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十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19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19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19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19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晚练19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学习古代记叙散文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做到____________,化繁为简,提高概括和表达能力.(2)朗读首先要读准字音,理解作品中词语、句子的含意,不能囫囵吞枣,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日常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也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吗?A.提纲挈领顾名思义惊天动地B.纲举目张顾名思义触目惊心C.纲举目张望文生义惊天动地D.提纲挈领望文生义触目惊心【解析】选C。
(1)提纲挈领:比喻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
纲举目张: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的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注:两词在此处使用都正确)(2)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多用于正面语境).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用于错误行为)。
(3)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多用于不好的事情)。
2。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__①__他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__②__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__③__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__④__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__⑤__太匆忙了点。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9 图文转换

建议用时60分钟满分60分(每小题6分)实际用时得分1.(2012合肥质检)下面的表格是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
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学生偶像崇拜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别偶像类总计著名人士影视歌明星体育明星其他男生 6 12 6 1 25女生 2 20 2 1 25总数8 32 8 2 50(1)由表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种差异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女生崇拜影视歌明星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崇拜著名人士和体育明星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
(2)在偶像崇拜上,女生更带有感性色彩——这与其感情细腻、易感性强等特点有关,而男生则表现得更为理性。
2.(2012潍坊模拟)请根据下面四个省份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表,在语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语意完整,语句连贯。
省份项目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福建省国民生产总值(亿元)30 073.71 25 560.1 13 803.5 8 075.10增幅(%) 14.5 14.8 15.0 15.1工业增加总值(亿元)13 079.22 12 473.55 4 652.6 3 980.73增幅(%) 18.3 18.9 18.9 19.3 固定资产投资总值(亿元)9 959.01 9 163.03 5 682.9 3 863.01增幅(%) 18.0 22.5 28.2 39.7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有人认为广东省应适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答案:在增幅上落后于各兄弟省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工业的发展3.(2012惠州模拟)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请用一句话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寓意的理解。
(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
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19(2021年整理)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19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19)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19的全部内容。
天天强化练19(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综合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35900289】①一谈到近日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便会情不自禁地津津乐道....说个不停。
②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③作为军工生产战线的技能带头人,游洪建填补了国内硬铝合金薄板淬火矫正工艺的空白,他在这一领域的技能水平,达到了运斤成风....的境界.④2月3日是鸡年首个交易日,中国央行闻鸡起...舞.,频频出手,全线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引发国债期货暴跌。
⑤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人的排兵布阵顿显左支右绌....,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⑥从身无长物....到成为一名点焊工高手,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小王经政府安排在老职工一对一带教下,现在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②④D.③④⑤C [①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此处与“说个不停”语义重复。
②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
现多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含贬义。
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与语境不符。
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6+Word版含解析.doc

巩固提升一、题型对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张锐锋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
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
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
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
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
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
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
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
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
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
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
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
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
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
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
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
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
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
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
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
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
《创新大课堂》2022高考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时作

《创新大课堂》2022高考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时作课时作业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棱字长威。
祖硕,以渔钓自给。
父岘,少骁勇,事章大宝为帐内部曲。
告大宝反,授谯州刺史。
陈灭,废于家。
高智慧、汪文进等作乱江南,庐江豪杰亦举兵相应,以岘旧将,共推为主。
岘欲拒之,棱谓岘曰:“众乱既作,拒之祸且及己。
不如伪从,别为后计。
”岘然之。
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
彻上其事,拜上大将军、宣州刺史,封谯郡公,邑一千户,诏彻应接之。
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
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寻领乡兵。
炀帝即位,授骠骑将军。
大业三年,拜武贲郎将。
后三岁,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
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
棱率众登岸,遣镇周为先锋。
其主欢斯渴剌兜遣兵拒战,镇周频击破之。
棱进至低没檀洞,其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拒战,棱击败之,斩老模。
其日雾雨晦冥,将士皆惧,棱刑白马以祭海神。
既而开霁,分为五军,趣其都邑。
渴剌兜率众数十逆拒,棱遣镇周又先锋击走之。
棱乘胜逐北,至其栅,渴剌兜背栅而阵。
棱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斗不息。
渴刺兜自以军疲,引入栅。
棱遂填堑,攻破其栅,斩渴剌兜,获其子岛槌,虏男女数千而归。
帝大悦,进棱位右光禄大夫,武贲如故,镇周金紫光禄大夫。
辽东之役,以宿卫迁左光禄大夫。
明年,帝复征辽东,棱为东莱留守。
杨玄感之作乱也,棱率众万余人击平黎阳,斩玄感所署刺史元务本。
寻奉诏于江南营战舰。
至彭城,贼帅孟让众将十万,据都梁宫,阻淮为固。
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
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安侯。
棱后为李子通所陷,奔杜伏威,伏威忌之,寻而见害。
(节选自《隋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如伪从,别为后计.B.往往诣军中贸易.C.据都梁宫,阻淮为固.D.棱潜于下流而济济:渡河.伪:假装诣:到去固:坚固C2.下列全都能表现陈棱东征流求国十分艰苦的一组是()①炀帝即位,授骠骑将军②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③其日雾雨晦冥,将士皆惧,棱刑白马以祭海神④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斗不息⑤获其子岛槌,虏男女数千而归A.①③④C.②④⑤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棱父亲陈岘年轻时骁勇善战,后庐江郡地方豪杰发动军队起事时,大家推举陈岘为主帅。
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9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作业十九(时间:60分钟满分:66分)1.山水田园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秀道中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关于雨的特点应结合全诗的主旨来看,如果只看局部,可能会把“凉冷”也当作一个特点;如果从整体来看,雨下得“凉冷”也是说明雨下得大。
而“下得及时”这个意思要从人物对这场雨的态度中来提取。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喜雨之情是比较明显的,但诗歌往往卒章显志,最后两句还有悯农之情,不可遗漏。
答案(1)特点:雨大,及时。
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通过稻花应秀色、桐叶最佳音表现及时。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雨的欢欣之情与对农民的关怀。
2.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岩桂朱熹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
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①难同调,篱边②不并时。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岩桂曾几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高考一轮新课标复习语文课时作业19小说阅读Ⅱ 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作业(十九)小说阅读Ⅱ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栗子·立子这是一个傍晚。
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傍晚,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
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
他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我心里说,现在的年轻人,怎么流氓怎么打扮。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
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的。
“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
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
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一共三十斤,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
”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哟,这小子不嫩啊!他早就看出我是个买主了,他要粘贴我呀。
是呀,我每年都要批发几十斤生栗子,自己煮了或炒了吃,或送人。
“小伙子,货到街头死。
你也别一口价。
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
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
我不要比特币。
您拿袋子了吗?”我还真没拿袋子。
他见状和我商量:“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
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
”二百五,付钱毕。
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
”我用一只手从上往下插下去,从袋子底部抄起一把栗子,下面的栗子似乎更大更光更亮些。
高中全程复习方略-语文课时作业 (19)

