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检测弓形虫IgM抗体测定(TOX-IgM)标准操作程序
弓形虫试纸测试操作方法

弓形虫试纸测试操作方法
1.准备操作材料:弓形虫试纸、采血器、消毒棉球、无菌采血管、计时器、标本采集管(EDTA管或干血滴管)等。
2.消毒手部和试纸操作区域,穿戴手套,使用无菌采血器采集静脉血或指尖血。
3.将采集的血液滴在弓形虫试纸上。
4.等待10-15分钟后,观察试纸变化,根据试纸说明书进行解读。
5.拍照记录试纸结果,方便日后查询。
6.在处理血液过程中,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7.操作完成后,将试纸和采血器打包装入医疗废弃物袋中,做好消毒和隔离处理。
ELISA操作规程

ELISA操作规程
标题:ELISA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抗体或者其他生物份子的存在和浓度。
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前准备
1.1 准备实验室基本设备:ELISA板阅读器、洗板机、移液器等。
1.2 准备实验试剂:包括底物、酶标记的抗体、洗涤缓冲液等。
1.3 根据实验方案准备样本:如血清、细胞上清液等。
二、板涂覆
2.1 将试剂均匀涂覆在ELISA板上。
2.2 封闭未被试剂覆盖的部份,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2.3 将板在4℃下保存一段时间,促使试剂充分吸附。
三、样本加样
3.1 样本需按照实验方案稀释,避免过高或者过低浓度。
3.2 每孔加样量要准确,避免交叉污染。
3.3 混匀样本后,避免气泡产生。
四、洗板
4.1 使用洗板机进行洗板,确保每孔洗涤充分。
4.2 每次洗板后用吸头吸去残留液,避免残留物干扰实验结果。
4.3 洗板缓冲液的配制与使用要按照规定比例和方法进行。
五、显色和读板
5.1 加入底物后,保持暗处孵育一段时间。
5.2 在适当波长下读板,记录吸光值。
5.3 根据实验方案计算样本浓度,注意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结语:ELISA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惟独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干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希翼本文提供的ELISA操作规程能够对您的实验工作有所匡助。
弓形虫IgM抗体( 抗-Tox.IgM )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1、目测法: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各孔颜色,明显兰色为阳性,无色或极淡兰色为阴性。
2、酶标仪检测(选择波长450nm):每孔加终止液一滴,用空白孔校零,测定各孔OD值。
临界值(C.O.)=2.1×阴性对照OD值
(1)样本OD值S/C.O.≥1.0判为阳性;
(2)样本OD值S/C.O.<0.9判为阴性。
[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标本为无溶血血清。
[实验准备]
配制标本处理液:使用前将3支样本处理素溶解于1支样本稀释液中,即成标本处理液。
[操作步骤]
1,样本稀释:用生理盐水1:50稀释血清,取稀释血清100ul,滴加标本处理液2滴,彻底混匀,37 C静置30分钟。
2,加样:取包被板,每孔加洗涤液一滴于孔中,拍干。加入已处理血清样本上清液100ul/孔。同时设阴阳对照各一孔,并设空白对照一孔,37 C30分钟,甩去,加洗涤液一滴,蒸馏水洗涤5次,拍干。
ABCD医院
免疫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SOP-01-36
弓形虫IgM抗体(抗-Tox.IgM )
版序:ABCD
页码:第2页,共2页
3,反应:加酶结合物二滴,37 C30分钟。甩去,每孔加洗涤液一滴,蒸馏水洗涤5次,拍干。
4,显色:每孔加底物和显色液各一滴,37 C5分钟。以阳性对照出现明显蓝色为准。
[原理]
本剂盒采用捕获法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抗-Tox·IgM。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
[试剂厂家]
深圳市绿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试剂盒组成]
1、包被板条6、显色液
2、样本稀释液7,终止液
3,样本处理素8、阴阳对照血清
4、酶结合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洗涤液
ELISA操作流程及技术要点

编号 pg/mL
S7 2000
S6 1000
S5 500
S4 250
S3 125
S2 62.5
S1 31.25
S0 0
1. 2
洗液工作液
浓洗涤液按1:25倍用去离子水进行稀释。例如用量筒量取 240mL去离子水,倒入烧杯或其他洁净容器中,再量取10mL 浓洗涤液,均匀加入,搅拌混匀,在临用前配妥。浓洗涤 液低温保存会有盐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
2
重要提示
1、实验开始前,请提前配置好所有试剂。试剂或样 本稀释时,均需混匀,混匀时尽量避免起泡。 2、用户在初次使用试剂盒时,应将各种试剂管离心 数分钟,以便管盖和管壁上的液体集中到管底。 3、在配制标准品、检测溶液工作液时,请以相应的 稀释液配制,不能混淆。 4、因实际装量多于标示装量,配制工作试剂请用精 准的计量工具(移液枪或量筒等)量取,切勿不经量 取直接使用。 5、标准品、生物素标记抗体工作液、辣根过氧化物 酶标记亲和素工作液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 验所需的总量配制 ,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 0.1-0.4mL 。 请勿重复使用已稀释过的标准品、生物素标记抗体工 作液、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工作液。 6、标准品的稀释请勿于板中进行,标准品应于临用 前 15 分钟内配制。为保证实验有效性,建议每次实验 使用新的标准品。若保存得当,溶解后的标准品 S7 可 在 2-8 ℃保存, 7 天内使用有效。
