财经观察2019-02-09 05:57:05
1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公布了2018年的进出口情况。
201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6万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2.6%;但进出口顺差比去年下降16.2%,只有3518亿美元。
我们怎么来分析进出口数据?首先,进出口总额的意义不大,进出口总额只表明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依赖程度,进出口总额提高,说明对国际社会的依赖度越高。
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是“净出口”,也就是贸易顺差。
虽然我国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但是贸易顺差却出现下滑,2018年的贸易顺差创了近五年新低。
回想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4万亿美元,顺差高达5900亿美元,2018年进出口总额4.6万亿,顺差只有3500亿,减少了2400亿美元。
顺差下降必然导致进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度下降,外汇储备积累下降。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顺差比2015年减少了2400亿美元?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这里面隐藏着比较大的问题。
我们把世界分成两个部分,美国和非美国。
我国对美国进出口额比较稳定,对美出口保持在4700亿美元左右,进口保持在1500亿美元。
这样我国对美国的顺差,近几年多数年份,维持在3200亿美元以上。
但是,对美国以外的国家的顺差,近两年大幅度跳水。
2015年我国对美国以外的国家顺差高达2200亿美元,
对美国顺差3700亿,全球顺差5900亿美元。
但是到了2018年,但对美国以外国家的顺差,居然萎缩到285亿美元,2018年虽然对美国顺差保持在3200亿,但总顺差下降到3500亿美元。
也就是说,自2015年以来,我国顺差的减少,主要是对美国以外国家顺差大幅度下降了2000亿美元。
去年实际上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从来没有出现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对美国以外的国家已经制造不出顺差了,也就是我们对欧盟、对日本、对东盟、对拉美、对非洲,我们对美国以外国家的4万亿美元的进出口额,已经制造不出贸易顺差了。
我们现在贸易顺差92%源自于美国。
而中美之间进出口贸易顺差也将要大大缩小。
美国一个重要的诉求,是逐步削减中国对美国顺差,如果对美国顺差消失,我国整体进出口顺差也就消失了。
2019年我们密切关注以下几点:
1.2018年我国对美国以外国家的顺差急剧下降,按照惯性下滑的趋势,会不会出现逆差。
2. 2019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顺差还能剩多少。
3. 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高达2400亿美元,服务贸易是指出国看病、旅游、留学的支出,如果把服务贸易逆差考虑进来,如果我国进出口顺差低于2400亿
美元,实际上国际收支就是逆差了。
国际收支逆差,恐怕未来几年大概率情况会出现,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