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合集下载

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研究

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研究

20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研究Research on the Humanity Design of City Square■曹瑞林敬威■Cao Ruilin Jing Wei[摘要] 广场是为人服务的,满足人的行为需要是广场人性化设计的主要目标。

通过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了广场活动内容,人的行为对广场空间、尺度、设施设计的要求,广场绿化对人活动的影响。

最后发现,环境与人是一对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利用人的行为规律去创建人与环境和谐的广场空间。

[关键词] 城市广场人性化环境行为学[Abstract] Square is for human services, meeting people’sbehavior needs is the main target of plaza humanized design.Though the behavior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 the squareactivities, the behavior of the square space, scale, facilitiesdesign, green square on human activity influence. Finally, it isf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people, whichcan take advantage of people's behaviors to founder of squarespace i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Keywords] city square, humanizati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过去30 年来,中国城市建设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保持着快速发展。

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与管理

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与管理
冯小虎 张卓 文 , , 陈宏玲 曾 ,
3 武汉 市梅苑 学校, . 湖北 武汉 4 0 6 30 4)

( . 中农业大学 园艺林学学 院, 1华 湖北 武汉 40 7 2 湖北 省林业局 对外合作处 , 30 0;.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9
摘要 : 以关心人 、 尊重人 的人 本主 义思 想为 宗 旨, 从广 场 的设计要 素层 面 , 讨 了广 场人 性化 设 探
等. 丰富有序的空间组合使人们在游览广场时 ,有
更 丰 富 的空 间体 验 , 且 各 种 空 间相 互 衔 接 的 边 而 界 为人 们提 供 了更 多 的 坐 憩 机 会 , 为人 们 普 遍 因
喜 欢坐 在空 间 的边 缘 而不 是 中 间 H . 场 的 空 间 广 J 设 计 既要注 意 空 间类 型 的 多样 性 , 要 将 多 种 空 又 间类型 有机 的结 合 起 来 , 造 出丰 富 多 彩 的空 间 创 组合.
国 际建 筑 师联 合 会第 十 四次 会 议 宣 言 指 出 :
“ 济规划 , 经 城市 规 划 , 城市 设 计 和建 筑 设 计 的共
化 的空 间类 型 满 足 了人 们 多 样 化 的行 为需 求 . 私 密性 较 强 的小 型 空 间 , 于 一 些 安 静 、 密 的 活 适 私
() 3 重视垂直绿化
现代 的城市广场 , 往往
要 同时 担负 改善 城市 生态 环 境 和 提供 休 闲 活 动场 地 的功 能 , 常 面临绿 化 用 地 与活 动 场 地 的矛 盾. 经
垂直 绿化 占地 面积 小 , 量 大 , 有独 特 的 景 观效 绿 具 果. 能够 在一定 程度 上缓 解 上述 矛盾 .

人性化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原则

人性化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原则

人性化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原则休闲、社交等精神生活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的新追求,引起公共交往场所需求的大增。

此许多人渴望公共活动,即便只是午餐时的短暂时光。

广场能够合理组合时间和空间,优化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但同时应该注意到广场景观被人为破坏,车辆随便进入,卫生状况差等诸多与城市形象极不协调,与日益深入的“人居环境”观念格格不入的问题,广场的人性化已日显迫切。

一、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一)协调统一原则城市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注重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注重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

(二)多样化原则广场设计的多样性包括空间多样性、设施多样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

参与活动的人数、年龄、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等,就要求不同的空间形式。

有容纳几百或几十人的空间;有适合年轻人也有适合老年人的空间;有熟人需要的私密空间,也有陌生人需要的开放性空间。

多样的空间需要多样的环境设施来支持,广场因此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

(三)重视公众参与原则在广场空间环境中应引导公众积极投入参与,参与性不仅表现于市民对广场各种活动的参与,也体现在广场的创作设计吸取市民的意愿和意见,从而提高创作的潜力。

此外,还体现在公众参与城市广场的管理上,人在广场上活动通常会产生破坏行为,常常使城市广场使用功能不能连续发挥,极大地影响了市民的活动,公众参与管理可以加强主人翁意识,实现公共设施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素质。

二、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一)广场选址要聚人气、安全首先,广场应该选在城市的中心地段或周围建筑、场所有意义的地段,与居民出行线路接近、市民到达广场的距离较短、交通较方便的地段,最好与城市中重要的历史建筑或公共建筑结合在一起,通过环境的整体性来体现广场的主题和氛围,这样对市民的吸引力更大,会有更多的人流在广场上经过、停留、游憩,使广场最大限度的得到人们的使用。

