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500字)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篇1中国的近现代史,真是令人无比动容啊!我仔细学习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有感触。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

我们伟大祖国就这样遭受了近百年的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

想想那些年,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真是太可怜了!不过,正所谓"精神家园,永不陷落"。

尽管物质层面受尽屈辱,但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反抗意识从未消减。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甲午战争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辛亥革命,一次次砥砺前行,昭示着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的决心。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开始了对中国新一轮的瓜分。

日本占领了台湾,俄国趁火打劫,租借了旅顺口;德国霸占了山东胶州湾,英法意等国也分一杯羹。

眼看着祖国就要被瓜分殆尽,全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

爱国志士陆续发动了各种保家卫国的运动,譬如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革命党人手持冰冷的枪杆,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前行之路。

辛亥革命的成功,彻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

从此,我们国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征程。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统治,但并未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内忧外患的危机依旧存在。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高潮,五四运动批判了旧思想、旧文化,唤起了全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斗争精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在这个动荡时期,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921年7月,一艘名为"阿密特"号的巡洋舰抛锚于上海外滩,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浴血奋战、开天辟地的伟大实践。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程论文1500字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程论文1500字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程论文1500字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1500字论文篇一《论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内容提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时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以及中国革命敌人主要分布在城市等原因,决定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然性。

【关键词】:中国革命农村1927年7月15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失败。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却是不可磨灭的。

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课自己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更重要的是,从大革命中吸取了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革命道路的确定,不仅因为上面提到过的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有其根本原因,必然性和可能性的。

对于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我想,首先从根本原因说起,是由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的。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半封建大国。

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

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从经济上看,经济落后的农村山区,人民更加渴望物质上的满足,希望得到温饱,以革命来使生活不再困窘的心态就越迫切。

而且,革命所需的粮食等物资在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也更容易筹集。

从政治上看,由于国民党,军阀,外国列强等的势力多数集中在城市,对于农村的思想控制也较为松散,人民受其他思想干扰少,更适合做政治思想工作,培养对共产党的信任和拥护。

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中国近现代纲要》是一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课程,这门课程就是要通过教师对近现代阶段中,我国所经历的一系列历史经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篇一《浅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摘要:纵观国内外社会风云,那展用先辈们鲜血染红的“五四”运动大旗,现在急需我们高高举起!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所开创的中国革命事业现在需要我们青年用热血去继承!冲锋陷阵,前仆后继!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民的呼唤!“五四”让历史和现实证明:我们青年的血是一腔革命的热血!关键词: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精神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五四运动表现出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斗争所不具备的。

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过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这些斗争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盲目排外。

五四时期,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中国人一度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破灭了。

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彻底反封建性,首先体现在将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指向那些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贼。

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及部分资产阶级,联合行动,不畏反动政府的威胁和镇压,表现了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

其次还表现在对封建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追求上。

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度里,能够以无畏的革命气概,大声呼喊“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真是破天荒的壮举。

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 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xxxxxxx
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
摘 要: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中国
关键词:合作、分裂、民族利益、阶级利益。
一、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
1. 北洋军阀腐朽的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像资产阶级革命派预想的一样实行民主和共和。相反,新旧利益的交织,新旧势力的冲突,使得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异常黑暗。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分裂,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混战不断,闹得民不聊生。
3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
3.1政治衰败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篇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
专业论文
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学生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442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战期间,及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有过短暂的飞速发展外,更多的时间 是处于被压抑和苦苦挣扎之中,它们不但没有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且本身存在也因独裁政权、帝国 主义列强和大小军阀的压制而变得岌岌可危。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现代化工业仍然集中在城市,集中了 全国绝大部分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广大农村,虽然实行了互助组、合作化,但基本上还 是手工工具劳作,物资装备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自给半自给的消 费结构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刚刚开始发育和发展,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格局尚未改观。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内容提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是一部推翻反动统治的历史,是一部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又落后的农业国改编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关键词:近代史、侵略、革命、胜利一、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结束。

(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爱国军官便掀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开始后,许多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拼死抵抗。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

1900年,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是我们国家和名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高峰。

