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件】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合集下载

4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四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4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四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一是用假象否定犯罪事实的存在;
二是用假象掩盖犯罪行为;
三是丧心病狂地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要善于制造和利用假象克敌制胜。
3、现象与本质的对立 (1)现象是表面的,可以被感官直接感
知或借助仪器间接感知,本质蕴藏在事物 内部,看不见,摸不着,靠抽象思维才能 把握;
(2)现象是多变的,随条件变化而不断 变化,本质与事物直接同一,相对稳定;
其次要坚持重点论,要集中精力抓好主要 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必须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反对一 点论和均衡论。
5、对抗性矛盾 和非对抗性矛盾 (1)对抗性矛盾:对立双方势不两立、
必須通过激烈的外部冲突才能解决的矛盾。 (2)非对抗性矛盾:对立双方彼此相容、
通过自身调整就能解决的矛盾。

——列宁

2、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2)客观性 (3)多样性 (4)条件性
太阳系结构示意图
条件: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 生存与发展产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 和)。
对于条件问题,我们应注意两点: 第一,重视条件。
第二,条件是可变的。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
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含义 (1)辩证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
立统一关系。
(2)逻辑矛盾: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 而出现的前且不一致现象。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黑格尔
形而上学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 法是: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 鬼话。”
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2、二者的对立 各有其规定性,不能混为一谈
3、二者的相互统一 (1)二者相互依赖 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中,现实性是已实现

《马哲》第四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划的

《马哲》第四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划的
详细描述
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客观规律,其存在和发展必 然会受到限制并逐渐走向灭亡。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总结词
发展的前进性是指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则是指发展道路的迂回曲折。
可能和现实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 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趋势,现实性则 是指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可 能性包含着现实性,是现实性的前提和发展趋势;现实性也 包含着可能性,是可能性的发展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相 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过程。
详细描述
质量互变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 的过程。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在质变过程中,事物会突破原有状态,产生新的性质和特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
总结词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必然和偶然
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一定会出现的现象;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可能出现, 也可能不出现,具有多种可能。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 和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 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03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培训讲义(PPT100页)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培训讲义(PPT100页)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支持或制约: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条件可改变: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科学态度:利用有利条件与创造有利 条件
13
(1)联系的客观性
A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 B 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4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
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
志决定的。
黑 格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 尔
的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
观念联系的表现。
15
联系的客 观性
A.社会之中人与人:熟人链 B.自然界中的植物与动物:生物链 C.人与自然:环境问题 D.宇宙中天体与星系:月亮-地球-太阳
16
(2)联系的普遍性
A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B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 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 C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任 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不 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 方式。)
3
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
看到这组图片可
以想到些什么? 踏

巧飞遵渡夺义金泸会沙定议江桥
奇胜袭突过利腊爬破会草子雪乌师征途口山地江
看到这组图片可以想到些什么?
4
我们可以想到……
遵义党



主 义
张国焘右倾

机会主义路线
延安
王明左倾机 会主义路线
5
我们可以想到……
6
我们可以想到……
7
我们可以想到……
例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会碰到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物质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1 物质的互联互通首先,得说说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咱们身边的万物,不管是大到星辰,还是小到微尘,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就像咱们常说的“天高任鸟飞”,其实天上的鸟儿飞得再高,也离不开地面的牵引力。

同样,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也都在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

比如一棵树,它的根会吸收土壤里的养分,树叶会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些都影响着周围的动植物,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2 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不得不提生态系统的平衡了。

生态系统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任何一根线的断裂,都会影响整个网的稳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森林砍伐过度,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食物链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质世界里的这些联系,实际上是互相依赖的。

2. 物质的永恒发展2.1 变化中的稳定接下来,聊聊物质的永恒发展。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就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变化其实是常态。

物质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它们在不断地经历演变和进化。

比如,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侵蚀,慢慢变成土壤;人类社会也是不断进步,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每一步都充满了变革。

2.2 发展中的协调然而,这种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混乱,而是有序的、协调的。

就像老话说的“曲终人散,余音绕梁”,虽然个体在不断变化,但总体上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却是保持的。

自然界的演变是有规律的,天体的运行、气候的变化,这些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人类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实现更加和谐的未来。

3. 联系与发展:互相交织3.1 联系推动发展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联系推动发展,发展又促进联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1.1 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我们来了解一下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

物质世界是指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了所有的物质事物,如地球、空气、水、树木、花草、动物、人类等。

这些物质事物都是由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形成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二、1.2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物质世界中的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守恒:在物质世界中,能量是守恒的。

这意味着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太阳发出的光能被地球吸收,然后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回大气层,再被其他物体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信息传递:在物质世界中,信息也是可以传递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时,我们的眼睛会接收到猫的图像信号,然后将这个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同样,当我们听到猫叫声时,耳朵也会接收到声音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3. 相互作用:在物质世界中,各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是因为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因为受到阳光照射的影响;人类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是因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三、2.1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种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自然界的发展: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不断地生长、衰老和死亡。

例如,树木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然后逐渐枯萎;昆虫从幼虫变成成虫,然后产卵繁殖后代。

这种发展过程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也是物质世界的永恒特征。

2. 社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发展现象。

例如,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的繁荣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发展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物质世界的永恒特征。