关于城市广场设计的分析与探讨——以湖南常德武陵阁广场为例

关于城市广场设计的分析与探讨——以湖南常德武陵阁广场为例

9 1
维普资讯
经 验 交 流
现 代广 场设计 理 念。
卉 , 广 场 一 年 四 季 均 呈 现 出 一 片 欣 欣 向 荣 、 机 使 生 盎 然 的景 象 。
通 过 分析 ,常 德 武 陵 阁广 场 设 计 存 在 以 下 不
足 :
益。
( ) 场 内 的 服 务 设 施 不 够 完 善 2广
个聚 居地 是 否适 宜 , 主要 是指 公共 空 间和 当
Ta e t e Hu a a g e W uig Chn s tl a io q a e a h x m pe k h n n Ch n d l ie e sye p vl n s u r st e e a n i l
周 临 万 游 陈骁 文
( 南 文理学 院 , 湖 湖南 常德 4 5 0 ) 1 0 0
( ) 识 别 性 不 强 1可
当前 的广 场建 设越 来越 多地 呈 现 出 向地 域 性 、 文化 性发展 的趋势 。 广场 的主 题和 个 性塑造 非常重 要, 它或 以丰厚 的历史 沉积 为依 托, 人在 闲暇徜 佯 使
中 了 解 城 市 的 历 史 文 脉 , 德 武 陵 阁 广 场 的 设 计 如 常 2 1注 重 设 计 方 法 的 变 更 .
计 中 存 在 着 类 似 的 “ 股 ” 题 。 城 市 广 场 的 设 计 八 问 在 中 应 因地 制 宜 , 分 挖 掘 地 方 传 统 文 化 , 应 地 方 充 顺
新 的理 念和 方法 ,坚 持 “ 以人 为本 ”“ ,体现 地 方特
色 ” 坚 持 “ 合 实 际 、 时 制 宜 、 地 制 宜 ” 设 计 , 结 因 因 的
材 质 铺 装 , 普 遍 的 设 计 手 法 , 得 很 单 调 。 局 手 很 显 布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公共空间的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是市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公共空间,顾名思义,是指城市中供公众自由使用和享受的区域,如公园、广场、街道、河岸等。

一个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能够促进社会交往,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首先,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人性化。

这意味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

比如,在公园中设置足够的休息座椅,让人们在漫步或锻炼后能够有舒适的休息之处;街道的宽度和布局要便于行人行走和交流,而不是仅仅为了车辆通行;公共厕所的分布要合理,方便人们使用。

此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和特殊人群的需求,设置无障碍通道和儿童游乐设施等,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公共空间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其次,功能性也是公共空间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以广场为例,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如文化演出、集会等。

因此,在设计时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如舞台、音响设备、照明设施等,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街道除了交通功能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绿色出行,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锻炼和欣赏街景的机会。

再者,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与城市的文化特色相融合。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这些元素应该在公共空间中得到体现。

例如,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可以通过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将其周边区域打造成具有文化氛围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在具有特定地域特色的城市,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材料,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生态环保也是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考量。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公共空间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通过种植树木、花草,增加绿化面积,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局部气候。

同时,可以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和生态湿地,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消耗。

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一、相关概念1.广场与人性化设计培根在《城市设计》中说过:“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上代传下来的老信条重新下定义,也必须从当代的角度重新系统地阐述旧的观念”。

“广场”为外来词,中国历史上没有广场概念,最早的“广场”一词是公元前8 世纪古希腊的“Agora”,译为“集中”,既表示人群的集中,也表示人群集中的地方,后被用来表示“广场”。

古罗马后,出现了“Plaza”和“Square”两词,字典解释为:“Plaza”指公共的或公用的“Square”或者市场,也指市场中商业建筑群;“Square”指在城镇中心宽广的开放地段,形制多为矩形,也可由建筑围合起来。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形式,它的发展与城市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为适应当今社会各种生活需要,新兴的现代广场应运而生,中外学者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来定义它。

1.1广场的概念从汉字字义上看,“广”者,宽阔、宏大之意也,“场”,指平坦的空地。

“广场”,即广阔的场地,是指由两条或几条街道汇合处形成的空地(《语言大典》,三环出版社,1990),今特指城市中广阔的场地,如天安门广场(《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被有意识的作为活动焦点。

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联通。

它应具有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9]J. B杰克逊认为“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空间形式”。

美国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佛朗西斯编著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原则》一书中指出“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

