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学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简史论文——论牛顿力学体系及其科学方法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自然科学简史论文——论牛顿力学体系及其科学方法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论牛顿力学体系及其科学方法对近代科学的影响牛顿(Isaac Newton.1643.1.4—1727.3.20),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1。

牛顿的一生是传奇而伟大的,他建立起来的牛顿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不仅达到了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也是人类社会划时代进步的标志,对近代科学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程,都有着深远影响和不可估量的的历史意义。

一.牛顿力学体系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牛顿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思想大爆炸的时代。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从第谷的观测资料中总结了经验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又描绘出了力、加速度等概念并发现了惯性定律和自由落体定律。

但是,直到牛顿之前,这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还是孤立的、没有体现本质联系的、逻辑上各自独立的东西。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牛顿对行星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作了整体的考察,他把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数学方法与物理学发现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使物理学成为能够表述因果性的一个完整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典力学体系。

按照牛顿力学体系的原理,人们利用描写物体运动的坐标及速度的初始值和受力情况,就可以确定地知道该物体运动的过去与将来。

牛顿建立的经典物理学具有因果关系的完整体系一经发表便在近代科学的海洋里引起了渲染大波并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他所建立的力学体系不仅能说明已有的理论已经说明的现象,如充分地解释伽利略发现的惯性定律和自由落体定律而且能说明并解释已有的理论不能说明的现象,如完满地解释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更重要的是,牛顿的力学理论能预见到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并能以天文观测或实验证实它们的正确性。

在万有引力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后来发现并证实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存在,这是牛顿力学理论的有力佐证。

牛顿力学既可以用予说明地面上的物质运动,又可以用予解释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充分证明了该理论具有的自然规律的普遍性法则。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有一次,我在厨房帮助妈妈煮菜,没想到忙没帮成,还帮了倒忙——把胡椒粉和盐混在了一起。

哎,这下可完了,盐和胡椒粉颗粒都这么小,现在只有三个办法了:一是耐心地把它们一点一点地分出来;二是把盐和胡椒粉倒入有孔的小盒子让胡椒粉漏出来;三是借助科学的手段来把它们分离。

说干就干,我先采用了第一种方法。

我拿来了两只干碟子.带上一次性手套,一点一点地分。

可是才不到两分钟我已手脚发麻,看看碟子,才几个盐巴。

我顿时像一只泻了气的皮球,对这一招失去了信心。

第一招不见效,我只好采取第二招。

我把胡椒粉和盐巴一起倒入小盒子,使劲的摇晃,我原先是这样想的:盒子中有小孔,胡椒粉比盐巴的颗粒小,胡椒粉通过小孔漏下来,而盐比胡椒粉大,所以不会掉下来。

可是我错了,这种方法也不能使他们很好地分离,不是孔太小了胡椒粉和盐都没有漏下来,就是孔太大胡椒粉和盐都漏下来了。

我们何不用摩擦起电的方法来分离盐和胡椒粉呢?于是我找来了要用的小塑料汤勺,小盘子。

这一次,我拿着小塑料汤勺在衣服搓了又搓,使它能够产生静电,因而达到把胡椒粉吸起来的效果,等到摩擦了一定的时间后,我将汤勺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果然不出我所料,胡椒粉像着了魔似地沾在了汤勺的底部,最后感觉胡椒粉被牢牢地吸在了汤勺上。

这真是一个奇迹!我迅速将胡椒粉放在了事先准备好的小盘子里,一边大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原来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因为胡椒粉比盐巴轻,所以就吸起来了!我终于发现怎样将混合在一起的胡椒粉和盐巴怎样分离了!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论文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论文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论文摘要:物理学根基长远,她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在各个阶段,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同时,在各个阶段,她对当时的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和价值也是不同的。

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传承与突破交互作用的辨证过程,既包含有进化式的量的积累,又包含有飞跃式的质的变革。

因此,可以说,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世界、了解自身存在的历史缩影。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人类社会;价值1物理学发展的一些历史背景中国民间有句俗话称“时势造英雄”,这虽然过份夸大了客观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但也从另一侧面提示了客观历史背景对事物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