4 、温育:为防止样本蒸发或污染,温育过程中酶标板必须 覆上板贴,实验过程中酶标板应避免处于干燥的状态。温育 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温箱温度是否恒定于37℃,及时调整。温 育过程中,温箱不易开启太多次,以免影响温度平衡。 5 、洗涤:洗涤过程非常重要,不充分的洗涤易造成假阳性。 (1)手工洗板方法:吸去(不可触及孔壁和孔底)或甩掉 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 用力拍几次;将推荐的洗涤缓冲液按 200μL/孔注入孔内, 浸泡2分钟。根据操作步骤中所述,重复此过程数次。 (2)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 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6 、显色: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底物反应时间到后应 尽快加入终止液。可在加入底物溶液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 下显色情况以控制反应时间(比如每隔10分钟)。当肉眼可 见标准品前3-4孔有明显梯度蓝色,后3-4孔显色不明显时, 即可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刻变为黄色。终止液 的加入顺序应尽量与底物溶液的加入顺序相同。 7 、底物溶液应为浅蓝色或无色,如果颜色严重变深则必须 弃用。底物溶液易受污染,请避光妥善保存。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1.原理本法是用抗人μ链捕获待测血清中特异性IgM,然后用HAV与特异性—IgM 抗体反应,再加酶标记抗M抗体,最后加底物显色。
2.标本采集2.1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3.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1周,-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6.试剂6.1 试剂名称:抗HAV—IgM检测ELISA试剂盒6.2 试剂生产厂家:xx技术研究所6.3 包装规格:48Test/Kit6.4 试剂盒组成:包被反应板,样品稀释液,酶标记抗体,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浓缩洗涤液,底物A,底物B,终止液,封口膜,密封袋。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7.仪器设备7.1仪器名称:自动酶标仪7.2仪器厂家:Rayto7.3仪器型号:RT-2100C8操作步骤8.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8.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8.3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8.4加样品稀释液:用加样器在微孔反应条板孔中加入样品稀释液,每孔100μl,空下四孔准备加对照。
8.5加标本和留空白:将每份待检标本各5μl分别加入已有样品稀释液的各孔中,留下一孔不加标本作空白对照,标好位置。
8.6加对照:在预先空下的四孔中用加样器分别加入阴性对照一孔,阳性对照三孔,每孔100μl,标好位置。
对照应在所有标本加完以后再加,以保证阈值准确性。
ELISA操作流程

ELISA操作流程(一)、基本操作流程方法一双抗体夹心法(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1.包被:用包被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0.5~20μg/ml,按100ul/孔加入酶标板,4℃包被过夜。
2.洗板:次日弃去孔内液体,在纸巾上轻轻扣打以吸去残留液体,加入洗涤液(约280-300ul/孔),漂洗2-3次,每次3-5min;3. 封闭:按200-250ul/孔加入封闭液,室温2-3小时或37℃1-2小时,也可4℃封闭过夜,然后弃去孔内封闭液;4. 样品处理: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待检样品(含未知抗原)稀释至所需浓度;5.标准液: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标准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定性分析可省略本步骤);6.加样:按排列顺序依次加入50-100ul/孔稀释好的标准液、处理过的待检样品、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室温或37℃孵育30-60min;7. 洗板:同步骤2;8.加酶标抗体:酶标抗体的稀释按产品说明书,按50-100ul/孔加入新鲜配制的酶标抗体,室温或37℃孵育1小时;9. 洗板:同步骤2;10. 加底物液显色:按100-150ul/孔加入新配制的TMB底物溶液,室温避光反应15~30分钟。
11.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50ul的终止液。
12. 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裸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
也可在酶标仪上于450nm(若以ABTS 显色,则410nm)处测OD值。
