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社团教案2017
舞蹈社团教案15篇

舞蹈社团教案15篇舞蹈社团教案一:基本舞蹈动作练习教案内容:1. 引入:介绍基本舞蹈动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 目标:学习和掌握基本舞蹈动作,包括舞步、舞蹈腿法、手臂动作等。
3. 练习方法:通过观看示范和跟随练习,加强学生的感知和动作配合能力。
4. 教学步骤:a. 温身练习:进行一些简单的拉伸和热身动作,准备身体。
b. 示例演示:教师进行基本舞蹈动作的示范,让学生理解动作的正确姿势和节奏。
c. 跟随练习:学生根据示范,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纠正。
d. 分组练习:学生分成小组,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动作练习,并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e. 展示和总结: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练习基本舞蹈动作,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舞蹈社团教案二:编排舞蹈节目教案内容:1. 引入:介绍编排舞蹈节目的重要性和步骤,提高学生对编排的兴趣。
2. 目标:学习和掌握编排舞蹈节目的基本要点,包括音乐选择、舞蹈动作编排、舞台布景等。
3. 教学步骤:a. 音乐选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音乐,并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感情。
b. 动作编排: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感情,设计和编排舞蹈动作,并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美感。
c. 舞台布景:学生设计舞台布景,包括背景、道具等,考虑舞蹈表演的整体效果。
d. 整体排练: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整体排练,注意动作的协调和舞台布景的配合。
e. 展示和总结:学生进行舞蹈节目的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4.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编排舞蹈节目,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舞蹈社团教案三:舞蹈技巧进阶训练教案内容:1. 引入:介绍舞蹈技巧的重要性和进阶训练的目的,提高学生对舞蹈技巧的重视程度。
2. 目标:学习和掌握舞蹈技巧中的高难动作,如翻腕、后空翻等。
3. 练习方法:通过示范和逐步练习,提高学生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学场地:舞蹈教室2.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镜子、把杆、舞蹈服装、舞蹈鞋3. 教学资料:舞蹈教材、视频资料、音乐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带领学生做简单的拉伸运动,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简单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等,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2. 基本动作训练(10分钟)2.1 教授舞蹈的基本动作,如站立、跳跃、旋转等。
2.2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组合训练(15分钟)3.1 教授一段简单的舞蹈组合,让学生分组练习。
3.2 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示范,让大家学习借鉴。
4. 创意舞蹈(10分钟)4.1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
4.2 学生互相展示,选出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表演。
5.1 让学生谈谈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5.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动作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舞蹈基本动作和组合的掌握情况。
3. 团队协作精神: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集体荣誉感。
4. 创意表现:评价学生在创意舞蹈环节的表现,鼓励创新精神。
六、活动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舞蹈比赛,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舞台表现力。
2. 邀请专业舞蹈教师进行讲座和示范,让学生接触到更专业的舞蹈知识。
3. 组织学生参观舞蹈演出,拓宽视野,激发舞蹈创作灵感。
七、活动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舞蹈社团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活动内容。
小学舞蹈社团训练活动教案(精选4篇)

小学舞蹈社团训练活动教案(精选4篇)小学舞蹈社团训练活动篇1一、训练目标舞蹈兴趣小组是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一个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