在古代,人类自身因为生存的需要而不得不有效地利用畜力、风力、水力和人力,因此发明了许多机械,促进了物理知识的不断积累[1]。

经典力学的诞生,也是当时人们在先人已积累的知识体系中遇到了矛盾,为解决矛盾而对实践进行充分的检验,从此促进物理学新体系的形成:首先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运动理论的检验和批判为起点,对阿基米德静力学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1632年出版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1638年出版的《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两本书为标志;其次是牛顿的的经典力学,他概括了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胡克等人的研究成果以及他自己的创造,在1687年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次创立了一个地面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的严密体系,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础,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2]。

二次大战中核武器的应用,加速了人们对核物理世界的认识,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越来越细微和深入。

同样,为解决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中漂浮着的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便因运而生,为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叩开了大门。

物理小论文

物理小论文

物理小论文引言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石之一,旨在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现代科学中,物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力学、量子力学等。

本文旨在探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物理学的基本原理1.1 空间和时间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空间和时间。

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过程可以通过空间和时间来描述。

空间可以是二维、三维或更高维度的。

而时间是按照某种顺序进行的,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通过空间和时间的描述,我们可以准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1.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通过力学原理,可以解释物体运动的规律,如牛顿三大定律。

力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天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

通过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1.3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传播和性质的学科。

通过研究光的本质,我们可以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光学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激光等。

通过光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1.4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电磁学的原理,我们可以解释电磁波的传播和电磁感应等现象。

电磁学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力传输、无线通信等。

通过电磁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电磁现象在自然界的运行机制。

1.5 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能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学科。

通过研究热力学,我们可以了解热能的传输、变换和热平衡等现象。

热力学在工程和能源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如热机效率、热传导和相变等。

通过研究热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热能资源并改进能源利用效率。

1.6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描述微观领域的学科,研究微观粒子如原子和分子的行为。

量子力学的原理和预测与经典物理有显著的区别,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物理学发展史不仅具有科学理论的育人功能,还具有更为深刻的人文理念教育功能。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篇一《浅谈新课标下物理学史的优点》摘要:传授知识的同时,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原始动力。

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研究和发现知识的氛围,引导学生去亲历物理概念的“生长”过程,去探究物理规律的发现和体验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无形中变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到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以授课内容为主,物理史为辅。

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与设计,力争使学生爱学,会学,并从中领略大师的科学思维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学史;优点中图分类号:G423.07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

如:上课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推结论,学生记结果……这些显然不适应新课程教育。

特别在物理教学中,一些定律、结论的推导的方式必然有所转变才能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相适应。

新课程非常重视课程实施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与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感悟与体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格的整合与发展,提供更大的时空。

而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形态的发展史,它揭示了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

物理学家的成长道路,对待困难和逆境的态度,他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毅力,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他们的研究方法,他们对名誉、地位的看法,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是新课改下的主导思想。

因此,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物理学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对新物理知识的来源有了一种神秘感,迫切地想了解它的过程。

同时回顾当时的物理背景,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想到要是自己当时会怎么做?这样能起到很好的引课作用。

