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九龙填海区
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

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填海造地工程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将海域中的浅水区域填充,可以扩大陆地面积,增加城市用地,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
然而,填海造地工程的实施也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1. 填海造地密度增大,影响水流动力学填海造地工程会改变海域的地形和地貌,造成海底坡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水流的流速和流向。
特别是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填海造地工程,如香港西九龙站填海,将会影响海洋内部的环流和水质分布,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2. 靠海填海造地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填海造地工程所用的填海材料来自海底,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性和填海区域原有的地质条件,可能会造成填海区域内部的地层不平衡。
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塌陷等,给填海造地区域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3. 底部沉积物受到扰动填海造地过程中,海底会被大量的泥沙覆盖和压实,导致沉积物原有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种影响可能会延伸到临近区域,如深海底部生态系统的影响,则更难以评价。
4. 城市建设导致海洋污染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填海造地工程已经成为治理海洋垃圾的重要手段。
但城市建设也会贡献大量的垃圾,其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肯定是不可忽视的。
填海造地对底部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将进一步促使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
二、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根据填海造地工程的影响,我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找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或负面偏差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因为当填海造地工程的风险无法承受时,其对社会、经济、生态等产生的影响则是难以完全挽回的。
1. 科学辨析,针对性改进我们需要对填海造地工程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并综合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人类建设的需求,找到其内部关系,以工程实施为出发点,控制环境风险。
2. 精准施工,实现环境和谐在填海造地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地质特点和海底生态环境,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工程设备来实现工程的准确施工,并控制工程的生产过程,以减小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香港,西九龙区 规划

一、规划三剑客西九文化区概念规划方案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建设项目恐怕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心勃勃,也是一直富于争议性的文化建设项目。
8月20日,备受关注的文化区三个规划方案终于出台了!三家规划设计顾问公司——英国的Foster + Partners(以下简称福斯特),香港的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李严或严讯奇)和荷兰的OMA(以下称OMA或库哈斯),各自领取酬金约4,900万港元,经过一年的闭门铸造,终于向香港公众亮出自己的绝招。
三个概念规划方案自8月21日起在香港会展中心等地展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咨询,收集市民意见,最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将“综合各方意见”选取一个主导方案。
“西九兴亡,匹夫有责”。
我去仔细看了展览,研读了各设计公司提供的资料,产生一些个人看法,想提出来,与大家交换意见。
在直接讲我个人看法前,我认为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基地的现状——这是我评判各方案的出发点。
西九头顶几大怪我们香港城市有诸多特色,其中包含两大精髓:便利的公共交通和生机勃勃的街道文化。
前者体现为发达的地铁、公交、电车、航船线路以及相互间便捷的接驳;后者体现为密集的街道网络、频繁出现的街道交叉口、小尺度的街区划分、沿街多样的小商业设施、以及——很重要的——似乎永远都不缺的人气——步行人流。
有时走在铜锣湾、旺角的街道,我也会觉得有点太过拥挤。
也许人口密度稍低点,街道稍宽些会让人更感舒适。
但这只是个度的调整问题,香港街道文化的本质构成总的说来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总之,便利的交通加上街道文化这两大精髓,结合其它特征,形成的良好城市空间格局在港岛、九龙比比皆是。