活动面向部分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自愿参加和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本次参加舞蹈队的学生是一批老队员,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基本条件的不同,)所以不能要求同一标准,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软度和开度要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因此,我结合我们舞蹈对的实际情况,特别做出如下的训练计划:三、训练步骤1、经过选拔组建舞蹈小队,对学生进行强化基本功训练,教师通过有趣的基训,使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压腿、踢腿、下腰等内容顺利完成。
2、当学生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的训练以后,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且简化的芭蕾训练,使孩子们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一步提高。
3、通过组合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更好的`服务于平日的舞蹈之中。
4、舞蹈训练,这是使孩子们掌握、熟悉、提高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这个训练主要解决形体、中心、控制和唿吸,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完成舞蹈的表演。
四、基本功训练内容手、头颈、胯、胸肩、腰、腿等地面部分的练习:坐姿、勾绷脚、腿的外开、肩和头部的练习、后背挺直的练习、伸腿练习、压腿练习、胯膝屈伸、踢腿组合、背肌和腰肌的练习、腹肌的练习。
腿的练习:前压腿、旁压腿、吸腿、压胯。
身体协调训练:腰组合、头肩组合、手臂动作配合、步伐训练。
活动后重点排练六一节目。
五、训练时间每周三下午小学舞蹈社团训练活动教案篇2【活动前评析】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由壁画产生灵感,从而将静态艺术转变为动态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十分具有中国特色,让人赏心悦目的节目,不管是舞台的布置、灯光、服装、饰品还是演员优美的舞蹈动作,都给人带来一种震撼美。
舞蹈社团教案15篇

舞蹈社团教案15篇1. 舞蹈基础训练教案- 引导学员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技巧,包括站姿、步伐、踏步等。
- 提供基本的拉伸和柔韧性练习,帮助学员增强身体柔韧性。
- 练习基本舞步技巧,如转身、跳跃和抬腿等,以提高学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舞蹈节奏感培养教案- 通过音乐选择和节奏感训练,提高学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 练习简单的韵律动作,如节拍击打、手指敲击等。
- 引导学员在舞蹈中准确地把握节奏,与音乐相协调。
3. 舞蹈编排教案- 教授学员如何设计舞蹈的编排结构,包括开场、过渡、高潮和结束等。
- 引导学员思考舞蹈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通过编排将其体现出来。
- 教授基本的编排技巧,如组队、对位和转场等,使整个舞蹈看起来有层次感和流畅性。
4. 舞蹈表演技巧教案- 引导学员掌握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表情、眼神、手势和身体语言等。
- 教授如何与伴舞者协作,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和谐感。
- 提供演出准备的建议,如化妆、服装和形象等,以展示舞者的最佳状态。
5. 现代舞基础教案- 介绍现代舞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特点和风格。
- 练习现代舞的基本动作,如翻滚、扭动和地基动作等。
- 引导学员在舞蹈中表达个人情感和个性,通过舞蹈展示内在世界。
6. 街舞基础教案- 介绍街舞的流行和发展,以及其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 练习街舞的基本动作,如波浪、弹跳和空间步伐等。
- 引导学员学习街舞的节奏感和动感,展示个人的自由风格和独特性。
7. 古典舞基础教案- 介绍古典舞的历史和传统,以及其特点和技巧要求。
- 练习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如立正、齐步和转身等。
- 引导学员学习优雅和舒展的身体语言,通过古典舞展现优美的形态和线条。
8. 舞蹈伸展放松教案- 提供舞蹈伸展的具体动作和动作顺序,帮助学员放松紧张的身体和肌肉。
- 引导学员学习舞蹈伸展的正确姿势和吸气呼气,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 教授舞蹈放松训练的时间安排和频率,帮助学员在训练中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舞蹈艺术与实践》第3章“舞蹈创作与表现”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舞蹈基本元素的运用、舞蹈动作的组合与编排、舞蹈表情与情感表达、空间与队形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元素,并能灵活运用到舞蹈创作中。
2. 培养学生的舞蹈动作组合编排能力,提高舞蹈表现力。
3. 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舞蹈动作的编排与表情的运用。