近现代物理学引论

近现代物理学引论

X射线的发现使人们认识的“电磁波谱” 朝着短波方向拓广了一大段; • 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巴克拉发现每种金属 都有自己的“特征X射线”,用它可以确定 元素在周期表上的排位,巴拉克因此而获得 了19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物理学家布 拉格父子,表彰他们在劳厄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布拉格公式,可以用它精确测定晶体 的原子结构;
第一张诺贝尔物理奖 ( 1901年伦琴 ) 1901年伦琴
2、电子的发现 • 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鲁克利用盖斯勒放电管 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了对着阴极的管壁上出现了 美丽的绿色光辉; • 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哥尔德斯坦证实这种绿色 光辉是由阴极上所产生的某种射线射到玻璃上产 生的,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 法国物理学家大多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 磁波,英国物理学家则认为是一种带电粒子流, 这一争论持续了一、二十年,促使许多物理学家 进行很有意义的实验,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这 场争论最后由J.J.汤姆逊解决了。
获奖者 E. 卢瑟福 W. H. 布拉格
获奖时间和奖项 1908化学奖 化学奖
获奖原因 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化学
1915物理学奖 物理学奖 W. L. 布拉格 C. G. 巴尔克拉 F. W. 阿斯顿 C. T. R. 威尔逊 O. W. 里查森 G. P. 汤姆逊 1917物理学奖 1917物理学奖 1922化学奖 化学奖 1927物理学奖 物理学奖 1928物理学奖 物理学奖 1937物理学奖 物理学奖
• 1913年,英国年轻的物理学家莫斯莱发现一 个重要的规律:各种元素的波长非常有规律 地随着它们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而递减, 利用此规律可以准确地确定各元素的原子序 数,并且发现它们恰好与核电荷数相等,他 的发现对认识原子内部结构有很大的意义; • 瑞典物理学家西格本进一步发现了一系列新 的X射线,并精确测定了各种元素的X射线谱, 建立了X射线光谱学,西格本的工作对于揭 开原子内电子壳层结构状况有重要的作用, 他因此而荣获了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2)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2)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2)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篇二《如何发挥物理学史的人文教育功能》摘要:物理科学从产生到发展,一刻也没脱离社会的影响,反过来,物理科学也一直对社会发生着作用。

这就使物理学发展史不仅具有科学理论的育人功能,还具有更为深刻的人文理念教育功能。

关键词:物理学史;人文教育一、物理学史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诞生的经典物理,是在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并以西方文化的逻辑化传统和实验验证思想取代了纯粹的思辨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从此以后在物理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与人类的思想观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使物理科学理论不可避免的体现某种自然观、社会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案例:光的本质波粒二象性理论及其发展史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想的极生动的素材。

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光的本性,到十七世纪形成了微粒说和波动说这两种对立的学说。

由于具有崇高威望的牛顿支持微粒说,加上波动说本身的不完善和找不到强有力的实验依据,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直由微粒说占据统治地位。

直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成功;惠更斯波动理论的建立,法拉第发现偏振光的振动而在磁场中发现旋转而揭示了光和电的内在联系;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提出光的电磁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把光的波动说发展到空前完善的地步,光的微粒说被逼进了死路。

恰恰是在把光的波动说推向顶峰的赫兹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进一步研究发现,波动说在光电效应规律中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微粒说又抬头了,事物走向了反面。

这时,爱因斯坦运用普朗克的原始的量子理论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进一步科学地把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归纳总结为对立统一的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

光的波粒二象性同时对微粒说和波动说作了辩证的否定。

它肯定了光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又否定了波动性和粒子性的根本对立,波粒二象性理论正是在辩证的否定中得到了发展,其中有量的积累,有质的转变,旧理论的危机又孕育着新理论的诞生,科学不断发展到新的高度。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自19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严格的社会科学理论才真正建立。

但是社会科学的萌芽,诞生的过程与发展的脉络却可以遍及人类文明的整个历程,尤其是与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建立最早,发展最完善的学科——物理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篇一摘要:论述了X射线的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20世纪许多重大发现;半导体的发明,使微电子产业称雄20世纪,并促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原子能理论的提出,使原子能逐步取代石化能源,给人类提供巨大的清洁能源;激光理论的提出及激光器的发明,使激光在工农业生产、医疗、通信、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蓝光LED的发明,将点亮整个21世纪。

事实告诉我们,是物理学推动科技创新,由此得出结论: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昭示人们,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理工科要重视大学物理课程。

关键词:X射线;半导体;原子能;激光;蓝光LED;科技创新;大学物理1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以及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1-3],其内容广博、精深,研究方法多样、巧妙,被视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纵观物理学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蕴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形成,同时,其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带动人类社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

正因如此,大学物理成为了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要求[4-5],大学物理课程最低学时数为126学时,其中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不少于144学时;大学物理实验最低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工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不少于64学时。