但是,西九文化区周边的城市环境现状如何?相信去过的人大多会同意我,也有两大特点,与香港的城市精髓恰恰相反:极差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极端反人性的步行环境!与紧靠东边的尖沙咀和油麻地两个片区的小尺度街区划分、密集的街道网络、方便步行的街区环境、热闹非凡的街道生活相比,西九片区简直就是城市生活的死角和荒漠。
香港十八区

香港十八区香港分为十八个行政分区,每行政区设一个区议会,负责讨论区内民生事务。
18个分区分别为:中西区东区南区湾仔区九龙区观塘区深水埗区黄大仙区油尖旺区离岛区葵青区北区西贡区沙田区大埔区荃湾区屯门区元朗区香港岛4个分区中西区(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中西区是较早发展的旧区之一,传统色彩浓厚,若寻幽探秘,步行更为适宜。
中西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
中西区包括金钟、中环、上环、西营盘、石塘咀、坚尼地城、山顶等地。
中西区东接湾仔区、南接南区、北接油尖旺区。
西部及西北部水域则与离岛区及葵青区连接。
港岛中西区是全港最多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并连续四年成为香港的“富贵区”。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一项有关人口及社会经济特征统计显示,中西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达二万三千元,是十八区之冠。
而深水埗及元朗区则成为最低收入地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分别为一万一千七百元及一万三千元。
最“富”与最“贫”的地区,家庭收入相差近一倍。
中区以商业大厦、银行、政府机构为主,这里是香港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行政客署所在地,是香港地区最繁华的地段。
香港市区主要集中在这里。
中西区的人口约有240,000人,另有流动人口约300,000人。
东区(Eastern District)东区是香港岛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也是香港人力资源的主要集中地。
自开埠以前,已经有渔民在筲箕湾居住。
东区的总面积约18.9平方公里,位于香港岛东北部。
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的数字,东区人口约为616,199人,是全港人口第二多的区份,仅次于沙田区,东区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在香港18区中仅次中西区和湾仔区,排名全港第三位。
所以,东区占香港的经济总量是数一数二的。
东区包括铜锣湾东部(铜锣湾避风塘、维多利亚公园、天后)、炮台山、北角、鲗鱼涌、西湾河、筲箕湾、柴湾及小西湾。
西以维多利亚公园及皇仁书院和湾仔区为界;南以黑角头和南区为界。
香港九龙站高端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之路

香港九龙站高端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之路香港九龙站高端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之路2011年,尽管整体市场遇冷,但是成都仍然迎来了又一个房地产建设高潮。
这一轮高潮总体呈现出两个特征:大量城市综合体的涌现以及大量高端产品面世。
据统计,仅此一年就有多达80个左右的综合体项目,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
而金悦湾、锦·天府、望今缘、成都ICC等高端城市住宅也在成都的四面八方开花。
高端区域究竟应该如何打造、培育?城市综合体是不是多种业态的简单堆砌?成都究竟哪里才能出现真正的高端城市住宅?……香港是中国城市综合体以及高端住宅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
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新鸿基地产和其他几家发展商一起,从填海而出的九龙站地块上开始全新的规划建设,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香港高端住宅区域,同时也是全港最大的综合体之一,并和维港对岸的香港ifc共同组成了世界闻名的城市景观:维港门廊。
分阶段的发展规划,不同类型物业的分布、配比,各种业态之间的无缝对接,对于无敌海景的充分利用,借庞大的地下空间和市政交通设施组织的最佳流线……香港九龙站大型项目建设正在为我们揭示着一条高端城市住宅以及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之路。
紧跟政府发展规划九龙站,一个全新高端住宅区的诞生和香港传统高端住宅区相比,除了同样享有无敌海景以外,九龙站呈现出了几大鲜明的特点,它们大多是超高层的大型住宅项目,有着极为完善的配套。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进行西九龙填海计划,1997年,西九龙快速公路正式启用,同年,连接港岛和九龙的西区海底隧道贯通,1998年,九龙地铁站启用……2000年,港铁公司联合新鸿基地产、九龙仓、恒隆地产以及永泰控股有限公司四家发展商开始启动了九龙站上盖物业群(Union Spuare)建设。
整个物业群占地面积达13.54公顷,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综合体。
整个项目中涵盖有5866户高端住宅、23万平米的高级写字楼、8万多平米的购物中心和两家五星级酒店。
香港地理知识精要

政府指定的郊野地区受到法例保护,并有渔护署管理,自然生态环境得以维护发展。截至2006年6月,境内维管植物超过3,100个物种或变种,当中2,100个为本土植物,油杉、红皮糙果茶(又称克氏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大苞山茶(又称葛量洪茶)等稀有植物已经由渔护署成功繁殖。陆栖哺乳动物则有56种,当中以赤麂、弥猴、赤腹松鼠、臭鼩以及各种蝙蝠最为常见。
