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考题。
2.了解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查情况。
3.掌握一些课内言文的答题技巧并预测今年的考向。
重难点1.明确考点,把握近几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题形式。
2.用掌握的文言知识准确答题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纲与考题。
(一)考纲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能力层级:理解)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理解)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力层级:理解)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
(能力层级:理解)1.(二)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题。
2017年《出师表》2016年《桃花源记》2015年《小石潭记》2014年《邹忌讽刘王纳谏》思考:1.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共几分?有几道题?2.题型结构怎么样?3.对于6、7两道题要怎么应付?1.表中哪些未考过的并要今年引起重视的:2.按近几年广东省考查的情况预测今年要重视哪一年级的:3.今年要注意哪几篇,说说你的理由:三、练习(一)6.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云归而岩穴暝()(3)杂然而前陈者()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乐”为主线,主要写了山水(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是核心内容。
B.本文和《岳阳楼记》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借游玩山水排遣内心郁闷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考复习学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重要语句的朗读节奏和停顿;2.理解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常见实词的含义及常见虚词的用法;3.掌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4.掌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文重要课文的基本内容;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
二、复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1、读音辨析郢yǐng 敝舆yú犀兕xī sì鼋鼍yuán tuó鲋fù鱼文梓zǐ楄pián 守圉yù公输盘bān 见xiàn 长zhàng木禽滑gǔ厘畎quǎn亩傅说yuè胶鬲gé拂bì士苟gǒu得—箪dān食一豆羹gēng 蹴cù醴lǐ泉鸱chì濠háo梁鯈tiáo鱼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玉帛bó辙zhé轼shì靡mǐ邹zōu忌昳yì丽朝zhāo 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间jiàn进仞rèn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迂yū魁父fǔ荷hè担箕畚jī běn 孀shuāng妻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厝cuò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未唏xī湄méi 跻jī坻chí涘sì沚zhǐ2、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之守圉“圉”通“御”:抵御。
(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
(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5)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记叙文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3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4积累并欣赏名言警句。
5拓展延伸相关的名人,故事,名言,俗语,成语。
6能根据现实生活对各篇文章提出并表述中肯的见解看法。
复习重点1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2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复习课时:二课时复习步骤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复习方法1、学生自主复习,学生质疑2、教师检查复习质量强调课文重点一、复习《公输》:1了解墨子及《墨子》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
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二、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本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讲解(1)《岳阳楼记》:掌握文章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出师表》:理解文章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祭妹文》:理解文章中的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掌握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和思想。
2、课外阅读(1)《醉翁亭记》: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文章中“与民同乐”的思想。
(2)《满江红》:了解岳飞的生平和抗金事迹,理解文章中的爱国思想和壮志豪情。
3、习题训练(1)默写重要篇章,掌握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词语的用法。
2、问答法: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3、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2、讲解课文:分别讲解《岳阳楼记》、《出师表》、《祭妹文》等课文。
3、课外阅读:讲解《醉翁亭记》、《满江红》等课外文章。
4、习题训练:进行默写和课后练习等习题训练。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总结教学成果。
6、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和课外阅读等作业。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注意力集中情况等。
2、作业检查: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试测评:进行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3)掌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2)培养对文言文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识读和理解。
(2)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诸葛亮及其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出师表》的背景和主题。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出师表》,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课堂讲解(1)讲解《出师表》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强调其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完成相关练习。
(2)当堂批改,及时反馈。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对《出师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效果:(1)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概括其主要特点。
(2)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的掌握。
3.教学不足:(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
(2)课堂练习的设置不够丰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进措施:(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思考,深入挖掘。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
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不同。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根据中考的要求,老师课前已经请同学们整理了五、六两册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那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些记忆的方法?2、交流学生整理的“一词多义”。
(实物投影)(二)大家在整理时是否发现,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找些方法来记忆,那不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巧记一词多义。
1、教师以“信”为例,进行示范。