3. 个体的成长:在个体层面上,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例如,婴儿学会走路、说话;青少年学会独立思考、判断;成年人学会承担责任、关爱他人。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1、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 遍性
联系(connection)是标志着一切 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 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哲学范畴。
联系的普遍性(generality)是指一切 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 的其它事物有某种联系,整个世界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1、什么是发展 (1)发展的涵义 发展(develop)是标志着低级运动和高
级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者旧事物和新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哲学范畴。
(2)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 的关系
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哲学范畴, 唯物辩证法通常把运动、变化、发 展三个哲学范畴结合在一起描述物 质世界的辩证本性、表达自己的发 展观,并且认为,它们都是由事物 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的。
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联系的观点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问题 学术界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 证法的基本内容,它比矛盾观 (contradictory)点更为基本。
第二种意见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实质 上都是矛盾联系。
第三种意见认为,联系(relation) 、 发展(development) 、矛盾 (contradiction)三个基本观点的有机 统一,才是构成辩证法的骨骼。
3、规律和范畴如何区分? 4、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之间的关
系?
参考书目:
经典著作:
1、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引言”部 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2、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 第1卷。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普遍性通过“中介”实 现
中介:是指事物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
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中介具有过渡性。任何事物之间不论存在多 大差异,甚至处于根本相反的两个极端,都 可以通过中介联系起来。
不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 组成部分,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 际贸易迅速扩大,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 过30%,个别国家则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 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 不可避免的事情。如2008年美国的金融风暴。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基于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 四时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标 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据统计,目前 全球跨国公司约有6.5万家,拥有85万家国外分支机 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 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黑 格 尔
(二)联系的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可分为自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 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 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机械、物理的联系,它们当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既不是人们主观幻想的产物,也 移,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以 不是某种神秘精神的体现。
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按 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 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 概念间的联系是对事物客观联系的反映。 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 志决定的。
黑 格 尔
康 德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 物的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 对观念联系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永恒发展
1
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思想武 器。
2
不断发展与完善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3
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寻求应对策略。
结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今日的启示和指引是深远的。通过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 会和推动社会变革,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件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理解当代世界的关键。 本课件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历史背景、基本原理、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马克思主义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解放人类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社会历史观、唯物辩证 法、阶级斗争学说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论。这些概念对我们理解社会和 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工业革命的兴起
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为马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2
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不公平引发了无
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3
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的阶级,注定要通 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学术争论的问题:
1、“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一 提法是否正确?
2、联系的观点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如何?
3、规律和范畴如何区分? 4、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之间的关
系?
参考书目:
1、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引言”部 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2、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 第1卷。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1、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联系是标志着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
事物内部各要 普遍的联系或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 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 事物有某种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 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一切事物、现 象的客观本性,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 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物质世 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从总体上把 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同形而上 学的根本对立;懂得唯物辩证法是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了解它 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辩证 地认识事物的总的原则和方法;学会用 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指 导实践;杜绝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 面的看问题的观点。
综上所述,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联系,自 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处于普 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依一定层次相 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就好比一条大网, 每个事物都是网上的一个成份或者说一 个环节,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 系的观点。
3、科学的发展证实了联系的 客观普遍性
现代科学发展的全部成就,都证明了事物是 普遍联系的,如: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化 学元素周期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有机 化学 ;社会科学 等等。
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划分越来越细, 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相互交错,总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 的发展、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就证实了客观事 物以及各种运动形式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
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一提法是否正确? 对此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意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一提法,不符合客观实际,应该抛弃。理由是:
(2)人类社会也是普遍联系的。
例如: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 共同进行生产,结成了一定的关系,这 就是生产关系;
再如:我们学校就是下一个复杂联系整 体,有外部联系,有内部联系。
再如:一个人就是一个复杂联系的整体。 总之,不论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
位,一人国家都存在着复杂的普遍的联 系,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3)人类思维领域也是普遍 联系的
比如: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是一个很 复杂的联系问题,我们常说要全面的看 问题,联系的看问题,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认识,有别人的影响,也有外 来其他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自 己的主观因素、阅历、知识、经验等因 素的影响,所以在思维领域中存在着复 杂的联系。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1)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 从理论上来讲:物质和运动处于不可分
割的联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 形式也是相互联系的。 从现实上来讲:我们观察到,大到天体、 小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都 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宏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相距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太阳和地球,有 着密切的联系。
4、普遍联系与系统论
系统论是研究一般系统的特点和规律的 科学。
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 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 特征;发展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对立统一规律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教学难点:
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规律和 范畴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6学时

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1、坚持有条件论,反对无条件论。 2、用整体观点观察事物、解决问题。 3、掌握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意义。 4、新生事物不可战胜原理对树立科学
教学内容安排:
本章内容的大体结构: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是由 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和一系列范畴组成 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关于事物普遍联系 和发展的原则,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或总 特征。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 一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没 有与其它事物完全隔绝开来的孤立存在 的事物。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这就 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
“知天之明”也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 的。
“生态平衡”也说明了事物之间的普遍 联系。
在我国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位著名音乐 家师旷说过“欲知无谷,先占五木”。
微观世界也是普遍联系的:
如:原子间,原子与电子之间,质子之 间、质子与电子之间,核子之间、光子 之间,等等都有联系 ,除有吸引排斥的 联系,还有多方面的联系。
(1)一切事物都相互联系与客观世界普遍联 系是一个意思。普遍联系适用于一切事物, 也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2)列宁曾多次谈到世界上每一事物(现象、 过程等)和一切事物全面地、生动地联系。 毛泽东同志也认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都 是互相联系的”。
(3)互相联系构成了运动,如果否认一切事 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势必否认运动和发展, 而走到形而上学的道路上去。
(1)从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社会生活等方 面来看,并非一切事物都有联系。
(2)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质是事物的内部联 系及一事物与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联系。
(3)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讲的每个事物和其 他事物联系着,但后来就运用每种现象的一切方 面都互相联系的提法。
第二种意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 的”这一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抛弃了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理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