直至8000万至5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早期,气候变得潮湿,香港逐渐形成辽阔的浅湖。雨季和旱季循环交替,为湖底的软泥铺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分凝固物,形成东平洲所见的粉砂岩薄层。湖泊周边的植物昆虫则形成化石。到了5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气候和现时一样温暖潮湿,陆地隆起,风化侵蚀形成今日地理景观。200万年前第四纪的冰河时期,大片冰原由南北极推进,全球水平面下降;到了1万8000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期,海面比现时低130米,香港陆地面积会在南边多120公里。至6000年前气候回暖,海平面回升,淹没山谷形成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以及两百多个岛屿。
香港地理是什么意思 香港地理是谁 香港地理的资料、攻略等知识大全
摘要
香港位处中国南部沿岸,北靠广东省、西背珠江口、南向南中国海,介乎北纬22°08′至35′、东经113°49′至114°31′之间 ,所处时区比协调世界时快8小时(即UTC+8)。香港北部与广东省深圳市仅由一条深圳河相隔,南部海域与珠海市万山群岛海域连接。截至2008年2月,香港境内陆地面积为1104.27km2,连同水域总面积为2755.03km2。香港是一座受到海水淹没的多山地体,一般会细分为香港岛、九龙及新界三个区域;但由于新界面积比前两者大得多,当中所包含的二百多个离岛一般会视作另一区域。位处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水深港阔的天然良港,是香港的最主要地标之一。再加上香港位处东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吸引了英国人不惜于19世纪中叶通过战争从满清政府手上取得香港主权,从而开通港口、发展航海贸易。时至今日,香港的地理位置仍然能让本地经济通过转口贸易以及中转旅客而得益 。由于占据境内大部分范围的新界山多平地少,香港可供发展土地本身十分有限。香港开埠早期,新界及市郊大部分范围由林地、灌木、以及务农的乡镇村落组成,并未大规模发展。政府后于1976年把部份未开发地区划为郊野公园,保护绿化环境。而接近维多利亚港的市区,则因经济发展而使土地供不应求,高密度楼宇向高空发展,寸金尺土。政府自1960年代起规划多个卫星城市,发展新市镇,分散人口。为方便市民跨区工作、增加各区人口流动,政府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网络,缩短市区及郊区之间的旅程时间,陆路、铁路网络至今仍然不断扩张。人口增加,市区扩展,几近700万人不平均地分散于仅1,100多平方公里土地,除了造成人口密度极高之外,亦产生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行政地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图 历史上,香港会根据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阶段而划分为几个主要大区——原割让予英国的香港岛和九龙,以及原租借予英国的新界,因此香港全境得出“港九新界”的别称。1937年,政府将部份狮子山以南的新界地区划为“新九龙”,以供发展之用。不过随着时代发展,“新九龙”地区现已视作九龙一部分。时至今日,有时甚至将西贡市视作“九龙”一部分,与殖民地时期视作九龙的地区相差甚远。今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边界,是香港与广东省两地政府于1997年6月19日签署的《粤港边界管理范围线谅解备忘录》所界定,并由国务院令第221号公布。同年7月1日起,香港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及《香港基本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特别行政区。主权移交后,原有行政、立法、司法架构予以保留,因此继续和中国大陆地区的行政区划不同。香港与中国大陆接壤的28平方公里土地,仍然划作禁区,用以打击非法入境者及其他跨境罪案,并需持有边境禁区通行证方可进入。政府于1982年实施“地方行政计划”,全港分成18区,方便政府协调及管理地区层面的服务及设施,并鼓励市民参与地区事务。政策继续沿用至今,而18区多年来划分大致相同,现时划分为:市区 新界
香港维多利亚港导游词五篇

香港维多利亚港导游词五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香港维多利亚港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香港维多利亚港导游词五篇(一)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
世界第三大海港。
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
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
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夺得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
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维多利亚港是一个天然的深水海港。
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当海平面比现在还很低之时。
当时的维多利亚港是太平山与九龙之间的一个山谷。
后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原来的山谷被海水淹盖,成为了今日的海港。
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纪录为3.96米,纪录于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期间产生。
