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生)

合集下载

研究生社会学研究方法:深度访谈与数据分析

研究生社会学研究方法:深度访谈与数据分析

研究生社会学研究方法:深度访谈与数据分析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一种常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以获取详尽、全面的信息和意见。

以下是深度访谈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1.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深度访谈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并制定相应的问题。

这有助于指导访谈过程,并确保获得相关而准确的数据。

2.选择被调查者:被调查者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到其在所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或特殊见解。

选取多个不同背景和角度的被调查者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多样性和可靠性。

3.制定访谈指南:访谈指南是为确保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涉及到所有重要话题而准备的提纲。

它可以包含主题以及一系列开放性问题作为引导。

4.进行面对面访谈:在正式开始访谈时,研究者应该确保被调查者感到舒适和放松。

遵循访谈指南并提供必要的追问和澄清问题。

5.记录与整理数据:使用录音设备或笔记本等工具来记录访谈过程。

访谈后,需要及时整理和归类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

6.分析数据:深度访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数据分析的质量。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运用主题编码、范畴化和比较等技巧来识别与之前确定的研究目标相关的主要发现。

数据分析在研究生社会学领域,深度访谈通常不是唯一的研究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数据收集方式如问卷调查、观察、案例研究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科学数据分析方法: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对非统计性数据(如文本、图像)进行分类、描述和解释的方法。

它通常通过主题编码和内容分析来识别模式、主题和情绪等。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数值化数据来检验假设或关系的方法,在社会学中常用于大规模调查研究。

它使用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3.混合方法:混合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获得更丰富和全面的数据理解。

它可以通过三角交叉验证、数据串联和转换等技术来综合定性与定量数据。

4.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通过对多个组群或社会实体进行比较,从而识别相似与差异的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为了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社会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社会学采用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方法之一。

问卷调查是通过编制一系列问题,然后发放给被调查者,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可以了解被调查者对于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态度和行为。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传统的纸质问卷发放和收集,也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进行。

此外,问卷调查还可以进行大样本的调查,从而得到更加客观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其次,社会学也采用观察法作为研究方法之一。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以观察者的身份进入社会群体或场所,通过观察和记录目标群体的行为和互动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观察法可以是直接观察,也可以是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以自身身份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了解其行为和互动。

间接观察则是通过观察对象的日常生活记录,如个人日志、社交媒体等,来间接了解其行为和互动。

观察法可以提供直观的数据和感知信息,对于研究某些难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信息非常有用。

另外,社会学也采用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之一。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来获取关于某一社会现象的详细信息和意见。

访谈可以采取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形式。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访谈问题,然后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了解受访者的个人经验、态度和观点,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

最后,社会学还采用文献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之一。

文献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书籍、期刊、报纸、文件等文献资料,来获取有关某一社会现象的信息和数据。

文献研究法可以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和社会统计数据,从而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此外,社会学研究还可以结合实地调查、参与观察和案例研究等方法,通过多角度和多维度的研究方法来获取更加客观和全面的社会知识。

综上所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等。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研究方法概述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研究方法概述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研究方法概述一、引言社会学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的现象、结构和变化。

而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学研究,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合适的研究方法。

本教案旨在介绍研究生社会学课程中常用的社会研究方法,并为学生提供建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步骤。

二、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关注于理解和描述人类行为背后的意义和观点。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定性研究方法:1. 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指研究者积极参与被研究群体,以亲身经历了解其行为、价值观和情感表达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入了解特定群体或文化背景。

2. 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取信息。

可以采取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根据研究目的与对象决定选择合适的访谈形式。

3. 焦点小组讨论焦点小组讨论是一种团体面对面交流的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群体内部成员对特定话题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控制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三、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中另一个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于通过数值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解释现象和关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定量研究方法:1.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收集大量信息的有效方式。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并在代表性样本中进行分发和回收,可以获得广泛范围内人们对特定问题或主题的看法。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控制变量以测试因果关系的设计。

在社会学领域,实验通常以某种干预措施作为自变量,并观察其对被试者行为或态度产生的影响。

四、混合方法混合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势,旨在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身研究目标和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混合方法策略。

五、结论研究生社会学课程中的社会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社会学专业能力的重要基础。