检测时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样品孔中的OD值大于阴性对照孔的2.1倍,即为阳性。
方法二间接法(用于检测未知抗体)1. 包被: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0.5~20μg/ml,按100ul/孔加入酶标板,4℃包被过夜,次日洗涤2-3次;2.洗板:次日弃去孔内液体,在纸巾上轻轻扣打以吸去残留液体,加入洗涤液(约280-300ul/孔),漂洗2-3次,每次3-5min;3. 封闭:按200-250ul/孔加入封闭液,室温2-3小时或37℃1-2小时,也可4℃封闭过夜,然后弃去孔内封闭液;4. 样品处理: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待检样品稀释致所需浓度;5.标准液: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标准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定性分析可省略本步骤);6.加样:按排列顺序依次加入50-100ul/孔稀释好的标准液、处理过的待检样品(含未知抗体),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室温或37℃孵育30-60min;7. 洗板:同步骤2;8.加酶标抗体:按50-100ul/孔加入新配制的酶标抗体(抗抗体),室温或37℃孵育1小时;酶标抗体的稀释按产品说明书;9. 洗板:同步骤2;10. 加底物液显色:按100-150ul/孔加入新配制的TMB底物溶液,室温避光反应15~30分钟。
ELISA操作规程

ELISA操作规程一、引言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ELISA实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实验材料1. 微孔板:96孔或其他规格,耐酸碱性能好。
2. 酶标板洗涤缓冲液:含有洗涤液的缓冲液。
3. 标准品:已知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4. 待测样品:需要检测的抗原或抗体样品。
5. 酶标记的二抗:与待测样品中的抗体相应的二抗。
6. 酶标记底物:用于检测酶活性的底物。
7. 停止液:用于停止酶反应的液体。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微孔板标记编号,确保正确记录每个孔的样品信息。
b.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材料,确保其完整性和质量。
c. 预热酶标仪至适当的温度。
2. 涂覆抗原或抗体a. 向微孔板的每个孔中加入适量的抗原或抗体溶液。
b. 将微孔板置于4℃的冰箱中,孵育一夜或适当时间。
3. 洗涤步骤a. 倒掉微孔板中的液体,用酶标板洗涤缓冲液洗涤孔板。
b. 重复上述步骤3次,确保洗涤干净。
4. 加入待测样品和标准品a. 向微孔板中的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和标准品,每个孔的体积相同。
b. 将微孔板覆盖,并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5. 洗涤步骤a. 倒掉微孔板中的液体,用酶标板洗涤缓冲液洗涤孔板。
b. 重复上述步骤3次,确保洗涤干净。
6. 加入酶标记的二抗a. 向微孔板中的每个孔中加入适量的酶标记的二抗溶液。
b. 将微孔板覆盖,并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7. 洗涤步骤a. 倒掉微孔板中的液体,用酶标板洗涤缓冲液洗涤孔板。
b. 重复上述步骤3次,确保洗涤干净。
8. 加入酶标记底物a. 向微孔板中的每个孔中加入适量的酶标记底物。
b. 将微孔板覆盖,并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9. 反应停止a. 向每个孔中加入适量的停止液,停止酶反应。
b. 使用酶标仪读取吸光度值。
四、数据分析1. 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ELISA操作规程

ELISA操作规程一、引言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在样本中的存在量。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详细的ELISA实验步骤,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材料和试剂准备1. 微孔板:96孔或其他规格的微孔板。
2. 抗原或抗体: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抗原或抗体。
3. 样本:待测样本,如血清、尿液等。
4. 酶标记抗体:选择与待测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抗体。
5. 酶标记底物:选择适当的酶标记底物,如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
6. 停止液:选择适当的停止液,如硫酸。
三、实验步骤1. 预处理a. 将微孔板的孔洗净,并将待测样本、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加入孔中。
b. 将微孔板密封或覆盖,孵育一定时间,使抗原或抗体与样本中的特定成分结合。
c. 弃去孔中液体,将孔洗净。
2. 添加酶标记抗体a. 将酶标记抗体加入每个孔中,使其与已结合在孔中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b. 将微孔板密封或覆盖,孵育一定时间,使酶标记抗体与抗原或抗体结合。
3. 洗涤a. 弃去孔中液体,将孔洗净,重复2-3次,以去除未结合的酶标记抗体。
4. 添加酶标记底物a. 将酶标记底物加入每个孔中,使其与酶标记抗体结合。
b. 将微孔板密封或覆盖,孵育一定时间,使底物与酶反应产生显色。