因全球气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积物,以及南中国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04年共50年其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
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过,在1999年后,维多利亚港水位急速下跌。
维多利亚港在香港开埠之时颇为广阔,因为当时两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线。
在今日北角东部,直到1930年代还是一个海滩,而在1970年代时,即使在筲箕湾的码头,仍然会有人在岸边游泳。
九龙站

城际交通
城际交通
九龙站(2张)2018年9月,广深港高速铁路的香港西九龙站启用,乘客可以由九龙站前往香港西九龙站转乘 高速铁路,前往中国内地。
车站备注
车站备注
Jump up↑星期一至星期六朝早 0700-1000可以买港铁机场快线「早晨专线」车飞(车费20蚊)利用本月台 前往香港,其馀时间只准落客。
九龙站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地铁车站
01 基本介绍
03 车站楼层 05 车站出口
目录
02 车站简介 04 车站大堂 06 车站周边
07 接驳交通
09 利用状况 011 城际交通
目录
08 邻接车站 010 车站历史 012 车站备注
基本信息
九龙站(Kowloon Station),站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油尖旺区畅运道。 九龙站与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西九龙站相邻,乘客可在此站换乘高铁列车。
2018年9月,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西九龙站正式启用,九龙站可接驳高铁。
车站简介
车站简介
九龙站(2张)九龙站(英文:Kowloon Station)是香港港铁东涌线和港铁机场快线上一个车站,位于油尖 旺区的西九龙填海区雅翔道。值得一提,2009年九龙南线通车后,九龙站与东面西铁线的柯士甸站并非为正式的 转车站,乘客若在两站间转乘,无论使用八达通还是单程车票,均需当作两段车程处理,并缴纳再入闸收费。乘 客须于南昌站转乘,方能享有再入闸收费调减;乘客如要享用机场快线免费港铁接驳服务前往柯士甸站(或相 反),须于青衣站转乘东涌线,再于南昌站转乘西铁线(或相反)。
车站出口
车站出口
九龙站设有6个出口,其中C及D出口位於圆方同Union Square嘅建筑群内,而圆方商场更连接行人通道及佐 敦道行人天桥,方便乘客前往公共运输交汇处或渡船角一带。而A及B出口就位於车站东涌线大堂嘅地面,分别去 车站停车场或机场快线穿梭巴士站,同层嘅市区预办登机大堂上落客区亦可通去西区海底隧道巴士站或西九龙海 滨长廊。
九龙站开发项目

龙站入 口 , 也是该开发项 目中部广场的焦点所在 , 同时 , 它还 为下面 e n t r a n c e a n d f o c a l p o i n t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 c e n t r a l s q u a r e w h i l s t p r o v i d i n g n a t u r a l d a y 。 l i g h t i n g t o t h e
8 0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WO R L D S l 设计事 务所 T H E D E S I G N T E A M
K o w l o o n S t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建筑师 : T F P F a r r e l l s 地点 : 中国香港 业主 :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
Ar c his
L o c a t i on :Hon g K on g Cl i e n t : Hon g K ong Ma s s T r a ns i t Ra i l wa y Cor por a t i on L i mi t e d
的车站大厅提供 自然采 光。设计使乘客在一个相对复杂 的系统 中能够 c o n c o u r s e b e l o w . T h i s d e s i g n c r e a t e s c l e a r , s t r a i g h t f o r w a r d p a s s e n g e r o r i e n t a t i o n w i t h i n a n o t h e wi r s e
l i n e s , a i r p o r t c h e c k - i n f o r C h e k L a p K o k( H a n g K o n g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i r p o r t ) , p u b l i c a n d p r i v a t e r o a d t r a n s p o t r a t i o n E a c h e l e m e n t i s l i n k e d b y a c e n t r a l c o n c o u r s e w h i c h i s . i n t u r n . 1 i n k e d b y a m a j o r a u m t o t h e a i r r i g h t s d e v e l o p me n t a b o v e( U n i o n S q u a r e )T h e a t r i u m s ’ s c u l p t u r a l r o o f f o r m s t h e s t a t i o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賽文件訂明,評審團會由一個技術評估委員會協助,就每份
參 賽 作 品 在 技 術 方 面 的 評 價 提 供 意 見。委 員 會 的 成 員 組 合 載 於 本 報 告 附 件 2。
7.