本教案介绍了定性、定量以及混合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了主要研究方法的概述。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社会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效支持。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研究方法论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研究方法论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研究方法论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在社会学中,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社会分层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层次化排列,而社会流动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在不同层次之间的移动。

研究这两个概念的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的本质和机制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研究方法论。

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论H1 分层指标的选择在研究社会分层时,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层指标。

社会分层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划分,如经济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等。

选择合适的分层指标对于研究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H2 经济地位的指标经济地位是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维度。

在研究经济地位时,我们可以选择收入、财富、职业等指标。

收入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经济状况。

财富则包括个人的资产和负债,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财务状况。

职业可以反映一个人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H2 教育程度的指标教育程度也是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研究教育程度时,我们可以选择最高学历、受教育年限等指标。

最高学历可以反映一个人在教育体系中所取得的成就。

受教育年限则更具体地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和程度。

H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选择好分层指标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过程决定了我们对社会分层的认识和解释。

H2 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是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

访谈和实地观察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

H2 数据分析方法在数据收集之后,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

描述性统计可以统计出分层指标的平均值、方差等统计量,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分层的分布情况。

回归分析则可以探究分层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社会分层的原因。

H1 研究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在进行研究之后,我们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社会问题中。

第 2 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 2 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回答。

孔德:社会;涂尔干:社会事实;韦伯:社会行动;索罗金:社会关系;齐美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社会学的特征1、整体性:社会学从整体角度考察并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综合性: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3、经验性: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

4、应用性: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

研究功能包括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

2、教育功能。

一是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二是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管理功能。

(1)建立规范;(2)提供模式;(3)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

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前进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提出克服或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涵义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理论。

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是:(1)社会现象的性质;(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指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

代表: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1)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是客观存在,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

(2)科学的目的是对现象的因果性作出说明,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3)提倡经验研究和社会调查。

(4)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

三、人文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代表: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社会学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社会学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性质
一、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致力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 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解释社 会世界如何运转的理论假设,以此增加人们 对具体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二、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主要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且以有
第三节 研究方式
一、社会研究中四种最基本的研究方式:
(3)社会单位层次:是从群体结构和集体行为入 手,直接考察实际的社会单位,如社会组织、 社会群体和社区
分析单位
一、分析单位的概念 二、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一、分析单位的概念
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调查和描述的对象,它 是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 析单位的特征会及其赖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较 大集合体或揭示某种社会现象。
纵贯研究:
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 纵贯研究类型:
(1)趋势研究: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 (2) 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
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同期群研究注重的是某一类型,而不是某一 个体的特征。所以在不同时间可以调查不同的人,只要他们都属于 同一类型。但每次调查的抽样都应当是随机的,以保证被调查到的 样本可以代表这一类型的人。 (3)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 究。追踪研究注重个体特征,因此要求在各次调查中都调查同一批 对象。
解释性研究 中样本
抽样方法
非随机选取
简单随机、按比例分层 不按比例分层
研究方式 观察、无结构访问 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 调查、实验等
分析方法 主观的、定性的
定量的、描述统计
相关与因果分析
主要目的 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 描述总体和分布特征 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调查方法介绍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调查方法介绍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调查方法介绍引言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的学科,通过对社会进行科学、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社会学可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而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采集、分析和解释社会数据,以获取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信息。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帮助研究生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的社会学研究。

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编制一份问题清单,分发给受访者进行回答,以获取关于受访者观点、态度、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调查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样本量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和市场调研等领域。

1.1 问卷设计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目的明确: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问题,确定调查的主题和内容。

•问题合理:问题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明确,避免模糊和歧义。

同时应根据受访者的特点和背景,考虑提问方式和难度。

•顺序合理:问题的顺序应该合理,适当考虑受访者的情感和思维习惯。

一般情况下,应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具体和敏感的问题。

•避免偏差:问卷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引导性问题、偏向性问题和主观判断问题。

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调查结果的不准确性。

1.2 问卷发放和回收在问卷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常见的问卷发放方式包括邮寄、面访和在线调查等。

在发放问卷时,需要保证问卷的可读性和完整性,并提供充分的说明和指导。

回收问卷时,要及时跟进和催促,以提高回收率和数据的有效性。

1.3 数据分析与应用问卷调查结束后,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得有关受访者的特征和观点,进而对社会现象进行解读和推理。

同时,可以将调查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和社会政策的制定。

二、访谈调查访谈调查是一种通过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获取关于受访者观点、经历以及思想等方面信息的调查方法。

