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名人篇】维克多雨果

合集下载

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

洛德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 恶的情欲。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
中所提出的美学原则。从整部作品的对照来看,人物形象对照是《巴黎圣母 院》对照艺术的精髓,因此雨果提出的美学原则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 了忠实的体现。雨果运用多样手法,通过小说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美与丑、善 与恶、真与假的对比,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借助于 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 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 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 加远扬。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 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
是雨果著名的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小说以离奇和对 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 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 郎爱斯美拉达。面貌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 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 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 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国路易 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 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恶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 叛者吉普赛女郎埃丝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 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克
维克多· 雨果
维克多· 雨果 Victor Hugo (1802.2.26~1885.5.22)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领袖,人道主义 的代表人物,被人们 称为“法兰西的莎士 比亚”。
一、作者生平

法国浪漫文豪雨果

法国浪漫文豪雨果

法国浪漫文豪雨果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802年2月26日,雨果诞生在法国东部的贝藏松城。

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总是东征西讨,母亲是个天主教徒,保皇主义者。

父母常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发生争吵,对雨果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童年的雨果受母亲的影响很大,同情保皇党,对革命充满了敌视情绪。

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随母亲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度过,由于母亲接受的是自由教育,爱好文学,尤其是伏尔泰的作品,她的这一爱好对雨果的一生深有影响。

1809年,雨果和哥哥欧仁被母亲送到巴黎一家私塾,他们在那里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

课余时间,兄弟俩就在花园里玩耍。

在学习和游戏中,雨果的想象力不断得到丰富、发展。

1811年,在父亲的安排下,雨果兄弟俩在马德里贵族学校学习了一年。

第二年雨果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合而分居,雨果兄弟俩随母亲回到巴黎,这时他们不再上学了,由私塾的老师到家里给他们上课。

这一时期,雨果兄弟读了许多有益的书籍。

母亲酷爱读书,她对儿子的读书兴趣也十分放心,任他们自己选择读物。

他们完全沉浸在读书之中,连续博览了老胡野约尔图书馆的全部藏书:莫里哀、卢梭、伏尔泰、狄得罗、瓦尔特、司各特的著作等,不管是戏剧、小说、诗歌,还是游记和惊险作品,无所不读。

书读多了,雨果也越来越想自己动笔写点什么,他尝试着写了不少诗歌。

14岁时,他写了一部悲剧《伊尔塔敏纳》。

他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我要成为夏多勃里昂,要不就一事无成”的豪言壮语,少年的雨果敢于向当时红极一时的桂冠诗人、法国消极浪漫派的创立者提出挑战,显示出了雨果的勇气和魄力。

他写下这个誓言不久,法兰西学士院出诗题进行征文比赛,他写了一首长篇《读书乐》,列举了历史上大量事例,雄辩地证明:在最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学习如何使人变得高尚起来。

雨果简介 (2)

雨果简介 (2)

雨果简介1. 引言维克多·马里·雨果(Victor Marie Hugo)是法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和政治家。

雨果以他的巨大贡献和世界知名作品而被全球读者所熟知。

今天,我们将介绍雨果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他对世界文学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2. 生平事迹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市。

他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将军。

雨果很早就展示了他的文学才能,他的诗歌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受到了赞赏。

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长诗《奥昆图尔》使他一跃成为法国文坛的瞩目新星。

他的诗歌风格浪漫主义,充满了情感和想象力。

在他的诗歌中,他表达了对自然、爱情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除了诗歌,雨果还创作了许多戏剧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塞尔日娜與穆尼娜》和《莎乐美得》,这些作品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戏剧表现力。

3. 代表作品维克多·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这部小说于1862年出版,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善良、社会不公和个人奋斗的故事。

《悲惨世界》被誉为“法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作品是《巴黎圣母院》,这是一部描述15世纪巴黎圣母院的小说。

通过讲述主人公埃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之间的爱情故事,雨果揭示了中世纪社会的各种弊端和不公正。

此外,雨果还写了许多其他著名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如《君的十字军》、《纸花若何飞舞》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他的文学才能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4. 政治活动除了文学创作,雨果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是自由派的积极支持者,持有君主立宪制度的政治观点。