2 0 01 年 1 0 月 9 日 , 技 術 評 估 委 員 會 開 會 決 定 有 關 程 序 , 以 便
就 每 份 參 賽 作 品 是 否 符 合 比 賽 簡 介 所 載 的 技 術 要 求,向 評 審 團 提 供 意 見 。 委 員 會 並 於 2001 年 12 月 11 、 12 、 15 和 17 日 舉 行 會 議 , 按 照 議 定 程 序 , 審 核 161 份 參 賽 作 品 。 其 後 , 委 員 會 主 席 出 席 評 審 團 - 3 -
香港西九龍填海區 綜合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 概念規劃比賽
評審團報告
引言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 特 區 政 府 ) 在 2002 年 4 月 6 日 , 展 開 了 一 項 國 際 比 賽,邀 請 參 賽 者 就 如 何 將 香 港 的 西 九 龍 填 海 區 發 展 成 綜 合 文 娛 藝 術 區 , 提 供 概 念 規 劃 方 案 。 比 賽 結 果 已 於 2002 年 2 月 28 日 公 布 。 本 文 件 是 評 審 團 對 得 獎 作 品 的 評 選 設 計 階 段 , 但 觀 其 總 綱 發 展 藍 圖 , 可 見 其 布 局 設 計已能夠充分利用發展區位於海旁最佳位置及鄰近九龍公園和廣 東道零售區的優點。設計的主要部分包括一個設有演奏廳、博物 館、展覽館和表演場地的文化中心,同區內遍設商店、酒吧和零售 鋪位。把有關發展作綜合用途的建議,為這項計劃注入澎湃的活 力。力力和的海岸曲線修建的長廊,連綿不斷,著實增加了發展 文化設施及商業用途的機會。
取消資格
1 9 . 評 審 團 在 評 審 161 份 概 念 方 案 時 , 已 適 當 地 考 慮 技 術 評 估 委 員 會 及 專 業 顧 問 的 建 議 , 並 取 消 了 合 共 13 份 作 品 的 比 賽 資 格 , 原 因 是未能符合比賽的非技術要求。
參賽者身分保密
20. 在 整 個 評 審 期 間 , 參 賽 者 身 分 是 絕 對 保 密 的 。 評 審 團 直 到 2 月 28 日 中 午,即 定 出 5 個 得 獎 作 品 後、比 賽 結 果 公 布 前 3 小 時,才 知 悉得獎者的身分。
規劃地點
2.