硕士研究生社 会学研究方法真题试卷

硕士研究生社 会学研究方法真题试卷

硕士研究生社会学研究方法真题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强调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获取知识的哲学观点。

在社会学研究中,实证主义者认为社会现象可以像自然科学研究对象那样被客观地观察和测量,从而揭示出普遍的规律和因果关系。

实证主义倾向于运用量化的研究方法,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一种由经验资料建立理论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没有预先设定理论假设的情况下,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从而自下而上地构建出理论。

这种方法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比较和提炼概念,使理论能够扎根于丰富的经验事实之中。

3、操作化操作化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测量的具体指标和变量的过程。

例如,将“社会支持”这个抽象概念操作化为具体的“每月获得的经济援助金额”“每周与朋友交流的次数”等可测量的指标。

通过操作化,使得研究中的概念能够被准确地观察和测量。

4、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导致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即使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抽样误差也难以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等方式来减小其影响。

5、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用于分析书籍、报纸、电视节目、网页等各种文本或图像资料,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编码和统计分析,揭示其中的模式、趋势和关系。

6、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与被访者进行深入的一对一交流,旨在获取被访者丰富的个人经验、观点和情感等方面的信息。

深度访谈通常没有固定的结构,允许被访者自由表达,研究者通过追问和引导来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简述社会学研究中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在社会学研究中,理论和经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理论为经验研究提供了指导和框架。

理论能够帮助研究者提出研究问题、形成假设,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策略。

它使研究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够有一个系统的思考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难捉摸,更加复杂多变。
• ②主客体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首先,社会学研究中的主体和客
体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自我涉及和自我相关。社会学家具有双重的 身份,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主体 和客体之间同质同构,密不可分地自我相关着”(欧阳康,1998: 10)。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是一门自我研究的学问,其 研究成果对主客体都有价值。其次,社会学研究的主客体之间存 在着复杂与深刻的互动关系。研究者的研究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影 响和改变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们的行为,并反过来直接影响研究者 的行为及其研究成果,著名的“霍桑效应”就是例证。社会学收 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是社会调查,而社会调查乃是调查者和调查对 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调查对象的“干扰”贯穿 于整个调查过程,使社会调查具有明显的“测不准”特征,使社 会学的测量缺乏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定量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 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 研究范式 科学范式
自然范式
• 逻辑过程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 理论模式 理论检验
理论建构
• 主要目标 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 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文字描述
• 主要方式 实验、调查
实地研究
• 资料收集 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 参与观察、深度访问
太格缪勒,2000:104)不同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体,社会学涉及的
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预谋的,如果只是考察
人们外显行为的因果关系和统计规律,而不去了解行动者内在的主观
动机、意向,是不可能真正或充分解释人们的行为的。当然,人们的
主观愿望与客观后果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动机也不是都能实现的。默
研究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 Charles H. Backstrom, Gerald Hursh-
Cesar. Survey Research.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81
• Royce Singleton, Jr.,Bruce C.Straits and

②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所谓经验的,指社会研究必
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即那些可以看到、听到和接触到的东西。
使用独特的变量语言。

③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科学探讨是什么、为什么,
而不是应该怎样。向硬科学靠拢,提倡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尤其
是形式化和假设检验。
•④资料是系统的,而非杂源自的。社会研究有计划、有目的的• 社会研究的概念 • 方法体系 • 定量与定性研究 • 研究的过程
一、社会研究的概念
1、定义。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的三大支柱(另外两 个是理论和应用社会学)之一,也是社会学的一门重 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里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专指从 事社会学的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方法。在 西方国家,通常称其为“社会研究方法”(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因为它广泛 地运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只不过社会学对其探讨 更费心血而已。广义地说,社会研究包括任何一种系 统地再现社会生活的方法,它试图将观念和社会现象 的有关证据联系起来。或者说,社会研究包括社会科 学家探求社会(tell about society)的一切努力。
• 再次,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和客体拥有共同的日常语言,他们之间
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双向理解与沟通。研究者的主观愿望可能会影 响研究对象的表现,研究对象的言行也会给研究者造成各种错觉; 他们之间可能因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双方知识背景的差异和各自 观念、态度、情绪等不同,而出现沟通的障碍,并导致信息传递 的失真或扭曲。最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反思性”和“自 适应性”。社会学的知识会强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使他们不断 地反思与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会对针对他们的研究作出各种 各样的尤其是自认为对己有利的反应。社会学的预测具有某种 “干涉”作用或反馈作用,它会影响预测对象的状态和发展,从 而使预测结果产生畸变。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和“自我否定 或自杀式预言”便属于这类情况,前者指预测本身导致预测结果 的发生,后者指预测使相关的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避免预测 结果的发生,最终实际上使预言破产。
收集资料或证据,并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再现社会生活。
• 3、困难。