5. 反应停止a. 加入适量的停止液,停止底物与酶的反应,防止进一步显色。
b. 使用酶标仪测量吸光度,记录各孔的光密度值。
6. 数据分析a. 根据实验设计和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b. 统计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t检验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所有操作都应在洁净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避免污染。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注意使用适当的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检测原理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原理进行检测。
利用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制备包被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TOX 抗原制备酶结合物。
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固相二抗-抗体-抗原-酶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底物显色,显色强度与TOX-IgM抗体含量成正比。
2. 样本类型及处理方法
3.试剂
注意事项:开启所有试剂(包括校准品、标准品、质控品)需注明日期及签名。
每个试剂容器都需贴上写有以下内容的标签:启用日期、截止日期。
开启时应检查试剂是否变色,是否肉眼可见的细菌生长迹象、浊度、沉淀反应等,这些表示试剂已经变质或超过保质期。
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以互换,组份所标示量为最低分装量。
4.仪器设备
备注:“溯源方式”栏填写送较、自校、送检、自检、比对等。
5.质量控制
5.1使用的质控品
5.2质控周期
5.2.1每一批次标本均需运行一次质控。
5.2.2每一批标本最大量为:92个标本。
5.3变异系数
CV<20%
5.4质控判断标准
即时质控法
5.5失控处理:对质控失控需查找原因并进行分析
5.5.1先观察整块酶标板显色是否正常。
5.5.2查找操作过程是否按照SOP文件进行。
5.5.3质控品S/CO值>3SD或质控品S/CO值<3SD,结合模式报告结果。
6.操作步骤
6.1选用试剂: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2平衡:从冷藏环境中取出的试剂盒内全部瓶装试剂及待测标本所需微孔反应条应放置室温平衡30分钟
后方可使用,余者应及时放入有干燥剂的自封袋封存于冰箱中备用。
在平衡试剂的同时,待测
标本需放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再行测试。
6.3配液:取1包固体洗液用500ml纯化水溶解后备用。
配制好的洗涤液如用不完可放置2-8℃冷藏储存,
使用前应放置室温平衡20分钟后方可使用。
6.4加样:用移液器在反应孔中分别加入阴、阳性对照血清和TOX-IgM质控品各100ul,测定孔中加入样
品稀释液100ul,再依次加入待测血清样品10ul,用封口膜封板。
6.5温育:将反应板置37℃孵育45分钟。
6.6洗涤:
6.6.1手工洗板:甩去孔内反应液,微孔注满洗液后侵泡30-60秒,甩干,重复6次,在干净的吸水纸上
拍干。
6.6.2仪器洗板:选择洗涤6次程序洗板后,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干。
6.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100ul(空白孔除外),微量振荡器上震荡30秒,用封口膜封板
(使用试剂前应摇匀,弃去1~2滴封口酶后垂直滴加)。
6.8温育:将微孔板置37℃温育45分钟(不可叠加放置)。
6.9洗涤:
6.9.1手工洗板:甩去孔内反应液,微孔注满洗液后侵泡30-60秒,甩干,重复6次,在干净的吸水纸上
拍干。
6.9.2仪器洗板:选择洗涤6次程序洗板后,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干。
6.10显色:每孔加底物A、B各50ul,微量震荡器上震荡10秒,用封口膜封板,置37℃温育箱避光孵育
10分钟。
6.11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ul,微量震荡器上震荡5秒混匀。
6.12测定:用酶标仪读数,取双波长450nm/630nm,读取各孔OD值(30分钟内完成测定)。
7.结果计算
7.1样品OD值≥NCx+0.100(NCx<0.05时,应按照0.05计算)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7.2 PC≥0.700、NC≤0.100,则试验结果有效。
8.结果报告及复查标准
8.1结果判断:标本S值(OD值)与CO值关系进行判断结果。
8.2结果报告:
8.2.1 阳性:S/CO≥1
8.2.2阴性:S/CO<1
8.3参考范围:阴性
8.4复查标准:
8.4.1当本次结果过与近期结果相矛盾时。
8.4.2结果为临界值附近的可以标本。
9. 方法限制
9.1干扰物质
9.1.1溶血:应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溶解时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以HPR为标记的ELISA
测定中,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
9.1.2血清标本宜新鲜:如有细菌污染,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
10. 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