規 劃 地 點 面 積 超 過 40 公 頃 , 位 於 香 港 西 九 龍 填 海 區 南 端 , 鄰
近 尖 沙 咀 旅 遊 娛 樂 區,而 機 場 鐵 路 九 龍 站 一 帶 新 發 展 的 大 型 商 業 住 宅區,也近在咫尺;對面是維多利亞港彼岸的中環、上環及半山等 住宅和商業中心。由於地處海旁,位置突出,實在是建設地標、發 展文娛藝術區的理想地點。我們舉辦這次比賽的目的,是要利用這 次機會,將香港提昇為文娛藝術之都,並使維港面貌煥然一新。
(c)
入 選 的 3 個 作 品 逐 一 在 評 審 團 面 前 展 示,以 便 進 一 步 詳 細 討論。其後,各成員以約束性的方式投票,選出亞軍得獎 - 6 -
者。
挑選優異獎得獎者
18. 獲 頒 優 異 獎 的 得 獎 者 (排名不分先後) 是 按 照 以 下 方 式 選 出 的:
(a)
評審團決定把優異獎頒予在處理手法上別出心裁的作品。
專業顧問
9.
這 次 比 賽 的 專 業 顧 問 是 美 國 建 築 師 學 會 資 深 會 員 Mr Bill
L a c y, 負 責 就 比 賽 程 序 、 參 賽 者 有 否 遵 守 比 賽 規 則 , 以 及 參 賽 作 品 是否符合規定等,向主辦機構、技術評估委員會及評審團提供意 見 。 他 曾 出 席 技 術 評 估 委 員 會 在 2001 年 12 月 召 開 的 會 議 , 以 及 評 審團的會議,但並無參與評選得獎作品。
- 8 -
25. 得 獎 的 發 展 計 劃 有 8 項 優 勝 之 處 :
(a)
形象獨特,產生一個凝聚而有力的視覺效果,令舉世注目 而成為代表香港的標誌。這形象亦帶進取意味,與二十一 世紀的香港相配合;
(b)
計 劃 採 用 橫 亙 發 展 用 地 的 橫 向 設 計,不 與 背 後 的 高 樓 大 廈 爭鋒,卻與之互相襯托;
評審程序
預先閱覽參賽作品
1 0 . 在 2002 年 1 月 底,161 份 概 念 規 劃 方 案 連 同 技 術 評 估 委 員 會 的 意見書一併送交評審團成員,以便在召開評審團會議前預先閱覽。 在評審會議中,主辦機構亦會向評審團提供概念方案複製本。
- 4 -
11 . 參 賽 者 必 須 提 交 一 套 5 塊 的 展 板 , 以 展 示 城 市 設 計 概 念 圖 ; 總 綱發展藍圖;剖面圖及立視圖;透視圖;以及概念方案模型的彩色 照 片 , 供 解 說 及 展 覽 用 。 在 2002 年 2 月 24 日 , 以 及 評 審 會 議 召 開 前和會議進行期間,主辦機構均會展示這些展板,讓評審團成員逐 一仔細研究。
4.
主 辦 機 構 為 所 有 參 賽 作 品 編 上 號 碼,以 便 在 評 審 過 程 中 將 參 賽
者的身分保密。
評審準則
評審團的概略性評審準則
5.
比 賽 文 件 訂 明,所 有 參 賽 概 念 方 案 均 須 按 照 比 賽 文 件 所 載 的 概
略性評審準則,由評審團進行評審(委員名單載於本報告末段) 。 有關準則如下:
(b)
入 選 的 9 個 作 品 按 編 號 次 序 逐 一 交 評 審 團 討 論,成 員 逐 一 討論作品值得考慮的特色。
(c)
各成員再 1 人 1 票,以非約束性的方式,從入選的 9 個作 品中投票選出得獎者。經點算後,評審團決定應進一步討 論得票最多的 3 個作品。
(d)
評 審 團 就 這 3 個 作 品 進 行 詳 細 討 論 後,各 成 員 以 約 束 性 的 方式投票,選出冠軍得獎者。
1 4 . 評 審 團 在 2 月 26 及 27 日 進 行 評 審 , 繼 而 在 2 月 28 日 早 上 定 出結果,並就所選出的 5 個得獎作品撰寫評注。
評審作品
15. 評 審 團 須 為 這 項 比 賽 選 出 5 個 得 獎 者 冠 軍 、 亞 軍 及 3 個 優 異獎,各成員議定以淘汰方式評選。
(b)
從 8 個 作 品 中 選 出 亞 軍 得 獎 者 後,餘 下 的 7 個 作 品 再 次 逐 一展示。評審團須從該 7 個作品或任何其他作品之中,提 名值得再作考慮的作品。經討論後,評審團共提名 6 個作 品。
(c)
各成員討論所有須予考慮的作品,並以約束性的方式投 票,選出得獎的 3 個優異作品。
(5)
必須與四周環境保持和諧與連貫。
(6)
必須能應付不斷轉變的需求。
(7)
必須訂出大致上切實可行的交通運輸安排。
(II) 對 香 港 的 整 體 利 益
(1)
達到提升香港作為亞洲主要文娛藝術中心地位的規劃目 標。
(2)
為香港帶來規劃和城市設計裨益。
(3)
滿足公眾期望,讓港人引以為榮。
技術評估委員會
6.
