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习题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习题答案

月亮上的足迹一、解说:登月过程分为五个阶段:①准备;②发射和进入太空;③登上月球;④月面工作;⑤对接和返回。
二、1. 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阿姆斯特朗)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气压星球的一步。
“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奥尔德林)3.21至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
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何祚庥)示例:在此之前,人类曾幻想过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人类从未真正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
三、参考示例:爱护我们的家园——美丽的地球我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飞行,又飞到了月球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也就是引力的静止点,它在离月球28000千米的地方,月亮河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
回首看月亮,它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发着美丽的银光,这时还看不清地球的模样。
“飞船要飞回地球了,请做好准备!”指令来了,我立即检查了早已做好的一切准备,便拿出望远镜来观测地球。
啊!我们的家园真美!蔚蓝色的是大海,扩大无边,绿色的是草原森林,柔软蓊郁,那高的隆起处,自然是地球的“屋脊”——喜马拉雅山了,覆盖着银白色的冰雪。
呀,那海边怎么有一小条蠕动着的红色的东西?呵,我想起来了,是海水赤潮。
这有害的东西,是对海水的污染!它所到之处,正如血盆大口吞食所有的鱼类。
我们的家园——地球,比月球美丽多了,富饶多了,毕竟我们人类已在上面开发了漫长的岁月,但我们对它的保护一刻也不能点以轻心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确凿_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菜qí___jiàn___赏蝉tuì___kuī___甲二.形似字注音组词躁()___博()___瞪()___燥()___搏()___澄()___澡()___膊()___蹬()___臊()___薄()___橙()___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1.人迹罕至:2.人声鼎沸:3.高枕而卧:4.朝花夕拾:四.用下列句式造句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2.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3.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4.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答案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答案虽有佳肴一、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分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分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分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几句话,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韵味,韵律感极强,很好体现了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二、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到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三、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即使。
食:吃、品尝。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善:好处。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强:自我勉励。
4.教学相(长)长:促进。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的。
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然后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复述略。
二、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在这一事件中心理上的变化。
“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搜索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这似乎能办得到”“我的信心大增”“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等。
这些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我”犹豫、担心、恐惧、害怕、紧张的心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四、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写的。
请你转换视角,从杰利或“我”父亲的角度改写“悬崖脱险”部分。
注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要切合身份。
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的答案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的答案课后习题答案第1课在山的那边一、1.2.略3.⑴将“兴旺〞改为“开展〞⑴将“附和〞改为“赞成〞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地,“山〞指的是重重困难。
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完成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稚嫩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困难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困难奋斗才会完成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完成,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
〔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飞鸟集)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 1.略2.莫顿•亨特美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3.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参考答案第1页4.⑴把“根本上〞删去〔或将“铲除〞改为“排除〞〕⑴在“朗诵〞后加“表演〞5.C A B二、1.57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费城我和小伙伴们、父亲天气闷热而且大家玩弹子游戏玩厌了我困在悬崖上,伙伴们走光了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法〕第3课短文两篇一、1.略2.小思香港(承教小记)席慕容画家作家(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七里香)(有一首歌)等3.先抑后扬为了生命连续,必须好好活着。
4.⑴删掉“我们选〞⑴删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二、1.⑴秋天一到,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连续,因而那烦人的鸣声是可以宽恕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答案(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答案(语文)寒假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不要忘了在放松的时候还有寒假作业在等着我们去完成,下面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答案,供学生参考。
练习一一. 1.嶙 2.翼 3.糟 4.伫 5.怡 6.毫 7.蹂 8.瓣二. 1.C 2.轩然大波以泪洗面匪夷所思丧尽天良逍遥法外提心吊胆 3.如:患难之交布农之交车笠之交一面之交练习二二. 1. 宛转悠扬自失起来弥漫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 2. 斜射在山腰上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 白铁无辜铸佞臣 4.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5. 听取蛙声一片 6. 学而不思则罔 7. 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三. 1.唐代杜甫 2. C四. 1.农村生活农民 2. 略五. 向日葵一串红黄红相间的花丛,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六.略练习三一. 山珍海味遗臭万年杂乱无章点石成金弱不禁风粗制滥造火上浇油笨嘴拙舌二. 勿施于人差之千里五谷不分满盘皆输一鸣惊人百年树人三. 1. 江春入旧年 2. 清风半夜鸣蝉 3. 今夜月明人尽望 4. 海纳百川 5. 盈盈一水间 6. 便引诗情到碧霄四. 斗千军万马五.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火烧赤壁收取东川,西川1. 第一件;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
第二件: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问题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说是抄的。
第三件: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二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
2. 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或答:老师怀疑学生的作业。
可答:怀疑学生3. 某种现象再次发生4. 翻来覆去地看学生的论文,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向同事请教处理办法5. 从罗马法精神的高度(或答: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的高度。
或答:从法律的高度。
)6.略练习四一. 1.想 2. 编 3. 写1. 隐喻着因年龄的稚嫩,认识的浅陋,而容易犯的不可避免的错误,青春路上的小路,是喻指因犯错误而走的弯路.2. 作为过来人所拥有的生活经验;想以此来劝告,避免后来人重蹈覆辙.3. 表现了我好奇心,求知欲,不屈不挠的精神,及执着与顽强.4.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执著于一个目标,顽强地奋斗,努力,未来就是美好的.5. 任何人都具备人类所共有的美好品质,好奇,求知,执著,顽强,并且乐于实践,不落后 ,这是我们值得庆幸的优点.6. 过来人的拦路癖,无非是想让后人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但是人性的发展却无视这些,它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不会因为长者的经历,而废除后来人的成长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没有真正的成长,这是规律,所以,明智的长者,会叮咛之余,微笑着关注这一切的发生与结束.练习五一.1.会心得意处显示2.(1). 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春》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课文中都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你最喜欢哪一副画面?说说你的理由答: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2、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答: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
一方面写出了这三种人的不同特点:“娃娃”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健壮的、有力的。