重点:舞蹈基本元素的掌握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播放器、舞蹈把杆、瑜伽垫。
学具:舞蹈服装、舞蹈鞋、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舞蹈基本元素。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舞蹈基本元素,如:步伐、手势、跳跃、旋转等,并通过示范进行教学。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基本元素进行舞蹈动作编排,教师巡回指导。
4. 舞蹈表情与情感表达(15分钟)讲解舞蹈表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舞蹈表现情感,并进行示范。
5. 空间与队形运用(15分钟)讲解空间与队形的概念,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学生展示舞蹈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编排一支完整的舞蹈作品。
2. 答案:舞蹈作品要求包含舞蹈基本元素、表情与情感表达、空间与队形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舞蹈社团活动,提高舞蹈技能,拓宽舞蹈知识。
板书设计:1. 舞蹈基本元素步伐、手势、跳跃、旋转2. 舞蹈动作编排灵活运用基本元素,注重表情与情感表达3. 空间与队形运用合理安排舞蹈空间,创造优美队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提高舞蹈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舞蹈表现力,为舞蹈社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活动目标本次舞蹈活动主要针对初学者,旨在让他们了解和学习基本的舞蹈理论与技能,增强其舞蹈表现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通过本次舞蹈社团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共同协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计划第一次活动:基础热身运动本次活动需要给学生们一个热身的机会,以帮助他们准备好舞蹈活动的课程。
为了确保身体状态的合理性, 学生们需要做出以下的步骤:1.开始深呼吸,以放松肌肉和集中精神。
2.伸展后面,包括臀部和大腿的肌肉。
3.转动脖子,让血液流动并降低颈部的刺痛。
4.屈伸脚踝,以提高脚的灵活性。
5.仰卧并进行柔软的伸展。
第二次活动:基础舞步介绍第二次活动将着重介绍一些基础舞步,如步伐和姿势,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增强舞蹈动作的细节和表现能力。
在这个部分, 学生们需要一起探讨和学习舞步的特点,并跟随舞蹈老师的指导来一步一步试着去练习这些基础舞步。
第三次活动:团队合作练习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将变成舞蹈社团,一起练习舞蹈。
这是一个必要的部分,因为成功的舞蹈需要无可争议的合作。
当学生们一起跳舞时,他们需要有能力互相讨论和合作,以达到目标。
在这次团队练习过程中,以鼓励守规矩、尊重合作为主题,挑战学生的个人表现能力。
第四次活动:表现能力训练这次活动着重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
通过合理的训练指导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背景, 角色的感情和情景环境,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演唱的魅力。
在表现能力训练中,每个学生都需要为他们的表演添加更多的情感表达力和动作表现力。
每个学生都需要为表演做出自己的个性贡献,色彩和形状的操作技巧,来提高其表现力的水平。
第五次活动:表演舞蹈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最后,学生们将会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舞蹈表演。
学生需要展示自己,展示他们所学到的所有的舞蹈动作技巧以及表演能力,以整体表现和完成。
同时也期望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评价,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改进指导,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高其表演水平。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掌握舞蹈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准备1. 舞蹈教室一间,音响设备一套。
2. 舞蹈音乐、舞蹈视频资料。
3. 舞蹈服装、道具等。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学生自由活动,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
1.2 老师带领学生做舞蹈基本动作的热身练习。
2. 舞蹈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2.1 老师讲解并示范舞蹈基本技巧。
2.2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并进行练习。
3. 舞蹈组合学习(10分钟)3.1 老师教授舞蹈组合。
3.2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并进行练习。