評審會議
1 2 . 評 審 團 由 2002 年 2 月 25 至 28 日 在 香 港 大 會 堂 召 開 評 審 會 議。
13. 鑑 於 本 地 傳 媒 要 求 了 解 評 審 團 的 成 員 及 其 工 作,評 審 團 成 員 遂 在 2 月 25 日 應 邀 出 席 記 者 會 , 讓 傳 媒 拍 照 , 並 由 主 席 回 答 記 者 的 問題。會後,評審團便進行閉門會議,討論範圍包括技術評估委員 會所提出的意見及評審程序等。此外,評審團亦到過上環及九龍多 個瞭望位置,以觀察整個西九龍填海區及鄰近地區的情況。
挑選冠軍得獎者
16. 冠 軍 得 獎 者 是 按 照 以 下 方 式 選 出 的 :
- 5 -
(a)
首先,評審團成員須以非約束性的方式,以 1 人 5 票選出 約 20 個 值 得 考 慮 給 予 獎 項 的 作 品 , 但 無 須 給 予 評 分 。 。 經 點 算 票 數 後,評 審 團 決 定 應 進 一 步 討 論 得 票 最 多 的 9 個 作品。
會議,交代委員會的審核結果,並就那些在非技術具體要求方面, 不符合參賽要求的作品,建議取消其參賽資格。委員會並沒有參與 評選得獎作品。
符合政府施政方針
8.
比 賽 簡 介 訂 明,參 賽 方 案 須 符 合 香 港 政 府 在 推 廣 和 發 展 文 化 藝
術方面的施政方針,讓市民在文化藝術設施方面有更多選擇。負責 文 化 藝 術 政 策 的 民 政 事 務 局 曾 經 審 核 每 份 參 賽 作 品,評 定 是 否 大 致 符 合 政 府 在 推 廣 文 化 藝 術 方 面 的 施 政 方 針,並 把 審 核 結 果 告 知 評 審 團。
- 7 -
評審團對得獎作品的評語
21. 在 互 聯 網 同 步 直 播 的 記 者 會 上,評 審 團 主 席 在 評 審 團 成 員 及 專 業顧問等眾多嘉賓之前,公布得獎者名單,並總結評審團對得獎作 品的評語如下:
冠軍
22. 冠 軍 得 獎 者 是 英 國 Foster and Partners 所 領 導 的 設 計 小 組 。
23. 評 審 團 認 為 , 這 份 參 賽 作 品 比 其 他 作 品 優 勝 之 處 , 在 於 更 能 符 合比賽目的,亦即透過制定概念建築圖,推動香港成為一個世界級 的 藝 術 文 化 城 市。設 計 的 最 大 特 色,是 一 個「 流 遍 發 展 區 內 各 個 空 間 」的 巨 型 天 篷,構 成 一 個 別 具 風 格 的 地 標。整 幅 土 地 的 輪 廓 蜿 蜒 曲折,與流水般的天篷互相輝映,令人一見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