练出高分30语用+默写+文化常识+诗歌技巧一、语言文字运用1.[2018·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解析:A项,两鬓(bìng)—两鬓(bìn);C项,废驰—废弛;D项,惩(chěnɡ)罚—惩(chénɡ)罚。
答案:B2.[2018·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B.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C.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D.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把“图书营销”放到“线上”后面,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九)(时间:45分钟满分: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种方法论,中庸之道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运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
如《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洛诰》的“时中”等。
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申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
孔子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常理。
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义。
中道本身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孔子有言:过犹不及。
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
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
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
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叩其两端就是指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仔细体会把握,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
需要说明的是,孔子所倡导的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被误解为折中主义,事实上,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和折中主义完全不同,叩其两端的方式,更加接近于现代逻辑中的试错法。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的理想主义的方法论呢?缘由大约有三。
其一,儒家以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
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
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于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
其三,同时,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摘编自王泽民《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骨髓》)1.下列对于中庸之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朱熹则认为中是一种做事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能更改的常理。
B.“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但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各设中于乃心”“时中”等语句中的“中”其实就是中庸思想。
C.在《论语》中,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后来又把它普泛化,在这个过程中,它转换为一种方法论,表现为做事追求最优解。
D.中庸之道是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一种方法论,凡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无不深深渗透有中庸之道。
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后来又把它普泛化”理解错误。
原文说“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可知中庸本身是一种境界,并不是孔子把它看成一种道德修养境界。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与生俱来,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无论你愿意或承认与否,都是无法摆脱的。
B.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事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孔子此言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说明他做事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
C.叩其两端,是孔子倡导的寻求最优解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折中主义完全不同,有些近似于现代逻辑中的试错法。
D.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重复,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为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提供了社会背景和时间上的可能性。
A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偷换概念。
根据原文第一段,应该是“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和郑玄对中庸的解释,在“中”的含义上没有差别,在“庸”的含义上有一定分歧、郑玄的解释更符合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中庸”的本义。
B.如何做到最优解,孔子谦逊地表达了自己的不足,但他的智慧在于能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研究把握,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
C.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遵循中庸之道是获得成功的秘诀,而儒家又以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这应该成为孔子倡导中庸之道的一个重要缘由。
D.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骨髓,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中庸之道,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研究倡导中庸之道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遵循中庸之道”理解错误。
不是先有“中庸之道”,这些古代圣王再“遵循”,而是他们的治理中融有中道思想,久之,形成了中庸之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诗的意境周振甫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 4.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原文所论意境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经·卫风·氓》)诗句写氓当年去看望主人公时的状态,“蚩蚩”表现了氓当年忠厚的样子。
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诗句表现湘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袅袅”既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又表现了湘女情思的婉转波动。
C.“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李益《洛桥》)诗歌抒发了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舞腰”既写了柳枝迎风飘舞的状态,也侧面暗示了当年歌女翩翩起舞的情景。
D.“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向子諲《秦楼月》)诗歌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恨和悲凉,“啼血”既写了子规在残月中的悲凉叫声,也表现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
A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有“‘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构成意境了”;即诗中的词、句,既描写形象,又表达情感,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意境。
A项,只描写形象,没有表达情感,因此没有构成意境。
]5.下列理解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境一词在唐朝出现,是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的,这里的“意境”指情意和境界。
B.署名为王昌龄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但在目前还没有被学界认可。
C.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剖作。
D.意境指情意同境界结合,要求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或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
B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目前还没有被学界认可”指代的内容不明确。
选项中的“没有被学界认可”指代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诗格》署名王昌龄的事,二是《诗格》把诗歌分为三境的事。
从原文中的“托名”可以看出,不被认可的是署名问题,不是把诗歌分为三种境界的问题。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格》中提到的物境主要指山水诗,写这种诗首先要胸中有山水之美,然后观察山水,最后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