4. 小组合作编舞(10分钟)4.1 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首舞蹈音乐。
4.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编排舞蹈。
5. 展示环节(5分钟)5.1 每组学生进行舞蹈展示。
5.2 老师对学生的舞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在学生学习舞蹈基本技巧时,老师要耐心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3. 在学生编舞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力,给予适当的建议。
五、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舞蹈练习,拍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2. 老师可以组织舞蹈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舞蹈水平。
3. 学生可以参加舞蹈社团的演出活动,提升舞台表现力。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学生对舞蹈风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2. 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展示。
3. 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七、活动准备1. 准备多种风格的舞蹈视频资料,如民族舞、现代舞、街舞等。
2. 准备舞蹈教室的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播放质量。
3. 准备舞蹈服装和道具,丰富舞蹈表现形式。
4. 准备记录设备,用于拍摄学生舞蹈视频。
八、活动过程1. 舞蹈欣赏与分析(10分钟)8.1 老师播放不同风格的舞蹈视频,学生欣赏。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完整版

舞蹈社团活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舞蹈艺术教程》第四章“民族民间舞”,具体内容包括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
教学重点: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镜子、把杆、教学视频。
学具:舞蹈服装、舞蹈鞋、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参加一个民族舞蹈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功训练(15分钟)(1)藏族舞蹈基本动作:颤膝、摆手、踮脚等。
(2)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硬腕、揉肩、马步等。
(3)维吾尔族舞蹈基本动作:耸肩、扭腰、垫步等。
3. 舞蹈组合教学(20分钟)(1)藏族舞蹈组合:引导学生跟随视频学习,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2)蒙古族舞蹈组合: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强调动作的力度和风格。
(3)维吾尔族舞蹈组合: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音乐,独立完成舞蹈组合,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民族民间舞教学2. 内容:(1)藏族舞蹈基本动作(2)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3)维吾尔族舞蹈基本动作(4)舞蹈组合教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民族舞蹈,独立完成舞蹈组合,并拍摄视频。
2. 答案:学生提交的视频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舞蹈比赛和活动,提高舞蹈水平,丰富课余生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舞蹈文化,了解其他民族的舞蹈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民族舞蹈基本动作和风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学年舞蹈社团活动教案第一课身体站立的基本姿态教学目标:1.掌握身体站立的正确姿态。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和身体姿态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站立姿势。
3.通过身体动作训练,让学生在感受姿态美、形体美的同时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站姿。
教学难点:站姿的控制。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舞蹈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教师讲解身体站立的基本姿态。
立姿的练习要求:脚后跟、小腿及臀部触及墙壁,其余部分均不得触及。
嘴自然闭合,上下牙咬合,眼睑自然张开,目光直视(即目光和面部垂直,从而使眼球保持在眼眶正中),面部表情平静。
挺胸、收小腹,腰部、颈部挺直,臀部略突出,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感觉。
两臂自然下伸,手略成弧形,食指掌指关节接近伸直。