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

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

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是广场”。

城市广场之老人活动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城市广场之老人活动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o t o ra t i d t erb d , e at l ic s e matro ud o c i t a i o y t r c e d s u st t f v yn h h i h e
h ma i d s no odp o la t i s a e f i su r . u nt ei f l e pe ci t p c o ct q ae y g vy y
1 8
分 中都会 或 多或 少地 得 到体 现 。
3 老 人 身体 、 理 以 及 户 外 活 动 基 本 特 点 心
3 1老 人 身体 、 . 心理特 点 老 年 人 是 一个 社 会 弱 势群 体 。近 年 来 , 随着 老 年 人 比重和 总人 数 的不 断增 长 , 口老 龄化 问题 已 人 成 为 一个 突 出的社 会 问题 。随 着 年龄 增 长 , 体 内 人
■孙洁 , 张小迪 ( 平硕 山工学院 规 划建筑系, 河南 平硕 山 4 7 0 ) 6 0 4
【 要】 过对 老人 户外活动的基本特点和身体特点分析 , 摘 通 探讨城市广场 中老人活动场所 的人性化设计 问题 。
【 关键 词】 市 广 场 : 城 老人 ; 间 ; 性 化 设 计 空 人
的, 是供 人 们 活 动 的空 间。城 市 广 场通 常 是 城 市居
民社 会 活 动 的 中心 , 场 上 可 组 织 集 会 、 交 通 集 广 供 散、 组织 居 民游 览休 息 、 织 商业 贸 易的 交流 等 。 组 城 市广 场 人性 化 设计 , 是指 注 重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广 场 , 在 广场 中 强调 人 与 自然 、 与 人 、 与 社 是 人 人 会 和 谐相 融 的 思想 以及 具 有 宜 人 的 广 场 空 间组 织

城市广场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城市广场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按其功能性质一般分为:市政广场、交通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商业广场等。

一、城市广场存在的问题1.城市广场千篇一律,缺少独特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广场在设计之初只以追求视觉效果和平面形式为目的,忽略了人的活动需要和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很多城市广场变得千篇一律,城市广场的设计不具有本身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失去了特色和地域属性。

人们在城市广场里找不到自身的地域归属感,甚至出门游玩时在其他城市的广场里也始终存在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千城一面的尴尬场景在中国现代的城市广场中普遍存在。

2.广场设计缺少人性化。

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 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花园和市民客厅,只有市民参与其中,城市广场才能发挥出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建成的广场冷冷清清,缺乏人的活动。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广场缺少人性化的设计,例如很多城市广场规模失控,尺度过大,游人在这样的尺度之下只感到自身的渺小, 失去乐趣和新鲜感.二、城市广场设计的方法1.城市广场应注重文化的注入2城市广场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要。

人们需要单独的个体活动,广场中就应有供人散步的步道,人们需要多人的群体活动,广场中就应有供人聚集的交流场所,只有满足人类在广场中活动要求,这样的广场才能够称得上是“人性化”的。

城市广场设计在营造空间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游人可能在其中进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给游人创造出适宜个体、群体、动态、静态等多种活动的空间形态,吸引游人前来使用。

城市广场的使用者是城市居民,而城市居民当然就包括弱势群体:老人、孩子、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城市广场如果缺少针对这些群体而进行无障碍设计,也就把这些弱势群体拒于广场空间之外,丧失了城市作为市民客厅的核心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茂名文化广场绿化种植设计心得
李向荣
摘 要: 希望透过城市园林绿化的绿色的本质辩释“以人为本”的实际意义是城市开发建设要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道。

关键词: 绿化; 人性化; 可持续发展 文章编号: 1000-6664(2001)05-0055-02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 B
城市广场是最主要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广场往往包涵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或独特的建筑艺术而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市广场建设热潮高涨,建设规模巨大,资金投入在正常市政建设财政开支中占相当高的比例,由于广场直接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建设中贯彻人本宗旨的深度,将是能否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产生效益的深度广度的唯一检验标准。

茂名文化广场设计从形态规划设计开始,根据当地文化设施建设的需要,将图书馆、会展中心、音乐厅和市民露天舞台四大文化活动项目集中建设,采取广场空间的特征来布局这一街区,形成一个市民文化活动为主又带有一定市政广场功能的开放性的现代化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茂名文化广场的北面临城市主干道——油城八路,东西长达620m,南北最大纵深350m,总用地面积为14hm2,其中30%的面积规划为绿化种植用地。

茂名文化广场绿化种植设计被认为是这个广场特色设计的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反映这个广场在人性化设计探讨中最为深入的一方面。

这个单项设计历时半年,几经推敲,三易其稿,现将规划过程中所遇上的问题和研究的对策与大家交流探讨。

1 规则式种植与自然式种植的取舍
茂名文化广场的形态规划将广场空间进行方格网络化的组织,三大建筑物坐落其中成鼎立关系,布局上形成了南北主轴的前后延伸和东西次轴的左右对称均衡,有严谨逻辑序列的空间形态。