另一方面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3、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两个“盼望着”表现出作者急切而欣喜的心情,“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
“嫩嫩的,绿绿的”运用定语后置,读起来节奏短而快,突出了小草的特点。
写出了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受。
③.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了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野草的情态。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连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雨的形态万千和细密的特点,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济南的冬天》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它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答:特点“温晴”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雪景,济南的水2、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答: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
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含答案):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确凿.(zuó) 觅.食(mì) 秕.谷(bǐ) 人声鼎.沸(dǐng) B.菜畦.(qí) 油蛉.(líng) 蝉蜕.(tuō) 风流倜.傥(tì) C.缠络.(lào) 捕.获(bǔ) 锡箔.(bó) 人头攒.动(cuán) D.盔.甲(kuī) 宿儒.(rú) 斑蝥.(máo) 朝.花夕拾(zhāo)2.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1)清晨的里约热内卢国际机场人声喧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球迷们陆续赶到这里。
( ) (2)湖南五彩谷有“江南坝上”之称,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也是一个令你怦然心动的天堂。
( )(3)书生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垫高了枕头睡觉。
( )3.根据原文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动词。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4.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D.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5.“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
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下联: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做七年级语文课本练习好比要使车子走得快,就得给轮子勤上油。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一)《论语》十二章一、背诵课文。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体会: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最有效的读书法。
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反之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一无所得。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喜欢,爱好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笃:忠实,坚守。
三、下边这些句子和词语今天仍在使用,先抄写一遍,然后对照注释,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2.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知迷惑……3.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
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不分昼夜。
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四、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有:“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示例: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体现了君子严于律己的信条。
君子每天都在反省自己的言行,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现在恰恰是自我的反思少了,自我批评也不见了,到想批评又碍于情面,个人私欲逐渐膨胀起来,道德水准也随之下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习题答案
虽有佳肴
一、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分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分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分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几句话,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韵味,韵律感极强,很好体现了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二、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到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三、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即使。
食:吃、品尝。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善:好处。
3.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自我勉励。
4.教学相长
长:促进。
四、示例: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作为一名老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固步自封,而应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这样,教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学问,并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河中石兽
一、1.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的错误。
石兽掉进河里,庙
僧以为水能漂物,石兽一定被冲到下游去了。
讲学家认为石性重而沙性松,石兽深陷河沙里。
只有老河兵凭借着多年治河的实践经验,具体分析了石、沙、水三者的关系,得出石
兽逆流而上的结论。
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判断是正确的,实践出真知。
2.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庙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二、1. 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2.阅十余岁
阅:经过,过了
3.求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
4.竟不可得
竟:终于,到底
5.凡河中失石
凡:凡是
6.如其言
如:按照,依照
三、示例1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
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成语故事尖锐的讽刺了那是些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不知变通的愚蠢之人;
告诫我们不要静止的看问题,不要拘泥而不知道变通。
2《河中石兽》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寻找市售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任何
事情都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主观臆断。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
做任何事情都
应该深思,注意寻求不同事物的特殊规律,不要拘泥于一般的道理主观臆断。
济南的冬天
一、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要讲述济南美丽的冬天,根据课文,可从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讲济南冬天“温晴”的
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
然后讲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而想象小山充满温情,着重讲一下小雪后小山的美景。
最后讲济南的水,讲济南水的澄清和多情。
整个讲述应该
充满赞美之意。
二、仿照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示例: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
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两个“卧”字表达出舒服安适之感;把济南的山景想象成“小水墨画”,突出了冬日
雪景黑白分明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衷心的喜爱。
示例: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
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作者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带水纹的花衣”,形象真切地描摹出山坡在小雪
降临以后所形成的美丽景致。
当我们将“花衣”和“肌肤”作一番由此及彼的联想时,一
位秀美的少女于轻风中轻舞衣衫的形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揣摩下面语句,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
唤醒……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春天的济南“温晴”的特点。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放”是轻轻的,“说”是“低声”的,语调温柔,这两个拟人化的动词,写出了一
个伟大、善良的母亲对婴儿的慈爱之情,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伫立于摇篮边轻声哼唱着
摇篮曲使婴儿甜然入睡的动人场景。
作者热爱济南、赞美济南之情,浓浓地流溢出来。
3.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
出点粉色。
作者将点缀着残雪和草色的山坡赋予拟人化的情态—“害了羞”的少女,有“粉色”的容颜,巧妙地点明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
四、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示例:
家乡的秋天
清晨,打开窗户,呼吸着扑面而来的清冽气息,你会觉得神清气爽;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幽香,不用猜,一定是院子里的牵牛花开了!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爬满院墙的纯白的、浅蓝的、紫黑的牵牛花,花瓣上还闪烁着晶莹的露珠呢!五颜六色的花朵,衬着灰褐凝重的墙壁,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秋日的阳光,收敛了往日的燥热,变得宁静、淡远,像一个美丽而略带忧郁的少女那抹浅浅的微笑。
天,是那么的纯净、光润、有质感的蔚蓝,让人见了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它。
天空中,有几朵白云在悠闲地飘动,还不时地飘来鸟儿清脆的鸣叫声。
目送着它们欢快地拍打着翅膀飞向远方,在无边的天幕中越变越小,最后化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视线之外,我相信它们会离幸福越来越近。
有风,轻轻地吹过脸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