他在政治上发表了很多演讲和文章,呼吁人民的权利和正义。

他还担任过国民议会议员,并在数次选举中成功当选。

然而,雨果的政治观点和活动使他陷入与当时的保守派政府的对立。

他被流放到了比利时,但他的政治立场并没有改变。

他继续在流亡期间发表政治演讲和文章,为民主和人权而奋斗。

【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 雨果和《悲惨世界》

【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 雨果和《悲惨世界》

【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雨果和《悲惨世界》在世界文学史上,维克多·雨果是一个才华横溢、崇高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著作数量惊人,写作风格也多样化,从诗歌、小说到戏剧,他都留下了许多永恒的作品。

其中,雨果的《悲惨世界》无疑是他最为著名和影响深远的一部作品。

《悲惨世界》被誉为是19世纪法国文学的一朵瑰宝。

这部小说展现了法国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的严重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小说中的主人公,贫苦的冉·阿让,被迫去偷面包,因此被判处19年的监狱,这个事件更是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小说的经典名句“让他们吃面包”成为了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的象征。

然而,创作《悲惨世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雨果在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他需要写出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要对当时的法国社会、风俗和人民的生活有深入的了解。

其次,他的小说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感觉,要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所有的挑战都需要雨果付出极大的心血和耐力。

在雨果写作《悲惨世界》的时候,他经历了许多生活的变故。

他的女儿和妻子相继去世,让他倍感孤独和苦恼。

不仅如此,雨果还面临着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病,导致他在写作中常常被困扰着。

最终,雨果通过强大的毅力与才华,完成了《悲惨世界》这部著作,让这部小说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即使面对着生活的挑战和困难,雨果也没有放弃过对文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他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才华,为人类谱写了一曲崇高的文学篇章。

维克多·雨果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和耐心,就一定能攀登上成功的顶峰。

只有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更远。

[名人故事]维克多_雨果的故事

[名人故事]维克多_雨果的故事

[名人故事]维克多?雨果的故事当他终于步上舞台正式参加演出时,始终忘不了以前的经验,所以一直有所顾忌,不敢敞开喉咙唱,以免被观众嘲笑,这时他还只是个候补歌手而已。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

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正当巴顿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之际,却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内的舆论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保护下才幸免撤职。

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国参加诺曼底登陆。

盟军登陆后,为了结束缓慢迟滞的推进情况,决定开始发动“眼镜蛇”行动。

巴顿又以其惊人的进军速度和勇气把局部性的突破变成了全面的运动战,使盟军终于冲出诺曼底,迫使德军全面撤退。

接着,巴顿又率领部队转战欧洲大陆,于1945年3月22日到达莱茵河畔,他当夜就强行渡河,直捣希特勒老巢。

巴顿外表豪迈直爽,看似作决定不加思索,实际上他决断前都经过深思熟虑,甚至精确的计算,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无往而不胜。

于是,普罗米修斯便来帮助他的创造物。

他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给他们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算和用文字交换思想;他还教他们驾驭牲口,来分担他们的劳动,使他们懂得给马套上缰绳拉车或作为坐骑。

他发明了船和帆,让他们在海上航行。

他关心人类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动。

从前,生病的人不知道用药物治病,不知道涂药膏或服药来减轻痛苦,许多病人因缺医少药而悲惨地死去。

现在,普罗米修斯教会他们调制药剂来防治各种疾病。

另外,他教会他们占卜,圆梦,解释鸟的飞翔和祭祀显示的各种征兆。

他引导他们勘探地下的矿产,让他们发现矿石,开采铁和金银。

他教会他们农耕技艺,使他们生活得更舒适。

【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 雨果和《悲惨世界》

【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 雨果和《悲惨世界》

【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雨果和《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不仅以其饱含感情的作品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更因其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创作精神而成为名人。

而《悲惨世界》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更是他生命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雨果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将军,母亲则是一位教育家。

从小,雨果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思想熏陶,开始展露出卓越的才华和创造力。

在学校里,他迅速脱颖而出,成为学霸,同时还表现出艺术天赋。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遭遇了一次人生中的重大打击。

在雨果十三岁那年,他的母亲因疾病去世。

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对年幼的雨果打击非常大,他陷入了时间漩涡中,几乎无法自拔。

他的父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改变他的命运。

于是,他将雨果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希望通过新的环境来帮助他走出阴影。

在学校里,雨果学会了面对挫折和困难,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潜心学习和写作。

他对文学展现了极高的热情,开始思考许多社会和哲学问题。

在十九岁的时候,雨果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成名作《汉尼拔》,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雨果并未满足于此。