两腿并拢,脚跟靠拢,两脚的夹角约为15—20度,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掌;双脚略微分开或成“丁”字步,两脚均匀着地,双肩自然下垂或双手体前交叉。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二、欣赏舞蹈《夏日里的滴滴调》。
1.播放《夏日里的滴滴调》舞蹈视频。
学生谈感受:舞蹈欢快、活泼。
2.师生交谈。
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
3.学生模仿1-2个舞蹈动作。
三、舞蹈队的要求。
1.学生自由交谈舞蹈艺术的意义。
2.介绍舞蹈队的具体要求。
3.宣布本学期的练习内容和通过练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站姿的控制练习:1.靠墙练习此练习借助墙的平面来培养和训练站立时上体挺拔、保持头部、躯干和腿在一条垂线上的良好习惯。
2.分腿立两腿在小八字立的基础上分开和肩同宽双手叉腰,双肘微向前扣。
此练习主要训练臀、腹及上体的正确感觉,夹臀和收腹协同紧张。
3.单腿立在正确的立姿的基础上,一腿支撑,另一腿屈膝上抬绷脚尖,贴和支撑腿,双手叉腰,上体微微向侧转。
4.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逐个纠正动作。
要求:在立正的基础上,双腿夹紧,收腹,挺胸立腰,立背紧臀,双肩后张下沉,下颌略回收,头向上顶,脚跟、腿、臀、肩胛骨和头紧靠墙。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地面练习:上身训练教学目标:1.通过身体动作上身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将呼吸提沉自然融入动作当中,使舞姿和连接用呼吸带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上身动作。
教学难点:上身动作要流畅、有节奏。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舞蹈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站姿练习。
二、地面组合1.教师示范讲解。
(1)上身练习(平做位)准备位置:两踝骨交叉,平坐,后背直立,双手放在膝盖两边。
动作过程:从腰开始身体向前屈,还原。
再底头,含胸,收紧腹肌。
最后从脊椎底部开始直起,后背拉平回到原位。
注意事项:动作要流畅、有节奏。
身体前弯时吐气,直立时吸气。
(2)上身练习(横叉位)准备位置:横叉,绷脚,后背直立,双手在后背握住。
动作过程:身体向右腿弯下,胳膊同时抬起。
身体直起,胳膊同时落下。
反复左边。
注意事项:在曲体时,尽量让臀部固定住。
收紧腹部,腿最大限度拉开。
2.学生跟伴奏音乐《郊游》练习,教师纠正动作。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地面练习:腰和腹的训练教学目标:1.通过身体动作腰和腹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腰和腹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让学生在感受姿态美、形体美的同时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腰和腹正确的练习姿势。
教学难点:双手最大限度的伸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舞蹈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1.站姿练习。
2.上身练习。
二、地面组合1.教师讲解示范。
(1)腰和腹的练习(站立位)。
准备位置:左腿向前伸直,外开,绷脚。
右腿弯曲,靠住左大腿,手臂抬过头顶。
后背直立,肩膀和胯的方向一致。
动作过程:身体下屈,前压腿。
全部反复:左、右腿各两遍。
注意事项:前压腿时,最大限度的伸展双手。
(2)腰和腹的练习(仰卧位)。
准备位置:仰卧,右腿前伸,左腿靠胸吸起,双手抱膝。
抬头、脖子使肩离地。
动作过程:上身在己抬起的位置保持住。
吸腿、落腿四遍。
然后还原,吸双膝靠胸,停三拍。
左腿反复。
注意事项:上身抬起时吸气,还原时吐气。
2.学生跟音乐《小白船》练习,教师纠正动作。
3.个别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三、学习舞蹈组合《兰花草》。
1.观看舞蹈视频《兰花草》。
2.教师讲解示范舞蹈动作。
3.学生跟老师学跳舞蹈动作。
4.学生跟音乐表演。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地面练习:胯和臀部的练习教学目标:通过身体动作胯和臀部的训练,让学生在感受姿态美、形体美的同时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保持胯和臀部正确的姿态。
教学难点:保持胯和臀部正确的姿态。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舞蹈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
1.站姿练习。
2.上身练习。
3.腰和腹练习。
二、地面组合1.教师讲解示范。
(1)胯和臀部的练习(仰卧位)。
准备位置:仰卧,膝盖弯曲,两脚平行分开,胳膊放两侧,手掌向下。
动作过程:收紧臀部肌肉,慢慢地抬起上身(尽最大限度),同时,双臂抬起经过头顶落下,手掌向下。
在抬起的位置胯和臀部向两边慢慢地摆动六次。
然后身体落下,双臂也同时落下(由后背上部开始),一直到原位。
注意事项:还原时,臀部要最后着地。
(2)胯和臀部的练习(正面仰卧位)。
准备位置:正面卧地,右手放在下巴颏上,并双腿直伸,绷脚。
动作过程:抬右腿,向右旁拉开,再回到中间,落地还原位。
注意事项:当向旁拉开后腿时,应保持腿的高度和直度,在动作过程中要收紧臀部。
2.学生跟伴奏音乐《蓝鸟》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三、学习舞蹈组合《兰花草》。
1.观看舞蹈视频《兰花草》。
2.教师讲解示范舞蹈动作。
3.学生跟老师学跳舞蹈动作。
4.学生跟音乐表演。
四、课堂小结。