(二)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艳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忘记历史就等于忘记过去。

”因此,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历史,去学习历史。

一则是要记住中华民族曾经受到的侵略与屈辱,明白我们不断反抗,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多么的可歌可泣。

二则是要总结和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再重蹈覆辙,不断奋斗让中华民族雄踞于世界名著之林。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而言,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年,英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鸦片不仅造成了中国大量的白银钱财往外流,还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直接残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东后,先惩治腐败,后又运用谋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在广东虎门缴获了大量鸦片并将其销毁。

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们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但是英国政府却因此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

最终,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自此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们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结束。

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正因为如此,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便成了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

各个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都开始了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道路,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封建统治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篇一《浅谈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摘要: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人物选择的道路、革命策略决定了他的立场、成就和历史功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命运。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关键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革命策略社会主义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就由其性质决定了,那就是要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富强。

对此,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似乎都没有异议。

尽管他们都怀抱着这样的理想,但基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所选择实现理想的道路、方法和谋略也是大大不同。

1、不同的救国道路林则徐在封建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又在失去封建皇帝支持的情况下无奈承认其失败。

洪秀全则继承了林则徐反对帝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以其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宣告了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阶级是不甘于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命运的。

但不同于林则徐的是,洪秀全完全和封建皇帝站在了对立面,在反对封建皇帝的同时反对帝国主义,洪秀全和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既反帝又反封的革命,对以后的革命开启了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孙中山就称自己为洪秀全第二。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在方式方法上、在谋略方略上也很明显受到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其反帝反封建的目标错了,而是其用来反帝反封建的路线、方法、谋略方略还不能够把这一历史任务更加彻底、全面地完成。

而从戊戌变法开始,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所进行的维新、变法,在反帝反封建这两个方面都显得畏首畏尾得多,甚至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也是反封建有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敢明确反帝的目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篇1:《论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既是一场革命运动,又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是的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充分的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虽然它失败了但它开历史之先河,指明了中国今后应该走的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运动意义道路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社会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3)新式学堂的兴起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4)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思想武器;(5)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6)民主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7)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宣传背景: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各地次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出刊机关报《民报》,确定了革命纲领。

毛泽东曾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2)孙中山先生揭开中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面纱,这面纱后面的革命又怎样呢?“革命可以‘救人救世’”,“无革命,则亦无和平,腐败而已,苦痛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1500字)
准备一篇小论文:优化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
阅读材料,满足以下要求。

材料:
是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想或思想家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没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对历史问题有深刻、真实的认识,更不可能对研究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现实的认识。

第二,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应该作为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

一种思想、一种思潮或一个思想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第三,要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想或思想家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来研究。

——摘自郑大华《优化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

根据材料得出意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评论。

例1
观点: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特定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评论:辛亥革命后,人们所期待的民主共和制在中国没有建立起来,复辟与复复辟的斗争屡屡发生,使人们对民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失望。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对儒学的猛烈批判,
与当时袁世凯借儒学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行为密切相关。

因此,当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充分肯定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潮流。

结语:特定的历史条件导致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家对儒学的彻底否定。

例2
观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一种思想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

点评:“西学东渐”最早是冯桂芬在1861年的《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的,后来被李鸿章、左、等洋务派继承和发展,成为洋务运动的文化理念。

然而,在洋务运动中,它不仅不具有保守主义的性质,而且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时整个社会对西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西学就是“改洋过夏”。

洋务派主张“以中体西用”。

一方面强调中学“体”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承认中学存在“用”的不足,需要引进西学加以补充,以中学为基础实现中西文化的和谐或互补。

这无疑是传统的“西用中国风”,然而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们对中国穷、西方富、西方强的原因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对西学的不断了解和“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用西用”文化观念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结论:中国风西化的思想在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此题为开放性测试。

一、根据材料“一、研究对象——思想、思想或思想家要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

没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对历史问题有深入、真实的认识,更不可能对研究对象有客观、公正、现实的认识。

”可以得出结论,“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特定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材料,“第二,学生要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潮或思想家作为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

一种思想、一种思潮或一个思想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得出“一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的结论。

学生可以摆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