(幻灯片出示)(1)师:我们归纳出“信”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①言语真实,不虚伪(本义)②信用③相信那我们怎么记住呢?可以造一句有意义的句子来记。
(2)出示“信”的例句: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
(3)成语巩固:请说出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①信口开河②信口雌黄③信手拈来④信以为真⑤背信弃义⑥言而无信(学生在解释时补出“随意”的含义)2、学生以“故”为例,进行练习。
(1)、归纳出“故”的几种含义:①缘故,原因(本义)②旧的③故意④所以(2)学生造句,实物投影学生的材料,分析评价。
(3)出示教师例句:因为两人是“老朋友”的“缘故”,“所以”碰在一起时,不需要“特意”找话题,也能谈得不亦乐乎。
(4)成语巩固:说出下列成语”故”的含义。
①一见如故②明知故犯③故弄玄虚④革故鼎新⑤欲擒故纵⑥非亲非故⑦平白无故⑧不经世故3、师:其实,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出示例子:改编课文助记:齐师伐鲁,公将战。
曹刿不受故人阻。
朝入朝见庄公,曰:“战则请从。
”双方战于长勺。
齐一鼓时,刿故不鼓,俟齐三鼓时,鲁方一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优秀教案设计

翻译: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辩解的话。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住在旅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读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 “贤者” 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理。
方法: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
要求;能流利背诵课文,把握每篇文章的重点内容。
(6)复习检测三
看PPT口头作答
1、课文背诵复习检查
(1)《鱼我所欲也》全文背诵
(2)《送东阳马生序》前4段背诵
(3)《词四首》背诵
2、古诗文填空
(1)《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求书之难 借书抄书,录毕走送
求师之难 尝趋百里外,从先达叩问
求学之难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送东阳马生序》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4)《渔家傲·秋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渔家傲·秋思》中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悲凉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记叙文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3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4积累并欣赏名言警句。
5拓展延伸相关的名人,故事,名言,俗语,成语。
6能根据现实生活对各篇文章提出并表述中肯的见解看法。
复习重点1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2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复习课时:二课时复习步骤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复习方法1、学生自主复习,学生质疑2、教师检查复习质量强调课文重点一、复习《公输》:1了解墨子及《墨子》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
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二、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本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三、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
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
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四、复习《鱼我所欲也》1、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6、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①比喻论证:例如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的作用,论证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事例比喻守义不辱。
②对比论证:例如: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向合今对比。
③举例论证:例如: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论证以嗟来之食为羞。
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从反面论证丧失其心。
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10、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11、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1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13、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1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试题《公输》一、填空题《公输》选自《________》。
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二、给加黑的字注音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三、解释加黑的字词(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3)胡不已乎________(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 (5)虽然________ (6)以牒为械________(7)待楚寇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四、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__(3)公输盘诎。
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反语(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3)胡不见我于王? (4)胡不已乎?(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六、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班和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的?七、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八、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实词的解释。
天时:地利:人和:城:郭:环:是:兵:革:委:去:域:固:威:至:顺:池亲戚畔:道: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2、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3、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
这正是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解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举:恒:过:作:征:喻:苦:劳:饿:空乏:入:出:曾:衡: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四,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五、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六、.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鱼我所欲也一、注音:箪()蹴()羹()死亦我所恶()二、解释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2、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通____,_______的意思;____通____,_______的意思4、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三、解释黑子1)、,义,(2)、得兼,(3)、苟得(4)万钟(5)、箪,豆(6)、呼尔与蹴(7)、已(8)、本心。
四、翻译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为了论述论点作者如何论述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案一、墨子翟战国鲁墨家非攻二、bānyǐngyúfùyùgǔ三、(1)出发动身 (2)允许,敬辞 (3)停止 (4)引见 (5)这样 (6)用、拿 (7)入侵 (8)杀尽四、(1)拒抵挡防御 (2)御抵挡 (3)屈折服 (4)悦高兴五、(1)宋国有什么罪呢? (2)您有什么见教呢? (3)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4)为什么不停止(进攻楚国)呢? (5)虽是这样,公输盘替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轻取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