空间方格网络化带出了规则式种植的绿化初步设计思想。

种植设计将乔木排列成树阵,花灌木拼合成色块图案,以此构成大尺度的体形,产生相当建筑实体的份量并使之成为陈述广场空间序列的一个个单元词汇。

这样的想法追求了那种一统山河的宏伟气魄,表现人类驾驭一切至高无上的地位。

经过更深入的工作之后,人本宗旨的思想对此发起了冲击。

人类到底是要征服大自然而达到独霸一切的目的,还是应该服从自然利用自然,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呢?每一颗美善的心灵都会为后者所触动。

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才是关心每一个人的未来,才是推进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纲略,以人为本在根本上才得以实现。

自然式种植是采用人工模拟自然的植物配置方法,这是寄托人们对大自然日渐消退的怀念,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渴望重返自然的实践,也是在人造空间中维持生态平衡的最有效途径。

但是,规则的广场空间融入有自然性状的植物群落,在空间序列上是扰乱了严谨的逻辑而破坏效果,还是中和了单一的条理犹如给严谨的慢板注入了一段自由的变奏,而成为广场中的活跃元呢?我认为是后者。

于是,我们的施工图设计是将一块块规则的绿化单元,分别接合成八大块自然式布局的生态植物群落。

群落的上层只选择了两种乔木,红棉(Bombaxmalabricum DC.)和扁桃(Mangifera silvatica Roxb)。

红棉树冠高耸挺拔、花色鲜艳,扁桃树冠浓密浑圆,如此体形简洁一致的乔木集结成为一组小树林,将会形成明晰的空间轮廓 。

总体上这几块“绿团”也成为与建筑实体的体量相当的空间元素,对于空间序列的演释效果与规则式种植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1-09-18;修回日期:2001-09-26
##
自然式种植所带来的大量多变的树荫、花丛等等宜人的空间,是市民的真切需要,也成为规则式超大尺度开阔空间的互补,这是相得益彰。

广场虽然要考虑到大规模的集会活动,但更多时候是作为市民休闲、社交的场所。

这样自然的有机空间对于我们亚洲人从历史渊源乃至于民俗传统都有最亲切的归属感,从而与市民的大量呈无序性的个体活动产生最大的亲和力。

广场作为一个容器,不但要以容量为指标,还需要以可容性为来衡量她的本质,这好比竹篮绝对装不住水的。

2 连贯开阔与荫蔽覆盖矛盾的平衡
广场从满足人群驻留量出发规划了大面积的硬质铺地,从广场空间艺术效果出发,规划广场中部为连贯开阔的宏伟空间,这都与南方气候条件对室外空间需求有良好荫蔽覆盖和通风降温产生矛盾。

这个问题也反映了空间存在可容性的本质,是一个场所舒适与否的概念。

我们是在绿化种植设计中着重考虑了这一问题。

首先,从规划上取得了30%的绿化种植面积,达到了绿量的总体控制要求。

绿化面积采用群落式种植,以大量乔木为绿化主体以产生集中的生态效应。

其次,在硬质铺地中种植乔木,设计中采用了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eq)、大王椰(R. regia O. F. Cook),上层有大块叶片带来一定的遮蔽覆盖,而下层的单杆树杆之间完全通透,既不对广场空间产生强硬的分隔,还适当地形成了网络立体延伸的效果。

另一方面,软质铺装地采取了自然式的竖向设计,突破广场的平面空间,形成缓坡草坪,也就形成了迎风坡。

这样可以增强了广场上局部的空气对流,产生凉爽的小气候环境。

3 市民参与
参与的实质还要从精神的概念上进行理解,我们不是要市民到广场中种养花草树木,我们要理解这一事物的发生是代表了群众的意愿,广场中的一草一木都要到现实中去找寻群众需求的社会根据,这才是积极意义上的让市民得到参与。

我们的做法是从植物造景出发,将市树龙眼树(Dimocarpus longan Lour.)、市花大红花(H.rosa-Sinensis L.)和簕杜鹃(B spectabilis. Willd.)作为主景大量种植,以尊重市民热爱乡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市树市花是市民推选的城市象征物,我们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不种植她,怎么能说这里是让市民参与了的呢?
城市园林绿化牵动着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以植物造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从城市园林绿化开始的城市开发建设才是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道——这是绿色的宗旨。

在这里不也可以找到了以人为本的进程所要面对的一个方向吗?
参考文献:
[1] 刘永德,等.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李向荣/1971生/男/广东省茂名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茂名 525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