他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改变世界。

于是,他开始撰写一部以法国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并在1831年完成了这部作品。

《巴黎圣母院》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令人难以置信,很快成为了一部文学经典。

正是在《巴黎圣母院》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雨果却再次遭遇了一场打击。

在1843年,他的女儿朱丽是目睹了一辆马车失控的事故后,不幸受伤离世。

这场悲剧使雨果再次迷失了自我,他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他的写作能力。

他已经走过了那么多的困难,雨果决定再次振作起来。

经过数年的思考和创作,雨果最终写出了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这部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苦难和希望的世界。

虽然在写作过程中,雨果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挣扎,但他从不放弃,最终以坚持和努力换来了巨大的成就。

【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 雨果和《悲惨世界》

【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 雨果和《悲惨世界》

【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雨果和《悲惨世界》雨果和《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是一位法国作家和政治家,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作品《悲惨世界》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社会批判而闻名于世。

雨果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种种困境和苦难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出生在法国贫寒的一个家庭中。

他的父亲是一名将军,他的母亲是一位文化爱好者。

在他的父亲去世后,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急剧下降,雨果不得不在早期面对贫困的生活。

尽管如此,雨果对文学的热爱从未减弱。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写作的才华,并在1819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诗歌作品。

他的母亲并不鼓励他追求写作的梦想,希望他能够追求一个更稳定的职业。

雨果在1820年开始了他的法律学习。

尽管如此,雨果并没有放弃他的写作梦想。

在他的法律学习期间,他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并在1822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他的写作事业并没有真正取得成功,他仍然面临着贫穷的生活。

直到1830年,雨果才终于迎来了他事业的转折点。

他发表了一部名为《人间喜剧》的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这个时期也是雨果开始对社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

在1831年,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成为了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进一步奠定了他的声誉。

他真正的巅峰之作是在1862年发表的《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一部关于19世纪法国社会的巨大叙事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正。

这部小说不仅在法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

它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雨果的人生并非只有光芒和荣誉。

他一直面临着政治和个人的挑战。

在1848年法国革命期间,他被迫流亡到比利时,直到1859年才回国。

他的女儿在他的一生中也经历了种种悲剧。

尽管如此,雨果从未停止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他一直致力于政治活动,并通过他的作品和演讲来促进社会改革。

他被称为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支持者,并积极参与法国的政治事务。

介绍雨果

介绍雨果
3表现在他对待革命起义的态度上。 雨果满怀激情的歌颂了1832年起义的英雄, 雨果满怀激情的歌颂了1832年起义的英雄, 表现对革命的同情。妄图以起义手段创造 “未来”,寄托了作者空想社会主义,这 个“未来”也是他人道主义幻化而成的乌 托邦。大方向上,对革命的讴歌与他人道 主义思想相一致。
雨果VS 雨果VS狄更斯 VS狄更斯
维克多· 维克多·雨果
雨果(1802~1885)Hugo,Victor 法国作家。 1802年2月26日生于贝桑松,1885年5月22日 卒于巴黎。雨果幼年曾随当将军的父亲到过意 大利、西班牙等地。母亲是波旁王朝的拥护者, 对他少年时期影响颇深。1814年,雨果随家庭 到巴黎。 早期创作 从中学时代,雨果便爱好 文学创作,开始写诗。1819年,与诗人维尼等 人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经常在刊物上发 表诗作,很多是拥护波旁王朝、歌颂保王主义 和天主教的,他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 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 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 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 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雨 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 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 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主 要作品有诗集《东方吟》、《秋叶集》、《静 观集》,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等。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 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 精神可以飞到。 方,精神可以飞到。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 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名人篇】维克多·雨果
雨果是法国民族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活动长达60余年,对整个19世纪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用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话来说,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惟一的一位”。

在漫长的创作岁月里,雨果写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

他的作品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反对贵族和教会的专制统治,歌颂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在法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世界文坛的一份宝贵遗产。

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
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
大事变,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和以爱制恶。

雨果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诗人,他曾以《处罚集》、《凶年论》等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动人诗篇,吹响了反对帝制、歌颂光明的斗争号角;雨果曾经用自己的著作和朗诵诗歌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并捐献给国家用以抗战,表现雨果自身
的崇高爱国精神。

雨果继承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卓越代表。

罗曼·罗兰曾如此赞扬过雨果:“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法蓝西莊邸·枫丹里首付4万买墅区法式洋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