第五课:地面练习:腿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身体动作腿的练习,使学生的双腿逐渐有一定的韧性。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动作的协调性。
3.让学生在感受姿态美、形体美的同时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保持踢腿的正确姿态。
教学难点:保持踢腿的正确姿态。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舞蹈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
1.站姿练习。
2.上身练习。
3.腰和腹练习。
二、地面组合。
1.教师讲解示范。
(1)腿的练习(侧卧位)。
准备位置:侧卧,右胳膊肘支撑身体,左手在地上加强支撑。
左腿旁吸腿,脚尖位于右腿上。
动作过程:迅速而有节奏地把腿伸直、弯曲。
十二次。
右腿反复。
注意事项:动作时,绷脚。
(2)腿的练习(仰卧位)。
准备位置:仰卧,双腿吸起贴胸,双臂放在身体两侧。
动作过程:双手支撑住臀部和胯部,双腿向上直伸,慢慢地把双腿向头后压下。
手臂放松落在身体两侧,停三十秒。
然后后背平放,双腿在头上直伸。
再吸腿回原位。
放松十拍。
注意事项:动作时,双腿并拢、绷脚。
2.跟音乐《其多列》练习,教师指导。
注意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踢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
三、学习舞蹈组合《虫儿飞》。
1.观看舞蹈视频《虫儿飞》。
2.教师讲解示范舞蹈动作。
3.学生跟老师学跳舞蹈动作。
4.学生跟音乐表演。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芭蕾舞的基本手位(7个手位)教学目标:1.正确掌握芭蕾7个基本手位的动作要领。
2.通过欣赏芭蕾舞剧《四小天鹅》,提高学生的舞感和欣赏能力。
3.通过芭蕾7个基本手位学习,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掌握芭蕾7个基本手位。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芭蕾7个基本手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舞蹈伴奏音乐、《四小天鹅》舞蹈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一、欣赏芭蕾舞剧《四小天鹅》视频片段。
(生谈感受。
)二、学习芭蕾舞七个手位。
1.教师讲解示范。
准备动作:两脚后跟并拢,双腿夹紧,全身挺直,收腹,挺胸,压肩。
一位手:在以为脚站立的基础上,双手在身前下垂,大致放在胃前方一拳处,手臂自然弯曲成一个圆弧形,肘关节外开,手心朝内,两手手指间相距一拳。
二位手:保持一位手的手型,双臂轻轻地随节奏向上端起至胸下前方,双臂如怀抱一棵大树,双肩打开,手臂仍然保持一定的弧度。
三位手:由二位手随着节奏慢慢向上端起至头顶,手心朝下,肘关节、双肩同时打开,双臂仍保持弧形。
四位手:手臂保持三位手手位随节奏落下右手,到二位手的位置。
五位手:左手停留在三位手的手臂仍保持不动,下降至二位手的右手臂向外移至身体右侧略前方向,肘关节向上抬起,手臂仍保持一定弧度。
六位手:右手保持原有手型不动,左手从三位手的位置上,下落至二位手的位置上。
七位手:右手手位仍保持不动,下降至二位的手臂向外移至身体左侧略前方向和右手手位相对应的位置,此时应注意双臂下垂,肘关节、双肩应保持打开,感觉好像怀抱一棵更粗壮的树一样。
要求:手要伸展,圆,做手位时气要顺动作走,头微微的昂起。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交流。
三、学习舞蹈组合《虫儿飞》。
1.观看舞蹈视频《虫儿飞》。
2.教师讲解示范舞蹈动作。
3.学生跟老师学跳舞蹈动作。
4.学生跟音乐表演。
四、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第七课把杆动作:一位擦地蹦脚、蹲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擦地及蹲的动作要领,训练学生的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
2.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擦地及蹲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⒈擦地时脚的完满和控制。
2.蹲时要收腹,挺胸。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舞蹈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芭蕾手位。
要求姿势正确、优美。
二、学习一位擦地蹦脚、蹲。
1.教师示范讲解:(1)一位擦地蹦脚预备动作:左手扶把,右手芭蕾舞手位一位.双脚站一位,双腿并拢,肌肉收紧,胸部挺直,双肩放下,双眼直视前方.预备音乐四拍,手由一位起到二位,打开到七位.右脚擦地向旁,脚尖点地,脚背顶直.在动作的过程中,脚要紧紧扒着地,双腿的肌肉要收紧,上身保持不动。
一个八拍一次,四拍擦出,四拍收回.做三十二个八拍.转身做左脚。
注意动作的极致伸展。
(2)蹲准备动作:脚一位,单手扶把,两脚后跟并拢,双腿夹紧,全身挺直,收腹,挺胸,压肩开始,慢慢的下蹲,一个八拍一次,先做半蹲(两只脚后跟不起来)。
二个八拍一次,做全蹲。
下蹲中腿肌肉要收紧,一个动作下来要感觉肌肉酸才行。
一位蹲做八个,接着二位,五位蹲,同样动作和节拍。
2.跟音乐伴奏《大海啊,故乡》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练习。
(1)注意一位的站姿和上身的控制。
(2)蹲时要收腹,挺胸。
三、学习舞蹈组合《虫儿飞》。
1.观看舞蹈视频《虫儿飞》。
2.教师讲解示范舞蹈动作。
3.学生跟老师学跳舞蹈动作。
4.学生跟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