①人类行为具有内在和外在之分。人类行为包含内在和外在两个基
本方面,内在方面指行为的意向性;外在方面包括所有那些可以用
“行为主义的宏观语言”描述的东西:直接外在的方面就是肌肉的活
动,而较远的外在方面则是由这种肌肉活动所引起的那些事件。(施
Scie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0.
• Stanley Lieberson. Making It Count: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Research and The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二、方法体系
• 方法论:涉及社会研究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
基础。通常指对一门学科内普遍运用的研究 技术所做的较具哲学性的评价,是对各种研 究成果的进行批判的活动。
•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
具体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和实地研究。
• 具体方法和技术: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
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 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 ③研究现象和过程的多因素性和多变性。影响社会学研究对象的
因素是众多的、独特的,社会现象存在多种多样的不确定性。物 理学家在研究原子结构、化学家在研究分子结构时,他们分析的 客体一般是稳定的、确定的,在整个过程中也是不变的。社会学 在研究社会、个人、社会群体和社会事件时,情况则完全不同, 研究客体本身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领域不 存在自然领域那种“永恒不变”的规律,社会规律大都受到时空 的严格限制,它们是能动的人创造的产物,因而是可变的。一些 学者认为,试图发现描述社会系统的严格规律只是一种幻想 (Sayer,2000:5)。在自然科学中,规律越是普遍适用,对精确 的自然科学越是重要,也就越有价值;但在社会学中却可能相反, 最普遍的规律往往是最空洞无物的,也是最没有价值的(韦伯, 1999:176)。与此相关,自然科学不存在本土化问题,社会学 理论则存在本土化问题。
• Royce Singleton, Jr. etc. Approaches to Social
Research(Preface).198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
大纲(32学时)
• 导论 • 理论与研究 • 选题和设计 • 抽样和操作化 • 调查研究 • 实验研究 • 文献研究 • 实地研究
Margaret M.Straits, Approaches to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88
• Mark Abrahamson.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Lond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1983
主要参考书目
• 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
出版社
• 贝利:《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 Bonnei L. Yegedis, Rebert W. Weinbach:《社会工作
• 所谓研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
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 程。
•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
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 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 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 2、特征。

①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关于社会的独特定义。人们
一块做事。社会事实。人们做和不做某事。冷漠。
• 研究特征 客观
主观
• 涉及领域 宏观
微观
• 个案数目 较大
较小
•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划分只是夸张和粗略的,实际的研究并非这
样的泾渭分明。同时,实证主义往往也被看作自然主义,因为它 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同一性。另外,“要是断言受实证主 义启示的研究不可能利用其他方法或技术,那就错了。要是认为 运用统计的任何类型研究都处在实证主义的框架内,也同样是错 误的。”(贝尔特,2002:233)
顿为此区分了“显功能”和“潜功能”(默顿,1990:139),而人类
行为的非预期后果正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人们微观的有意行为
与宏观的统计结果之间存在着某种深刻的关系。但不管怎么说,主观
因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探讨影响人们外显行为
的内在动因,是社会学份内之事,并且,主观因素较之客观因素的确
• 研究报告评析:
• 原报告介绍,内容包括:研究的问题及
背景、相关的理论、研究假设
• 研究的设计(研究方式、总体和样本、
研究的主要概念及其操作化、资料的收 集和分析方法)
• 研究的结果、结论和讨论的问题 •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该项研究进行评析 • 结合该研究提出一两个选题供大家讨论。
第一讲 导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学位课程)
• Of all the courses we teach, non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research methods. First of all, methodology is the heart of the social sciences;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t is what distinguishes social science from journalism and social commentary, from the humanities and natural sciences. Understanding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therefore, should give you a better sense of soci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of exactly what it is that social scientists d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