然而调查显示,众多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基本要求开设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程。

他们往往打着“宽口径、应用型”的晃子,大幅压缩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时,如今,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程的总学时数实际仅为32-96学时,远远低于教育部要求的最低标准(180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物理进展作业
物理学发展永无止境
物理学发展永无止境
摘要:
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

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

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

新的物理结论代替旧的物理结论也是必然,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绝对完美,即使我们提出的理论在完美,也终会有受局限的一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提出十分完美,别人永远攻不破的理论,我们要做的只是使物理大厦更加完善,所以我们要做只是努力向前看!
物理学的开端源溯深远,但若说物理学真正意义上的征服世界还是在19世纪末,他的力量控制着一切人们所未知的现象。

古老的牛顿力学城堡历经岁月磨砺风雨吹打依旧屹立不倒,反而更凸显他的伟大与坚固。

从天上的行星到地上的石头,万物皆毕恭毕敬的遵循它的规律。

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它取得的伟大胜利之一。

光学方面,波动论统一天下,神奇的麦式方程完美的诠释了这个理论并将其扩大到整个电磁领域。

热学方面,热力学三大定律已基本建立,而在克劳修斯,范德瓦尔斯的努力下,分子动理论和统计热力学成功建立。

当然,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似乎都彼此包含,形成了以经典物理联盟。

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

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

那当然是一段伟大而光荣的日子,是经典物理的黄金时代。

科学的力量从这一时期开始才真正变得如此强大,如此令人神往。

我们认为自己已掌握了上帝造物的
奥秘,在没有遗漏,我们所熟知的一切物理现象几乎都可以从现成的物理理论里得到解释。

力,热,声,光,电等等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被同一种手法控制。

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物理学的未来,将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

”而普朗克的导师甚至劝他不要浪费时间去研究这个已经高度成熟的体系。

但历史再次体现了他惊人的不确定性,致使19世纪物理世界所闪烁的金色光芒注定只是昙花一现,而那喧嚣一时的空前繁盛的经典物理终究要像泡沫那样破败凋零!
其实,今天回头来看,赫兹1887年的电磁波实验的意义远比实际得出的结论复杂而深远。

它一方面彻底的建立了电磁理论,为经典物理的繁荣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另一方面,它又埋下了促使经典自身毁灭的武器,孕育了革命的种子。

当赫兹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那件实验室里通过铜环接收器的缺口爆发的电火花证明电磁波存在时,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有光照射到这个缺口上时,似乎火花出现的更容易一些。

显然赫兹是伟大的,他甚至为这个现象写了专门的论文,但不幸的是这并没有一起太多人的注意,更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篇论文的真正意义。

或许甚至连赫兹自己都不知道,量子存在的证据就在他眼前,几乎触手可得!不过,或许是量子的概念太过爆炸性,太过革命性,命运冥冥之中将它安排在新世纪出现。

只可惜赫兹走得太早,没能亲眼看到它的诞生,也没能目睹它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但该来的终究会来,在经典物理还没来得及多多体味一下自己的盛世前,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连续发生,仿佛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现象。

、 1897年,居里夫妇研究了放射性并发现了更多的放射性元素如钋,镭。

1898年,汤姆逊研究了阴极射线后认为它是一种带负电的电子流。

1899年,卢瑟福发现了元素的嬗变现象。

如此多的新现象的涌现,令人眼花缭乱的同时,让人开始觉得不安。

虽然经典物理的大厦依然耸立,依然那么雄伟,一眼看起来牢不可摧。

但天边这小小的乌云,虽然不起眼,却给人一场暴风雨将至的感觉。

事实上这种感觉十分准确,随着乌云的扩大,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相继诞生,经典力学的大厦就此轰然倒塌。

有人说物理学学到最后清一色是在学哲学,那么以哲学观点: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必然!新的物理结论代替旧的物理结论也是必然,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绝对完美,即使我们提出的理论在完美,也终会有受局限的一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提出十分完美,别人永远攻不破的理论,我们要做的只是使物理大厦更加完善,所以我们要做只是努力向前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